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基础知识(三心理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
三、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婴幼儿智能体能发展里程碑,一、感知觉的发育皮肤感觉发育2.嗅觉发育3.味觉发育4.视感发育5.听觉发育,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感觉能力的发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知觉能力的发展:不是单靠某一种感觉能完成的,是对某一事物的特性综合的认识。,1.婴儿皮肤感知觉发展,1 )婴幼儿皮肤感知觉的特点皮肤感觉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及深感觉。但因神经纤维髓鞘发育不全,故对痛不敏感,2月后才逐渐敏锐,对温度觉很灵敏;触觉有高度的灵敏性,尤其是眼、口周、口腔、舌尖、手掌足底等部位,对温度觉也比较敏感。2-3岁时能区分软、硬、冷、热感;56岁 区别体积和重量不同的物体;2)婴幼儿皮肤感知觉基础训练 婴儿抚触,3 )婴幼儿皮肤感知觉的提高训练A目标: a. 增加主动感受冷热的意识。 b. 不同的触觉刺激大脑发展。适用年龄:婴儿(4月)活动题目:冷与热活动道具:水盆、冷水、热水活动内容:提示:a 要注意宝宝的情绪变化,不要让宝宝害怕。 b 热水不能太烫。,嗅觉:出生时嗅觉神经发育已基本成成熟,所以新生儿对母乳香味已有反应,1月时对强烈的气味有不愉快的反应,3-4个月时能区分好闻和难闻的气味,7-8个月对芳香气味有反应。,2.嗅觉发育,3.味觉发育,味觉: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完善,对不同的味道如甜、酸、苦已有不同的反应,4-5月的小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十分敏感,此时应及时添加各类辅食,习惯各种味道。,1) 婴幼儿视感知觉的特点新生儿只能看到脸部正前方15-20厘米左右的地方;34个月喜欢看自己的手,5月手眼协调好,67个月能看到下落的物体,喜鲜艳明亮的颜色,尤其是红色;89个月能看到小物体;18个月能区别各种形状,可看到3m远;2岁视力为0.5;5岁可以区别各种颜色,视力为0.6-0.7;6岁视力达1.0。 两个月时能看到90度的范围,三个月能看到180度的范围。,4.婴儿视觉的发展,2)视觉基础训练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训练时间:从出生起。训练方法: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制小猫、小狗等,时常移动玩具刺激他的视觉。在墙上贴上一些画,指给他看,并且告诉他画的名称和内容。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成七色光映到墙上,指给他看。带宝宝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的视野,开阔他的眼界。,5.婴幼儿听觉发展,1)婴幼儿听觉的特点:1个月左右能听到铃鼓及音乐声,连很小的声音也听得到;2个月时,脸会转向声音的方向,睡觉时听到大声会醒来;3个月时,能侧耳听声,对很多声音都有反应,对电视等声音也会出现反应;4个月婴儿已能了解声音发出的方向,头可转向声音的方向。4-5个月能辨别出母亲的声音;5-6个月头能转向声音源。8月 能确定声源,对语气敏感,2) 听觉基础训练训练时间:从出生起。训练方法:在宝宝睡醒后,精神很好时,朗读诗歌给他听。妈妈经常唱歌或放音乐给宝宝听。妈妈经常对宝宝说话,教他人物或物品的名称等。经常带宝宝到户外聆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狗叫声、喇叭声、自行车 铃铛声、门铃声等,并向宝宝一一解释。模仿动物的叫声,鼓励宝宝模仿。利用游戏的机会,让宝宝辨别从各个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多与周围的人接触,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特点和模式,3) 听感知觉提高训练A 目标:a 激起孩子对声音的兴趣。 b 集中注意力。适用年龄:婴儿(4月)活动题目:大小声活动道具:铃鼓、会响的玩具活动内容:提示:成人需细心观察孩子对声音大小的反应度,以此锻炼他的听觉,培养注意力。,B目标:获取身体动作和声音变化的经验适用年龄:婴儿(4月)活动题目:铃儿响叮当活动道具:一串铃铛活动内容:提示:a 在玩游戏时才给宝宝戴上铃铛,不玩就帮宝宝取掉否则打扰宝宝休息。 b 铃铛声音不断会让宝宝感觉烦躁。,C目标:观察注意力和听觉经验的培养适用年龄:婴儿(4-6月)活动题目:宝宝找到了活动道具:铃鼓、丝巾活动内容:提示:要细心观察宝宝的表现,不断提示和鼓励宝宝。,5个月的婴儿,会从父母手中接过玩具,会把自己的手放到胸前注视,并相互握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宝宝开始会抓东西,但手眼还不很协调,往往想抓的却抓不到,全身用力。有时急得宝宝脸发红,这时妈妈可以不东西往宝宝手前挪一挪,增加宝宝够到东西后的喜悦。不断进行这样的练习,眼,手就慢慢协调了。能够准确抓到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宝宝如还不会主动用手抓东西,妈妈可以把玩具放到宝宝手中,握住宝宝小手,翻倒宝宝眼前晃动,再把玩具拿开,放在宝宝能够得着的地方,让宝宝自己去拿,也可以握住宝宝手腕部,帮助宝宝够到玩具,这样可以训练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5月 知伸手取物8月 知寻找物体1岁 空间和时间 知觉萌芽3岁 辨上下4岁 辨前后、早 晚今明昨天5岁 辨左右、前 后天,知觉的发育,运动发育规律是:,首尾规律:婴儿出生后,最早发育的是头部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然后是手与臂,最后才是腿与足的运动。近远规律:婴儿运动的发育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发育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育较晚。以上肢的运动发育为例,其顺序为肩头-上臂-肘腕-手-手指。大小规律:这个规律指生理的发育是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因此,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运动发育的三大规律,大运动发育,精细运动发育,1.平衡与大运动能力的发育,1)大动作包括哪些抬头 翻身 坐 匍匐爬 站立 走 跑 跳 翻滚,2)婴儿大动作发展顺序和规律,人体三个曲:颈曲,胸曲,腰曲 颈曲形成时期:三个月 胸曲形成时期:六个月 腰曲形成时期:十至十二个月 七岁以后弯曲固定 大动作发展顺序:从头部躯干下肢,即沿着抬头翻身坐站走跑跳等的方向发展。还包括全身的平衡协调动作。 大动作发展规律:由身体中央部位到边缘部位 ;大小规律 ;由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3)婴儿大动作发展的关键期,3-4个月翻身能力发展7-8个月爬行能力发展 10-11个月是独自站立能力发展11-12个月独自行走能力发展24-25个月单脚站立能力发展32-33个月单脚跃跳能力发展36-37控制物体平衡能力发展,4)婴儿大动作发展目标,0-3个月,仰卧、侧卧、俯卧、抬头动作的发展。4-6个月,翻身,蠕行、抱坐、扶坐等动作的发展7-9个月,坐、爬行等动作的发展。10-12个月,扶站、姿势转换、扶走等动作的发展。13-15个月,站立、独立走、等动作的发展16-18个月,攀登、掌握平衡等动作的发展19-23个月,稳步行走、跑步、攀登楼梯等动作的发展。24-25个月,单脚站立32-33个月,单脚跳跃36-37个月,翻滚、走平衡木、抛物、接物、旋转等动作的发展。,抬头是宝宝出生后需要学习的第一个大动作。 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 2个月时能抬头与床面成45, 3个月时抬头较稳可与床面成90, 4个月时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1.抬头,2.翻身,翻身是婴儿的第一个移动手段。 学会翻身的时间并不固定。 一般,3-4个月时能在俯卧位与侧卧位之间转换, 7个月并迅速发展到能从仰卧位到俯卧位再到仰卧位自由翻身。,3.坐,6个月的婴儿,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可坐稳并能左右转身。,4.匍匐爬,新生儿俯卧位时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2个月时俯卧能交替踢腿,3-4个月时可用双上臂撑起上身数分钟,7-8个月时可用上臂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8-9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12个月左右爬时手膝并用,1岁半左右可爬上台阶。从小学习爬的动作不但可以促进全身协调动作的发展,锻炼肌力,为直立行走做准备,而且能主动接近事物,对认识能力的提高、概念的形成以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家长在这时应多让孩子练习爬。,新生儿双下肢直立时稍可负重,可出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5-6个月搀扶站立时双下肢可负重,兴奋时上下跳动;8个月时可搀扶站立片刻;10个月时可搀扶行走;11个月时可独自站立片刻,或作蟹行;12个月时能自己站稳不必扶物保持身体平衡,且牵一只手就能走路;15-18个月可独自走稳,24个月时可双足并跳;30个月时可独足跳次。,5.站、走跑、跳,2.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精细动作的概念1)精细动作指的是手、眼睛、脸及嘴部肌肉的运动能力。2)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以手部的动作发展为主。,新生儿:两手紧握拳,刺激后握得更紧。2个月:手握拳姿势逐渐松开。3-4个月:可自行玩手并出现有目的地抓物以取代握持反射。5个月:手会张开合拢,能伸手抓身旁的物体。6-7个月: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8个月:可以两手各拿一个玩具,食指开始活动,喜欢抠洞穴、压挤按钮。9-10个月:可用拇、食指拾物并喜撕纸,能主动放弃手中的物体。11个月:会用手剥开食品的包装袋口,取出里面的东西,能把杯盖准确地放在茶杯上。12-15个月:能拿起一只杯子举着喝水,学会用勺。16-18个月:能叠4-5块方积木。2岁:可叠7-8块方积木,会按顺序翻书。3岁:可模仿画“O”形。,精细运动发育(口诀),三握 holds object 一岁乱画 scribbles 五抓 grasps object 二岁折纸 folds paper七换手passes object三岁搭桥 builds bridge九月对指 thumb-fingers grasps,语言与言语的发育 Language and Speech Development,语言发育的条件,听觉 CNS 发音器官 | | |接受 理解与表达 发音,促进语言发育的条件:充分的语言环境刺激,语言前阶段(6月),1)简单发音阶段(0-3月) 2)连续发音阶段(4-8月) 3)学语萌芽阶段(9-12月)注:0-6月 婴儿的发音与环境语音无关 7月 发音向环境语音转化,理解 (perception of words),对语言的理解在语言前阶段即已开始。6个月时,随语言知觉的神经学基础建立,语言理解萌芽。 1岁前,语言知觉与发声运动在行为上是两个独立平行的发育过程。,7-24月 语言理解的关键期,表达 (production of speech),表达是用词说话、书写、或用语言的其他形式进行交流。语言表达亦在语言前阶段即可出现,但直到1岁后,随语言知觉-运动的神经学基础建立,才出现有意识表达。,2-3岁 语言表达的关键期,语言发育阶段新生儿 辨语音和非语音;辨音素、音节的能力是小儿感受语言的基础; 模仿成人口形运动的能力和自发的无声唇舌运动是小儿学语音的基础1-6月 发单音和单音节7-11月 发重复音节,10-13月 喊:“妈妈”1-3岁 说单词、短句和唱短歌谣 会话的能力是先理解后表达,先名词、动词,后代词、形容词、介词、助词;1岁半以后,词汇量迅速发展,2岁 能理解约400个字2-3岁 词汇量增加更快4-5岁 说复合句和背儿歌,0 2 3 6 8 9 12月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哭 表 发 发 理 有 指 用 发自 流 达 喉 唇 解 意 身 代 音言 利 不 音 音 部 识 体 名 不自 语 同 分 说 部 词 准语 法 的 成 位 正 音 人 确 语 言-语言前阶段-语言阶段- 理解关键期 表达关键期,语言的发育,1-6月 发音阶段 元音、辅音、单音节7-11月 学语阶段 组合音节、含糊语声 1-3岁 单词单句阶段 单词、简单句 4-6岁 成语阶段 复合句,语言发育阶段,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用以表达思维、观念等心理过程,是儿童全面发育的标志。语言的发育除受语言中枢控制外,还需要正常的听觉和发声器。语言的发育需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新生儿已会哭叫,以后咿呀发音,逐渐听懂、理解别人的话,当婴儿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字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小儿语言发育的年龄相似,但也有个别差异。语言的发育受小儿的心理因素、智力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智力健全的情况下,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小儿的语言发育至关重要,语言的良好发育对智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3岁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一般顺序:新生儿:出生时能大声啼哭。1个月:能发很小的喉音。2-3个月:能发啊、喔等元音。4个月:在愉快的社交接触中能大声笑。6-7个月:发唇音,并将元音与辅音结合起来。8个月:常重复某一音节。12个月:叫妈妈、爸爸时已明确有所指;用语言向他要东西知道给。15个月:懂得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称,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18个月:发叠音词多等。21-24个月:又叫做“称呼期”,能够说出亲人及最熟悉的小朋友的名字,可随成人念一两句甚至一小段儿歌。25-30个月:开始用感叹句、疑问句表达情感,提出询问等,会用“你”“、我”“、他”等代词。31-36个月:喜欢问“为什么”,词汇量大量扩展,语言逐渐流畅、丰富。,婴幼儿各阶段的行为语言发育特点表年 龄 语 言 对周围人和物的反应能力与行为 新生儿 能哭叫 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2月龄 发出和谐的喉音 能微笑,有面部表情,眼随物转动 3月龄 咿呀发音 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度,关注自己的手 4月龄 笑出声 抓面前物件,自己弄手玩,见食物表示喜悦,较有意识的哭和笑 5月龄 能喃喃地发出单调音节 伸手取物,能辨视人声,望镜中人笑 6月龄 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自拉衣物,自握足玩 7月龄 能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但无意识 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自握饼干吃 8月龄 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节 注意观察大人的行动,开始认识物体,两手会传递玩具 9月龄 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句,如再见等 看见熟人会伸手要抱,或与人合作游戏 10-11月龄 开始用单词,一个单词表示很多意思 能模仿成人的动作,招手、再见;抱奶瓶自食 12月龄 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灯碗,指出自己的手眼 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穿衣能合作,用杯喝水 15月龄 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 能表示同意或者不同意 18月龄 能认识和指出身体各部分 会表示大小便,懂命令,会自己进食 2岁 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 能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拾起地上的物品,能表达喜、怒、怕、疼 3岁 能说短歌谣,数几个数 能认识画上的东西;认识男女,自称“我”表现自尊心,同情心,害羞,婴幼儿语言发展7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从出生至4个月,属于无意识的交流阶段。父母对小儿的咕咕声或啼哭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儿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儿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儿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涉猎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要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二阶段49个月,为有意识交流阶段。4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大约68个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应,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灯、球、狗等。,第三阶段918个月,为单词阶段。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第四阶段1824个月,为词组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成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交流。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子、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第五阶段2436个月,为早期造句阶段。小儿说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时此景,还能说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简单的短句如名词加上动词。在说话中,小儿还能使用代词我、你、他,介词上、下,形容词好、坏、多、少等等。至36个月左右,小儿基本上能用短句进行表达,并且开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统。,第六阶段35岁,为句子掌握阶段。小儿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小儿这一阶段的词汇已接近成人,说话俨然像个小大人。这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达,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要培养孩子听从指令做事,从而为入学做好语言的准备。,第七阶段5岁成人,为完整的语法阶段。从此,儿童逐渐建立了成人样的语言能力,而这个过程中的儿童,也还是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词汇,改善自己的表达及语言在环境中的应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语言形式。这个时期是个体交流能力明显增长的时期,有些专家认为,5岁是语言发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至12岁,语言的发展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不仅仅是句子的复杂化,而且句子的含义和语言的用途向高级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儿童用语言学习阅读和书写。,婴幼儿语言发展基础训练,3岁前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从宝宝牙牙学语时开始,就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此时宝宝能注意大人说话的声音、嘴形,开始模仿大人的声音和动作。这时主要是训练宝宝的发音,尽可能使他发音准确,对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要耐心纠正。在训练宝宝发音及说话时,引导宝宝把语音与具体事物、具体人联系起来,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宝宝就能初步了解语言的含义。如宝宝在说“爸爸”、“妈妈”时,就会自然地把头转向爸爸妈妈;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了初步的记忆,看到爸爸妈妈时就能说出“爸爸”、“妈妈”。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宝宝提问,如散步时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宝宝回答,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日常生活中和宝宝说话的机会,鼓励宝宝多说话,注意让宝宝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耐心纠正宝宝表达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以上的这些婴儿的心理活动,属于思维、想象、意志、个性等,是出生后条件反射形成的,1. 注意力的发展,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或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为了保持这种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前者为自然发生的,后者为自觉的有目的注意。整个03岁阶段,无意注意占有主导地位;3岁前的有意注意刚刚发展,水平较差。随年龄增长,活动范围扩大,动作语言功能逐渐成熟,有意注意出现增多。凡具有鲜明、直观、活动、新奇、多变、具体形象的刺激物易引起幼儿注意。但稳定性差,易分散、转移;,3个月左右的婴儿可以比较集中注意某个感兴趣的新鲜事物,5-6个月时能够比较稳定地注视某一物体,但持续的时间很短。1-3岁时,随着活动能力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的事物及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多,无意注意迅速发展,如2岁多时对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对别人的谈话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对有兴趣的事物,1岁半的婴儿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2岁半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3岁前的婴儿有意注意刚刚开始发展,水平较差。由于言语的发展和成人的引导,开始把注意集中到某些活动目标。在整个0-3岁阶段,无意注意占有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状态。岁后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分钟,以后逐渐延长;岁约分钟。从婴幼儿起应及时培养注意力,加强注意的目的性,充实生活内容,引起小儿的兴趣,排除干扰,提高稳定性。,婴幼儿注意力发展,婴幼儿注意力的发展特点018个月:孩子能看见家长的脸;能与说话者目光凝视5秒钟;按指示注视自己或他人手中的物体;能顺着指示看物体;能坐定至少3分钟;18个月3岁 能停止正进行的活动,去关注另一件事情;与家长一起专注共同的活动;能听故事至少35分钟;但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色彩鲜艳,有趣的玩具和活动主动注意明显增强;4岁能集中注意力10分钟左右;56岁能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2.记忆的发展,记忆是将所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可分为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3个不同的系统。长久记忆又分为再认和重现两种,再认是以前感知的事物在眼前重现时能被认识,重现是以前感知的事物虽不在眼前重现,但可在脑中重现。幼年儿童只按事物的表面特性记忆信息,以机械记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理解、语言思维能力的加强,逻辑记忆逐渐发展。新生儿只是对刺激的习惯化,这是短时记忆。23个月时,开始有了长时记忆。4个月 可以识别人与物,5-6个月 能记住 妈妈6个月能够区别熟人,8个月认生真正形成。1岁内婴儿只有再认而无重现,记忆力差。随年龄的增长,重现能力亦增强。1岁有了回忆,会寻找藏起来的东西,2岁能认出几个星期前的事物,以后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婴儿时期机械(照相)记忆模式以无意识记忆为主,遗忘率很高。可以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件(有意记忆),但这种能力还很弱。这种能力的出现和发展与言语的发展密切相关。 3 岁可以认出几个月前感知的事物;,3.思维的发展,基本知识,1.什么是思维 定义 【例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思考并分析: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小结:间接和概括;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2.特点:概括性和间接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3.思维的分类1)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将思维分为:A.直观行动思维(感知动作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婴儿只有在直接摆弄具体事物的过程中才能思考问题。B.具体形象思维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如婴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依角色的身份进行表演,在泥工、绘画中,依据事先想好的形象去塑造、绘画。C.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2)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A.聚合式思维(求同)B.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A.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B.创造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思维是人利用理解、记忆、综合分析能力的高级心理活动。人的思维从发生到发展、成熟,大约要经历1820年的时间。1岁以前 01岁时婴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凭借手摸、体触、品尝、鼻闻、耳听、眼看,发展起感觉、知觉能力,并在复杂的综合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萌芽状态的表象,并在语言的参与下,开始产生萌芽状态的思维现象。 1岁以后 儿童开始产生思维;3岁以前 有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3岁左右,逐步发展起具体形象思维,并在36岁的思维活动中占主导地位;611岁以后 儿童逐渐学会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抽象思维方法,具有进一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婴儿思维的特点。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论点这些例子体现了婴儿思维只在动作之中进行的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分析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4.想象的发展,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想象时有意性、目的性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按照想象的创造性、独立性程度不同,即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按想象的现实意义,可以把想象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新生儿 无想象能力;12岁婴儿 由于经验的缺乏,言语发展较差,仅有想象的萌芽。实际上,还说不上是想象,最多只是一种生动的重现而已。例如,当儿童拿到布娃娃的时候,就给布娃娃“穿”衣服、“喂”东西,这时,在儿童的头脑里重现妈妈或阿姨给自己穿衣或喂食的情景。3岁的时候,随着经验和言语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带有最简单的主题和主角的游戏活动。例如,把布娃娃当作主角,给她穿衣、洗脸、喂饭等等。在这种游戏活动当中,想象也就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属于再造想象。但是,在整个婴儿时期,想象的水平是很低的。第一,想象的内容总是非常简单贫乏的;第二,想象经常缺乏自觉的、确定的目的,因而总是零散片段的。,5.意志的发展,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新生儿没有意志。幼儿随意动作的发展是意志行动的基础。随着言语系统调节机能的迅速增强,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幼儿开始逐渐能克制自己的愿望,制止某种行为。幼儿期是儿童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生理水平和整个心理活动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意志活动仍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行动的目的性、坚持性、自制力都只有一些初步的表现。积极的意志主要表现为自觉、坚持、顽强、果断和自制能力方面。消极的意志则表现为依赖、犹豫、盲目、执拗等,则会阻止智能的发展。可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等来培养小儿积极的意志。重视培养其自制能力、责任感和独立性。,新生儿的行为主要受本能的反射所支配,没有意志力,饿了就要吃,困了就立即睡。在112个月阶段,开始产生一些不随意运动,进而有随意运动,即学会的运动。如玩弄玩具,摆弄物品,奔向某个目标的爬行和走路等。初步的运动能力的掌握和运动的目的性,为婴儿意志力的产生准备了条件。1-3岁阶段,随着言语能力的飞速发展,各种典型动作能力的形成以及自我意识的萌芽,带有目的性的、受言语调节的随意运动越来越多。2-3岁阶段,发生具有明显独立性的行为。会有“我要干什么,我不要干什么”的想法。当婴儿开始能在自己的言语调节下有意地行动或抑制某些行动的时候,这就出现了意志的最初形态。这时的意志力水平极差,只处于萌芽状态。虽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但时间极短。如,坐下等待开饭。他们的行动更多地受当前的目的物和行为欲望的支配,有很大的冲动性。,6.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指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和体验,同智能发展有密切关系,好的情绪情感能推动人们对知识的吸取和真理的探求。外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很大。新生儿因出生后环境突变,不易适应,常处于消极情绪。2个月时积极情绪增多,在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再伴有悦耳的音乐,婴儿则处于愉快的情绪中。6个月以后能逐渐辩认陌生人而产生对母亲的依恋,912个月时达到高峰。随着与别人交往增多而渐淡漠,婴幼儿情绪表现常为时间短、反映强烈、容易变化,外显而真实、易冲动,但方式不一致。随着年龄增长,内抑制加强和语言发育,情绪渐趋稳定,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良好情绪常表现为高兴、愉快、喜悦。而不良情绪则表现为恐惧、愤怒、担忧、焦虑、妒忌等。保持愉快的心情、有规律的生活、和洽的家庭气氛、适度的社交活动和避免精神紧张等现象能使小儿维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有益于优良品德的养成的智能的发展。,0-3岁婴儿的情绪和情感,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激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会激发婴儿积极探求的欲望与行动,寻求更多的刺激,获得更多的经验。人类在进化过程所获得的基本情绪,大约有8-10种。它们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随着个体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的。其诱发因素也各不相同。0-3岁婴儿的情绪和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婴儿的情绪更多受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不是被稳定的主观心态来左右。,选择,设计培养婴儿良好情绪行为的游戏,婴儿的情绪和语言一样,是婴儿进行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表达方式有表情,声调和身体姿态3种形式。基本情绪大约为810种。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每种具体情绪都有不同的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例如:以哭声反映身体痛苦;以微笑反映舒适愉快;以皱眉、纵鼻、摆头反映厌恶(遇酸时的反应)等。这些是在神经系统预置并模式化的先天情绪反应。,7.个性与性格的发展,个性是个人处理环境关系的心理活动的综合形式,包括思想方法、情绪反应、行为风格等。气质特征是婴儿个性发展最原始的基础具有先天性,父母是无法选择的。但在气质基础上,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后天环境教育条件影响河大,表现在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多个方面。育婴员要充分了解婴儿的气质特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良好的、适宜的环境刺激,施加相应的教育影响,会促进婴儿的良好气质特征的发展。气质:是儿童神经反应的特征。既涉及个人的先天特性,也受环境、人际关系、接受刺激和活动条件的影响。气质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在出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表现得最充分。观察发现,新生儿的睡眠规律、活动水平、是否爱哭、哭声大小等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婴儿表现出的情绪性、活动性不同。对陌生人是接近还是回避,对入托的新环境是否适应,也各有不同。这些在婴儿早期已经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就是气质。气质只表现人个特点,并无好坏之分。性格:是个人所具有的较稳定比较经常地心理特征,并非先天决定。婴儿性格未定,待其性格形成后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婴儿本身的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父母对待婴儿的态度和方式。而婴儿的气质类型主要有3种:平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平易型婴儿:生活有规律、情绪愉悦、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实现新要求,因而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父母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爱抚,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婴儿也会因此而觉得自己被父母关心、重视,因而情绪、行为表现都会更加积极,发展也会更为迅速。 困难型婴儿:护理起来比较困难,他们的生活没有规律,情绪比较消极,他们很难对环境和父母感到满意,因此往往使父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久而久之,父母就会对孩子失去耐心,对孩子施加压力、催促孩子、或者向孩子让步,这些都会使孩子变得不耐烦、困惑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圈,这些孩子护理起来也就更为“困难”。迟缓型婴儿:和困难型婴儿有些相似,他们同样对洗澡、新事物和陌生人反应消极,但是由于他们的这些消极反应不如困难型儿童那样强烈,因而家长对他们也比较有耐心.,“根本性格”最真实的性格“根本性格”是心理遗传学中性格的深层部分,即:活泼、开朗、冷静、急躁等几方面受遗传影响很多,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定论。“根本性格”的遗传,关系到家庭气氛,而一个家庭轻松民主或严肃沉闷的氛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最终性格的形成。 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性格为混合型,性格再开朗的孩子也有内向的时候,而急躁的孩子在处理事情中也会表现冷静的方面。 “根本性格”是在多数情况下、在关键时候起作用。面对一个只剩一半的苹果,有的孩子会满怀感恩地想:“太好了,我还有一半苹果”,而有的孩子会不免沮丧:“就剩下这半个苹果了!”谁会影响宝宝的性格? 性格的形成是个体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人则是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性格,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时期 性格,也会慢慢“长大”心理遗传学认为,孩子的性格一半来自遗传,这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型遗传;一半则来自后天发展,包括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并且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成长道路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外要因素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变化和被重塑的可能。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性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的特征。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时期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4、学龄期:勤奋-自卑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好性格需要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家庭气氛: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高。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孩子。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但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正确引导,也可使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8.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它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1岁左右,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1岁以后的孩子能够开始对自己有所认识,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已具备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婴儿早期还没有这种意识,没有自己这个概念,不认识自己身体的存在,所以他们会吃手,抱着脚啃,把自己的脚当玩具玩。以后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逐渐知道了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到了1岁以后有了自我意识,表现在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能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这表明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我感觉,婴儿逐步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小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与别人的名字区别开来。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有关部位,如“宝宝的脚”,“宝宝的耳朵”等,还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如“宝宝痛”,“宝宝饿”等。,1岁左右的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能逐渐认识到自己能发生的动作,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如用手能把玩具捏响,用自己的脚能把球踢走,这些都是幼儿最初级的自我意识表现。第二年到满3岁,逐步认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我。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突出的表现是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称呼自己。到了3岁以后,小儿才开始出现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会对自己的行为评说好与坏。自我意识是人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有着许多社会因素的作用,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