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课件.ppt

    • 资源ID:1428915       资源大小:959.50KB        全文页数:12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课件.ppt

    第三篇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 晚唐诗歌 第十一章 李商隐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绪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 (907) (960),第一节开放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1、唐朝国力的强盛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中外文化的交流,对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南北文化的交融,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4、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文人的功名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进入文坛,促进了文学的新发展。5、唐人恢宏的气度和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理,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二节漫游入幕山林贬谪与唐文学,1、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大都有漫游的经历,他们找到了新的体验,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发展。2、唐代士人入仕除科举外,入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和词的产生以及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3、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隐居读书。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4、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其中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等,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唐代近三百年间,以儒学为主,对佛、道思想兼收并蓄。儒家思想给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涌现出了一批诗僧;道教的影响促进了诗人思想的解放,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它们对于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第四 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地位,1、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唐诗的发展轨迹是: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开元、天宝盛世是唐诗的全面繁荣阶段,这个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代表诗人是李白;安史之乱后,诗风骤变,气骨顿衰,理想浪漫色彩消褪,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涂炭成为诗歌的主调,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贞元元和年间,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诗歌创作出现了又一个高潮,代表诗人是韩愈、白居易;长庆以后,诗歌创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李商隐是本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2、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把文体文风改革与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散体文终于取代骈文占据文坛,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3、唐代出现了一些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佛教的传播,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燕乐的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体式词。,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教学要点】隋和初唐文学是六朝文学向盛唐文学的过渡,此时的文学体现出南北文风融合的趋势,并经初唐诗人对齐梁诗风的革新,为盛唐诗歌的到来扫清了道路。对隋代诗歌只作一般了解,重点掌握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于四杰要了解他们的诗歌是如何突破齐梁诗风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律诗的发展和盛唐诗歌的贡献;对陈子昂重点了解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初唐诗歌革新的贡献。,第一 节隋代文学,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薛道衡诗语骈偶工丽。代表作夕夕盐有佳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卢思道从军行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深婉而又有苍劲之气。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其代表作为出塞。,第二 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王绩在初唐诗人中市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二、“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评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伤别之已微露。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代气息。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从军行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笔法精炼,平仄合律,音韵铿锵,节奏感强, 尤其最后一联,充满豪情,体现了初唐士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狱咏蝉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杜审言与 “沈宋”: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沈佺期和宋之问主要贡献是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1、陈子昂的生平。2、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3、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感遇其二 托物寓意,后四句写秋风之中芳草摇落,表现出一种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哀和苦闷。登幽州台歌 首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次句表达岁月无穷,而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三句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空间,诗人便发出了极为感伤的最后一句。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第四 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歌行体则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张若虚今存诗两首,单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类似的诗境创造,也体现在刘希夷的诗中。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春江花月夜 前八句为第一层,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创造出一个明月高悬、月光盈盈的幽美、恬静、朦胧的意境。次八句为第二层,写面对江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并由此产生感慨。最后为第三层,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和游子对思妇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没景的描写,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有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示了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清王闿运称赞此诗云:“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称赞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教学要点】 盛唐诗歌是唐诗繁荣的顶峰,本章主要介绍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学习本章要了解形成两大诗派的各种因素以及两大流派的代表诗人和他们的创作情况。水田园诗派重点掌握王维、孟浩然创作、成就和影响。边塞诗派注意比较高适、岑参诗歌的不同特色,了解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的诗歌创作。,第一 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 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2) 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3) 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二、王维:1、王维的生平,2、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观猎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章法、句发、字法俱臻绝顶”,章法上来看,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起处须有崚嶒之势,收处须完骨之力,则中二联愈形警策。如摩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倒戟而入笔势轩昂。草枯一联,正写猎字,愈有精神。忽过二句,写猎后光景,题分已足。收处做回顾之笔,兜裹全篇,恰于起笔倒入着相照应,最为整密可法。”字字传神、精练。顾小谢唐诗消夏录说“全是形容一快字,耳后生风,鼻端火出,鹰飞兔走,蹄响弓鸣,真有瞬息千里之势。”确矣。,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壮阔,直字似无理却切合实情,圆字似太俗却最合适,可见诗人炼字功夫。送元二使安西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山居秋暝本诗为王维山水诗名作、“诗中有画”的代表。首联,总写山的秋色,同时点出山居的幽静空旷。颔联写景,视听结合,造就出极为幽静的意境。颈联动静相生,突出人的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尾联以山居感受作结,表示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放情山水,以求洁身自好的志向。诗人对山水的描绘,以寄托情志,故笔下的景物都具有高洁品质的象征意义,如明月、清泉、青松翠竹以及人物的纯朴洁净,都表示了自己在山间的隐居自好的高雅志趣。,鹿柴本诗为辋川集二十首之四。辋川在陕西蓝田县,首都长安附近。王维在此购得宋之问辋川别业。此处有景二十,王维与裴迪经常在此欢聚优游,各自分别以辋川二十景作诗二十首,皆五绝。两人得四十首,结成辋川集,全是山水诗,大多精美如画,表现了诗人澄彻超脱之心境,风格清空自然。有些作品流露出抑郁寂寞之感。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作。通过对鹿柴及其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深山密林中傍晚幽静而美好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离尘世的空寂境界的追求。,二、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诗人1、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是诗人孟浩然。孟浩然的山水诗,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本诗为干谒求进之作。诗前半写洞庭景色,景象开阔,气势雄伟,“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为唐诗中咏洞庭湖的名句。后半转入本题,表明请张丞相汲引之意。此诗写作得体,措词巧妙,“湖水”与“济河”、“垂钓”照应,暗示了自己的要求,但却不露痕迹;称颂对方有分寸,以己求人含蓄委婉,不卑不亢,不失身份。所以说是一篇不落俗套的干谒之作。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起法高深,三四浑阔,足与题称。读此诗襄阳非甘于隐遁者。谚云:临湖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外望张公接引也。”,过故人庄 此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通过对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宁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表现了他对朋友间真挚友谊的赞美,从中暗示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风格平淡,意境悠远。闻一多唐诗杂论:“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散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此诗可谓代表。2、其他山水诗人。以王、孟为中心,还有一批诗风与他们相近的诗人,如裴迪、储光仪、常建等。,第二节王昌 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一、王昌龄1、王昌龄的生平和思想。2、王昌龄的诗歌创作。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清人叶燮原诗云:“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王昌龄的诗歌有边塞诗,宫怨、闺情诗,送别诗等。其边塞诗讲究立意构思,风格苍凉悲壮,清刚劲健,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宫怨、闺情诗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总体来看,王昌龄的诗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风格偏于清逸明丽,缠绵婉转,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出塞其一 本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首二句以明月关山为背景,写千百年来边塞战争不断和无数征人不还的事实,概括力极强。三四两句点明主旨,希望有李广那样的将军守边,解除边患,好让征人还家,过上和平的生活。诗人将边塞战争放到历史长河去思考,把历史和现实勾连起来,内涵深广。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边塞名作,意态雄健,音节高亮,情思悱恻,令人百读不厌也。”,二、王瀚、崔颢、李颀1、王瀚狂放不羁的行为心态,在唐代士人中具有典型性。其代表作凉州词以豪饮旷达写征战,连珠丽词中蕴含着清刚顿挫之气,极为劲健。2、崔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名作为怀古思乡融为一体的黄鹤楼。严羽评曰:“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3、李颀诗风秀丽而气格雄浑,以边塞诗著称,长于律诗和七言歌行,代表作为古从军行,唱响了反战的声音,风格苍凉悲壮。,第三节高 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一、高适:1、高适的生平。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期日渐通达,旧唐书本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2、高适的诗歌创作。其诗题材广泛,思想内容较深广,擅写边塞军旅生活。其代表作燕歌行,思想感情复杂,基调慷慨悲壮,骨气沉雄浑厚。高适的边塞诗反映社会现实深刻,将叙事、描写与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尚质主理,兼有气骨,风格凝重深沉,雄浑悲壮。唐殷皤河岳英灵集:“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燕歌行 全诗著力描绘战士慷慨应征、不畏寒苦、浴血奋战、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事实,最后以思古良将作结,点明主题。本诗是高适边塞诗也可作盛唐边塞诗的代表,此诗并不是针对具体的一次战斗,也没有描写什么异地风光,据小序,作者写此诗的契机是听了别人说起张守珪谎报军功,因而“感征戌之事”,即以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军事政策的意见,体现了高适强烈的务实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岑参:1、岑参简介。2、岑参的诗歌创作。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这些诗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岑参的诗想象丰富,奇情壮采,节奏多变。语言瑰奇壮丽;风格奇丽雄放,富有浪谩气息。概言之,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八句写塞外奇异的雪景与奇寒,后八句写饯行与送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气象壮阔,明丽飞动。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飘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也很妙,不仅写出了“胡天”气侯的变幻无常,大雪来得突然,而且也传达出作者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朵花开” 以花喻雪,表现出雪景的热烈壮丽,正体现出岑参诗歌的“奇丽”。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以景结情,引人联想,有言尽意不尽之感,传达出悠悠惜别之情,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3、岑参与高适边塞诗在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的比较。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严羽指出“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诗评)。悲壮基本概括了高岑的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高适在悲壮中现深沉;岑参在悲壮之外绮丽峭拔;岑参诗歌景色奇丽,感情炽热,想象奇特,充满浪漫气息;高适的边塞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三、王之涣:今存诗绝句六首,全是精品。登鹳鹊楼、凉州词为名作。登鹳雀楼首联写景,明白流畅,对仗工整,概括性强。第二句虚实并举,联想丰富。尾联由眼前之景升华为富有哲理的感受,从而使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予以了更为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全诗写景状阔,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风格豪迈。四句诗由两个对仗句组成,前一对为工对,工稳厚重,后一对为流水对,气势充沛,一意贯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第三章李白,【教学要点】 本章重点了解李白诗歌创作的成就和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本章比较难的地方是李白复杂的思想,只有深入了解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才能更好的理解李白的诗篇。对于李白的作品主要学习他的乐府、歌行和绝句。,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生平:蜀中时期、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謁漫游时期、长安三年时期、出长安再次漫游时期、安史之乱时期及晚年。关于李白的身世有很多疑问,也是李白研究的热点之一2、李白的思想:儒、道、侠、纵横家思想的杂糅,以道家思想为主。3、李白的人格: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自信自负豁达的精神风貌,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一、李白的乐府:古题乐府在李白手中得到了创新,一是借古题写时事,二是用古题抒己怀。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歌行的创作中,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如出自蓟北们行、丁都护歌、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象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上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蜀道难 诗写作年代无法详考,一般以为写于早年,是李白天宝元年初到长安时作。全诗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部分,概括写出蜀道之难(突出“高”和“险”),以远古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来历,渲染了蜀道的神奇色彩和迷离境界,为下文具体描绘蜀道之艰险难行作了铺垫;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为第二部分,从蜀道的高峻难行、山水奇险来具体描绘蜀道之难;,最后的内容为第三部分,主要写蜀地形势的险要,进一步深化主题,纵使越过千难万险到达蜀中,但蜀中历来多为战乱割据之地,这是自蜀道之险之外的人为之险,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蜀道是更加艰难了。本诗是最能代表李白诗歌风格的一首诗,充分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特色。全诗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暗示、渲染等艺术表现手法,气魄宏大、语言雄健奔放,挥洒自如。在时间上由古到今,在空间上由远及近,情感上由浅入深,表现了由秦入蜀的道路之高、险、奇、难。,二、李白的歌行:李白的歌行主要有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歌行的价值,表现在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此诗题为登楼饯别,诗一开头就以两个长句子发端,抒发诗人郁积于心的烦忧,可谓破空而来,方东树谓其“兴发无端”(昭昧詹言卷一二)这实际上是李白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感受的艺术概括,是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的精神苦闷的一种爆发。接下来两句突然一转,面对壮丽明朗的秋空,又引出作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由极端苦闷到开阔爽朗,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合李白的个性。,中段四句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和谢朓诗歌,实际上是称赏主客双方,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又自然地关合题中的谢朓楼和校书。末段又回到现实中来,写出了对时局深深的担忧和无法一施抱负的愤懑心情。“抽刀”一联描写无法摆脱的苦闷心境,用喻精巧贴切。本诗共十四句,感情几经起伏跳跃,结构大开大合、若断若续而又一气呵成,作者思想情感的起伏与诗歌结构的跳跃发展,很完美地得到了统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宝三年(744),李白“赐金还山”,结束了他长安三年的生活,开始第二次漫游。他先将家安置在东鲁,第二年(745)再次游吴越。此诗就是行前所作。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为第一部分,以夸张映衬的手法概括总说天姥山。以瀛洲的传说给天姥山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然后以五岳、赤城和天台的高大雄伟,激起人们的向往,为下文的梦游渲染了气氛。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为第二部分,“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本段第一层,写梦飞天姥山的情景,作者以此将天姥山描绘得明丽秀美、清静幽涯雅、壮观奇异。,至“仙之人兮列如麻”为本段第二层,写梦中游山,通过想象联想,夸张描写各种险怪奇异之景。同时也以自己归仙境的渴望和追求,抒发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本诗第二部分是诗歌的主体,主要写诗人梦游天姥山的经过、过程。描写层层推进,梦境步步发展。最后的内容为第三部分,写梦醒。正处于极宏大欢快的场面,忽然一收,情绪由高昂亢奋一下子转入沉闷忧郁,表现了诗人刚梦醒时的一霎时的痛苦之情,这既是对人间功名富贵的否定,也包含了人生如梦的慨叹。,最后六句,对当时黑暗现实进行控诉,表现了诗人不妥协的反抗精神,是本诗写作的出发点。本诗以丰富的想象,虚构了奇幻的梦境,并以梦境的最后破灭消失,暗喻自己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本篇与蜀道难同为李白浪漫主义杰作,是其诗歌风格之代表。二诗艺术手法多有相同之处。如丰富的想象、联想,大胆积极的艺术夸张以及语言的畅达等等。,第三节李白的绝句,李白的绝句,如行云流水,语言明快,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多写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极为明显,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如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独坐敬亭山、早发白帝城等。明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诗薮内编卷六)。,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1、主观色彩浓烈。主要表现为“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王世贞艺苑卮言)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诗情。2、想象奇特。李白诗歌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3、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的基本色调,是明丽爽朗。,第五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中晚唐韩愈、李商隐等诗人都对他推崇不已;宋以后,论诗者皆李杜并称。李白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他的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第四章杜甫,【教学要点】 本章重点掌握杜甫诗歌创作的成就和艺术特色,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关于杜甫的生平要了解安史之乱带给诗人创作上的变化。对于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求通过作品的分析,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而认识杜甫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对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重点掌握“沉郁顿挫”的特色以及杜甫在律诗发展中的独特成就。,第一 节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杜甫的生平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前);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漂泊西南时期(4859岁)杜甫的思想“奉儒守官”的家庭出身,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他终身不渝的忠君恋阙、忧国忧民的思想。,杜甫的诗歌创作(1)杜诗的诗史性质。安史之乱带来了大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大转变。战乱生活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反映这场战乱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就是杜甫。杜甫用他的诗歌,记录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这场战乱中所遭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之为“诗史”。杜诗不仅仅在于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提供比事实更为广阔、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他把战火中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以下为之动情。 。,(2)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着力于细节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感情,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叙事还是抒情。记叙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歌的地方,(3)杜诗的主要内容:、爱国忧民诗篇:春望、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咏怀抒情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写景咏物诗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思乡怀友诗篇: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等。、咏史怀古诗篇:蜀相、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题画论诗诗篇: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等。,第二节杜甫的律诗,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1)首先在于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虽受字数格律的限制,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用律诗写时事如他的秋笛、即事(“闻道花门破”)、征夫等。(2)以律诗写组诗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多用组诗的形式。其五律的代表作是秦州杂诗二十首,七律的代表作是咏怀古迹五首和秋兴八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精品。,(3)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此诗为杜甫五言古诗的代表作,比北征尤为精密。杜甫自京赴奉先县时为天宝十四载(755)十月、十一月之间。是年十月玄宗携扬贵妃往骊山华清池避寒,十一月安禄山起兵造反。杜甫经过骊山时,安史之乱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然而诗人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露社会动乱的端倪。诗从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抒写自己的政治饱负以及不得志的感慨。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为第二段,写路经骊山的感想。,最后为第三段,写自己家庭的不幸及引发的感慨。先自叙其自比稷契的壮志,然后写仕既不成,隐又不遂,百折千回,仍复一气流转,极反复排宕之致。此即所谓“沉郁”也。次叙自京赴奉先县道中见闻,而致慨于国奢民困,此正忧端最切处。而叙事中夹议论,感情激切。末叙抵家之事,仍归到忧黎元作结。全诗以议论为主,杂以叙事,议论有所自,续事有所归。错综的社会现实、复杂的思想感情,都写得形象而层次分明。篇幅虽长,却相当紧凑,语言洗炼而有概括力,风格沉郁顿挫。从内容看,本诗是作者长安十年生活和思想的总结,从艺术看,是作者诗风彻底转变的标志。,春望 首联以工巧的对句写春望所见。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五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国破”之下续以“山河在”两相对照;“城春”当为明媚之景,而继之以“草木深”,则前后相悖,诗意翻迭多变。颔练触景生情,将花鸟拟人化,移情于物,具有了万物同悲的艺术效果。颈联写春望所念,上句念国优,下句念家愁,“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尾联写春望所叹,叹自己白发稀疏、年老力衰,悲哀更深一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诗写得痛快淋漓,一气呵成,杜臆卷五曰:“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这种“喜”、 “跃”流走于诗中,也表现在虚词的运用上,“忽” 、“初” 、“却”、“漫”、“即从”、“便下”的使用,使全诗不仅去势疾迅,而且节奏急促,让人有应接不暇的快速感,极好的表现了诗人狂喜放歌、手舞足蹈的情态。所以被前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清浦起龙读杜心解)。诗的最后一联,包含四个地名,前后形成工整的地名队,而且又是流水对,自然流畅,不显板滞。,登高 诗乃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登高有感而作。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喝酒的习俗,而身历战乱,飘泊西南的杜甫,却是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摄取“风”、“天”、“猿”、“渚”、“沙”、“鸟”六种物象,以“急”、“高”、“哀”、“清”、“白”、“回”,六字加以形容,组成六种意象,从仰望到俯视,从耳闻到目见,从声音到色彩,写出了夔州秋景的壮阔与悲凉。首两句不仅上下两句对仗,而且诗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颔联抓住落木和江水,写夔州秋景,“萧萧”、“滚滚”叠用,气势非凡,再冠以 “无边”、“不尽”,则悲壮中更显阔大,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化境。颈联十四字意蕴丰富。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盖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业;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友。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尾联分承五六两句,因“万里作客”带来“艰难苦恨”,因“百年多病”造成“潦倒”,而登台是为了排遣愁苦,却又因“新停”酒杯而无法解脱“艰难苦恨”的重压,但这浓缩的悲愤,却从软言冷语中结出,诗意更显深沉。,全诗写登高所见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出一股勃郁之气,为杜诗中大气盘旋、沉郁悲壮风格的代表;全诗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章法严密,八句皆对;从节奏句式上来说,首联、颈联密集,颔联尾联疏荡,节奏疏密相间,句式松紧变幻,显出了诗歌语意的顿挫与跌宕。明胡应麟称之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诗薮内编卷五),第三 节杜诗的艺术风格,(1)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慨。如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先自叙稷契本怀,然后写仕既不成,隐又不遂,百折千回,仍复一气流转,极反复排宕之致。此即所谓“沉郁”也。次叙自京赴奉先县道中见闻,而致慨于国奢民困,此正忧端最切处。而叙事中夹议论,感情激切。末叙抵家事,仍归到忧黎元作结,认是咏怀本意。全诗以议论为主,杂以叙事,议论有所自,续事有所归。错综的社会现实、复杂的思想感情,都写得形象而层次分明。,(2)杜诗的风格是多样化的。除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他风格,正如胡震亨所说:“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如他的江畔独步寻花、绝句漫兴九首等。(3)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当他生活稍微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第四节杜诗的地位与影响,杜诗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就诗歌传统而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受诗经的影响;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受离骚的影响;其缘事而发,受汉乐府的影响;其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受建安诗歌的影响。在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诗的语言及意象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从唐诗的发展看,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的诗人。,第五章 大历诗风,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韦应物的部分诗歌有盛唐余韵,一部分诗表现出某种冷漠遁世的心理倾向,刘长卿的诗更透露出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大历十才子”的诗表现的也是一种冷落萧瑟的衰飒气象。第二节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诗人诗歌的词语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大历诗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形成了两种意象类型。,第三节 顾况与李益顾况的诗受江南民歌的明显影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有如白话。李益的边塞诗写得极好,尤其是七绝,常常是壮烈、慷慨之中带一点伤感和悲凉。,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 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一、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1、韩孟诗派的形成。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起初是孟郊和韩愈的交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韩愈和孟郊是诗派的领袖,此外还有张籍、李贺、李翱、皇浦湜等。,2、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韩孟诗派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既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又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其次是“笔补造化”说,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孟诗派的一套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了过去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二、韩愈:1、韩愈的生平2、韩愈的诗歌创作。 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是他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这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是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赵翼瓯北诗话卷三:“昌黎自有本色,乃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他的怪奇诗风的表现之一是以俗为美,以丑为美。,、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一是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穷形尽相;二是以文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篇隋唐五代文学绪论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