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工业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ppt课件.ppt
内 容,第1章 概述 第2章 辐照装置的安全与防护 第3章 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的安全与防护 第4章 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第1章 概 述,1.1 工业辐照用的辐射源1.2 工业辐照的应用现状,工业辐照(辐射加工) 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物质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核技术。,辐射加工通常包括辐射加工和电子加速器辐射加工。,1.1 工业辐照所用的辐射源工业辐照的辐射源两大类:(1)辐射源,包括钴60和铯137。(2)电子加速器辐射源,包括电子束和X射线。,电子束辐射源,图1.1 工业辐照常用的电子加速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大型辐照装置210多座,总装源量超过7.41018Bq (2亿Ci)。其中,我国自主设计装源能力1.111016Bq (30万Ci) 以上的工业辐照装置约56座, 总设计装源能力1.481018Bq。其他各类辐照装置(包括研究用钴源)130余座。 正在使用的电子束设施超过 1300 台。,1.2 工业辐照的应用现状,湿式贮源辐照装置全景图,干式贮源辐照装置全景图,伽马辐照装置,电子束辐照装置,医疗用品的灭菌消毒材料辐照改性食品贮存保鲜农业应用环境污染治理,第2章 工业辐照装置的防护与安全,2.1 相关国家标准2.2 辐射安全设计原则2.3 辐射防护原则2.4 辐射源的安全2.5 源架的安全2.6 屏蔽防护系统设计2.7 贮源水井2.8 安全联锁系统,2.1 相关国家标准,GB 175682008 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GB 102522009 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2.2 辐射安全设计原则:,(1)纵深防御原则 (2)冗余性 (3)多元性 (4)独立性,2.3 辐射防护原则:,(1)辐射实践的正当性 (2)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3)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4)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2.4 辐射源的安全,考虑火灾、爆炸、腐蚀和任何其它与密封放射源的使用有关的任何事项:,密封源的放射性活度材料的辐射毒性、浸出性和溶解性化学性质和物理形态源的使用环境,辐射源的安全(续),有关放射源的证明和文件,型号和标志/ 源的序列号;核素、活度和日期;特殊形态证书;ISO 分类;泄漏测试证书;污染测试证书,2.5 源架的安全密封源牢固地固定在源架上,不能轻易移动。源的定位与移动装置,采用在辐射屏蔽物外的升降系统控制。源支持物或源架发生故障,若不能把源移入指定位置,可能导致辐射事故。为辐射源提供有效的机械保护,以防止其受到诸如产品包装箱或运输容器等物项的干扰和损害。 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产品定位系统不能与辐射源发生接触。(采用保护性隔板、导向杆或地板导向来实现)。,2.6 屏蔽防护系统设计GB 102522009 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辐照室主防护墙的屏蔽设计辐照室迷道的设计辐照室屋顶的屏蔽设计贮源水井深度防护门的厚度辐照室内臭氧排除计算,2.7贮源水井,贮源水井(续),自动水位控制器保持在预定水位以上。,水池必须防渗,在所有可预见情况下都能保留水。,必须能承受运输源容器的重量。,贮源水井(续),水池的防护安装物理屏障,如围栏或金属盖,防止人员掉入源存储池中。,辐射监测仪在离子交换柱上安装固定式辐射监测仪,并且与安全控制系统联锁。如果污染达到预设的报警水平,源会回到其屏蔽位置并且水循环停止。,2.8安全联锁系统,1、钥匙控制 放射源的升降开关、辐照室人员通道门和货物通道门的开关必须采用同一把钥匙,或多把钥匙牢固串结一起,这一把钥匙或一串钥匙还必须与一台有效的便携式辐射检测报警仪牢固连在一起。必须保证该钥匙只有值班人员或安全员才能使用。,2、便携式辐射检测报警仪 进入辐照室的操作人员必须携带与多用途钥匙(串)连接在一起的可携式辐射检测报警仪,在辐照室人员入口处应设置校验源(如10Ci的137Cs放射源),操作人员进入辐照室之前应用校验源检查辐射检测报警仪是否工作正常。,3、固定式辐射监测仪辐照装置的控制区内(辐照室迷道入口以内的区域)必须设置固定式辐射监测仪,探测辐照室内的剂量水平和确定源是在贮存位(安全位),还是在照射位(工作位),或是在升降途中。该辐射监测仪必须与人员通道门的联锁装置形成一体,以防止源未降至安全位置或辐照室内辐射水平较高时人员误入。在货物出口处应安装固定式辐射监测仪,用于探测货物出口处的辐射水平。该辐射监测仪应与辐照装置控制台联锁,当出口处辐射水平超过预定值时,从辐照室携带货物通道出口处的传送装置将被停止运行,并且源将自动降至安全位。,4、警告标志在通往辐照室的人员通道门上和货物进、出口上应设置明显可见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显示源状态的指示器(灯),源状态批示应包括源在安全位、工作位和源在升降过程中。,5、辐照室人员通道门联锁装置 辐照室人员通道门应设置安全联锁装置,并与源的升降联锁,只有当源在安全位时,才能将门打开;人员通道门未锁闭,源不能被得升;升源后此门被打开,源应自动降至安全位。 人员通道门的内侧应设有开门按钮,误留在辐照室内的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此按钮将门打开,从辐照室中撤离出来。,6、迷道内防人误入联锁装置 辐照室为(包括人员通道和货物进、出通道)内应设置23道防人误入安全联锁装置(一般可采用光电装置),并与声光报警装置或降源联锁。源在工作位时有人误入,可以发出声光报警或使源降至安全位。,7、辐照室内紧急止动装置 在辐照室内必须安装紧急止动装置(一般为拉线开关),并与控制台联锁,当源被提升或源在工作位时,误留在辐照室内的人员可以阻止、迅速中断或终止辐照装置的操作,并将源降至安全位。,8、控制台上紧急止动装置 在控制台上应安装紧急止动装置,可在任何时刻阻止、迅速中断或终止辐照装置的操作,并将源降到安全位。,9、货物进出口门的控制 货物进、出口处应设置联动门,通过货物启动门的打开和关闭。货物到达时该门自动打开,货物通过后,门应迅速关闭,以防止人员经货物进出口通道误入辐照室。,10、辐照室屋顶屏蔽塞联锁装置 在辐照室屋顶设有进源孔的辐照装置,其屏蔽塞应与控制台联锁,当移出屏蔽塞时,源不能被提升或使源降至安全位。,11、贮源井水处理和自动补水系统 贮源水井应采用去离子水和设有井水处理系统,确保水质达到标准要求。 贮源水井还应设有自动补水系统和水位联锁装置,当水位降至最小屏蔽层高度以下时,应自动补充井水,并将源降至安全位。,12、通风系统 应根据设计装源量和辐照室空间大小设置通风系统,确保辐照室内臭氧及氮氧化物浓度低于标准要求。通风系统还应与控制台联锁,通风系统故障时,不能升源或源自动降至安全位。,13、辐照室内无人复位开关按钮 在辐照室内应设置24个无人复位按钮,并与控制台联锁。每次升源前,操作人员必须进入辐照室内完整巡视检查一周,依次按动无人复位按钮后方可升源。,14、断电降源辐照装置在运行时出现断电超过10秒时,源应自动降至安全位。15、烟雾报警辐照室内应安装烟雾报警装置,并与降源联锁,遇有火灾险情时,源应自动降至安全位。,第3章 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的防护与安全,3.1 电子束辐照设施的分类3.2 电子加速器的组成3.3 电子束设施的设计安全3.4 屏蔽中某些特殊问题,3.1 电子束辐照设施的分类,第类:屏蔽体的构造,避免人员在运行时的进入。,第类:屏蔽室通过入口控制系统保证在运行时人员不能进入。,电子束设施(第类),电子束设施(第类),3.2 电子加速器的组成加速器主体系统(电子枪、加速管等)高压系统电子束流引出系统控制系统安全联锁系统辅助系统(束下装置、冷却系统、真空系统、绝缘气体),安全联锁系统,电子加速器的安全联锁系统基本类似辐照装置:加速器和靶厅的门必须装安全联锁装置,只有门关闭后才能产生辐射。产生辐射的控制系统应该用开关钥匙控制。在加速器厅、靶厅内工作人员易达到的地点,应设置紧急停机或断束开关。这种开关应有醒目的标志。在通经辐射区的通路上,出入口和控制台上须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而在加速器厅和靶厅内醒目的地方装闪光式或旋转式红色警告灯及音响装置。在辐射区应安装遥控辐射监测系统,当辐射超过预定的水平时,该系统可发出音响或(和)灯光信号。加速器必须配备适当的辐射监测装置,如便携式监测仪,气体监测仪,个人剂量计。,3.3 电子束设施的设计安全,主加速系统失效的机理。内置加速器参数监控。 内置远距离加速器诊断。 加速器的运行参数(电压和电流)应与产品运输机构联锁。 调试与检验应当在其最大运行参数(电压与电流)下,且产品处置设备尽可能接近实际运行条件的电子束下,进行调试和检验。,电子束设施的设计安全(续),暴露于电子束的材料应该是低原子序数,使韧致辐射最小化。,应根据最大能量、最大电流和最大原子序数的被照物质来进行计算,同时也要考虑受照产品的特点。应该考虑感生的 X-射线,特别是当加速管在辐照室外时更要如此。 迷道应该用铅或不锈钢屏蔽。,加速器X射线的发射率常数,3.4 屏蔽中某些特殊问题 孔道为了防止辐射泄露,加速器的通风管道、水管、电缆管道、辐照材料的传输管道等应取“S”形或“U”形,在地沟的入口或出口应有一定厚度的屏蔽盖板。为了搬运大型设备,有时需要在屏蔽墙上留出足够大的孔洞,这些孔洞的位置也要尽可能避开束流方向或辐射发射率峰值方向。填塞孔洞时,混凝土块之间的垂直缝隙最好都用灰浆填充。,屏蔽中某些特殊问题 迷宫迷宫的设计与建筑物的布局有关,但迷宫口位置应尽可能避开来自靶上的直接辐射,或应避开辐射发射率峰值的方向,并且在满足使用的条件下,迷宫的截面应尽可能小一些,有时为了节省建筑费用或空间,或为了补偿由于通道造成的屏蔽墙总体减弱效果的降低,在迷宫口设置附加屏蔽。,屏蔽中某些特殊问题 防护门防护门的厚度应和相邻的屏蔽墙具有同等的屏蔽效果。门和墙之间应有足够的搭接,以减小散射辐射的泄漏,通常门的两侧和顶部,门和墙的搭接至少为缝隙的10倍。为了减小通过门底部的辐射反射,应采用其他密闭缝隙的方法,常用的防护门有水门、混凝土门、铁门,或铁板与铅板组合门。,第4章 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4.1 辐照装置事故4.2 电子束辐照装置事故4.3 放射事故的主要原因,在19751994年间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了5起致死事故。,从工业辐照设施事故中获得的教训.国际原子能机构, 1996,4.1 辐照装置事故,从工业辐照设施事故中获得的教训.国际原子能机构, 1996,辐照装置事故,从工业辐照设施事故中获得的教训.国际原子能机构, 1996,辐照装置事故,从工业辐照设施事故中获得的教训.国际原子能机构, 1996,辐照装置事故,从工业辐照设施事故中获得的教训.国际原子能机构, 1996,4.2 电子束辐照装置事故,电子束辐照装置事故,从工业辐照设施事故中获得的教训.国际原子能机构, 1996,电子束辐照装置事故,从工业辐照设施事故中获得的教训.国际原子能机构, 1996,4.3 放射事故的主要原因,设计缺陷。 满足冗余性的和多元性的安全系统能够防止多数事故。,没有安装辐射安全联锁系统,或被拆除、或容易失效。当试图解决问题时, 人们采用各种手段绕过安全联锁。 在以上几个设施中,已经有人绕过安全系统。,当报警指示源没有处在安全的“屏蔽”位置时,当事人不能按指示警报辐射安全监督人员。,放射事故的主要原因(续),当进入辐照室时,人们通常不使用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这些事件表明 ,这一安全预防措施明显而且简单。 (大部分卷入事故的运行人员没有佩带个人监测仪。),在一些事件中,管理部门容忍辐射启动安全联锁的拆除和故障。至少在一次事件中, 管理部门明显地准许了安装一个旁路,绕开安全联锁。,放射事故的主要原因(续),有几个事件是在管理部门已经收到生产人员的安装保护挡板的建议之后发生的,管理部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事故发生在换班过程,因为此时只有一名受过培训的工人值班。,放射事故的主要原因(续),运行人员根据所给的可用信息和指示采取了不当行动。 在一些案例中, 发生事故的人员没有经过有效培训, 或者受过培训的人作了错误判断。,从放射事故中获得的教训 (续),冗余性的安全系统应能防止多数事故。,如果没有仔细检查设备,安全将会打折扣 。这要求考虑冗余度,避免单一方法失效以及人力因素。 任何没有将这些考虑有效地纳入思考的地方, 就会导致不安全情况。,运行机构必须对雇员提供系统检查和经常培训。,从放射事故中获得的教训(续),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高于生产。,卷入事故的人员对其工作所用装备的基本原理缺乏了解。比如 电子束的暗电流,或者臭氧的强烈味道和电离辐射与空气间相互作用的联系。,从放射事故中获得的教训(续),在他们的习惯中安全程序和培训已经恶化到无效的程度。,获得的教训(续),这不但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且意味着没有认识到初期的事故,事故中源架损坏导致了进一步的过剂量照射。管理部门没能对设施未经安全许可或不正确运行所存在的严重危险保持一种团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