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赏析ppt课件.ppt
老舍,一、生平简介,老舍(1899-1966)是笔名,原名舒庆春。他的生日是1899年2月3日,即旧历腊月二十三,第二天恰逢立春,因取庆贺春天的意思而得名。笔名开始用舍予,即把“舒”姓拆开,后来在第一个字前面加老,“老舍”。老舍是满族人,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每月三两饷银。老舍出生的第二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父亲战死。联军搜城时,老舍被打翻的箱子倒扣着睡得很熟,因而脱险。从此,一家人靠着母亲零售劳力来养活。这种家庭使得老舍从小郁郁寡欢,性格内向。他十二岁考入中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退学。这一段贫民窟里艰辛的少年生活,使他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感情深厚,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一九一三年,老舍考入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担任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员等职。一九二四年,由人推荐到伦敦的东方学院教中文。一九三零年回国后,先后在一些大学任教授。抗战开始,他丢弃山东齐鲁大学的教授职务,抛别留在即将沦陷在济南的家人,带着一个小行李包流亡到武汉。,1938年,老舍任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的秘书,成为这个组织的日常工作主持人,为抗战做了大量工作。老舍当时要和左中右文化人士、知识界、政界、军界、商界接触,之所以成功,与他的为人是分不开的。茅盾说:“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努力和耐心,恐怕我们联合全体爱国文化工作者的伟大目标,不会建立得这么快和顺利,也不会在这么多的麻烦和困难中坚持到现在。”,老舍为人正直、厚道、慷慨、好客、坦率、热情,谈吐风趣幽默,善于团结各种人。他与民间艺人有深厚的情谊,打拳、唱戏、说书等三教九流都是他的座上宾,他自己就会说多种地方话,而且会唱龚(云甫)派老旦的京戏。在青岛时,他家里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抗战期间,他写了不少的通俗文艺作品,与他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国民党恨老舍,张道藩指责他叫共产党包围了。老舍写信反击张是在搞分裂。40年代在重庆,报童给老舍送新华日报,特务盯梢,老舍反讥:“老兄,你每月拿几块钱?我替你写报告。”1939年到过延安,毛主席要与他碰杯,他说:主席身后有几万万,是五湖四海的酒量。,一九四六赴美国讲学,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回北京。这以后,他担任过多种职务,如中国文联主席、北京文联主席。并积极为人民创作,他曾说自己是歌颂共产党的“歌德派”。一九五一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九六六年八月,他还对巴金说:“我没有问题,我最近见到了周总理和陈副总理。”但八月二十三日,北京发生了殴打文艺工作者事件,老舍被游街、批斗、毒打。,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我的。”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出了门。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太平湖发现了他的尸体。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京文艺界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一副眼镜、一包茶叶。,老舍照片,老舍故居,青岛故居,北京故居,老舍与妻子,老舍家人,一、老舍散文创作概述1、老舍对散文的态度1942年发表的答客问中就已说到:“在我快要与世长辞的时候,我必留下遗嘱,请求大家不要发表我的函信,也不要代我出散文集。至若小文,虽不能象函信那样草草成篇,但究非精品之作,使人破工夫读念,死后也不安心,若有人偏好多事,非印它们不可,我也要到阎王驾前,告他一状,教他天天打摆子!”,2、老舍散文的题材和种类,老舍的散文:就体裁来分,有报告、杂感、速写、书信、随笔、游记、小品文、文艺评论等。就种类划分,有写景、记事、抒怀、怀人、记游、文艺杂谈等。,二、老舍散文的思想内容,1、老舍的文艺观,老舍在书斋生活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时期明显呈现了三种相对稳定的文艺观。书斋生活时期:早期自由主义的文艺观;抗战时期:为抗战宣传服务的文艺观;新中国时期:为新中国而创作的文艺观。,2、不同时期的散文风格,“幽默闲适”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是指1930年至1937年抗战前夕期间的散文作品。这个时期“幽默闲适”成为其创作风格的主色调。作品多以闲适小品为主,富于自我表现,充盈着一种平和恬淡的逸趣。,主要作品:有声电影、大发议论、避暑、暑避、等暑、钢笔与粉笔、取钱、写字、有钱最好、青岛与我、想北平、鬼与狐、大明湖之春、五月的青岛、到了济南、一些印象、非正式的公园、趵突泉的欣赏、观画记、习惯、落花生、春风、青岛与山大 等佳作。,老舍此时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内容方面:有谈及其对济南、青岛的风光的感受 有谈其饮食起居 有谈生活的所见所感 有谈读书和写作 有谈鸽子、小麻雀等小动物,主题方面:首先,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如避暑、暑避、等暑 其次,对政府黑暗统治的揭露。如1936年6月16日发表在宇宙风第19期上的想北平。 再次,对国民性顽疾的批判。 如取钱 、有声电影,“积极战斗”时期:第二个时期主要是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散文作品。这个时期的老舍一改前期悠闲的创作心态,作品的社会功利性、政治性增强,呈现出“积极战斗”的创作风格。 这个时期老舍的散文题材广泛,虽仍以记事、怀人、游感和杂感小品为主,但其主题均与抗战紧密相关。,抗战以来,国内时势骤变。局势的危急迫使老舍别妻离子,远走他乡,告别宁静的校园和书斋生活,开始了颠沛流离般的流亡与抗战生活。1938年3月27日,老舍和众多文艺工作者在武汉组织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老舍被推选为总务部主任,对内总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负责“文协”日常工作。,老舍在八方风雨一文中主张:“我的笔须是炮,也须是刺刀我以为,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我是个国民,我就该尽力于抗战;我不会放枪,好,让我用笔代枪吧。”,首先,怀人抒情的散文。如我的母亲, 其次,记事、记游的散文。 再次,杂感小品文。 最后,记“文协”的成立及活动。,“明亮激昂”时期:第三个时期是指1949年建国后到1966年8月24日老舍与世长辞时期的散文。作品主要是歌颂新中国的新面貌,表现其对新社会新气象的热爱,“明亮激昂”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风格。,主要的散文有:我热爱新北京、北京的春节、百花齐放的春天、大地的女儿、北京、新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新疆半月记、要热爱你的胡同、宝地、养花、白石夫子千古、祭王统照先生、贺年、悼于非闇画师、猫、梅兰芳同志千古、内蒙风光、敬悼我们的导师、记忆犹新、南游杂感、春来忆广州等。,二、老舍散文的艺术特色,取材既丰富又独特。选材不仅涉及写景、怀人、记事、小动物、文艺杂谈等,而且在多样的题材取舍之间,也表现出了老舍独特的审美趣味。,一平民旨趣的自然流露从旗人后裔、城市贫民、留洋教师到“职业写家”、人民艺术家,老舍身份与头衔几经变化,但他一直以“文艺界的一个小卒”自视,可以说,老舍身上深深刻印了“平民文人”的烙印。在四十自传中,老舍谈到,“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如此无父无君的成长环境,加之贫穷困顿的生活记忆、再有基督意识的影响等等诸多因素构成了老舍朴实敦厚的性格。,这种性格季羡林等人评价得十分公允“他为人处世外圆内方、心胸宽坦、平易近人又严肃不苟、大义凛然、尽其在我、刻苦自励、勤奋不懈、推己及人、有着润物无声的心肠、坦率和苦趣”。老舍将真实的自我带到作品中来,一如梁实秋所言,“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一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自觉书写平民生活、世态凡俗是老舍散文中平民旨趣流露的又一表现。,二生命意识的真实表达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个体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立场、态度与价值取向,它所折射的是个体的人格气质与文化濡染。老舍散文中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弱小的同情、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等等无不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首先,母亲“生命的教育”是老舍散文中生命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其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卢梭自然观的辨证接受是老舍散文中对生命意识形成的另一原因。,三体物入微的手法运用于细微处展现宏旨精义,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种体物入微、微中见大的手法运用是老舍散文创作的又一特色。老舍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于一花一草、一笑一颦中汲取新异滋味。 此外,老舍还在散文中描述了一些细微而又传神的审美意象,比如花草、麻雀、小猫、衣服等等,以其细腻之笔揭示藏匿于生活中感性、直观的特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格调和亲切的人伦关怀。,四诙谐幽默的行文风格老舍散文常常表现出一种曲折、委婉、含蓄的幽默,依靠由表及里的开掘和由此及彼的想象,通过把握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而体味出深层意蕴。“幽默”意味无疑对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幽默,老舍说过,“我有一点点天赋的幽默之感,又搭上我是贫寒出身,所以我会由世态与人情中看出那可怜又可笑的地方来”。,五“谈话风”式的语言特色老舍散文语言平易自然、流畅简练、明白如话,朴素随兴,极具“谈话风”式的语言特色,沈从文评之“环转如珠,流畅如水”。老舍“谈话风”式的散文语言第一个特点是多用白描,极少雕琢,写景散文尤是。第二,老舍散文语言多用短句,错落有致;讲求音韵悦耳,朗朗可读。老舍认为“中国言语是声的言语,声的调配实是叫文章美好的要件”,他的散文极具节奏感。第三,老舍“谈话风”式的散文语言自然、流畅,既适合了散文的文体特点,又有利于作者真挚情感的表达。,二、老舍我的母亲,创作背景: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舍母亲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他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他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此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对母亲的崇敬以及感谢。作者崇敬的是母亲在遭遇家庭变故和生活苦难的时候,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不屈的与其抗争。感谢的是母亲传给自己的优秀品质,并给了自己生命上的教育,还有母亲对自己的付出。通观此文,文章开头作者对母亲娘家的家庭状况和“我”的家庭状况进行说明,写出了“我”家庭的窘迫以及生活变故给家庭造成的巨大压力。然后通过描写母亲为支撑家庭帮人家洗衣服,帮人做针线活的苦难与艰辛。文中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虽然母亲生活忙碌但还保持了勤快、好客、热心助人等优良品质,以次来说明母亲对“我”生命的教育以及对“我”性格的影响,文章对母爱的升华则是通过母亲同意“我”不结婚,母亲一个人过除夕等事来表现的,同时还写出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首先,文章非常之精悍。 其次,文章语言清新脱俗。 第三,文章文体流动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