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ppt课件.ppt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42年1945年),一方面是盟军的反攻,一方面是法西斯的覆亡。,本课学习重点:知道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场(瓜岛战役)、北非战场(意大利投降)、苏德战场(库尔斯克会战)和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战役)的主要战况及其影响;知道二战后期的四次重要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知道德国、日本投降的经过;探讨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一、二战后期的主要战况盟军的反攻,(一)盟军反攻的背景:(1)政治基础:(2)军事基础:,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各大战场出现军事上的转折。(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的转折?),中途岛海战,瓜岛之战日本战略:进攻澳大利亚,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瓜岛的得失直接影响到太平洋战争的进程与结局。,(二)盟军反攻的主要战况,1.太平洋战场,(2)马里亚纳战役; 菲律宾战役时间:1945年初结果:日本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2、北非战场:,(1)北非登陆: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北非登陆,代号“火炬”,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2) 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1)瓜岛战役:经过:1942年8月美军率先反攻,夺占瓜岛。结果:日军失败,被迫从瓜岛撤退意义: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3、欧洲战场:,(1)南线:1943年7月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2)苏德战场:,A、 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 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结果:德军损失惨重, 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B、 1944年,苏军的十次打击: 苏军基本收复国土,并进入东南欧追击德寇。C、法西斯仆从国罗、保、匈退出战争,(3)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4年6月,美英盟军(艾森豪威尔指挥)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1944年8月,巴黎光复。 结果: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代号”霸王行动”,4、中国战场:,1944年,中国战场局部反攻,1945年大反攻。,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开始),1944年6月6日凌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下,一支庞大的舰队载着登陆部队,由700多艘舰艇和上千架飞机掩护,横渡英吉利海峡,向德军防御薄弱的法国诺曼底地区进发,很快突破了希特勒用来防御登陆部队进攻的所谓“大西洋壁垒”。一个月里,登陆的同盟军超过了100万人。动用总兵力 280万人、13000多架飞机、9000多艘舰船在欧洲成功地开辟了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我们能打败那些德国混蛋和意大利杂种!我们不但要枪崩了那些狗娘养的,我们还要掏出他们的内脏润滑我们的履带! 在诺曼底登陆前巴顿发出了这样的动员令,几乎每个官兵都记住了这位上将司令的信条:“战争就是杀人的买卖,你不放他的血,他就宰了你!”,戴高乐重返巴黎,盟军登陆成功后,对德国展开了强大的攻势1944年8月盟军占领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1)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作战,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下,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2)消除了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3)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欧洲第二战场:欧洲相对于第一战场(苏德战场)而言的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直接对德军进行打击。,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亡117万人,盟军伤亡122万人。,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1)准备充分。(战前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2)战术先进。(有大规模空降配合,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登陆在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3)伪装措施很成功。(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诺曼底登陆,1943年,开罗会议,1943年,德黑兰会议,为什么英美要召开这两次会议?,战争虽获得根本性转变,但德日法西斯并没有没有被彻底打败,反法西斯任务没有完成。同盟国内部一些矛盾需要解决,如:如何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及战后一些重大问题的商讨。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夺取战争胜利。,1、二战后期一系列会议召开的背景:(1)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太平洋战场:瓜岛战役后,美军完全掌握主动权。北非战场:英美盟军胜利,德意军队投降。欧洲战场:意大利退出战争;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库尔斯克战役德军丧失主动权;罗、保、匈退出战争。亚洲战场: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困难时期。,军事上:,政治上:,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2)盟国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但同时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暴露,急需协商解决。,二、二战后期的重要国际会议:,(1)开罗会议(时、地、人、内容、意义),内容:(1)决定在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2)战后处置德国;(3)成立国际组织。,目的:为了加速战争进程,早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3年11月,中、美、英会议内容: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承认;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2)德黑兰会议(时、地、人、内容、意义),2、二战后期的重要会议:,1943年底(开罗会议后),苏、美、英,意义:利于三国联合对德作战。促进了战争进程,巩固了反法西斯联盟,有利于实现战后和平。,美英为何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消耗苏联实力,维护自身利益。,1过程:2政策:3原因:,美国对苏政策演变过程:,扼杀政策中立政策结成同盟,(1)巴黎和会,与英国扶德抑苏,对苏武装干涉,外交上不承认苏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矛盾为主)(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经济上复兴德国,抑制苏联。(3)一战后,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希望欧洲各国相互牵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等),以争夺世界霸权。(4)二战爆发后,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允许苏联用现金购置武器。(5)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宣布支持苏联,苏联同意大西洋宪章原则。(6)1941年9月英美与苏签署援助苏联武器的协定。(7)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1)根本原因:维护自身利益。(2)19191939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3)19391945年反法西斯侵略的需要。,(3)雅尔塔会议(时、地、人、内容、意义),1945年2月 苏、美、英,背景:目的:内容:意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1945年苏军从东面,英法美等国从西面攻入的德国),A、战后对德国的处理: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B、确保战后和平与安全:战后成立联合国C、加快战争进程: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解决战后重大问题。,雅尔塔秘密协定 1、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2、日本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从沙俄手中夺取的“权益”须予恢复,即:甲、乙、中国大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恢复租借中国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丙、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3、千岛群岛归苏联。,损害了谁的权利?对谁有利?美苏的这种做法说明了什么问题?,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雅尔塔会议苏联参战是有条件的。,(4)波茨坦会议(时、地、人、内容、意义),背景: 内容:意义:,1945年7月 苏、美、英,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国际法依据: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1945年联合国宪章。,开罗会议上的三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蒋介石,德黑兰会议上的三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国首脑,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波茨坦会议上的三国首脑,斯大林,艾德礼,杜鲁门,利于三国协同对日作战,发表开罗宣言,中美英,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1943年11-12月,苏美英,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战后处置德国; 成立国际组织。,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为雅尔塔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国领土归还中国,1、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2、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苏美英,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三、三个法西斯轴心国的相继投降,1、法西斯的投降:,2、加速意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大事件:,意大利投降1943.9,轴心国开始瓦解德国的投降1945.5.8,欧洲战事结束日本的投降1945.8.15,宣布投降 1945.9.2, 二战正式结束,意:1942.11北非登陆和1943.5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政变与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德:1944.6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东西配合使德军腹背受敌;1945.2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1945.4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苏军的柏林战役并攻占柏林;希特勒自杀。日:1945.7苏美英召开波茨坦会议;1945.8美国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的全面反攻。,诺曼底,柏林,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开始瓦解,1945年4月25日,柏林西南易北河会师,整个德国由此被分成南北两块。,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岸的托尔高一带会师。同一天,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4月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中心,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于4月30日把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就在这一天,恶贯满盈的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军;中国军队抗击和牵制了日本兵力,大大减轻了盟国所受的压力,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了主要作用。,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努力。2主要原因:中国人民持久抗战、大反攻;(主要作用)美国消灭日本海空军主力、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加速作用)3客观原因: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4战争性质因素:非正义侵略战争,失道寡助。,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仪式在日本东京附近的海面进行,密苏里军舰上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四、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1、战争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战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是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的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通力合作是战胜法西斯的重要保证。(反法西斯国家总体力量超过法西斯国家,盟国在政治上相互协调,军事上相互配合,经济上互相支援。)3、世界各国人民为赢得独立与和平而战,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4、法西斯各国国力的衰落与斗争中的一系列失误。,二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共同对敌;世界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持。,你是如何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合作与分歧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从反法西斯同盟内容的合作与分歧可以看到: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合作与分歧对战后世界国际格局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次登陆战,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北非战争结束,意大利投降,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四次重要会议,开罗会议(1943)德黑兰会议(1943)雅尔塔会议(1945)波茨坦会议(1945),四个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1941,美英)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开罗宣言(1943,中美英)波茨坦公告(1945,中美英),三个法西斯投降,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小结:1 2 3 4 5,1个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一次大撤退:敦克尔刻大撤退;一次大会师),2个原因:(l)“二战”爆发的原因;(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两个联盟:轴心国同盟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次突袭:德军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三次转折性战役;三个法西斯投降),4次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5个战争进程点:爆发、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转折、胜利。,5个主要战场:中国战场、欧洲西线战场、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走向胜利的?,三.盟军的反攻,太平洋战场:瓜岛战役(转折完成); 马里亚纳战役; 菲律宾战役北非地中海战场:西西里登陆; 意大利投降(瓦解开始)苏德战场:库尔斯克战役(转折完成); 苏军的十次打击,四.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和巴黎解放,五.德国法西斯的覆灭,雅尔塔会议(时间,内容)柏林战役德国投降,六.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盟军对日本的打击波兹坦会议和波兹坦公告中、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二.二战的转折,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1.1943年,英美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的直接前提是A,北非战事的结束 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束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联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A,西西里岛登陆 B,诺曼底登陆C,突尼斯歼灭战 D,阿拉曼战役3.二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冷炒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材料一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回答:(1)根据材料一,雅尔塔会议公告重点强调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你对雅尔塔会议又有何认识?,答案:,(1)根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2)美,苏等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特别是中国的利益,其做法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雅尔塔会议带上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材料一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参战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军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决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自己的力量,对日作战,美国拥有军事优势而这是根本的。 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致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材料三 8月6日,美国以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调查该市死伤总数,死者计6万人,伤者10万余人,而伤者亦大多数无法治疗。 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记,回答: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论点?你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 为什么?,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海军力量的优势是战胜日本的原因;第二种观点认为苏联对日宣战是决定性因素。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国对日本的军事优势是战胜日本的根本原因。,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因素,但起了加速日本投降和减少人员伤亡的作用,许多日本人是原子弹的受害者,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不完全公正。因为他们忽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巨大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周年。(1分)(2)举例说明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10 分)(3)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经验?(3分) 2002年高考试题,答案(l)50。(2)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涉态度;慕尼黑阴谋;英法苏三国谈判不了了之;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本侵华实施制裁;美英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等。 自食其果:法国溃败;不列颠大空袭;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3)联盟形成:英美声明援助苏联;苏联同意大西洋宪章基本原则;苏美英三国协定;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联合国家宣言等。 联合反击: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和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国战场大反攻;苏联对日作战等。,(1)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北非登陆,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2)1943年7月,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阿拉曼战役后盟军的重大军事行动:,1943年反法西斯战场形势有哪些根本变化?,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军转入反攻1943年5月,英美盟军取得北非战役胜利,北非战事结束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掌握主动权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严重困难时期,高考真题训练: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了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回答:从1943年到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进展?(10分)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4分)? 2003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答案要点:进展:(军事上)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政治上)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原因(1)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2)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合作的表现:,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同盟国在哪些方面进行有效合作?这些合作说明了什么?,1军事合作:(1)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美英合作取得重大胜利 。(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3)英美苏协同攻入德国境内。(4)中美苏英合作对日作战,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2政治合作:盟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如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一致斗争。同时提出根除法西斯,实现战后合作等主张。3经济合作:四大国在经济上实现一定程度合作,对提高盟军作战能力有重要意义。,合作说明:,1合作好处:分散的反法西斯力量易被法西斯各个击破。2胜利原因:反法西斯联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3维和原因:只有各国通力合作,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二战后期协调反法西斯行动的四次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