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学概论ppt课件.ppt
运动疗法学概论,康复治疗学,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也称“康复技能学”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的一门康复医学应用学科。,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主观能动,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代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具,使减弱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替代通过某些器具,替代丧失的生理功能。,康复治疗技术分类,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治疗康复工程,物理疗法: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PT(physical therapy),分为运动疗法和理疗。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6,运动疗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Therapeutic exercise.指以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采用主动和被动运动,通过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旨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最积极的治疗方法,治疗目的,维持或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或肌耐力抑制肌肉张力,缓解其紧张度改善患者异常运动模式及神经肌肉功能改善转移及站立行走能力改善平衡协调功能增强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改善心肺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如压疮、痉挛、挛缩、骨质疏松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技术分类,常规运动疗法(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步行训练、心肺功能训练等)神经生理学疗法(NPT):主要针对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Bobath疗法,Brunnstrom 疗法,PNF疗法、Rood疗法等。运动再学习法(MRP),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技术分类,其他。另有一些运动疗法技术也比较常用,比如:水中运动、医疗体操、牵引疗法、按摩疗法、麦肯基疗法等,可根据具体条件应用。,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应用范围,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颅脑外伤、脑肿瘤术后、脑瘫、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脊髓灰质炎等。骨科疾病:骨折和脱位、截肢与假肢、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置换等。内脏器官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高血压、胸腔疾病术后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应用范围,体育外伤功能障碍烧伤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禁忌证,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有明确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度,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运动治疗过程中有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在者。运动器官损伤未做处理者,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禁忌证,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患者有深静脉血栓,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4,训练设备,PT床、PT凳子、踩车、直立床、阶梯、平衡杠、沙袋、哑铃、巴氏球、训练垫、悬吊、跑步机、辅助具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5,肌力训练,基本概念,肌力:肌肉主动随意收缩后产生的力量称为肌力肌耐力:肌肉持续收缩和反复收缩的能力称为肌耐力肌肉协调能力:肌肉或肌群平稳、准确和控制良好的完成某一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协调能力,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7,影响肌力的因素,肌肉横截面积运动单位募集及释放速度收缩速度肌肉的初长度肌腱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肌肉收缩的类型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调节个体状况其他力学因素,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8,肌力训练原则,阻力原则超负荷原则反复训练原则训练适量原则,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9,超量恢复,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0,练习,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原有功能形态水平,形态功能变化,超量恢复原理,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1,适应证,防治肌萎缩增强肌力和耐力协助矫治骨关节畸形增强脊柱稳定性以防治颈椎病和腰痛增强关节周围肌力以提高关节稳定性增强腹肌、膈肌和盆底肌肌力,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2,禁忌证,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系统性疾病生命体征不稳接近运动区域的局部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等局部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损伤未稳定愈合非感染性炎症症状显著,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3,训练方法,电刺激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训练抗阻训练等速训练,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4,方法选择,肌力01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助力训练肌力2级免荷训练助力训练肌力3级肌力4级,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5,注意事项,选择适当运动科学设计方案注意无痛训练强调主动参与注意心血管反应,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6,关节活动训练,基本概念,关节活动训练(range of motion training)是指采用主动或者被动运动的途径,预防和改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患者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治疗师的牵引和手法治疗,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8,基本原理,通过缓慢和持续的牵张动作,逐步分解粘连和延长挛缩的胶原结缔组织弹性延长塑性延长,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29,主要方法,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0,适应证,被动运动不能主动活动的患者,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者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时主动和助力运动能够主动收缩肌肉的关节活动受限者肌力较弱(低于3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身体某一部分制动时,对其他关节进行主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1,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2,主动运动,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动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用力到引起轻度疼痛为最大限度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或3次,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3,主动助力运动,适用于肌力1-2级的患者包括器械训练、悬吊训练和滑轮训练等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训练中应以患者主动用力为主,并做最大努力;任何时间均只给予完成动作的最小助理,以免助力替代主动用力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2或3次,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4,被动运动,适用于肌力3级以下的患者关节可动范围运动关节功能牵引持续性被动运动(CPM)牵张训练关节松动术,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5,注意事项,尽早在不引起病情、疼痛加重的情况下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范围应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范围关节活动范围的维持训练应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固定关节的近端,被动活动远端;运动时动作要缓慢、均匀;每次各方向活动进行3-5遍从远端关节向近端关节依次训练取舒适体位,并尽量放松,必要时脱去妨碍治疗的衣物应在无痛或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训练,避免使用暴力,以免发生组织损伤在运动关节时,应给予该关节一定的牵拉力,以减轻关节面之间的摩擦,保护关节对于感觉功能障碍患者,应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下进行,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6,有氧训练,基本概念,有氧训练:是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的训练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康复、各种功能障碍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全身活动能力训练以及中老年人的健身锻炼,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8,治疗机制,基本机制是训练导致的适应性改变心肺系统和骨骼肌组织的适应心脏每搏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大,动静脉氧差增加,VO2max提高;心室壁增厚,心腔扩大,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射血分数提高,每搏量增多骨骼肌毛细血管数目增多,毛细血管/肌纤维数目比增加,每个肌细胞内肌红蛋白数量、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大,每个线粒体内氧化呼吸酶增多,活性提高,无氧阈提高,机体做功能力增强,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39,治疗作用,提高ADL能力防治合并症改善能量代谢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情感,减少心理应激,改善睡眠延缓衰老,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0,运动处方,由康复医生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根据病情、性别、平时运动爱好及运动耐力,以处方形式确定合适的运动训练方式,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训练注意事项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治疗量(强度、时间、频率)、注意事项,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1,注意事项,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用规法的方法确定运动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个别对待及时调整防止运动过量和损伤,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2,牵张训练,基本概念,牵张训练:是通过反复的牵伸动作,使病理性缩短的软组织(肌腱、肌肉、韧带、关节囊等)逐步延长的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肌痉挛、肌腱、韧带或关节囊挛缩、痉挛性疼痛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4,治疗作用,调节肌张力缓解疼痛延长韧带和肌腱,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5,适应证,由于痉挛、挛缩、粘连、瘢痕组织形成所致肌肉、结缔组织、皮肤等缩短,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日常功能活动或生活自理的痉挛或挛缩,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6,禁忌证,新近骨折、血肿或其他组织创伤、牵张时出现剧痛牵张组织和周围区域的急性炎症或感染依靠挛缩代偿性增加关节稳定性的情况,如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一个月严重的骨质疏松,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7,训练方法,基本方法被动牵张手法被动牵张机械被动牵张主动抑制自我牵张髂胫束牵张、股内收肌群牵张、股四头肌牵张、腘绳肌牵张、小腿三头肌和跟腱牵张、肩关节牵张,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8,训练方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49,训练方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50,注意事项,牵张前要选择适当的牵张方法、取舒适体位,可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身训练牵张力量要轻柔、缓慢、持续,达到一定力量,持续一定时间,然后逐渐放松力量,休息片刻后再重复牵张后,可应用冷疗减少牵张所致的微小损伤性肌痛,冷疗时仍应将关节处于展长位;同时在获得进展的活动度内进行主动训练或功能活动,并发展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力量平衡避免过度牵张、突然暴力,以防止肌腱或韧带损伤牵张中应该无显著疼痛,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51,呼吸训练,基本概念,呼吸训练:是通过特定的呼吸运动和治疗技术,重建正常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最终实现肺功能康复的治疗方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53,训练机制,减轻通气异常,改善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力量和耐力优化腹式呼吸模式心理安抚作用,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54,训练目标,改善通气和换气提高咳嗽的效能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和协调性保持或改善胸廓和胸椎的活动度矫正异常或无效的呼吸模式减压和放松预防术后肺部的并发症教导患者如何处理呼吸困难改善患者日常活动、工作或休闲活动的整体功能状态,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55,训练方法,呼吸控制训练缩唇呼吸训练舌咽呼吸训练呼吸抗阻训练局部呼吸,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56,注意事项,不能用力呼气,呼气应该是放松的或被动的不要做过度的延长呼气以免造成下一个吸气过程时喘气,其呼吸模式和规律被打乱,继而减低其呼吸效率患者不要在一开始吸气时就使用辅助呼吸肌和上胸腔。呼吸时尽量保持上胸廓不动、一次训练只需做3-4次的深呼吸,避免造成过度通气,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57,平衡和协调训练,平衡训练原则,从静态平衡(I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II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III级平衡)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逐步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躯干运动从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59,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站、坐的支撑面积体位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位顺序为前臂支撑俯卧位、前臂支撑俯卧跪位、前倾跪位、跪坐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状态:选择静态或动态训练。,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0,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移动方式附加的运动模式或动作对平衡干扰的预知性干扰的力量:应考虑干扰力量的大小、速度、方向及作用位置,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1,影响平衡训练的因素,感官刺激的传入途径:有视觉、前庭、本体感受器、触觉等。不同的传入途径可改变平衡训练的难度。感觉刺激传入:可以是一致的、削弱的或矛盾的。运动对策:有踝对策、髋对策、跨步对策、保护性抓握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2,协调训练的原则,系统、有序地进行,如卧位熟练后再到坐位训练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从单纯的动作到复杂的动作大范围的运动比小范围容易,快速运动比缓慢容易先睁眼后闭眼先从障碍轻的一侧开始次数:一个动作连续做3或4次休息:一个动作完成后,休息的时间应不短于完成动作所花费的时间,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3,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各种疾病引起平衡与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均为适应证禁忌证合并严重认知障碍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及配合训练骨折、关节脱位未愈合者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4,训练方法,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利用设备的动态平衡训练针对运动系统疾病的平衡训练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增强前庭功能的平衡训练协调训练,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5,注意事项,平衡训练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加强安全措施注意加强损害水平的康复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训练应进行改良平衡训练首先保持头和躯干的稳定动态平衡训练时,施加的外力不应过强若训练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训练协调训练避免出现错误的运动模式,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6,步行训练,步态分解示意图,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8,改善步行障碍实施方法,提高步行能力增强步行耐力维持步行能力,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69,步态训练方法,训练目标:安全有效地独立行走目标分类:治疗性步行、社区步行,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0,训练原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面康复主观能动,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1,步行前训练,保持适当体位 维持增加ROM诱发随意运动坐位平衡练习坐站转换训练站位平衡练习维持健侧肌力加强患侧支撑,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2,辅助步行训练,抑制上肢联合反应控制双肩步行训练控制骨盆步行训练诱发摆动相训练左右横向迈步训练前进后退步行训练,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3,步行辅助具的选择,手杖四角拐肘杖腋杖助行器,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4,手杖,用途:增加步行稳定性;增加安全性 适应证:下肢支撑能力超过95%体重,可独立步行,但稳定度不够 优点:轻便、缺点:拐杖远端接触面较小,稳定性较差,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5,四角拐,用途:增加步行稳定性;支撑部分体重 适应证:下肢支撑能力超过80%95%体重,不用拐难以步行 优点:稳定性较好,不易滑动缺点:灵活性较差,不平坦的地面使用困难,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6,肘拐,用途:支撑部分体重;增加步行稳定性 适应证:两下肢支撑能力超过80%95%体重,不用拐难以步行,腕关节控制能力欠佳 优点:腕关节负荷较小,站立时拐可以套在手上进行手的活动 缺点:灵活性较差。拐杖远端接触面较小,稳定性较差,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7,2022/11/26,78,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腋拐,用途:支撑体重;增加步行稳定性 适应证:两下肢支撑能力50% 80%体重;或一侧下肢支撑力正常,另一侧可以没有支撑力,作触地式步行 优点:稳定性较好。可以用于不平坦地面 缺点:灵活性差。腕关节肌力不足者不适用。光滑的地面稳定性欠佳,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79,助行器,用途:支撑体重;增加步行稳定性 适应证:同腋杖 优点:可用于光滑的地面;稳定性最好 缺点:灵活性最差。腕关节肌力不足者不适用。不平坦的地面稳定性欠佳,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0,注意事项,安全第一循序渐进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无痛锻炼适当动员注意心血管反应注意长期训练和全身性锻炼,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1,转移训练,基本概念,转移训练:指提高患者体位转换能力的锻炼方法床上转移、床-椅转移、坐-站转移、轮椅-坐便转移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3,训练方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4,牵引技术,基本概念,牵引疗法是将外力施加于患者身体一定部位,通过牵拉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牵引疗法可用于脊柱和肢体,其中不同关节的牵引术需按不同关节的结构和生理需要分别设计和实施脊柱牵引包括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牵引和用于颈椎病的颈椎牵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6,牵引的作用机制,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解除肌肉痉挛 促进炎症消退 解除脊柱小关节负载,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7,牵引分类,根据治疗部位可分为:腰椎(骨盆)牵引、颈椎牵引根据牵引力的来源可分为:自身体重牵引、手法牵引、动力牵引根据牵引时患者的体位可分为:仰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坐位牵引、半卧位牵引根据牵引时患者身体的方向可分为:水平位牵引、斜位牵引、垂直位牵引根据牵引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时间牵引、短时间牵引根据牵引的连续性可分为:持续牵引、间歇牵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8,腰椎牵引,腰椎牵引通过对腰椎施加牵引力,使紧张、痉挛的腰部肌肉松弛,腰椎体间距增大,椎间盘内压降低,缓解突出物对神经组织的压迫,使疼痛得以消除腰椎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等疾患的有效疗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89,腰椎牵引的作用,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前屈、侧弯等继发性腰椎畸形增加椎体间距,降低椎间盘内压 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增加椎管容积 增加侧隐窝的面积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0,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又称为神经发育疗法(NDT),是指通过肢体的各种刺激来提高神经肌肉功能、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一类康复治疗方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2,Bobath技术,Bobath concept患者与治疗师结为一体,明确主要问题点的假设验证工作个体化的评定内容和主要问题均因人而异从个人与环境和任务如何相关的角度出发质的评定仅获得数值的量的评定难以与治疗相结合,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3,Bobath技术,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4,Bobath技术,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5,请用纯真的心境,将你的患者象宝物一样爱护Being in pure mind with your patients who are honorable existence than jewellery.,Brunnstrom技术,基本观点是: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强调知觉的重要性Brunnstrom技术由评价技术和治疗技术两部分组成,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6,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脑损伤患者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患者身体某一部分用力时,可以诱发患侧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这是脊髓水平的异常的运动反应模式,出现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它伴随着痉挛的出现而出现,是肌张力改变的一种姿势反应,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7,Brunnstrom分期,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98,中枢性瘫痪,痉挛、僵直、联合运动,联带运动的完成,分离运动出现,Brunnstrom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下肢功能评价表,Rood技术,是一种对皮肤上有控制的感觉刺激,能使肌张力正常化并诱发出所需要的肌肉的反应活动及正常运动由美国治疗师Margaret Rood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又称多种感觉刺激疗法、皮肤感觉促进技术,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1,Rood技术,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2,利用适当的感觉刺激引起正常运动的产生和肌张力的正常化 促进感觉刺激 反射 或 作用 抑制1.感觉刺激要适当2.有目的地完成动作 3.注意感觉运动的反应,治疗用具,刷子:各种硬度的刷子。单使用电动刷时要注意转数,转数超过360转/秒时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振动器:振动频率不要太高,否则神经纤维无反应(a纤维450Hz以下,纤维250Hz以下才有应答)冰:诱发时用-12-17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抑制时无特殊限制橡胶物品:可使用符合肌力的各种弹性的橡胶,如自行车胎、带状生橡胶、可改变负荷的橡胶等以诱发肌肉的共同收缩压舌板:抑制舌紧张音乐刺激;对音乐的反应各不同沙袋:有利于固定体位、诱发动作的引出,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3,PNF技术,定义:P(proprioceptive):本体感觉,提供躯体运动和体位信息的感觉N(neuromuscular):神经肌肉F(facilitation):促进,易化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一种治疗观念,即利用全身的感觉器来帮助患者达到有效的运动功能,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4,PNF模式,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5,体育运动中常见PNF模式,四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比较,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6,运动再学习疗法,运动再学习方案,运动学习是反复练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最终表现为技能型运动方式,获得的能力相对持久,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8,运动再学习方案,运动再学习方案(MRP)是20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学者Janef H. Carr等提出,其理论基础是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该方法认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依靠脑的可塑性,重新获得运动能力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注重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在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训练方面,运动再学习方案显示出一定的潜力,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09,运动再学习方案,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起和坐下站立平衡行走,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0,运动再学习方案的四个阶段,课题分析观察比较分析练习丧失的成分说明和明确练习的目标练习+视听觉反馈+手法指导练习课题说明和明确练习的目标口头指示练习+视听觉反馈+手法指导再次评估增加动作的复杂性课题向日常生活转移在各种环境下的训练机会坚持练习设定自我管理下的练习创造学习环境家属和治疗人员的积极参与,运动再学习方案,有条件的机构可以在脑卒中早期阶段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案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2,运动疗法学新进展,康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机器人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了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4,康复机器人,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5,康复机器人,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6,康复机器人临床应用,长期、稳定地重复训练,结束对“一对一”治疗的依赖精确、客观地测定训练与运动参数提供实时反馈并记录远程训练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7,康复机器人发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8,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强 制 性 运 动 疗 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或CIT),又称强制性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限制健侧上肢活动,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肢的目的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入选对象必须符合基本的运动标准患侧腕关节伸展达到20以上,每个手指伸展达到10以上;没有感觉和认知功能的缺损;治疗方法是每天6小时,每周训练5天,同时使用手套和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使用,连续进行两周强化训练,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19,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在Taub的研究中,猴子的一侧上肢去感觉神经传入不限制猴子的健侧肢体的时候,并不会使用患侧肢体限制了猴子的健侧肢体,结果发现健侧肢体限制2周后猴子竟然开始使用它的患侧肢体,克服了患侧肢体的“习得性废用”强制性运动的概念也便由此而来,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0,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其机制主要是建立在大脑功能重塑的基础上,CIMT通过限制健侧肢体的运动,同时集中对患侧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训练,并逐渐增加难度以达到恢复功能的目标CIMT可通过克服患肢的“习得性废用(learned nonuse)”,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1,作用机制,CIMT限制了健侧肢体的活动,从而逆转了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所形成的的“习得性废用”持续的反复的使用患侧上肢而使对侧大脑半球皮质支配上肢的区域扩大,同时同侧皮质出现新的募集,导致功能依赖性重组,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2,标准条件,中风时间超过37个月以上年龄18岁以上患侧腕关节伸展20,拇指和其他4指中任何两个手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且动作1分钟内可重复3次患侧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屈曲和外展90、肩关节外旋45,肘关伸展45无严重的认知问题,例如:失语症、注意力障碍、视觉障碍、记忆力或沟通上的问题,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3,标准条件,无严重药物不能控制的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皆能在药物稳定控制下穿上吊带或夹板后能维持一定的平衡,有基本的安全保证坐、站以及如厕的转位能够自己独立动作,能维持静态站姿(可以手扶东西)至少2分钟中风后大约有 25% 患者符合此标准,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4,排除标准,严重的关节活动受限严重的平衡及行走问题,所有时间需要辅助用具严重的认知问题过度痉挛严重的不可控制的医疗问题不愿意2w穿戴限制用具90%以上时间,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5,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符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基本标准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推荐使用标准的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每天6小时,每周训练5天,连续两周符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最低标准(患侧腕伸展达到10,每个手指伸展达到10,没有感觉和认知功能的缺损)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可使用标准的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或改良的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方案。两种方案主要在强制训练持续时间和限制健手使用时间方面有差异,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6,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只选择适合患者的23个塑形动作每次2h,每周3次,连续训练10周除此之外的其他训练内容如进食、梳妆、洗漱、如厕、穿衣等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7,减重步行训练,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有大约一半以上不能行走,需要一段时间的功能康复才能获得一定的步行能力步行训练除传统的康复 方法外,减重步行训练(BWSTT)是近几年来治疗脑卒中偏瘫步态的一种新的康复方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8,减重步行训练,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29,减重步行训练,用于脑卒中3个月后有轻到中度步行障碍的患者,可以作为传统康复治疗的一个辅助方法若脑卒中早期病情稳定,轻到中度步行障碍的患者在严密监护下可以试用减重步行训练作为传统治疗的一个辅助方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0,运动控制与核心稳定,核心稳定性:在一个完整的运动链中,为保证力量和运动能够最适宜的产生、传递、控制至四肢末端,而具有的控制躯干位置与运动的能力核心肌群:指负责维持脊柱稳定的肌肉群,依其功能和属性,核心肌群可分为两大群:深层核心肌群, 又称为局部稳定肌群(local stabilizing muscles); 表浅核心肌群, 又称为整体稳定肌群 (global stabilizing muscles),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1,核心稳定训练,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2,镜像疗法,脑中之镜脑中有一种神经元,它能像镜子一样,映射别人的脑活动,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3,镜像疗法,有报道运动观察(视频或镜像)、运动想象均可以通过激活MNS,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包括上肢功能、平衡、步态等)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4,镜像疗法,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5,振动疗法,减轻痉挛促进肌肉收缩改善步态改善平衡功能治疗骨质疏松、便秘等,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6,2022/11/26,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系,137,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