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三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ppt课件.ppt

    • 资源ID:1430007       资源大小:120.5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ppt课件.ppt

    第三章 土地集约利用,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的概念与内涵第二节 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第三节 土地集约经营第四节 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对策,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的概念与内涵,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高和早期表述1.威廉配第2.杜尔阁3.安德森4.威斯特,人类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发源于农业领域。早在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阁首先提出了“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18世纪末,马尔萨斯在论人口原理中把人口理论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起来。19世纪初,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把级差地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起来,并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当成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二、近代土地报酬规律内涵的扩展1.马歇尔2.克拉克3.特奥多尔.布林克曼4.萨缪尔森,19世纪以前,西方经济学者对“报酬递减规律”的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农业范围内,再加上当时的实验手段和认识手段有限,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19世纪初叶以后,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全面认识这一规律提供了实验、数学、经济学方面的条件。及至上世纪中叶,一些科学家、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已从五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西尼尔(N.W.Senior)在1836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报酬递减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J.B.Clark)在其1900年出版的财富的分配一书中把生产中的要素分为不变类和可变类,而可变类只是一种(这样便于分析问题)。,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最先从农业生产单位来研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配第和杜尔阁,后来的斯密、马尔萨斯都是从部门生产的角度来研究报酬或肥力递减规律的。到19世纪末,坎南(E.Cannan)挖掘出杜尔阁的报酬递减规律思想。克拉克和马歇尔(A.Marshall)引进生产函数后,才又把生产单位视作研究报酬变化的基点。,把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单位面积产量),演变成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域。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扩大到一切生产事业和消费活动的几乎无所不包的领域,而统称为“报酬(收益)递减规律”。,三、马克思主义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批判 批判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修正主义者指出:土地肥力和土地报酬的差别土地肥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的经济肥力。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对土地肥力的研究,马克思具有独到的见解。,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一定量地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大小称为土地报酬。报酬的形态有物质自然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 土地报酬是土地这一生产要素与其他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属性相互配合的产物。其递增和递减是以生产要素的投入与物质产品的数量大小来衡量的,不以产品的价值来衡量。因此,产品价值量大小受人为制定的产品价值比率高低的影响较大,故而在分析土地报酬运动规律时,所采用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都是事物的实际数量,并非实物数量的货币表现。,土地报酬,“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不是同一概念,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而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第二节 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一、生产要素配合原理和生产函数的概念与内涵 生产要素:一般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物品和劳务,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管理四类资源。 生产函数:投入物品或劳动力的数量与产品生产量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生产要素配合原理与生产函数理论在土地报酬运动三阶段分析中的应用,二、土地报酬运动定量分析的几个阶段农业生产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式中:Y产量 f函数关系 Xi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为了研究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量,人们常把其他生产要素固定在某一水平上,而只研究其中一种生产要素与总产量的关系。这时,这种关系的函数表达式为: Y(Xi)式中:Y总产量; 新的函数关系; Xi 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这个函数表明:当某一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为X时,所生产出的产量为Y。,通过上述函数式,可以求出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APP)和边际产量(MPP)以及生产弹性(EPP)。 平均产量(APP)=Y/X 它表示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MPP)=Y/X X表示变动生产要素的增加量;Y表示在相应情况下总产量的增加量,二者之比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 (X=Xi+1-Xi,Y=Yi+1-Yi,i=1,2,n-1),如果函数是连续函数,那么边际产量还可通过其一次导数求得,即研究报酬变化规律,主要是研究边际产量。生产弹性 它表示报酬的变化强弱及变化方向。,(1)当生产要素X在从零增加到A点这段区域内,边际产量递增,直至达到最高点I;总产量也递增,直至达到该曲线拐点F;并且这两条曲线都是上凹的;平均产量虽然也平缓增加,但未达到最高点。第一阶段, 生产弹性大于1。,当投入的生产要素从A点继续增加至B点时,边际产量递减,其曲线下凹,并向下延伸;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曲线下凹但仍向上延伸。当投入量增加到 B点时,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并与边际产量曲线相交。 B点可通过M PPAPP求出,即通过 求得。不过这一点没有实际意义。,总产量曲线的三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2)当投入量从B点继续增加至C点时,平均产量开始递减,但其数值高于边际产量(在B点之前,平均产量虽然也增加,但其绝对值小于边际产量),即APPMPP。当投入量增至C点时,边际产量减至零;总产量达到最高点H。用数学式表示为: 如上,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只考虑实物形态的报酬,那么C点就是最佳投资点,因为这时的总产量最高。,如果要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出物的价格(即要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最佳投资点,则可按下述方法求得:当该生产函数是点函数时,用 可找到最佳投入量。式中Px代表生产要素的单价,Py代表产出物的单价。当该生产函数是连续性函数时,用 求得最佳投入量。通过上述方法求得的X值肯定在AXC的范围内。,(3)超过C点以后,再追加投资,边际产量可能为零,也可能为负数;总产量的绝对数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但二者都不可能再增加。所以,无论是从实物量角度,还是从价值量(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投入量都不应超过C点 。,如果经营的目标仅是获取最大利润,“边际成本=边际收入”或者“边际收入=其价格反比”来确定最佳投入点; 如果经营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物质产品,并且又有充足的、廉价的投入,则应以“边际报酬等于零”这一点为投入的最佳点。,土地报酬递减律的涵义,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定义为:“相对于其它不变投入量而言,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增加某些投入量将是总产量增加;但是,增加到某一点以后,由于增加相同投入量而增加的产出量,多半会越来越少,原因是新增加的同一数量的可变资源,只能和越来越少的不变资源在一起发生作用。”前提条件:在生产技术条件性对不变,自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土地面积数量,即而继续追加投入某生产资源,当达到一定界限时,必然出现土地报酬递减这一客观现象。,土地报酬递减律的扩展,土地报酬递减现象最初发现于农业的土地利用上,故早期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此规律和表述都离不开农地利用。表现在:1、建筑、城市用地方面(如:楼层的高低)2、消费领域(如:对某一商品的消费)3、工业用地方面(如:投资与成本的关系),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索洛舒尔茨希克斯,K,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Solow)认为“经济增长率可以分解为投入生产要素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之和,就经济增长来说,技术进步增长率幅度超过投入要素增长率(资本积累的增长率)时,技术进步起的作用最大”。,资本,劳动,知识,劳动的有效性,AL被称为有效劳动,并以这种方式引入的技术进步被视为劳动增加型的。,舒尔茨(T.W.Schultz)研究发现,1940-1961年美国农作物收获面积减少10%,农业劳动力减少40%,但农业生产仍增加56%,美国农业的飞跃发展并不是由于土地广大肥沃,而主要是由于对农业普及学校教育和农业机械等进行大量投资促使了农业技术进步,从而提高了农业收入的增长率。,希克斯(T.R.Hicks)把劳动和资本的行为视为技术进步,由此增加的产量(AB)与原来的产量(AK)之比叫做技术进步率。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增加的比率相等时,为中性技术进步。,K,资本集约技术进步劳动集约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三种形式,随着土地利用的技术改进,单位土地产出量会不断上升,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第三节 土地集约经营,集约度:每单位土地上所投入劳动和资本的数量。用公式表示:,式中:I经营集约度 A工资费用 K资本消耗 Z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 F用地面积,相对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资本较多时,这种土地集约利用形式称为资本集约型;反之,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劳动较多时,这种土地集约利用形式称为劳动集约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土地上,集约度存在很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 城市用地农用地林地牧地 但其中各用地内又有集约与粗放之分,,土地集约利用的历史必然性,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越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反之,就越低。,土地集约利用带有一定的时代特点,打上时代的烙印。在工业化初期,人类将注意力放在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上,很少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城镇土地利用方面一味地追求土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在后工业化时代,土地利用的目标不再是经济效益至上,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也不再是人们追求的惟一目标。,土地集约利用还有一定的地域性。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总的来讲,南方土地的建筑密度大于北方,原因是南方的住宅对光照要求不强;北方则相反,为了使每个居住单元要都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阳光,建筑物的间距必然要大于南方。,第四节 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对策,一、必然趋势二、客观要求及途径三、发达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