施工现场作业隐患图例大全附带正确标准规范培训课课件.pptx
现场作业隐患附带标准规范培训,高处作业,部分作业层钢脚手板未绑扎固定,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0484-2008第6.3.12条: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出长度应为100150mm,两端必须用铁丝帮扎固定。,高处作业,作业层钢脚手板未绑扎固定,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0484-2008第6.3.12条: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出长度应为100150mm,两端必须用铁丝帮扎固定。,高处作业,脚手架扫地杆钢管对接处未连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第6.2.1条: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高处作业,脚手架接头中心距最近主接点的距离大于纵距的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第6.2.1条: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高处作业,脚手架杆件出头小于100mm,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第7.3.11.5条: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高处作业,脚手架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小于100mm,高处作业,脚手架立杆缺失一段扫地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59-2011第3.3.3.2条:架体应在距立杆底端高度不大于200mm处放置纵、横向扫地杆,并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设置在纵向扫地杆的下方。,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第4.3.1条: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操作平台立杆间距过大,超过2m,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第6.4.8条:悬挑式操作平台的外侧应略高于内侧;外侧应安装固定的防护栏杆并应设置防护挡板完全封闭。,作业平台缺失防护栏杆,高处作业,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 3025-2008第5.2.3条: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管廊架临边放置有易掉落的桶,高处作业,脚手板悬空于水泥梁外,没有固定,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第8.2.8条:作业脚手架的作业层上应满铺脚手板,并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方式与水平杆固定。当作业层边缘与建筑物间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作业层外侧应设置栏杆和挡脚板,高处作业,一根扫地杆连接处变形、弯曲严重,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59-2011第3.3.4条:钢管弯曲、变形、锈蚀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高处作业,作业面脚手板未固定,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 51210-2016第8.2.8条:作业脚手架的作业层上应满铺脚手板,并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方式与水平杆固定。,高处作业,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 184-2009第2.0.6条:从事登高架设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的施工人员应配备防止滑落的劳动防护用品,应为从事自然强光环境下作业的施工人员配备防止强光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架子工未穿软底防滑鞋,高处作业,脚手架踏板没有固定,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GB50484-2008第6.3.11条:脚手板两端应用铁丝绑扎固定。,高处作业,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第3.3.3.5.1条:脚手板材质、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铺板应严密,牢靠。,起重作业,汽车吊缺少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1-2010第9.2.1条:起升机构均应装设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作业,9.2.7 不应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未经土建专业审查核算,不应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手动葫芦锚点设置在工艺管道上,起重作业,手动葫芦使用工艺管道做锚点,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程GB30871-2014第9.2.7条:不应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未经土建专业审查核算,不应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起重作业,吊车工作时前腿没有伸出,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第4.1.5.2条,作业前应将支腿全部伸出,并支垫牢固。调整支腿应在无载荷时进行,并将起重臂全部缩回转至正前或后方,方可调整。,起重作业,起重作业票有涂改,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B.2.3条,安全作业证不应随意涂改和转让,不应变更作业内容、扩大使用范围、转移作业部位或异地使用。,临时用电,乙炔、氧气瓶未做防倾倒措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第6.3.3.2条:气瓶应保持直立状态,并采取防倾倒措施,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临时用电,三级箱进出线口未做绝缘护套,进出线未使用固定线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8.1.16条: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绝缘电缆,不得有接头。,临时用电,电焊机外壳未接地,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第3.0.16条:需要接地的电器金属外壳、框架必须可靠接地。,临时用电,施工现场部分电动机、机柜、砂轮机底座等未做接地措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第3.0.16条:需要接地的电器金属外壳、框架必须可靠接地。,临时用电,施工现场专业电工未对配电箱做日常巡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3.3.3条:临时用电工程应定期检查。,临时用电,搅拌机使用手动双向转换开关作为控制电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9.1.5条:每一台电动建筑机械或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开关箱内,除应装设过载、短路、漏电保护电器外,还应按本规范第8.2.5条要求装设隔离开关或具有可见分断点的断路器,以及按照本规范第8.2.6条要求装设控制装置。正、反向运转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电器应采用接触器、继电器等自动控制电器,不得采用手动双向转换开关作为控制电器。电器规格可按本规范附录C选配。,临时用电,使用多孔民用插座,且电缆线使用硬线,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第3.14.3.4.1条:施工现场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用电设备必须由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临时用电,电焊机接地使用串联方式进行连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第8.1.11条:用电设备的保护导体(PE)不应串联连接,应采用焊接、压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方法连接。,临时用电,电缆线直接沿脚手架敷设,未采取绝缘保护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7.2.9条: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临时用电,焊机二次侧接口防护罩破损脱落,焊接与切割安全 GB 9448-1999第11.4.2条:构成焊接回路的电缆外皮必须完整、绝缘良好(绝缘电阻大于1 Ma)用于高频、高压振荡器设备的电缆,必须具有相应的绝缘性能。,临时用电,三级开关箱平躺放置在地面上,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 50484-2008第4.4.10条:落地式配电箱应垂直放置,且固定牢固,配电箱底部应高处地面300mm以上。,临时用电,电焊机地线夹把手金属外露,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第9.4.5条:电焊把钳绝缘应良好。,临时用电,使用三叉多孔插头,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第6.3.14条:当分配电箱直接供电给末级配电箱时,可采用分配电箱设置插座方式供电,并应采用工业用插座,且每个插座应有各自独立的保护电器。,临时用电,电焊机放置在金属工具箱内,工具箱未作重复接地,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第3.0.16条:需要接地的电器金属外壳、框架必须可靠接地。,临时用电,多台电焊机共用接地螺栓未紧固,接地不良,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11.3条:焊机必须以正确的方法接地(或接零)。接地(或接零)装置必须连接良好,永久性的接地(或接零)应做定期检查。,临时用电,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第3.0.16条:需要接地的电器金属外壳、框架必须可靠接地。,使用的电焊机未做接地措施,临时用电,维修用电设备的人员未取得电工操作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3.2.1条: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临时用电,三级配电箱下方出线口未做防割伤绝缘护套,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8.1.16条: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口应配置固定线卡,进出线应加绝缘护套并成束卡固在箱体上,不得与箱体直接接触。,临时用电,电焊机接地不良,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第3.0.16条:需要接地的电器金属外壳、框架必须可靠接地。,临时用电,三级配电箱内保护零线未采用黄绿双色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5.1.11条:相线、N线、PE线的颜色标记必须符合以下规定:相线L1(A)、L2(B)、L3(C)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禁混用和互相代用。,临时用电,电线直接缠绕在脚手架钢管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第7.1.2条:不应敷设在树木上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架和金属脚手架上,临时用电,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第6.5条:用电产品及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且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在用的三级箱旁堆放较多油漆桶,临时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8.3.3条:配电箱、开关箱应定期检查、维修。,配电箱未做日常巡检,临时用电,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第3.0.16条:需要接地的电器金属外壳、框架必须可靠接地。,配电箱接地装置接地不良,临时用电,使用多孔民用插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第3.14.3.4.1条:施工现场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用电设备必须由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临时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5.1.11条:相线、N线、PE线的颜色标记必须符合以下规定:相线L1(A)、L2(B)、L3(C)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禁混用和互相代用。,焊机接地线使用非黄绿双色线,临时用电,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第6.4.1条:配电箱内的电器应完好,不应使用破损及不合格的电器。,三级配电箱内的断路器接线柱没有保护罩,临时用电,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第9.4.3条:电焊机的裸露导电部分应装设安全保护罩。,电焊机二次线插头保护罩破损严重,临时用电,电焊机进出线处保护罩破损,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11.6.3条:焊接电缆必须经常进行检查。损坏的电缆必须及时更换或修复。更换或修复后的电缆必须具备合适的强度、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密封性能。电缆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连接,其连接方法必须具备合适的绝缘性能。,临时用电,焊机风扇入口有纸张、枯草等杂物,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11.6.1.2条 为了避免可能影响通风、绝缘的灰尘和纤维物积聚,对焊机应经常检查、清理。电气绕组的通风口也要做类似的检查和清理。发电机的燃料系统应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引起生锈的漏水和积水。旋转和活动部件应保持适当的维护和润滑。,临时用电,电焊机二次侧保护罩破损脱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第9.4.3条:焊机的裸露导电部分应装设安全防护罩。,临时用电,焊机外壳接地螺栓松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第3.0.16条:需要接地的电器金属外壳、框架必须可靠接地。,临时用电,现场电缆线凌乱拖拉在地面,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7.2.9条:架空电缆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并采用绝缘子固定,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临时用电,12月检查焊机,检验日期为10月,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建设施工实施规范AQ 2046-2012第5.5.1.3条:落实设备设施运行、操作和维护的管理责任。设备设施主要包括:焊接设备、起重设备、机加工设备等;海上起重船、铺管船、码头、滑道等。,临时用电,现场一台焊机外壳接地螺栓松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第3.0.16条:需要接地的电器金属外壳、框架必须可靠接地。,临时用电,工作电源箱没有按照要求摆放,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4.1.1条:焊接设备、焊机、切割机具、钢瓶、电缆及其他器具必须放置稳妥并保持良好的秩序,使之不会对附近的作业或过往人员构成妨碍。,临时用电,板房照明电缆线穿过板房孔洞没有防火封堵,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第8.1.8条:布线用各种电缆、电缆桥架、金属线槽及封闭式母线在穿越防火分区楼板、隔墙时,其空隙应采用相当于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临时用电,电源箱当日电工未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8.3.3条:配电箱、开关箱应定期检查、维修。检查、维修人员必须是专业电工。检查、维修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鞋、手套,必须使用电工绝缘工具,并应做检查、维修工作记录。,临时用电,电焊机摆放在通道上,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4.1.1条,焊接设备、焊机、切割机具、钢瓶、电缆及其他器具必须放置稳妥并保持良好的秩序,使之不会对附近的作业或过往人员构成妨碍。,临时用电,电源箱没有按照要求摆放,附近有草、杂物,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4.1.1条,焊接设备、焊机、切割机具、钢瓶、电缆及其他器具必须放置稳妥并保持良好的秩序,使之不会对附近的作业或过往人员构成妨碍。,临时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第8.1.13条: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开关箱箱体与箱门的连接线已断裂,动火作业,乙炔气管老化开裂,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10.3条:用于焊接与切割输送气体的软管,如氧气软管和乙炔软管,其结构、尺寸、工作压力、机械性能、颜色必须符合GB/T 2550,GB/T 2551的要求。软管接头则必须满足GB/T 5107的要求。禁止使用泄漏、烧坏、磨损、老化或有其他缺陷的软管。,动火作业,氧气乙炔气瓶距动火点不足10米,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5.2.9条: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米,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米,并应设置防晒措施。,动火作业,动火作业点距乙炔气瓶安全距离小于10米,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5.2.9条: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米,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米,并应设置防晒措施。,动火作业,氧气、乙炔瓶软管颜色使用错误,气体焊接设备 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GB/T 2550-2016第10.2条:为了标识软管所适用的气体,软管外覆层应按表4的规定进行着色和标志。对于并联软管,每根单独软管应按本标准进行着色和标志。 乙炔和其他可燃性气体(除LPG、MPS、天然气、甲烷外):红色;氧气:蓝色;空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黑色;液化石油气(LPG)和甲基乙炔-丙二烯混合物(MPS)、天然气、甲烷:橙色。,动火作业,打磨作业人员未佩戴防护眼镜,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4.5条: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着装及正确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动火作业,氩气瓶气管使用铁丝绑扎固定,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 50484-2008第3.6.12条:输送氧、乙炔气的胶管应用不同颜色区分,胶管接头应严密,胶管不得鼓泡、破裂和漏气。,动火作业,多处动火作业点未配置灭火器,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5.2.1条: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他有效安全防火措施,并配备消防器材,满足作业现场应急需求。,动火作业,罐体内动火作业点距乙炔气瓶安全距离小于10米,且动火作业现场未配置灭火器,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5.2.9条: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米,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米,并应设置防晒措施。,动火作业,乙炔与氧气压力表损坏,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第6.3.3.1条:储装气体的罐瓶及其附件应合格、完好和有效;严禁使用减压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氧气瓶,严禁使用乙炔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乙炔瓶。,动火作业,动火作业现场1个点只配置1只灭火器,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第6.1.1条: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动火作业,乙炔气瓶无防晒措施,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5.2.9条,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 m,并应设置防晒设施。,动火作业,气瓶气管使用胶布包扎,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程建设施工实施规范AQ 2046-2012第5.5.5.5.c条:气焊(割)作业氧气瓶、氧气表、割具等不应有油污;氧气软管和乙炔软管不应混用;漏气、老化的软管要及时更换切除,不应使用胶布或带油脂的东西进行包扎;具体执行GB 9448的规定。,动火作业,焊机电缆线直接挂在钢梁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第7.1.2.3条:配电线路不应敷设在树木上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架和金属脚手架上。,动火作业,乙炔瓶没有竖直放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5.2.9条5.2.9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 m,并应设置防晒设施。,动火作业,气瓶附件压力表已损坏。,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第6.3.3.1条:储装气体的罐瓶及其附件应合格、完好和有效;严禁使用减压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氧气瓶,严禁使用乙炔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乙炔瓶。,动火作业,道路旁乙炔气瓶距离管道打磨、焊接作业点不足10米,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第5.2.9条,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 m,并应设置防晒设施。,动火作业,乙炔瓶气管龟裂严重,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10.3条,用于焊接与切割输送气体的软管,如氧气软管和乙炔软管,其结构、尺寸、工作压力、机械性能、颜色必须符合GB/T 2550,GB/T 2551的要求。软管接头则必须满足GB/T 5107的要求。禁止使用泄漏、烧坏、磨损、老化或有其他缺陷的软管。,动火作业,乙炔瓶压力表坏,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第3.1.1条,所有运行使用中的焊接、切割设备必须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如:安全性或可靠性不足)时,必须停止使用并由维修人员修理。,动火作业,9:30检查,10:30的动火分析数据就已经填写,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78号)第二十条:单位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动火作业,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 3022-2008第7.6.1条:动火作业的审批人要求审查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未严格审核动火作业证,有空白、代签现象,动火作业,动火作业现场未配置消防器材,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第3.2.3.6.4条:施工现场灭火器材应保证可靠有效,布局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动火作业,动火作业时未见监火人,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 3022-2008第7.3.2条: 监护人应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它工作。,动火作业,现场检修没有拉警示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第5.6.2.4条:企业应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安全标志,在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灯,动火作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第6.3.3条:储装气体的罐瓶及其附件应合格、完好和有效;严禁使用减压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氧气瓶,严禁使用乙炔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乙炔瓶。,乙炔瓶压力表已损坏,临时仓库,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质监总局令46号)第六章第四十五条:储存充气气瓶的单位应当有专用仓库存放气瓶。气瓶仓库应当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气瓶存放数量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氧气、氩气临时危险化学品仓库内放置了一桶柴油,临时仓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乙炔气瓶临时仓库未配置灭火器,临时仓库,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第3.19.3.7.3条:气瓶应设置防震圈、防护帽,并应按规定存放。,乙炔气瓶存放时未配置防护帽,消防设施,现场灭火器压力不够,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消防设施,板房所有灭火器过期,需要更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消防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活动板房未按要求配置灭火器材,消防设施,施工现场消防器材未做定期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设备设施,手持切割机安全防护罩缺失,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3787-2006第5.2g)条:工具的日常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g) 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其它,硫酸泵法兰防喷溅护套缺失,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 20571-2014第5.6.1条:设计具有化学灼伤危害物质的生产过程时,应合理选择流程、设备和管道结构及材料,防止物料外泄或喷溅。,标准:持证上岗,特种作业焊工证人证合一,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标准: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按规范要求搭设攀爬梯,化学品生产单位高处作业安全规范AQ 3025-2008第5.1.16条:供高处作业人员上下用的梯道、电梯、吊笼等要符合有关标准要求;作业人员上下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高处水平移动作业设置生命绳,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 50484-2008第3.5.3条:水平移动的高处作业,应设置生命绳。,标准:高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