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辞招魂注释译文赏析课件.ppt
招 魂,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政治家代表作离骚九歌,写作背景,楚怀王被秦国骗去,追求割地,怀王不允,遂被幽囚三年,竟死于秦。怀王囚在秦国以后,屈原作招魂,表明他期君归来的怀念。,课文结构,招魂由引言(第一段)、正文(第二到五段)、乱辞(最后一段)三部分组成,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招徕楚怀王的亡魂。,段落大意,第一段:言怀王不考贤臣之德,接纳善言,故离殃愁苦,客死于秦。因假帝语诏告巫阳,使招其魂。 第二段:陈述天地四方恶不可往,故招魂归返故居 。第三段:写招魂之仪式与设备,并承上启下,由四方之恶转入楚国之美。,第四段:写官室陈设之美,美女侍从之盛。 第五段:叙饮食丰盛,美味佳肴之乐。 第六段:为乱词,既写流放途中的时地景象,又追忆当年随五游猎旧事,以此寄托无限忧伤之情。,重点分析,词语解释句子分析,诗人想象人的灵魂可以上天入地,周游四方,因而极写上下四方的险恶以劝怀王灵魂的归来 :,例如同样是吃人的恶人:东方: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南方: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天上: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热爱祖国,期待怀王灵魂归来深切寄寓着对顷襄王振兴楚国、报仇雪恨的希望,为了突出楚国的美好,诗人用“高堂邃宇”“层台累榭”“网户朱缀”来描写宫室的高大和修饰的讲究。用“川谷径復,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氾崇兰些”来形容环境的幽静宜人。用“弱颜固植”“姱容修态”“蛾眉曼睩”“靡颜腻理”来描写美女的身姿容貌等等。,再如,写诗人在一个阳光明眉的春天被放逐江南,一路上看见那一望无际的春草绿水和正在游猎取乐的顷襄王,不禁万分感慨地写道:“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皋兰被路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日月代谢,岁月如流,皋兰被径,芳草遮路,极目千里,由楚望秦,既伤怀王之不归,更哀顷襄之不悟,故春景虽佳,亦徒增忧伤而已,情不自禁地喊出了“魂兮归来哀江南”的悲哀之声。,艺术特点,1.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使这首诗充满着浪漫色彩。2.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言,使这首诗歌充满着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 3.精密的结构,民歌的形式,体现了这首诗的创新精神。,研习与思考,我们以为招魂为屈原招楚怀王之魂,理由主要有:(1)文中描写的宫庭之美,饮食服御之奢,乐舞游艺之盛,与君王之气势相称,(2)文章反映出的屈原忠君爱国的情感,正可见此作为招帝王之魂,,3)“乱”辞中“吾”与“君王”对称,分明可见。讲到这个“乱”字,事实上本就是“辞”字,是汉朝的人读错了的。古金文中从文字的构成上看来,卽是治丝之意,故而为司,训为治,并引伸为辞。,被汉朝的人弄错了古书中每每有训乱为治的地方,后人莫明其妙,竟生出“相反为训”之例,其实是以讹传讹罢了。楚辞各篇,落尾处多有“乱曰”(即“辞曰”),正是楚辞的命名之所由来。又贾谊的吊屈原赋的落尾作“讯曰”,其实也是“词曰”的错误。招魂的“辞曰”里面明明说“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接着又说:“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魂兮归来哀江南”,可见被招的是“王”而与招者的“吾”是完全两个人。这决不会是宋玉招屈原之魂,也不会是如一部份人所说是屈原做来招自己之魂的。,拓展延伸,先秦招魂习俗,先秦招魂习俗是古代葬礼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儒家经典称之为“复”。“复”,就是使离散的游魂复归于形体之意。在先秦等级分明的社会里,招魂的礼仪因为死者身份的差别而有着不同的规定。,据仪礼士丧礼记载:士人如果寿终正寝,则由一人招魂 。倘若不是寿终正寝,而是出使、朝会、旅行在外而死,那又另有规定。招魂仪式上可能还有音乐、歌舞,弹奏死者生前爱听的乐曲,表演死者生前爱看的乐舞。,招魂的内容与周礼等典籍所载录的招魂习俗相比,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一、古代的招魂仪式,是在人刚死之时便立即开始的。二、儒家典籍记载为君王招魂是由夏采、祭仆等进行的,而文学作品中却是由巫阳去执行 。,三、典籍载录是到四郊招魂,文学作品中却是向天地四方招魂,文学构思显得更为诡谲怪异。 四、典籍载录招魂者是从东边飞檐登上屋脊高处,面向北方招魂之后,从西边屋檐下。而文学作品中却是向天地四方招魂后,由工祝(男巫)将亡魂引导进入郢都之修门,仪式带有楚的地域特色。 五、文学作品后半部分铺陈宫殿苑囿之丽、女色歌舞之美、饮食佳肴之可口、游赏博戏之欢乐,应当也是招魂仪式的组成部分,典籍完全没有相应的记载,这大约是楚地所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