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复习之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ppt课件.ppt
诗歌鉴赏的题型及答法,基础知识,诗歌一个逗号为一句,诗歌四必看,1、看标题。(细致分析每个词背后的含义 如:十五夜望月)2、看作者。(1)大概的诗歌内容(杜甫:忧国忧民 陶渊明:归隐之乐)(2)诗的风格(李白:豪放飘逸 王维:清新恬淡)3、看注释、小序。写作的背景、经过和意图,概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情感的原因。4、看题干。审题型和要求。,常见意象,一、植物类(9)1、柳-惜别,挽留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2、杨花(柳絮)a飘零 、离散 b离别杨花落尽子规啼3、梅-坚毅,高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4、松柏坚强、傲岸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5、竹气节,积极向上6、菊花-隐逸,高洁、脱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梧桐寂寞、凄苦、惆怅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更兼细雨8、芭蕉孤独寂寞( 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9、花落a凋零、失意、人生挫折 (风住尘香花已尽) b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花褪残红青杏小)10、春草a浓浓愁绪(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b.生机生命,常见意象,二、动物类(4)1、子规(杜鹃)凄凉、哀伤杨花落尽子规啼2、大雁思乡怀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燕子生机、春意几处早莺争暖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4、乌鸦衰败、荒凉枯藤老树昏鸦,常见意象,三、自然景物类(9)1、月亮思乡怀人2、浮云a游子、漂泊(浮云游子意) b奸佞小人在君主面前的污蔑(不畏浮云遮望眼)3、落日a时光流逝,人之迟暮 b悲伤(落日故人情)4、西风(秋风)悲凉 (昨夜西风凋碧树)5、东风(春风)生机6、流水a连绵不尽的愁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愁(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b时间流逝(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7、风雨恶劣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挫折(夜阑卧听风吹雨)8、霜a恶劣的社会环境、恶势力(风霜正惨凄)、挫折b人生易老(鬓微霜)9、烟雾a情感朦胧 b前途茫茫 c理想落空,常见意象,四、时间类(3)1、秋悲伤、凄凉、愁绪2、春生机、希望3、黄昏a、时光流逝、年华易老 b、悲伤,十种题材,常见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熟悉十种诗歌内容及情感关键词,情感:A.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表达离愁别绪。(惜别)B.或叙写别后的思念。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C.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阔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表明自己的气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别时:依依不舍、留念、惆怅、哀婉(惜别) 对朋友的祝福,于慰藉中寄希望,豪 放乐观。(阔别)分别后:孤寂愁苦、无尽的思念(惜别),(三)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时间意象:黄昏、月夜、清晨、秋景物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春草、流水、孤帆、船(舟)、夕阳、西风、美酒(日暮酒醒人已远),二、咏史怀古诗主题三大类:伤今: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感伤。如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伤己: A.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B.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杜牧赤壁 C.抒发自己光阴虚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几种情感常常同时存在 常用手法:对比,(三)咏物言志诗(咏物诗)抓住所咏之物特点(形状、颜色、生长坏境等),即意象分析(包括外在内在,如:竹,梅。 )把握物的特点与人的精神品质、感情的联系。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一定要答出作者情感、志向)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托物言志、拟人、象征、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四、边塞诗内容:边塞奇异、辽阔、苍茫的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塞下秋来风景异”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四、边塞诗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解释战争中将士生活的鲜明对比,讽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表达对和平的向往等内容;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甚至是思归不得的孤寂惆怅。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五、登高诗登山、楼、台、塔(1)内容:写景、叙事、言志(2)景物特点:高远、壮阔、悲(3)情:A.悲羁旅之苦,抒思乡怀人之情B.发壮志难酬之忧C.表忧国忧民之志(怀古伤今)D.即景阔抒发豪情壮志、谈生活哲理(生子当如孙仲谋)E.归隐山林之感登幽州台歌,六、山水田园诗景:清新、明快、静谧、淡雅、绚丽、生机勃勃等(注意搭配)情:1.诗人的自得其乐和怡然自得,闲适恬淡。如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瞑等。2.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3.向往归隐山林,渴望自由。4.表现了诗人远离红尘俗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厌恶官场的高尚情操。5.悲秋伤春。(较少出现)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1.“笑而不答心自闲”一句中“笑”字值得玩味,你认为它表现了什么?(1)“笑”不仅体现了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2)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气氛(3)而且“笑而不语”还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2.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在山中生活的闲适恬淡(2)对山中清新之景的喜爱(具体)(3)沉醉于隐居生活中(4)对现实社会的厌倦。,写景抒情诗和山水田园诗有重合之处,但写景抒情诗应根据诗句所写之景和所传之情来具体分析,不应局限于以上类型。,七、思乡怀人诗(羁旅行役诗)人在旅途或身在他乡思念家乡、亲人,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或者诗人因贬谪以及其它原因被迫流浪,感怀身世,抒发一种漂泊之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思归而不得的惆怅。旅途的艰辛,对战争的不满。,八、咏怀述志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九、思妇闺怨诗这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春怨等等。,十、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重点,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思乡怀人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七种题型,第一种 描画面(意境),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形象描绘诗中画面。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情必有因)注意事项:1、景找全,特点突出(不同符号)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2、可从声、色、味等多角度描写3、合理想象、联想4、文采:形容词、叠音词、四字短语等如:“雨里鸡鸣一两家”:春深时节,细雨蒙蒙,飘洒于宁静的小村上空;雨中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飘飘渺渺。更显温馨祥和、静谧悠然。5若问题为: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则用双音节词概括即可。,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初春时节,阳光普照,四野青绿(色),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气味),泥融土湿(形容词),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想象),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1、描绘 2、这是一幅的图画/营造了的意境 3、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交相辉映。2.作者营造了一个幽静深寂的意境3.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常见意境术语:,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第二种 悟情感,答题步骤:(1)全诗主要写了/通过描写 (内容/内容+画面)(2)运用了的抒情方式(3)抒发了的感情。/体现了哲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作者在诗中出发了怎样的感情?,1.这首诗通过写谢亭送别一事。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前两句以红叶青山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两句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3. 抒发了作者的与朋友分别时的惆怅、失落。,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忧国伤时(春望)、批判现实、建功立业孤寂愁苦(时事、战乱、离家)、怀才不遇(被贬、不被重用望洞庭湖)、年华易逝思乡怀人(恋家黄鹤楼)、离愁别绪(送友人)高洁脱俗、归隐之乐歌咏自然、山水抒豪情壮志(浣溪纱、望岳)注意:1.都要写出原因,再写情感关键词2.情感往往不止一种,且环环相扣如:身在异乡、漂泊无依的孤独寂寞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思归而不得的惆怅再如:渴望建功立业年华易逝的哀叹怀才不遇的失落惆怅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并非都有),第三种 析手法,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某句诗好在哪?/历来为人所称道,简要分析。,4答题步骤: (1)运用了(鉴赏点)(2)形象描述诗句内容(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代文本)(3)常规作用/效果(4)情感/哲理,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1.运用了反衬手法。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3.突出强调了4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2.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3.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红杏枝头春意闹” 3托物言志,如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一般是咏物诗。4托物寓理,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或哲理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动静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以乐景写哀情,如“小桥流水人家”等。(先答反衬,再写以乐景写哀情),(2) 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境是虚写的重要方式)作用:1.虚实结合,联想、想象2.拓宽了表现空间的意境,形象更加鲜明。3.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使作品增加容量。,(3)对比。江南逢李龟年菊瓦松 菊(4)白描。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5)渲染“家家雨” “处处蛙”(6)对写 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7)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辞。(2)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3)拟人。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4)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8)设问,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9)反问,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10)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11)对比 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12)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引无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 兼及“明月”和“关”。,常考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多是形容词或动词 常和拟人、比喻、化静为动等手法联系在一起“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并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表达效果,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看”,在诗中指回望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3.“看”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第五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或书面书、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幽默含蓄、讽刺诙谐、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2.“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3.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六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1)全诗的线索,围绕它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主旨情感所在(3)点睛传神之笔“春风又绿江南岸”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情感主旨、点睛传神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4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七种模式 诗歌内容,1提问方式:概括诗歌主要内容景+事+情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景)设宴置酒与朋友分别的情景(事),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