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ppt课件.ppt
专题七 地质作用,【构建知识体系】,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岩石圈物质循环,一、岩石圈,1.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大陆地壳厚度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地区可达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平均为6km。,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呈局部熔融状态。,80KM,(2011年大纲卷)读下图,完成1-2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高考试题分析,(2013年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下图完成34题。,3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4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B C D,考点二 板块构造理论,一、理论要点,1.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断层、造山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二、运用,1.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2.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3.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4.世界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附近。,设计图例,在下图中画出六大板块分界线,画一画,试题分析,(2014海南卷)某年3月P地(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12题。,2.P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1.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014大纲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35题。,4.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 区相比,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5.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3.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考点三 内力作用与地貌,3.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分为褶皱和断层。,二地质构造的判断,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一般成山,侵蚀成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一般成谷,侵蚀成山(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三.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 向斜找水,背斜找油。 2. 背斜处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3. 隧道要避开向斜部位,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4. 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2014年山东卷)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1. 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 中的 A B C D2. 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 B、 C、 D、,试题分析,(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34题。,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 B C D4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2014年江苏)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该地区的褶皱山系走向为东北西南方向,M处的岩层东南高、西北低。,试题分析:【小题1】向斜槽部延伸方向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而褶曲方向(由中心向两翼的方向)由于地层弯曲变形,各地层的海拔高度往往有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由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答案选B。【小题2】向斜槽部延伸方向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而褶曲方向(由中心向两翼的方向)由于地层弯曲变形,各地层的海拔高度往往有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海拔高度相同,故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XY线与褶皱山系延伸方向一致,岩层是水平的。,6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2014海南地理)如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完成78题。,7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水量大,落差大,坝址好,8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考点四 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一、风化作用与地貌,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一般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了条件。,二、流水作用与地貌,1.侵蚀作用,作用过程:流水冲刷河床,使河床伸长、加深、 加宽; 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形成地貌: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CaCO3+CO2+H2O=Ca(HCO3)2,2.沉积作用,作用过程: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 带的物质逐渐沉积起来 。,形成地貌: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分布于出山口,呈扇形,沉积物粒径大、比重大,河网密度小。,分布于河口,呈三角形,沉积物粒径小、比重小,河网密度大。,有何不同?,三、风力作用与地貌,1.侵蚀作用,作用过程: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形成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戈壁、裸岩荒漠 。,风蚀蘑菇,白龙堆罗布泊地区的雅丹地貌,2.沉积作用,作用过程:风在搬运途中,风速减小,风沙堆积 。,形成地貌: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四. 外力作用的空间差异(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为三角洲、冲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 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2014年浙江卷)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12题。,试题分析,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地靠近黄河,地势低平,下沉,有新老沉积层,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12题。,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 B C D,两地土层薄,地地下水位浅,(14年安徽卷)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下图,完成34题。,3.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夏季位于副高脊西侧,偏南风部分受地形影响,形成偏北风,但风速较小。,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下图,完成34题。,4.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部分考生答案: 盛行西风带来的 离塔里木沙漠近等,【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5.(2014年新课标卷)(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答案】 冬春季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大风多; 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部分考生答案:海拔高,冬季风背风坡、降水少,草长不起来,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部分考生答案:驾驶员视线模糊,能见度低,生命财产损失等(或抄材料),(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答案】 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 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部分考生只答阻沙措施,未想到固沙措施,未结合区域环境答了“植树造林”这种不切实际的生物措施。,【答案】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 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设 置石(草)方格沙障。,(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6.(2013高考题新课标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 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季节短;(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7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24分)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2分)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2分)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4分),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2) 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议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2分)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2分)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2分)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2分)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2分),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3分)“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3分)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4分),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10分),8.(10年新课标)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面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一、地形特征描述:地形构成;地势特征;地形类型的分布;有特色和典型的地貌形态。,二、地形成因分析: 内力+外力+人类活动例如: 渭河平原先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地堑, 后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峡湾先是冰川的侵蚀形成U谷地, 后来地壳下降,海水入侵而形成的。 峡谷是地壳上升,河流流水侵蚀而形成的。,【解题方法归纳】,三、地形的影响分析:,本 专 题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