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药药理学》ppt课件.ppt

    • 资源ID:1422645       资源大小:495KB        全文页数:15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药药理学》ppt课件.ppt

    中药药理学,中 药 药 理 学 总 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材。 机体:人体、动物体、微生物体。,一、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of TCM)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二、学科任务: 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 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促进中西医结合。同时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中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一、古人对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探索 “神农尝百草”始于四千年前,是对中药药理的初步实践。 “法象药理”模式,始于宋,盛于清,宋徵宗赵佶圣济经卷五,取名“药理篇”提出:“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物物妙理,可得而推” 。,二、中西医药学发展和转归 1. 医学 公元前43世纪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文集与中国黄帝内经几乎同时问世。 公元二世纪 西医向地中海沿岸转移,在古罗马开花结果。而中医在黄河流域已有长足发展。 公元七世纪 我国中医药学达到相当成熟程度,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 公元十六世纪 李时珍完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 公元十七世纪 西医新理论的创立与新技术的应用。,2. 药学 1804年 德国药师Sertuner从阿片中提取吗啡。 1909年 Ehrich合成了砷矾纳明治疗梅毒。 1935年 Domek 发现了磺胺的抗菌作用。 1940年 英国Florey在Fleming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青霉素,使药学得到 飞速发展。而中医药学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后漫长的300年中,几乎无大的进展。,3. 现代中药药理学发展三个时期: 20世纪2040年代: 1923年陈克恢对麻黄的研究。 5080年代:筛选治疗多发病,常见病药物,结合中医理论与治疗法则研究,为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90年代后:单味中药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复方的多效性的多成分多靶点的概念。 1982年王筠默教授编写了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正式列入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和中医专业的基础课。 1989年开办中药药理专业和随后的硕士、博士点,大大地促进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十八反、十九畏、有毒、无毒等。其核心是四气五味。 第一节 中药四气(四性)的现代研究 “四性”指寒、热、温、凉(寒凉,热温)性质相同,程度不同。 四性的现代研究,主要从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能量代谢)功能等影响进行研究。,1.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温热药可使寒证动物中枢兴奋性增强,痛阈和惊厥阈降低。脑内NA、DA升高,5-HT降低,如附子、干姜、肉桂。寒凉药则相反。 2. 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 温热(助阳)药可使寒症、阳虚患者低下的交感-肾上腺功能活动恢复正常,通过催化多巴胺羟化酶(DBH)活性,促进儿茶酚胺(CA)生成, 提高交感神经-受体-cAMP;降低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使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如附子、干姜、肉桂。寒凉(滋阴)药则相反。,3对内分泌系统影响 温热性的补阳和补气药,人参、鹿茸等。 甲状腺轴:促进甲状腺素, T3、T4 丘脑-垂体-胸腺轴:增强胸腺功能(免疫) 肾上腺皮质轴:ACTH17-OHCS 性腺轴:促性激素作用,性激素 寒凉补阴药可使上述亢进功能恢复正常。,4对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 温热药和助阳药:提高垂体-甲状腺和细胞膜Na+、K+-ATPE及耗氧量,促胞内ATP分解,cAMP增加,使cGMP/cAMP 比值恢复正常(寒证和阳虚患者cGMP增高)。寒凉药相反,如生地、知母、黄连等。 5.对心血管、病原体等影响 温热药:加快心率、升高血压。 寒凉药:作用相反,多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认识 中药五味是指辛、酸、甘、苦、咸、其味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关系。 辛:含挥发油。发汗解热,改善循环,促进消化等。 酸:含有机酸、鞣质。止血、止泻、抑菌、抗炎等。 甘: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补养人体,提高免疫和抗病能力。 苦:含生物碱、苷类。抗菌、强心、导泻、平喘等。 咸:含碘和无机盐。软坚散结、通便等。,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中药升降浮沉有二个含义: 1作用趋向与药理作用 升浮:作用上行向外。用于泻下、崩漏、脱肛、下垂、表症不解等。药理作用对汗腺、平滑肌的影响。 沉降:作用下行向内。用于咳、喘、吐、便秘等症。药理作用对中枢和平滑肌的影响。 2质地轻重: 升浮:多为花叶质轻。 沉降:多为矿石、果实质重。,第四节 归经的现代认识 中药的归经理论:是指中药对某一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1中药归经与药效学关系 如归肝胆、肠经的药物对肝、胆肠的药理作用相吻合如平肝(抗惊厥和泻下药等)。 2中药归经与药动学关系 归经与药物在脏腑经络中分布,不尽相同。这与现代对中医脏腑经络的认识有关。 3中药归经与微量元素和受体关系 微量元素与组织的亲和力如铜、铁、锌富集于肝;附子归心经与1有关。,第五节 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古人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毒副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1.急性毒性(过量) (1)中枢神经系统 鸟头、士的宁等生物碱。 (2)心血管系统 附子、雪上一枝蒿、蟾蜍等生物碱强心苷。 (3)呼吸系统 苦杏仁、桃仁、白果、商陆等氰苷。,2.长期毒性 (1)消化系统 苦参、大戟、芜花、巴豆等毒蛋白、脂肪油生物碱。 (2)血液系统 芫花、斑蝥、雷公藤等。 (3)对肝、肾 水解型鞣酸对肝有毒;马兜铃酸对肾有毒。 3过敏反应 可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目前已发现有一百多种(150余种)。 4致畸致癌作用 雷公藤、细辛、石菖蒲可致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槟榔、款冬花可致肿瘤生长和发生。,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机体、环境三个方面。 第一节 药物因素 一、品种 二、产地 三、采集季节和药用部位 四、贮藏条件 五、炮制 六、剂型和制剂 七、剂量,煎煮方法和条件 八、配伍和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第二节 机体因素 一、生理因素 年龄:婴幼儿,肝肾功能不全。老人,肝肾功能衰退。 性别:性激素,妊娠、哺乳、月经三期的生理不同。 体质:营养状态,特异体制(高敏、耐受、过敏体)。 精神:乐观者提高抗病能力,悲观者难奏效。 二、病理因素 病理影响药效。肝肾功能,肠内微生物影响药代。 第三节 环境因素 地理条件、气候、饮食、起居不同、昼夜节律性、激素分泌、神经活动等。,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1)标本兼治 (2)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1)种属差异 (2)个体差异,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1)剂量大小与化学成分 (2)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 (1)大量研究结果,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一致。 (2)有些研究结果未能证实功效与药理作用相关。,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 中药复方研究目的有三: 1.阐明中医药理论,如建立脾虚模型,研究四君子汤的作用,揭示脾和脾虚证的实质; 2.通过拆方实验,分析组方君、臣、佐、使的合理性; 3.验证或揭示复方与其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强调中药复方整体化学成分产生效应,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概念和血清药理实验方法应用,对复方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 (1)证药结合 (2)证的动物模型 (3)以药探理 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 5.中药毒性研究 6.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第五章 解表药 第一节 概述 解表药是指发散表邪,解除表症,临床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 表证主要表现: 1.表寒证:恶寒、无汗、鼻塞、即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初期。 2.表热证:发热、口渴、咽痛、即感冒或上呼 吸道感染发展到高潮。,解表药分: 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细辛等,用于表寒证。 2.辛凉解表药:柴胡、葛根、菊花等,用于表热证。 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 1.发汗、解热、镇痛、镇静。 2.抗炎、抗菌、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第一节 常用药物 麻 黄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麻黄性温味辛。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主要有效成分:麻黄碱(左旋麻黄碱L-ephedrine、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占总碱90%,其次为甲基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挥发油(含帖品烯醇、四-甲基吡嗪)木贼麻黄含量最高,草麻黄次之。,麻黄碱(ephedrine) 苯丙胺(amphetami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肾上腺素(adrenaline),1.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发汗 挥发油抑制汗腺导管Na+重吸收,左旋麻黄碱兴奋汗腺受体的交感性出汗。 “温服,温复以取汗”。 (2)平喘 平喘机理: D-麻黄碱促进NA和AD释放;L-麻黄碱直接兴奋支气管粘膜血管受体和支气管2受体;阻止5-HT,组胺、SRS-A释放;促进肺PGE释放,使CAMP而松驰。特点:较肾上腺素起效慢、作用温和、持久、可口服。,(3)利尿 利尿成分为D-麻黄碱,口服弱,静注明显,过量反而减弱。机理:扩张肾血管增加过滤率;抑制肾小管对Na+重吸收。 (4)抗炎、抗过敏 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可被酚妥拉明和心得安阻断,说明与、有关。除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外还有抗补体作用。 (5)镇咳、祛痰 镇咳为可达因1/20,有效成分为萜品烯醇。挥发油为祛痰有效成分。 (6)解热、抗菌、抗病毒 有效成分挥发油,为发散表邪的依据之一。,2.其它药理作用 (1)兴奋中枢 麻黄碱治疗量兴奋皮质和皮质下中枢而失眠,亦能兴奋中脑、延脑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 (2)强心、升压 直接兴奋1和1,呈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升压特点:缓解、温和、持久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与递质耗竭和亲和力下降有关。 (3)抑制肠肌收缩 可通过2兴奋和2激动结果。 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是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痉挛,减轻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功效与利尿相关。,临床应用 1.风寒感冒、胸闷咳喘 用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地等。 2.支气管哮喘 麻黄碱口服或喷雾吸入。 3.鼻塞 0.5%-1%麻黄碱滴鼻。 4.低血压 皮下、肌注预防低血压。 5.缓解寻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不良反应 左旋麻黄碱可使前列腺肥大者排尿困难、失眠等。过量(治疗量510倍)可引起中枢和心血管中毒。去甲基麻黄碱中枢兴奋、欣快、食欲抑制。精神病、心脏病、孕妇避免使用。麻黄碱不得与咖啡因合用。,柴 胡 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舒肝、升阳功效。主要成分 皂苷(a.b.c.d)、挥发油、多糖等。 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 甾体(Steroid,类固醇),1.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解热 皂苷和挥发油注射剂对实验性和正常体温都有降低作用。抑制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AMP的产生和释放。 (2)抗菌、抗病毒 柴胡抑制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结核、钩端螺旋体、流感、肝炎、单纯疱疹病毒等。 (3)抗炎 皂苷对炎症前、后期都有抑制作用。机理:抑制渗出、血管通透性、白细胞游走和肉芽组织增生;兴奋垂体前叶分泌ACTH剌激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4)促进免疫 柴胡多糖提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柴胡皂苷小剂量促进脾DNA合成和IL-2产生,大剂量抑制DNA合成。 (5)镇静、镇痛、镇咳 煎剂、皂苷、苷元对中枢明显抑制,皂苷可提高痛阈,可被纳络酮部分拮抗。皂苷镇咳略低于可待因。苷元注射较好。,(6)保肝、利胆、降血脂 保肝 皂苷直接保护肝细胞膜;促进促皮质激素分泌,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肝细胞DNA合成。 利胆 黄酮类有降低胆酸、胆色素、胆固醇浓度,促进胆汁排泄,起疏肝解郁作用。醋炙柴胡最强。 降血脂 皂苷促进高脂血症动物TC和代谢物从粪便排泄,使TC、TG、磷酯明显降低。对正常动物无影响。 (7)对内脏平滑肌作用 皂苷增强Ach肠肌收缩;复方解痉;保护胃粘膜抗溃疡;柴胡有兴奋子宫。,2.其它药理作用 (1)影响代谢 柴胡皂苷促进蛋白、糖原合成,促进GS利用,抑制脂肪分解等。 (2)抗辐射 保护-射线对脾脏、骨髓的损害,促进胸腺DNA合成。 (3)柴胡皂苷对腹水癌、胰蛋白酶有一定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复方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脱肛等。 2.柴胡注射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不良反应 柴胡皂苷有溶血作用;注射液个别有过敏性休克;大叶柴胡生粉1-2g/kg ig动物兴奋痉挛死亡。 治法研究 “汗法”是中医治疗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起源于东周,应用于东汉,成熟于明、清。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此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展解表药的研究,必须首先领悟中医汗法的内涵,然后建立发汗的实验方法。目前大鼠足跖部三种发汗的观测方法,对解表药的研究帮助很大。 讨论:发汗祛邪的实质是什么?,第六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概述 清热药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燥湿、清虚热,临床用于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疡、阴虚内热的各种“里热证”。 里热症主要表现: 发热、口渴、心烦口苦、呼吸急促、小便短赤、大便结;苔黄、脉洪、神昏谵语。相当现代医学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发热等。,清热药分类: 清热泻火药:用于气分实热相当急性传、感染病初期,发热、白细胞升高。 清热凉血药:用于血分实热相当于传、感染病中、晚期败血症和出血倾向。 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症胃肠、肝胆热症,如痢疾、黄疸性肝炎等。 清热解毒药:用于热毒症相当于化脓性感染和细菌性、病毒性感染的高热和毒性反应患者。 清虚热药:用于热邪伤阴、五心潮热相当于急性传染病后期,体质消瘦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炎、结核等。,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1)抗菌、抗病毒 清热解毒与清热燥湿药突出。对G-G+、个别真菌、原虫、流感、疱疹、乙肝及HIV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 多数清热药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2.抗毒素 (1)直接降解内毒素和拮抗外毒素作用。抗透明质酸酶和抑制凝固酶形成,降低细菌毒力。 (2)提高机体对内毒素耐受能力。,3.抗炎 大多数清热药抗急性炎症,兴奋垂体-肾上腺,抑制还氧酶和白三烯B4是抗炎、解毒、解热的重要机制。 4.解热 以清热泻火、清热凉血 药为显著。通过抗菌、抗病毒而解热,不出汗与解表药不同。 5.对免疫功能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增加WBC数和吞噬功能,增强机体抗箘能力。 (2)特异性免疫功能 提高淋转率,促进体液免疫;有些则抑制体液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7.清除自由基 通过抑制外毒入内和内毒中生,清除毒素和自由基的作用。,第一节 常用药 黄 连 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三角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要成分 黄连素(Berberine 小檗碱)占4%。 药动学 季铵小檗碱口服不易吸收(Pka=9),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肝代谢,肾排泄。,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抗菌谱广,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机制: 破坏细菌超微结构,细胞器变形、消失;抑制细菌糖代谢中间环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与菌体DNA形成复合物,影响复制,干扰生长繁殖;影响真菌细胞膜,致细胞器消失。其抗菌作用可被VitB6和PABA对抗。 耐药性:单独应用对金葡菌、痢疾杆菌易产生耐药性,与青、链、异烟肼无交叉。增强甲氧卞啶(TMP)作用。,(2)抗毒素、抗腹泻 抗细菌毒素改善血症,抑制细菌凝固酶形成,降低其毒力,有利吞噬。对抗细菌和非细菌性腹泻。 (3)抗炎、解热 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抗炎机制: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降低炎症组织PGE2和中性粒细胞磷脂酶A2(PLA2)。解热机制:降低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神经元CAMP,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4)镇静催眠 叔铵四氢小檗碱可过血脑屏障,协同戊巴比妥纳作用。 (5)降血糖 降血糖不影响胰岛素分泌和受体数目及受体亲和力。主要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糖酵解。 (6)抗溃疡 对实验性和幽门螺杆菌溃疡有效。机制:抑制胃酸分泌和抗幽门螺杆菌。 (7)抗肿瘤 抑制癌细胞呼吸和羟胺的利用,从而阻断嘌呤和核酸的合成。,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泻心火) 正性肌力 促进特异性通道Ca+内流和细胞内Ca+的利用,产生正性肌力。但用量过大反而减弱。 负性心率 减慢慢反应细胞(窦房节、房室节)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 抗心律失常 与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有关;抑制心肌Na+内流和阻断心乳头肌Ca+通道;抗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膜。防止非特异性通道Ca+内流。,降血压 与剂量正相关,舒张压尤为明显,无快速耐受,同时伴有肢体和内脏容积增加,说明小檗碱扩张外周阻力,也扩张容量血管,减轻心脏负担。机制:阻断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外周阻力。 抗心肌与脑缺血 对心、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大剂量反而有害。 (2)抑制血小板聚集 对多种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和ATP、TXA2释放均有抑制作用。机制:抑制血小板膜花生四烯酸(AA)代谢释放和胞外Ca+内流。,临床应用 1.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萎缩性胃炎、小儿秋泻、慢性胆襄炎。 2.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糖尿病。 3.急性肾孟炎等。 4.外用:沙眼、中耳炎、角膜炎、烧伤等。 不良反应 1.过敏、胃肠反应、静滴致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 2.长期应用 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第七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概述 泻下药是指通利大便、排除积滞、攻逐水饮,用于治疗实热内结和寒结便秘、肠胃积滞、及水肿停饮等里实症。 里实证主要表现: 1.实热内结:急腹症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高热、腹痛、谵语、神昏。病因为病原微生物高热和胃肠运动功能减弱。 2.阴亏津枯:老人、幼儿及久病、术后、产后胃肠蠕动减弱的便秘。 3.水饮内停:胸膜炎、肝硬化等胸、腹积水。,泻下药主要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1)刺激性泻下 剌激肠胃壁、增强肠蠕动。大黄、芦荟等。 (2)容积性泻下 抑制离子吸收,提高肠内渗透压。芒硝等。 (3)润滑性泻下 促进肠液分泌、润滑肠道。火麻仁等。 2.利尿作用 抑制Na+重吸收。,3.抗菌、抗病毒 大黄、芦荟对大部分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 抑制早期水肿及后期肉芽增生。 (1)大黄抑制环氧化酶使PG合成减少。 (2)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B4(LTB4)合成。 (3)商陆皂苷兴奋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 5.抗肿瘤 大黄、芦荟、芫花、大戟均有抗肿瘤作用。机制:抑制肿瘤蛋白质合成。,泻下药分类: 峻下药:最强具有导泻、利尿。甘遂、芫花等。用于水饮内停,胸腹积水。 攻下药:次之剌激肠壁,增加肠容积。大黄、芒硝,用于实热内结便秘。 润下药:缓和含脂肪油,润滑肠道,火麻仁等。用于老弱、久病、术后、胎前、产后等阴亏津枯的便秘。,第一节 常用药 大黄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num L. 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干燥根茎。性寒味苦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遂瘀通经等功效。 主要成分 为蒽醌衍生物,以结合形蒽苷(蒽醌苷和二元蒽醌苷A、B、C、D、E、F)和游离形苷元(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此外含鞣质、-儿茶素、没食子酸。泻下成分番泻苷A最强;抗菌成分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番泻苷A(Sennoside A) 蒽酚、蒽酮 药动学 蒽醌衍生物口服易吸收,23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分布肝、肾、胆囊;肝氧化、结合代谢;由粪便和小便排出。,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 作用部位:口服在肠细菌葡萄苷酶和肝药酶作用下,还原成蒽酚和蒽酮在大肠发挥作用。机制:剌激肠粘膜及肠壁神经丛;兴奋大肠平滑肌M受体,使蠕动增加;抑制肠道细胞Na+ K+-ATP酶,抑制Na+和大肠水分重吸收。对小肠无影响,故有“除邪而不伤内气”。 大黄泻下成分番泻苷A最强,其糖保护蒽苷在胃中不被水解,番泻苷去糖作用降低2/3进一步氧化失效。因此炮制久煎作用减弱,因鞣质耐热,溶出增加,反而止泻。,(2)保肝、利胆 对CCl4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糖元和RNA含量增加恢复正常,诱生干扰素,促进谷酰胺合成酶,使氨与谷氨酸酰化起解毒作用。促进胆红素及胆汁酸分泌,胆襄收缩,括约肌松驰,促进胆汁排出。 (3)抗急性胰腺炎 多种苷元促进胰液分泌及抑制多种胰酶活性,如大黄素对胰蛋白酶,大黄酸对胰激肽酶。这是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理学基础。,(4)抗溃疡 大黄可防治应激性和幽门结扎型溃疡,胃液、蛋白酶、胃酸降低与甲氰咪胍相似。保护酒精对胃粘膜损伤。提高粘膜PGE2起保护作用。同时苷元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 (5)利尿、改善肾功能 抑制肾小管对Na+重吸收;降低腺嘌呤性大鼠BUN、Crea,有效成分为鞣质。 机制:泻下作用减少氨基酸吸收;血中氨基酸合成蛋白增加;肝、肾合成尿素减少;抑制肌蛋白分解,促进尿素和肌酐排泄。,(6)对血液和代谢影响 止血 机制: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降低抗凝血酶活性;降低纤溶酶活性,加速血凝;收缩局部损伤血管降低通透性。有效成分为-儿茶素、没食子酸。 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 泻下、吸附减少胆固醇吸收。 (7)抗病原微生物 抑菌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后者作用最强。机制:影响叶酸酶系统,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合成;诱生干扰素。,(8)抗炎、解热、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自由基 抗炎 抑制早期炎症和后期肉芽增生。机制 抑制环氧化酶减少PG合成和减少白三烯B4等致炎介质。 解热 机制:降低第三脑室PGE和cAMP水平,减少中枢致热原;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少ATP生成与消耗。 免疫调节 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IL-2合成。 抗肿瘤 机制:抑制癌细胞呼吸,aa、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抑制肿瘤DNA、RNA及蛋白合成。 抗自由基 抗氧化、抑制过氧化物生成。,现代应用 1.便秘、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慢性肾衰。 2.各种出血,胃溃疡。 3.肠梗阻、急性菌痢、肠炎,阑尾炎。 4.高血脂。 不良反应 大量生服 胃肠剌激、腹痛、黄疸、肝毒性、性腺退变蒌缩、甲状腺瘤。死胎,孕妇慎用。,芒 硝 含硫酸钠矿物精制成结晶体(元明粉)。味咸苦,性寒。归胃、大肠经。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主要成分 硫酸钠Na2SO410H2O,占96-98%。含少量MgSO4、CaSO4、NaCl。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硫酸根不吸收,提高肠内渗透压抑制水分吸收,提高容积,剌激肠壁,作用与饮水量有关。饮水多作用快。4-6h排稀便,通过小肠速度快,影响吸收。,(2)利胆作用 小量口服反射性引起胆襄收缩,括约肌松驰。 2.其他药理作用 利尿、抗肿瘤、抗炎。 现代应用 便秘、急性乳腺炎(外用)、肛肠病,玄明粉3%外用。 不良反应 口服浓度过高,可引起幽门痉挛,芒硝含钠多,水肿慎用,孕妇禁用。,第八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概述 凡能祛除肢体经络间的风湿,解除痹痛,临床用于痹症的药物。 痹症的主要表现: “痹症”是风、寒、湿合而为痹。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肌肉风湿痛等,都属祖国医学的痹痛范畴。病理学说明,风湿病是全身结缔组织炎症的表现。早期以关节为主,后期累及心脏。中医的“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与现代医认识一致。,风湿病病因未完全明了,但认为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整个过程分为三期: 一期 变性渗出期:结缔组织肿胀,形成玻璃样和纤维样病变。 二期 增殖期:出现肉芽肿或风湿小体。 三期 硬化期:纤维增生,关节强直畸形。 风湿病病理特征主要表现炎症(免疫反应)和疼痛。 祛风湿药主要药理作用 抗炎、止痛、免疫抑制等。,第二节 常用药 秦 艽 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麻花秦艽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功效。主要成分 生物碱:秦艽碱甲、乙、丙。 秦艽碱甲(Gentianine,龙胆碱),1.与功能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炎 90mg/kg 秦艽碱甲相当于200mg/kg水杨酸钠,10mg/kg考的松。摘除肾上腺或垂体或戊巴比妥钠麻醉无抗炎。说明通过神经或丘脑影响垂体ACPH分泌以增强皮质功能。 (2)镇静、镇痛、解热 秦艽碱甲注射有镇静,与致死量近。镇痛为吗啡1/10 作用短,实验性发热有退热。 (3)抗过敏 对组胺和蛋清引起过敏有保护作用。机制:与抗组胺有关。,2其他药理作用 (1)升高血糖 肝糖元降低,与肾上腺素释放有关。 (2)降压、利尿 抑制心率而降压。促进尿酸排泄。 (3)保肝、利胆 龙胆苦苷有保肝利胆作用。 (4)抗菌 醇、水提液均有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 1.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心率减慢,停药可恢复。,雷公藤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reygium Wilferdii Hook.f的根。味苦、辛,性寒,有大毒。归心、肝经。具有祛风湿、止痹痛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要成分 有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和倍半萜类。生物碱有:雷公藤春碱、雷公藤晋碱和雷公藤辛碱;二萜类有雷公藤甲素、乙素、丙素、雷公藤内酯等;三萜类有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红素等:倍半萜类有雷藤碱等。,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雷公藤内酯) 药动学 雷公藤甲素小鼠ig为二室模型,iv为三室模型。小鼠胃肠吸收较大鼠快,峰值时间为0.687h:1.037h,消除缓慢。高剂量,时量曲线下面积增大、血浆清除率减少及t1/2 延长,提示高剂量可能出现非线性动力学性质。蛋白结合率64.7,分布以肝最高,排泄以原型为主。,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 (1)抑制免疫 雷公藤甲素:对淋巴细胞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性T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均表现抑制作用;雷公藤红素:抑制ConA、PHA诱导的小鼠脾和淋巴细胞的增生,减轻胸腺,降低脾脏溶血空斑形成。机制:与抑制IL-1、2活性和抑制细胞释放PGE2有关;雷公藤春碱和新碱:降低炭粒廓清和吞噬功能。 雷公藤对免疫的抑制效应,总碱用于预防小鼠心肌和尾皮移植排斥反应,可延长存活时间。,(2)抗炎 雷公藤水煎剂、微胶囊:对大鼠实验性急、慢性炎症及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减少腹腔巨噬细胞IL-1生成;雷公藤总苷:对各种急、慢性实验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同时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升高;雷公藤甲索和内酯:对巴豆油诱发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抑制;雷公藤红素:对大鼠实验性棉球肉芽肿有明显抑制作用。 雷公藤抑制PGE2释放、降低细胞对PGE2及酵母多糖的反应,是抗炎的主要环节。,(3)对血管和血液系统 血管 雷公藤多苷:可使大鼠胸、腹主动脉损伤模型内膜增生减轻。体外实验,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外基质合成,抑制整合素活性,轻度提高钙依赖性粘连分子活性。提示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血管的新生过程;血液 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给药7天,可使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全血和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下降。,2.其他药理作用 (1)抗生育 雷公藤总苷:降低精母细胞核内DNA含量和干扰精子成熟。雷藤氯内酯醇:使附睾精子细胞组蛋白-精核细胞取代反应受阻。 临床发生率与用药时间和剂量成正比。女性闭经;男性精子数、活性降低。与棉酚相似,为可逆性。 (2)抗肿瘤 雷公藤甲、乙素: ip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及L615白血病瘤株;雷公藤内酯可延长网织细胞白血病小鼠存活期。雷公藤的抗肿瘤作用与其烷化作用有关。 (3)杀虫、抗菌 水煎剂、醇提物能杀虫、蛆、蝇、蚕等。体外实验对G+和G-菌均有抑制。对白色念珠菌最强。,现代应用 l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有效率为8795。 2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与强的松配伍治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慢性肾炎,可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作用快速。 3.结缔组织病 配小剂量激素可用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及血管炎。 4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湿疹和过敏性紫癜。 5.慢性支气管炎和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可见严重不良反应;个别过敏。,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 第一节 概述 指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用于湿阻中焦证。 湿阻中焦证主要表现: 脘腹痞满、呕吐泛酸、食少体倦、大便溏薄、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相当现代医学急慢性胃肠炎、痢疾、胃肠过敏、胃溃疡、胃下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 芳香化湿药主要药理作用: 1.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 2.抗病原微生物。,厚 朴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 的干、根、枝干燥的皮。性温、味苦。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主要成分:木脂素类有厚朴酚、异厚朴酚、四氢厚朴酚;生物碱有木兰箭毒碱;挥发油为桉叶油。 药动学 厚朴酚静脉注射1小时后,分布肠、肺、肝、肾、脾,口服主要分布胃、肠、肝、肾。粪便可检出厚朴酚代谢产物。,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主要药理作用 (1)调整胃肠活动 水煎液、挥发油低浓度兴奋、高浓度抑制。厚朴酚、厚朴碱对组织胺肠痉挛有解痉作用。 (2)促进消化、抗溃疡 挥发油刺激嗅觉,反射性增加消化腺分泌;煎剂、厚朴酚抑制胃酸抗应激性溃疡。 (3)保肝 厚朴酚对病毒和化学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防止肝纤维化形成,提高血浆SOD活性,降低LPO含量。 (4)抗菌、抗病毒 厚朴酚对金葡菌比链霉素强,抑制龋齿病原菌和真菌,新木脂素有抑制肝炎病毒作用。 (5)抗炎、镇痛 厚朴醇提物抗急性炎症和疼痛。,2.其他药理作用 (1)肌松和中枢抑制 厚朴酚对横纹肌有筒箭毒样作用,属非去极化肌松剂;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和苯丙胺的兴奋。厚朴酚抑制兴奋性递质谷氨酸产生脊髓抑制。 (2)降压 厚朴酚松弛血管平滑肌,不被组胺和异丙嗪对抗,此作用可能与钙通道阻滞有关。 (3)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 临床应用 1.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 2.防治龋齿。肌强直 不良反应 木兰箭毒碱大量呼吸抑制,厚朴酚肾毒性 。,苍 术 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祛风湿的功效。 主要成分:挥发油含苍术醇,-桉叶醇和茅术醇的混合物,此外,还含苍术酮、苍术素等。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 同厚朴。 (2) 抑菌 苍术提取物消除耐药福氏痢疾杆菌R质粒的作用,降低细菌耐药性产生。95乙醇浸泡的苍术点燃烟熏消毒手术室,比消毒前空气中菌落数明显减少。,2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血糖 煎剂可升高正常兔血糖,降低四氧嘧啶性高血糖。认为苍术有效成分和腺嘌呤核苷酸在线粒体上竞争性抑制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干扰能量的转移过程。 (2)抗缺氧 -桉叶醇对氰化钾所致小鼠缺氧模型能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 (3)中枢抑制 -桉油醇和茅术醇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增强巴比妥作用。提取物和挥发油,小剂量使脊髓反射亢进,大剂量则抑制,终致呼吸麻痹而死。 (4)抗肿瘤 苍术挥发油、茅术醇、-桉叶醇在体外对食管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茅术醇作用较强。,(5)促进骨骼钙化 苍术中含维生素D,其挥发油具有促进骨骼钙化作用。 (6)心血管 苍术对蟾蜍心脏有轻度抑制,后肢血管轻度扩张。小量静注,使兔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下降。 现代应用 1.小儿腹泻、佝偻病。 2.预防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感冒和气管炎。 3.皮肤瘙痒症、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急慢性荨麻疹。 4.窦性心动过速,夜盲症。 不良反应 苍术艾叶消毒香闻后偶有轻度不适和头晕。,广藿香 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功效。 主要成分 挥发油含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其他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吡啶,倍半萜及黄酮类。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促进胃液分泌 挥发油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2)抗病原微生物 广藿香酮抑制多种球菌和杆菌;煎剂、醚、醇浸液对真菌、钩端螺旋体有效。黄酮类抗病毒。 2.其他药理作用 二帖类有细胞毒活性。 临床应用 1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肠过敏、夏日感冒。 2漱口除口臭、霉菌性阴道炎。 不良反应 藿香正气水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概述 利水渗湿药指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临床用于水湿壅盛证的药物。 水湿壅盛证的主要表现: 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泄泻、带下等,相当现代医学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消化系统功能底下、变态反应、肾脏病变、代谢异常、胸腹积水等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等疾病。,利水渗湿药分三类: 一、利水消肿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 二、利水通淋:木通、通草、金钱草等。 三、利湿退黄:茵陈、垂盆草等。 利水渗湿药主要药理作用: 1.利尿 2.抗病原微生物 3.保肝利胆 4.抗肿瘤、增强免疫,第二节 常用药 茯 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 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要成分 -茯苓多糖、三萜化合物茯苓酸、茯苓素、茯苓醇。 药动学 -茯苓多糖、茯苓素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t1/20.32小时,t1/21.43小时,分布以肝、肾、肺为高,肾排泄56.72,肠33.10,存在肝肠循环。,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动物种属差异,ig大鼠、兔无利尿,狗有利尿;急性实验无、慢性实验有;正常人无、水肿病人有。 机制:茯苓素与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结构,能与肾胞浆膜上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作用;茯苓素对Na+.K+-ATP酶和细胞内ATP酶有激活作用,提高尿中Na+/K+ 比值,促进机体水盐代谢。,(2)免疫调节 茯苓多糖:增强细胞毒和吞噬功能;增加胸腺、脾、淋巴结重量;对抗60Co辐射小鼠WBC下降;增加抗体和淋转率;增强免疫增强剂和诱生IL2。茯苓素:增强吞噬功能;抑制免疫增强剂和诱生IL2。 (3)抗肝硬化:茯苓醇能使肝硬化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促进肝脏纤维组织吸收。 (4)对胃肠功能影响:松驰肠肌降低张力。降低胃液酸度,防治溃疡。,2.其他药理作用 (1)抗肿瘤 多糖和茯苓素:有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增强免疫监视和吞噬功能。 (2)镇静 羧甲基茯苓多糖中枢抑制作用。 (3)抗中毒性耳损害、抗炎、抗菌等作用。 临床

    注意事项

    本文(《中药药理学》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