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婚姻与家庭PPT课件.ppt
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剩男剩女等级25-27岁为初级剩客,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儿奋斗,故称“剩斗士”; 28-31岁为中级剩客,此时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有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 32-36岁为高级剩客,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被尊称为“斗战剩佛”; 到了36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相亲节目蜂拥而至,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上海娱乐频道相约星期六 东方卫视百里挑一 安徽卫视缘来是你 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 贵州卫视郎才女貌 辽宁卫视幸福来敲门 ,家长给大学生发恋爱经费 或因剩男剩女越来越多试婚闪婚闪离丁克家庭同性恋家庭暴力,本章的主要内容,一、婚姻与家庭概述二、择偶理论与择偶心理三、家庭的宏观研究四、中国家庭结构,一、婚姻与家庭概述,(一)婚姻 1.性别:婚姻是异性男女的结合; 2.婚姻关系是夫妻关系; 3.婚姻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 4.婚姻是一种文化制度:结婚成家 婚姻家庭:异性男女、习俗礼法、夫妻关系;,(二)家庭1.生活实体: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2.社会制度: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强制规定具有血缘关系的个人之间的供养、赡养、财产和遗产继承等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孩子是核心。,我国采纳较多的界定: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1)家庭是初级群体;(2)婚姻是家庭的起点、基础和根据;(3)是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合理延伸;(4)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5)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社会制度之一,家庭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家庭关系和家庭活动的规范体系,家庭体现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等。,二、择偶理论与择偶心理,(一)择偶理论同类匹配:条件互等原则、相似性、“门当户对”;序列理论:互动的系列要素 择偶标准的男女性别差异梯度理论:男高女低;历史前例理论:“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理想类型,恋爱走向婚姻往往需要社会支持网络的认可与赞许,(二)择偶心理求全心理社会刻板印象传统心理晕轮效应从众心理比较心理:恋旧等,三、家庭的宏观研究,(一)家庭结构1.核心家庭:夫妇家庭,父母+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 具体形式:(1)夫妻;(2)夫妻+未婚子女(含领养);(3)单亲家庭2.扩展家庭(1)主干家庭:父母(或一方)+一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2)联合家庭:父母(或一方)+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3.其他:单身家庭、隔代家庭、重组家庭,(二)家庭功能生物功能心理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三)家庭的发展变化,1.空巢家庭:(empty-nest family) 一般指无子女或虽然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自己组建家庭,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1)年老的空巢家庭(2)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孩子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还在延长。,2.丁克家庭(DINK Family) 丁克,是英文Double income and no kids的缩写DINK的音译,意即“双收入、无子女”的家庭结构。 传统家庭得以维系的两点:一是孩子,而是经济收入。 丁克家庭认为爱情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婚姻的基础。 现在的婚姻 ,女人不再是“相夫教子”,男人不再是“养家糊口”,他们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追求目标。,四、 中国的家庭结构,(一)中国家庭的变化和特点(1)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 中国家庭户规模缩小的大趋势实际上主要是由出生率不断下降而造成的。 在2000年以后出生率已经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家庭户规模仍在下降,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变化也在改变家庭分化立户模式,从另一个侧面加速家庭分化的进程。,2010年中国家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2)家庭类型的变化一是夫妻核心家庭明显增多(空巢家庭)二是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高(农村留守儿童与老人)三是单身家庭也有所增长(离婚率、不婚率与丧偶),(3)家庭轴心的转移(父子轴心 夫妻轴心) 我国传统的家庭以父子为轴心。 随着工业化发展,社会的现代化,妇女就业人数增长与地位的变化,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夫妻双方,促使父子轴心向夫妻轴心转移,家庭经济支配权力由夫妻共同决定。,养儿防老? 女儿参与家庭养老女儿养父母是情分,儿子养父母是名分;儿子媳妇管吃饱就行,女儿管的是爹娘吃好;湖北京山:“女儿是银行,儿子是皇上,媳妇是娘娘,生个孙子是蚂蟥” ;“儿子多了反而贫困,女儿多了反而更好” ;子女多少无所谓,关键是有用;,(4)家庭功能的变化生产功能外化生育功能弱化养老功能面临挑战 今后家庭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的感情与精神生活,夫妻感情、亲子感情将成为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二)中国空巢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1)中国的空巢家庭1.“空巢”家庭的定义 一般指无子女或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家庭而只剩下一对老年夫妇的家庭。 当配偶一方死亡,老人单独居住时,家庭就从“空巢”期进入了消亡期。父母的观念(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将生活重心放在子女身上)子女的观念(“代沟”与“亲密有间”:心理和地理上),2.中国“空巢”家庭的现状 根据2008年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3.中国“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A.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人口走向高龄化, 为“空巢”家庭增加创造了前提条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18 年,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老年人陷入“空巢”期的几率上升。 2010人均预期寿命73.5岁、十二五末提至74.5岁; 健康寿命,B.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大家庭慢慢解体,“核心家庭”成为家庭构成的主要方式。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进一步降低了形成传统家庭类型的可能性,加快了家庭核心化的速度。 在城市家庭中,独生子女已十分普遍。当家庭中唯一的孩子外出就读、就业或成家后,家庭马上陷入“空巢”。,C.社会变革导致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变化 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更多的青壮年子女在外寻求发展机会,他们离家的半径不断延伸,时间逐渐延长,从而导致家庭关系松弛和血缘关系淡化,推动代际分居的趋势加强。,思想观念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子女搬离父母,进一步促使“空巢”家庭的产生。,4.“空巢”家庭产生的影响A.生活保障上的影响 “空巢”现象折射出目前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即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由于有养老金的保障而有所保障,而广大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则在生活保障上会面临着严峻的问题。,B.日常照料服务 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因生理机能退化,越来越需要生活照料,需要投入更多人力资源,而“空巢”家庭造成的家庭照料资源减少,使得老年人的这一需求难以满足。,C.精神慰藉 大部分“空巢”老人远离工作和同事,家庭中由没有子女的陪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 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孤独感和消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同时会降低老年人抵御身体疾病的能力。,5.对“空巢”家庭的认识A.“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 。 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主观:追求独立的精神生活客观:追求独立居住的条件,B.“空巢家庭”的增加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 “空巢家庭”问题实质是老年安全发生危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他们在行动上越来越无能为力,对他人的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提高,脆弱性越来越强。,C.解决“空巢家庭”问题是一个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努力的综合性问题 。家庭:子女和老年人自身社区:各种设施和服务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政府:政策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2)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1.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80年代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并为提高人口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2.定义 所谓独生子女家庭,是指父母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30多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迈入老年人行列,4位老人、一对夫妻加一个小孩的“421”家庭越来越多。,3.现状 独生子女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时成长的一代特殊人口。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人口已超过1亿。 由一代独生子女及其家庭所引发的众多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正在对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产生广泛、深远和长期的影响。,4.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A.空巢风险 假设一个家庭平均生育孩子数为个,生育间隔为三年,当最大的孩子离家后,还有小一点的孩子陪在身边。 独生子女家庭则不同,母亲的生育任务是一次结束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空巢期提前。若碰上独生子女外地求学、参军、意外死亡等,这一空巢期可能更早到来,也就意味着独生子女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父母要度过更长的空巢期。,B.独生子女家庭的“儿女养老风险” 独生子女作为唯一的养老责任主体,注定了独生子女的养老责任重大、心理压力巨大。 俗称的“四二一”家庭结构是脆弱的家庭结构。,很多学者认为,“421”家庭没有传统家庭结构中兄弟姐妹的帮助,没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脆弱的家庭结构要承担起养老的重任,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80后”父母逐步跨入60岁门槛,“80后”在成为房奴、车奴、孩奴的同时,很可能成为“养老奴”。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中,“80后”面临的赡养老人压力远远大于“70后”和“60后”。,C.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缺损风险” 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缺损风险”是指结构完整的家庭可能因为遭遇独生子女的死亡而出现结构性的缺损。 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结构性缺损风险更高。,媒介关注 失独者,杨晓升:2004只有一个孩子“揭人家的伤痛是一件极不人道的事情,也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但这一次,我不得不去做有生以来第一件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这件事情,绝不仅仅牵涉到那些不幸地遭遇意外伤害的独生子女家庭,而且关系到当今中国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乃至关系到中华民族自身的生态现状以及中国的未来”。如何生二胎:“有权明着生,有钱买着生,没钱跑着生。,失独者:失独者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大多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在中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我国大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岁之前死亡”。 独生子女夭亡家庭生存状况调查(中国经济周刊,人民网2009年6月1日)这意味着我们已有或将有1500万个左右家庭已经或将要蒙受失去独生子女的痛苦。 当然痛苦的程度不一样,失独较早的大多数很快就补生了孩子,失独较晚的其独生子女已经给他们生了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现在我国农村失独不可生育且无孙子女的失独家庭应该在120万以上 。最保守的估计,我国城市这类最痛苦的失独家庭也在250万个以上。,思考题,试分析当前大龄青年婚姻失配现象。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