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诗经课件.ppt
十月之交,诗经 小雅 节南山之什,云库 专业PPT/商务演示设计制作,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1日辛卯。日有食2之,亦孔3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4。爗爗5震电,不宁不令6,百川沸腾,山冢7崒8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9莫惩10。皇父卿11士,番12维司徒。家伯维宰13,仲14允15膳夫。棸子16内史17,蹶18维趣马。楀19维师氏,艳妻煽20方21处。抑22此皇父,岂曰不时23。胡为我作,不即24我谋25。徹26我墙屋,田卒汙27莱28。曰予不戕29,礼30则然矣。皇父孔圣,作都于向31。择三有事32,亶侯多藏。不慭33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34徂35向。黽36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37沓背憎,职38竞由人。悠悠39我里,亦孔之痗40。四方有羡41,我独居忧。民莫不逸42,我独不休43。天命不彻,我不敢俲44我友自逸。,注释,1.朔:(shu术)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仪礼士丧礼:“朔月奠。”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说文:“朔,月一日始苏也。”释名:“朔,月初之名也。”这里用为农历每月初一之意。2.食:通“蚀”。 左传隐公三年经:“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管子四时:“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孟子公孙丑下:“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这里用指为日食月食之意。3.孔:诗周南汝坟:“父母孔迩。”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诗小雅棠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老子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玉篇乙部:“孔,嘉也。”这里用为美好之意。4.臧:(zang脏)诗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鄘风定之方中:“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诗小雅雨无正:“庶曰式臧,复出为恶。”诗小雅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里用为好的、美好的、善良的之意。5.爗:(y页)本意是火盛、明亮之意。这里引伸为光辉灿烂之意。6.令:古同“聆”。诗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诗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吕氏春秋:“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这里用为听从之意。7.冢:(zhong肿)诗小雅十月之交:郑玄注:“山顶曰冢。”尔雅:“山顶,冢。”山海经西山经:“华山冢也。”这里用为山顶之意。8.崒:(zu卒)鲍照芜城赋:“崒若断岸。”这里用为高大、险峻之意。9.憯:(can惨)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小雅雨无正:“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淮南子人间训:“怨之憯于骨髓。”说文:“憯,痛也。”汉书东平思王宇传:“朕甚憯焉。”汉书淮南宪王钦传:“寡人憯然不知所出。”盐铁论诛秦:“支体伤而心憯怛。”这里用为悲痛,伤心之意。10.惩: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小雅正月:“民之讹言,宁莫之惩。”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郑玄笺:“惩,艾也。”易损象:“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礼记表记:“则民有所惩。”玉篇心部:“惩,戒也。”广雅:“惩,恐也。”这里用为鉴戒、警戒之意。,注释,11.卿:国语晋语:“有卿之名。”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管子揆度:“卿大夫豹饰。”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於齐,出吊於滕。”史记:“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说文:“卿,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也。”是周代以后对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12.番:列子汤问:“迭为三番。”北史贺弼传:“顿兵一万,番代往来。”这里用为更替、轮值之意。13.宰:仪礼:“宰右执镫,左执盖。”说文:“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这里用为奴隶之意。14.仲:诗大雅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荀子仲尼:“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为仲父。”说文:“仲,中也。”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这里用为排行第二之意。15.允:书尧典:“允厘百工。”这里用为使用之意。16.棸子:(zou轴)人名。是一种种植和管理棸树的氏族。17.内史:古代官名。18.蹶: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蹶,动也。”陈奂传疏:“蹶训动,犹扰乱也。”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足部:“蹶,又为兴起之义,与僵仆相反而相成,盖蹶者必起也。”这里用为动乱之意。19.楀:(yu雨)人名。是一种种植和管理楀树的氏族。为下等百姓。20.煽:(shn山)通“扇”。 说文:“煽,炽盛也。从人,扇声。”汉书谷永传:“阎妻骄煽,日以不臧。”梁书谢举传论:“逮乎江左,此道弥煽。”北史:“暨乎暮年,此风愈煽。”这里用为炽盛、热烈之意。,注释,21.方:通“仿”。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诗大雅皇矣:“万邦之方,下民之王。”论语宪问:“子贡方人。”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商君书算地:“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这里用为模拟、仿效之意。22.抑:为连词,这里用为或是,还是之意。23.时:通“伺”。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诗大雅緜:“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诗大雅荡:“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庄子人间世:“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列子汤问:“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这里用为伺机、等待之意。24.即: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说文卪部:“即,即食也。”徐锴系传:“即,犹就也,就食也。”这里用指为“可以”之意。25.谋:书洪范:“聪作谋。”诗小雅巷伯:“谁适与谋。”诗小雅小旻:“谋犹回遹。”诗大雅緜:“爰始爰谋,爰契我龟。”左传襄公四年:“咨难为谋。”易讼象:“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春秋说题辞:“在事为诗,未发为谋。”说文:“虑难曰谋。”论衡超奇:“心思为谋。”这里用为考虑、谋划、办理之意。26.彻: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礼记士冠礼:“彻筮席。”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孟子离娄上:“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这里用为撤除、撤去之意。27.汙:(wu污)左传隐公三年:“潢汙行潦之水。”吕氏春秋达郁:“故水郁则为汙。”说文:“污,秽也,一曰小池为污。”这里用为浊水坑之意。28.莱: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周礼遂人:“莱五十亩。”越绝书吴内传:“莱,野也。”这里用为长满杂草之意。29.戕:(qiang青)易小过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左传宣公十八年:“凡自内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老子七十四章:“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戕,夫代大匠戕者,希有不伤其手矣。”玉篇戈部:“戕,杀也。”亢仓子用道:“戕身损寿。”这里用为杀害、毁坏之意。30.礼: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管子五辅:“”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注释,31.向:地名。32.事:甲骨文中与“吏”同字。荀子非相:“故,事不揣长,不楔大。”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说文:“事,职也。”这里用为官职之意。33.慭:(yin印)尔雅:“慭,愿也。强也。”这里用为宁愿之意。34.居:易屯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诗唐风羔裘:“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诗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诗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老子二章:“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论语宪问:“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孟子告子下:“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广雅释言:“居,据也。”这里用为据,占据之意。35.徂:(cu促)书大禹谟:“汝徂征。”书胤征:“胤后承王命徂征。”诗卫风氓:“自我徂尔。”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诗小雅车攻:“四牡庞庞,驾言徂东。”诗小雅小明:“我征徂西。”诗大雅緜:“自西徂东,周爰执事。”诗大雅皇矣:“侵阮徂共。”尔雅:“徂,往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前往之意。36.黽:(min敏)古同“黾”。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这里用为勉力、努力之意。37.噂:(zun尊)说文:“噂,聚语也。从口,尊声。”这里用为聚语之意。38.职: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周礼夏官大司马:“施贡分职,以任邦国。”庄子渔父:“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战国策燕策:“职如郡县。”淮南子原道训:“海外宾伏,四夷纳职。”这里用为贡赋,向朝庭交的财物之意。39.悠:诗周南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尔雅:“悠,思也。”楚辞初放:“悠悠苍天兮。”说文:“悠,忧也。”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这里用为忧思之意。40.痗:(mei妹)古通“病”。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里用为忧思成病之意。,注释,41.羡: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说文:“羡,贪欲也。”广韵:“羡,贪慕也。”字林:“慕欲曰羡。”这里用为贪慕之意。42.逸: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左传桓公八年:“随侯逸。”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国语郑语:“取之以逸逃于褒。”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这里用为逃跑之意。43.休: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我心则休。”国语周语:“为晋休戚。”这里用为喜悦、欢乐之意。44.俲:(xio效)古同“效”。诗小雅角弓:“尔之教矣,民胥俲矣。”这里用为仿效之意。,译文,九月刚过进十月,周历初一辛卯日。太阳即被月亮食,亦是美好之中丑。那个月亮光微弱,这个太阳光也微。如今天下众人民,亦感美好却悲哀。日月食兮告人凶,告诫人们不要行。四方之国无善政,就是不肯用贤良。那个月亮食太阳,本来就是很平常。这个太阳被月食,未尝不是善良事。光辉灿烂雷电震,不安宁兮不听从。百条江河都沸腾,险峻高山亦崩塌,高岸瞬间变深谷,深谷刹那变丘陵,哀叹如今人们啊,何曾知警醒悟难。皇父长官都是士,几番轮流任司徒。我家大伯成奴隶,二叔被使做厨夫。棸氏改行做内史,养的马儿多动乱。楀氏成了师家人,艳妻热烈仿效师。或是这个皇父啊,怎能说我不等待。为何认为是我作,不可以认为是我谋。撤除我家墙和屋,田地变成杂草池。还说不是你毁坏,是那礼法使然的。皇父美好且圣明,在那向地建都城。选择三人有职事,其中亶侯多宝藏。不愿留下一元老,使他保卫我王朝。选择富有车马者,前往占据那向地。努力勉励从职事,不敢诉苦说辛劳。我本无罪又无辜,难敌众口谗嚣嚣。下民遭受的灾害呀,根本不是从天降。当面笑语背后恨,贡赋竟然不由人。忧心如焚我故里,美好故里象生病。四方诸侯都贪慕,我独自居留心忧愁。人民莫不逃逸去,唯独我兮不欢喜。天命让我不撤去,我不敢仿效朋友自逃逸。,说明,这是一首在家庭田猎宴会上唱的雅歌,歌者悲愤地唱出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首西周时期批判现实主义的佳作。歌者借日食现象,说明当今圣主犹如太阳一样被小人遮挡、蒙蔽,歌者很清楚,日食、月食等都是自然现象,并不是上天要降灾难给人民。而圣明的君主被小人遮挡、蒙蔽,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但是小人当了大官,却对人民有很大的危害。歌者不仅诉说了自己悲惨的遭遇,更为重要的是他关注到广大人民不堪忍受残暴的统治,纷纷逃亡逃难,而四方诸侯却虎视眈眈,都想占据美好的土地,统治勤劳的人民。人民能逃向哪儿呢?哪一个诸侯不是贪欲贪婪的?难道人民只有被压迫被欺侮的命运吗?所以歌者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不逃亡逃难,坚守在故里,希望家人也坚守下来,直到日食过去,也就是说,直到小人被贬去,直到圣明的君主恢复他应有的光辉。歌者有这样的思想意识,那是很自然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就是世袭制。,说明,据现代学者达成的共识,这是中国文字第一次对日食的记载,但从歌中看,当时的人们对日食月食已经有了很清楚的认识,而且据我译解的周易,睽卦即是描述一次日食的过程。太阳与月亮同是天空上的星体,但它们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其运行规律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每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称朔日)时,如果日、月、地三者恰好或几乎成一直线(即月亮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一个交点附近)时,月亮便会挡住或部分挡住太阳的光辉,则月影就会投射到地面上,在月影扫过的地区,人们便看到了日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全地球每年可观测到日食25次。对一确定地区的人来说,平均每隔三年左右可观测到一次日偏食,每隔300多年可观测到一次日全食。“睽”的卦象卦义所想要说明的即是一次日全食过程。卦中初九爻以悔亡(悔作晦)开头,以星宿的消失为契机,点出了即将要出现日食的主题。九二爻观测者的目光移向东方,看见月亮还悬挂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六三爻他的目光又转向北方,观察了斗宿、牛宿等天象。九四爻则是描述了太阳从东方冒出一点,即将要与月亮相交合。六五爻则描述了日食的过程。上九爻则是日、月分离后,观测者又从北到南观察了许多星象,认识到对于天空中无论日食、月食、流星等星象变化,并不神秘。在天空上,各星球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运行轨道,不存在天上消失一颗星,地上就要死一人的迷信说法。对这次日食,周文王并没有作出什么灾难的预言,这说明在三千年前,古人们就已经很科学地对待日食、流星雨等自然现象了。并没有因为出现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而大惊小怪,乱作迷信预言。古人们在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基础上,科学地掌握了日、月、以及其它星球的运行规律,并逐步掌握了对日食、月食的预测方法。而且周文王旨在告诉人们,商纣王的统治就象月亮一样,只是暂时遮住了太阳的光芒,人类的发展将象太阳一样,永远是光明也。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有过多少次象日食一样的黑暗,但人们没有因此而停止发展的脚步,所以对于商纣王的黑暗统治,我们一不要害怕,更不能放弃反抗,我们畜积力量,终有一天会迎来光明的。全卦从广泛到具体,科学地描述与分析了日食的发生,并作出了“吉”的结论。由此可见,周易的作者既不迷信又不盲从,也不愚昧,这才是第一次对日食月食的记录,他对天象的观测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由此也可知,西周时期的人民受周文王影响,都已普遍懂得日食月食等天文星象,破除了迷信。因此这首歌所唱的这些,也就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