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推出机构设计(终)讲诉ppt课件.ppt
第9章 推出机构设计,动画演示,第9章 推出机构设计,9.1 推出机构的组成与分类9.2 推杆推出机构9.3 推管推出机构9.4 卸料板推出机构9.5 其他推出机构9.6 推出机构的复位与导向,9.1 推出机构的组成与分类,9.1.1 推出机构的主要组成与分类9.1.2 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9.1.1 推出机构的主要组成与分类,1、推出机构的组成形式l复位杆 2限位钉 3推杆 4推板导套 5推板导柱 6浇道推杆 7推杆固定板 8推板,推出元件直接推动压铸件脱落。复位元件在合模过程中,驱动推出机构准确地回到原来位置。限位元件调整和控制复位装置的位置,起止退限位作用。导向元件引导推出机构往复运动的移动方向,并承受推出机构等构件的重量,防止移动时倾斜。结构元件将推出机构各元件装配并固定成一体。,2、推出机构的分类 按推出机构驱动方式,分为机动推出、液压推出和手动推出 按推出元件结构特征,分为推杆推出、推管推出、卸料板推出,推块推出和综合推出等。 按推出元件动作方向,分为直线推出、摆动推出和旋转推出 按推出机构动作特点,分为一次推出、二次推出,多次顺序分型脱模机构以及定模推出机构等。,9.1.2 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1、推出距离的确定直线推出H20mm时,H20mm时,使用斜钩推杆时,式中 H滞留铸件的最大成型长度,mm; S推直线推出距离,mm; K一安全值(一般取35mm)。,旋转推出式中 n推旋转推出转数,r; H成型螺纹长度,mm; K一安全值(一般取35mm)。,摆动推出式中 推摆动推出角度,(); 铸件旋转面夹角,(); 安全值(一般取35),2、推出力的确定推出过程中,使铸件脱出成型零件时所需要的力,称为推出力。式中 F推压铸机顶出器的推出力,N; F压铸件所需要的推出力,N; K安全值(一般K=1.2)。,3、受推面积和受推力在推出力的推动下,铸件受推出零件所作用的面积,称为受推面积。而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受推力。推荐的铸件许用受推力,9.2 推杆推出机构,9.2.1 推杆推出机构的组成9.2.2 推杆推出部位设置要点9.2.3 推杆推出端的形状9.2.4 推杆的固定形式和止转形式9.2.5 推杆的尺寸与配合,9.2.1 推杆推出机构的组成,l复位杆 2限位钉 3推杆 4推板导套 5推板导柱 6浇道推杆 7推杆固定板 8推板,9.2.2 推杆推出部位设置要点,推杆应合理分布避免在重要表面和基准表面设置推杆铸件有深腔和包紧力大的部位,要选择推杆的直径和数量在浇道上应合理布置推杆;有分流锥时,在分流锥部位应设置推杆推杆应设置在脱模阻力较大的部位推杆应设置在推力承受能力较大的部位推杆不宜过细推杆推出端面的组装高度应高出成型零件h,不要在安放嵌件或活动型芯的部位设置推杆带有侧抽芯机构的模具,推杆推出位置避免与侧型芯复位动作发生运动干涉需要在中心浇口的分流锥处设置推杆时,推杆端部应设计成分流锥的形状在压铸成型的斜面设置推杆时,应在推杆推出端的斜面上开设多个平行横槽当平板状压铸件不允许有推出痕迹且包紧力不大时,可采用耳形的推出形式推杆位置应避开冷却水道,9.2.3 推杆推出端的形状,推杆推出端的端面形状,(a):端面为平面形(b):台阶行推杆(c):圆锥形端面(d):圆锥形端面(e):设置在加强肋一侧(f ):斜钩形推杆,9.2.4 推杆的固定形式和止转形式,1、推杆的止转推杆仅能顺着键、销轴线方向活动。止转键可为方形,也可用圆柱销。长槽开设在推杆尾部台阶的端面上。,单面键止转,推杆在孔内活动度比第一种形式大。,止转销设置在推杆尾端,推杆固定板为不通孔槽。,一般有使推杆偏往骑缝销相对方向的趋势。,2、推杆的固定方式沉入式的固定形式,9.2.5 推杆的尺寸与配合,1、推杆的尺寸推杆截面积计算式中 推杆前端截面积(); 推杆承受的总推力(N); 推杆数量; 许用受推力。,2、推杆的配合推杆的配合及参数,9.3 推管推出机构,9.3.1 推管推出机构的形式及其组成9.3.2 推管的设计要点,9.3.1 推管推出机构的形式及其组成,特点:推管推出力集中在圆筒底端,使推出有力、均匀,压铸件不易变形,没有明显推出痕迹。组成:由推管、推板、内推板、推管紧固件及型芯紧固件,常用推管机构的类型,9.3.2 推管的设计要点, 推管推出时,内外表面不应与成型零件表面接触,以免相互擦伤。 在导滑封闭段外的内外组合件上设置单边0.5mm的间隙。 导滑封闭段应有较高尺寸配合精度和组装同轴度要求。 导滑封闭段长度L应比推出行程S大10mm。 推管壁应有相应厚度,在1.56mm范围内选取。 设置推板导向装置,相对于推管应有较高平行度要求。 应设置复位机构。,9.4 卸料板推出机构,9.4.1 卸料板推出机构的组成与分类9.4.2 卸料板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特点:推出着力点均在包紧力较大压铸件的边缘底端面,推出作用面积大,有效推出力大。推出力均匀,压铸件不易变形。压铸件表面无明显推出痕迹。无需设置推出系统复位机构。,9.4.1 卸料板推出机构的组成与分类,1、组成1-型芯;2-动模镶块;3-卸料板;4-导套;5-导柱;6-卸料推杆;7推板,2、分类卸料板整体式结构,动模镶块式结构,螺旋式结构,斜动式结构,9.4.2 卸料板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卸料推杆应以推出力为中心均匀分布,尽量增大卸料推杆的位置跨度。卸料沿口应有适宜配合间隙。模具导柱设在动模一侧,有足够导向长度。推出距离应小于导柱有效导向长度。卸料沿口选用耐热钢制造,应进行淬硬处理。卸料沿口导入口应采用圆角。,9.5 其他推出机构,倒抽式推出机构推块推出机构摆动推出机构斜推出机构不推出机构,9.6 推出机构的复位与导向,9.6.1 推出机构的复位9.6.2 推出机构的预复位,9.6.1 推出机构的复位,1、复位机构的组合形式,2、复位杆的布局形式(a)特点: 投影方向跨度大,复位作用力平衡,动作可靠,应用广泛。 选择复位杆位置有较大灵活性。 易于安装、调整和更换。,3、推板的限位装置,5、设计要点 复位杆位置应对称均匀。 限位元件应尽可能设置在压铸件投影面积范围内。 复位杆直径和位置跨度应尽量大一些,。 合模时,复位杆的端面不能高于动模分型面。,9.6.2 推出机构的预复位,1、推杆的干涉现象合模时,活动型芯在复位插入过程中,与推出元件发生相互碰撞,或当推出元件在推出压铸件后的位置影响嵌件安放,即为推杆的干涉现象。,2、预复位机构 在模具最初合模过程中,合模力通过机械结构件的运作,使推出系统带动推出元件提前复位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