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Ⅰ: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浙大)ppt课件.ppt
课堂观察:,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模式,吴江林杭州市塘栖中学副校长杭州市新课程评价研究组组长浙江省生物教学与研究基地负责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 2013 by wujianglin,起因:缘起于大学中学的专业合作;改革:始于教师日常专业活动的反思;过程:三年构建,八年实践;结果:与您分享,报告内容,听评课不是什么:存在的问题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与合而不作听评课是什么:课堂观察LICC模式 一个框架 一套程序听评课怎么做:一种实践方式 基于个体的实践 基于教研组的实践,问题,建构,行动,这些话,我们曾经是那样熟悉,问题出在哪里?,任务取向只作为教师要承担的多种任务中的一项让教师重复着做,隐喻就是“多做就会”,A老师:教务处通知我们本周四交听课记录。 B老师:“我还差两节呢,明天去听你的课啊。”,(领导)“现在不会听课和评课没关系,关键是要多听,熟能生巧嘛”,一、听评课不是什么:存在的问题,“讲解到位,提问有效,板书整洁有条理,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技能训练具体到位,这堂课可以打90分。”,这些话,我们曾经是那样熟悉,简单处理单方关注:只关注教师的行为分析简单类推:盲目听课、随机记录、建议缺乏证据,问题出在哪里?,(下星期A老师要开公开课)B老师说:“啊,我去听什么呢?” C老师说:“去了再说吧。”,一、听评课不是什么:存在的问题,这些话,我们曾经是那样熟悉,问题出在哪里?,不合而作与合而不作主体缺失;年轻教师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老教师话语霸权;丧失研究兴趣,“假如这堂课我来上,我会”,“小老师,你说说吧”,“我好象有点感受,可又说不出来,还是多听老教师的意见吧”,“唉,半天过去了,我的作业没批,明天的课还没备好,听课真浪费时间。”“是啊,都是些套话,听得耳朵都长了老茧了,听课真没意思!”,一、听评课不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听评课是一群专业人员通过合作的方式,围绕教与学展开的研究,以此促进学习,改进教学。,我们所追求的听评课,日常的听评课不是要把课评出个三六九等,也评不出三六九等,因为评价是需要标准的,谁也不敢说“我掌握了正确的标准”!那么,听评课是什么?,我们所追求的听评课,研究是针对特定对象的,研究是需要采用一定方法的,研究是需要通过一定途径的,研究当然是需要结果的,那,研究的对象是问题(现象),这就要求听评课人员:课前需明确研究的问题(切入课堂研究的角度)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课中收集证据;课后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得出结论与提出建议。,因此,研究者需要理解课堂是什么,需要遵循专业的研究程序,才能实现研究目的。,我们所追求的听评课,怎样寻找科学的问题?怎么才能通过合作的方式高效地解决问题?如何获取、分析、利用证据解决问题?,二、听评课是什么:一种专业的范式,要研究课堂 则必须理解课堂,要理解课堂 则必须解构课堂。,(一)课堂是什么?,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因素有哪些?,(一)课堂是什么?,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到了什么,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从这些因素中分解出哪些可观察的元素?,这些元素是不是关键的、可记录、可解释的?,课堂观察理论框架(部分):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实施,目标,环节,课堂观察LICC模式的理论框架:,回答了课堂由哪些要素构成,回答了课堂是什么的问题,帮助研究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课堂。为教师研究课堂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些观察思路,指出了设计观察指标的方向,为教师设计观察量表提供支持。,了解被听的课的基本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指标,并工具化,(二)专业的研究程序是什么?,进入课堂之前,听课者需要做什么?,提供教学设计班级的座位表及学习特点了解听课人的要求和行动,进入课堂之前,上课者需要做什么?,确定观察点 听课人与上课人双向交流,听课人确定观察点,上课教师陈述1.班情介绍:学生特点和座位安排2.学习什么: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3.怎么学习:教与学的策略与学习过程4.学的结果:教学评价5.提出要求:对听课人的研究提出要求,时间 上课的前几天举行,耗时20分钟左右,课前会议,知道要看、听、记什么;调整研究思路和指标;,(二)专业的研究程序是什么?,进入课堂时,听课者需要做什么?,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向同伴提出自己的研究建议,(二)专业的研究程序是什么?,听完课后,听课者需要做什么?,向同伴介绍教学设计的执行情况听取同伴的意见,听完课后,上课者需要做什么?,相互启迪,达成共识,制定跟进方案,时间 上课结束后,共45分钟左右。,上课老师陈述(35min)1.教案的执行情况。2.学习目标达成情况。3.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报告交流(每人35min左右) 观察者报告并交流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合作体形成结论 合作体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后会议,确立观察主题,开发观察工具,作出推论建议,进入课中观察,撰写观察报告,三、抛砖引玉:我们的实践,(一)观察者开展课堂观察的基本流程,NO1:确定观察点(研究问题),根据上课人课前会议的“说课”确定“我观察什么”基于该课的要素(如目标/讲解/学习指导/学生参与/情景创设/教师理答/例题等)基于“我”/ “上课人”的个人兴趣/发展需要基于“我”/ “上课人”/ “合作体”的工作任务“我”擅长/不擅长观察什么观察点应“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例:课前会议,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点和难点这是一节习题讲评课,基本流程是: 批改作业公布答案小组讨论自主纠错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便于推论,确定观察点,分析观察点的要素,观察教师设计初稿,合作体研讨和修订,观察条件,观察者特征,便于记录,正式观察工具,观察目的,环节2:如何开发观察工具,量表开发:吴江林观察维度:学生学习达成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研究问题: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如何?,例,观察量表: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环节3:课中观察应注意什么问题?,紧扣研究主题明确观察对象如实记录课堂中发生的现象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和指标尽可能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密切联系合作观察者,例:观察位置的选择,环节4:如何依据证据作出推论建议?,基本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适当推论。,根据观察结果确立分析思路,抓住要害;,建议要抓大放小,言简意赅。,例,观察量表: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2.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3.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4.综合几方面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问题,5.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背景:喻融老师;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杭州市公开课 课前会议:2008年4月17日(一)喻融老师说课 (二)喻老师与观察者的交流(三)喻老师与观察者讨论观察点课中观察:2008年4月17日,上午第3节课(一)观察工具(二)观察位置的选择(三)观察过程课后会议:2006年4月17日,上午第4节课(一)喻老师课后反思(二)观察教师简要报告观察结果(三)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附件(一)学案 (二)课后反思与课堂观察分析报告,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姜平、路雅琴、曹晓卫: 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郑超、钟慧: 学生是如何突破难点的彭小妹、屠飞燕: 情境的创设和利用的有效性吴江林 学生的思考及教师的指导,环节5:如何撰写观察报告/课例?,课堂观察背景 : (一)主题说明 (二)教案/学案(简案)课堂观察过程: 课前会议:(一)上课老师说课 (二)上课老师与观察者的交流(三)上课老师与观察者讨论观察点 课中观察:(一)观察工具(二)观察位置(三)观察过程 课后会议:(一)上课老师课后反思(二)观察教师简要报告观察结果(三)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课后专题分析报告 (一)上课教师的反思报告(二)观察者的课堂观察分析报告,例: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评价标准的预设与达成: 姚远、喻融、姜平、郑超、路雅琴 评价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彭小妹、曹晓卫、钟慧、屠飞燕,研究报告,课堂观察系列: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从主题到推论,课堂观察:合作体的建设与运作,课堂教学系列:,OAE学案教学模式,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的叙写,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教科研系列:,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论文课例故事,生物教学系列:,生物高考命题趋势与教学策略 ,初中科学中的生物教材的处理与教学,说课:内涵环节技巧,有效教学:高中生物教学的若干问题,谢谢聆听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1:学校机房长15.3米,宽8.5米, 请你计算机房面积。问题2:学校机房长15.3米,宽8.5米,请你: (1)计算机房面积;(2)有一种防静电地毯宽度为1.2米,试计算需要购买几米地毯铺设机房?问题3:学校机房长15.3米,宽8.5米,现要铺设地毯,请你考虑到安全环保、经济美观等因素,做一个合适的采购方案。,不仅要能计算,更需要常识智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计算知识与技能,不仅要能计算,需要常识智慧,更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美学、施工等因素。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三年级语文:情境创设练习,.,例3:以“生日”为题,以拟人方法给图中小狗、大狗设计一段对话。,例2:以“生日”为题,写一段对话。,例1:写一段对话。,开放性学习互动:情境创设练习,妈妈,我要生日礼物,呜呜,哼,考得不好还想要生日礼物!,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谢谢您的养育之恩!,孩子,你是我的宝贝,你让我骄傲!,老爸,真的给我生日礼物吗?,当然,骗你算我是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