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和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课件.ppt
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和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儿科马翠丽2019-6,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和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儿科,氧气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高速氧气流通过毛细管口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相邻的管口吸出,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口高速的氧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呈气雾状喷出,随患者呼吸进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的作用。,氧气雾化吸入法 氧气雾化吸入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高速氧,氧气雾化器,氧气雾化器,目的,1、湿化气道 常用于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畅者, 也可作为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治疗手段2、控制呼吸道感染 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 液,帮助祛痰。常用于咽喉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 肺结核等患者。3、改善通气功能 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 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4、预防呼吸道感染 常用于胸部手术前后的患者。,目的1、湿化气道 常用于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常用药物及其作用,1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2解痉药物,如氨茶碱,舒喘灵等。3稀化痰液帮助祛痰,如糜蛋白酶、易咳净(痰易净)等。4减轻水肿,如地塞米松等。,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1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儿科常用雾化药物布地奈德,儿科常用雾化药物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盐酸氨溴索,盐酸氨溴索,利巴韦林,利巴韦林,干扰素,干扰素,步骤与流程,步骤与流程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步骤六,评估,1、查看医嘱,了解患者目前状况(用药史、过敏史及所用药物药理作用) ,尤其是呼吸系统情况,如:有无呼吸道感染以及咳嗽、咳痰等情况2、向患者解释氧气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得患者的合作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自理能力:如了解患者既往有无雾化吸入经历,是否接受过类似治疗,是否紧张,是否懂得利用呼吸动作进行雾化等4、评估患者面部及口腔粘膜有无感染、溃疡等,评估1、查看医嘱,了解患者目前状况(用药史、过敏史及所用药,操作前,1、个人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2、物品准备:简易喷雾器1个、 氧气表1个、弯盘、药物、纱布、一次性治疗巾或患者的毛巾,治疗卡、笔,必要时备消毒用物、砂轮、注射器等3、检查简易喷雾器的有效期、是否漏气,取出喷雾器,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按逆时针方向旋出喷雾器的上半部,放入简易喷雾器包装中,操作前1、个人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操作前,4、核对并检查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等,拧开药液的瓶颈(必要时按正确方法抽吸药液),将药液注入喷雾器下半部(注入量需在28ml之间),将喷雾器的上半部重新垂直插回插入时注意上半部的扇形圆片要对准口含器的方向垂直向下,反向安装将导致喷雾器无法使用),操作前4、核对并检查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等,拧开药液的瓶颈,操作中,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所用药物;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卧位或坐位),将一次性治疗巾或毛巾铺于患者颌下2、安装氧气装置并证实已接紧,将空气导管一端连接至氧气表上,另一端插入喷雾器底部的接口,将面罩(或口含器)连接至喷雾器,检查是否漏气3、调节氧流量26L/min ,待气雾喷出时,指导患者手持喷雾器,将面罩罩住口鼻(或紧含口含器),嘱患者缓慢的深呼吸,观察患者耐受情况,必要时适当调整氧流量,操作中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所用药物;协助患,操作中,4、告知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如有不适(胸闷憋气、剧烈咳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5、治疗完毕,取下面罩,关闭氧气流量开关6、擦干患者面部(如吸入激素类药物后,协助患者漱口),协助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对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观察患者雾化后的效果(必要时协助排痰),操作中4、告知患者雾化吸入过程中,如有不适(胸闷憋气、剧烈咳,操作后,1、分类清理用物:将空气导管拔下,并拆开所有配件,将所有配件(空气导管除外)清洁消毒,再洗净晾干备用2、洗净双手;在医嘱单签执行时间与全名;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操作日期、时间,所用药物名称、剂量、浓度及患者反应,并签名,操作后1、分类清理用物:将空气导管拔下,并拆开所有配件,将所,注意事项,1 正确使用供氧装置 :注意用氧安全,室内避免火源2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吸氧装置是漏气,患者是否能正确使用雾化器3注意观察患者痰液排出情况,如痰液仍未咳出,可予以拍背、吸痰等方法协助排痰。,注意事项1 正确使用供氧装置 :注意用氧安全,室内避免火源,常见的并发症,过敏反应感染呼吸困难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骤停呃逆哮喘发作和加重,常见的并发症过敏反应,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处理措施,一、过敏反应(一)临床表现1、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喘息症状加重。2、全身症状过敏性红斑,可伴有寒战,较少出现过敏性休克。(二)预防措施 1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2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三)处理措施1、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立即终止雾化吸入。2、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3、密切观察生命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处理措施一、过敏反应,二、感染(一)临床表现1、肺部感染不同程度高热、肺部啰音、肺部X线片见炎症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等。2、口腔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舌头或口腔内壁可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患者自觉疼痛,拒绝进食。(二)预防措施1、雾化治疗结束后,清洗雾化罐、口含觜及通道,再用500PPM的含氧消毒液侵泡消毒,再洗净、晾干备用。2、使用一次性口含嘴;氧气雾化治疗时,雾化器专人专用,用后清洗。(三)处理措施1、肺部感染者可以用抗菌药物治疗。2、口腔真菌感染需要注意口腔卫生,进行局部治疗:如用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等。,二、感染,三、呼吸困难(一)临床表现1、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口唇及颜面发绀。3、患者呈痛苦面容,烦躁、大汗等。(二)预防措施1、选择合适的雾化器,指导患者向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2、雾化过程中持续吸氧。3、控制雾化吸入的时间,及时清理痰液,以免阻塞呼吸道。(三)处理措施、1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卧位,以利呼吸,暂停雾化吸入。2、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必要时负压吸痰。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三、呼吸困难,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一)临床表现1、患者诉胸闷、气短。2、呼吸浅快、皮肤黏膜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3、血气分析示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二)预防措施1、雾化吸入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2、氧气雾化吸入时适当加温,避免因吸入低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3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4、婴幼儿雾化时雾量宜小,约成人的1/31/2,且以面罩吸入为佳。(三)处理措施1、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氧流量,嘱患者深呼吸。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对症处理。,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五、呼吸骤停(一)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及黏膜发绀,严重者可致呼吸、 心搏骤停。(二)预防措施1、使用抗菌药物或生物剂量雾化吸入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雾化吸入过程中要严密观察、防止因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2、首次雾化或年老体弱者先用抵挡,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量。3、超声雾化前将机器预热3分钟,氧气雾化吸入时可在雾化器外用热毛巾包裹,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三)处理措施出现呼吸暂停应立即即予以呼吸气囊加压给氧,心搏骤停者行心肺复苏.,五、呼吸骤停,六、呃逆(一)临床表现 呃逆是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 出短促的特别声音。(二)预防措施雾化吸入时雾量可适当调小。(三)处理措施1、与患者交谈与治疗无关且引起情绪激动的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终止呃逆。 2、快速饮冷水或刺激咽部,设法停止呃逆。3、经上述处理无效,可以使用氯丙嗪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药物治疗。,六、呃逆,七、哮喘发作和加重(一)临床表现 雾化吸入过程中或雾化吸入停止后段时间内,患者出现喘息或喘息加重,口唇、颜面发绀,听诊双肺有哮鸣音。(二)预防措施1、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行雾化吸入时雾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2、雾化时雾化液适当加温。(三)处理措施1、发生哮喘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取半坐卧位,予氧气吸入。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使用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4、经上述处理病情不能缓解、缺氧严重者,应予以气管插管、辅助通气。,七、哮喘发作和加重,谢谢聆听!,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