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课件第十一章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ppt
第十一章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课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在借鉴国外社会保险理论与社会保险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政策与制度,运行状况良好。针对未来中国社会建立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完善既能够与国际社会保险规范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非常必要。,第一节 完善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险的责任机制 第二节 合理处置社会保险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动态把握政府在社会保险职能中的角色定位 第四节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管理服务思想与理念第五节 明晰社会保险产权与建立社会保险的责任政府第六节 建立社会保险的应急机制,第一节 完善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险的责任机制,一、明确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障的责任边界,消除利益隔阂二、具体如何完善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险的责任机制,一、明确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障的责任边界,消除利益隔阂,(一)社会保险作为最贴近于公众的民生问题,地方政府具有相当的知情权与处置权,同时中央政府的调控不可替代。需要的是一个有高度权威的中央政府和政令统一、令行禁止的行政体系。 (二)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践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险责任处于模糊状态,政府在社会保险中扮演的角色和目前政府的内部责任划分不清,影响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与完善。 (三)在社会保险责任分工问题上,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统一,不利于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出现“企业依赖政府,地方依赖中央”的局面。,在社会保障责任分工问题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最需要调整的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务的关系。实现分税制后,从财权来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图示:中央和地方财政入和支出所占比例(1978-2010)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分别为51.1%和48.9%,但中央财政支出仅为17.8%,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却高达82.2%。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并不匹配。,为了发挥地方在社会保险事务中的责任,实施社会保险的事权与财权的相对统一尤为必要,需要按照责任范围等原则对政府间的职能划分作出界定,对地方受保障人员界定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应的保障机制都要调整和完善。,二、如何完善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险的责任机制,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划分应体现各级政府的任务要求与把握政府内部的关系,政府行为目标的分解、相应的政府社会保险职能及效率问题要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加以明确划分,增强地方政府社会保险责任的内动力。,资料:,2005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对全国三项居民医保的投入中,中西部所占比重保持在80%以上,其中对新农合的补助由2005年的5.4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01.77亿元,增长146.93倍。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大幅调增新农合财政补助水平,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2005年的每人每年20元增加至2011年的200元。同时将中西部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市辖区和东部部分省份困难地区的县(市)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到2012年,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新农合和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增量一直在持续。 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并不相匹配,地方政府在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项目上支出庞大,财政吃紧,加大了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分税分级财政体制要求社会保险的供款责任应由中央与地方按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共同分担,在地方政府债务日渐扩大的情况下,仍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要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二是要合理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切实缓解地方财政困难。,二、如何完善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险的责任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在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统筹部分形成一个合理的层级分布,明确全国统筹和省级统筹的目标结构。此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与事务管理责任划分应相称,更地体现出公共事务管理谁负责、谁出资的效率原则。问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责权一直划分不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统筹部分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层级分布,全国统筹和省级统筹的目标结构不明确,除养老保险项目之外,其他四个社会保障项目的社会统筹长期停滞在较低的市县级层次上。二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与事务管理责任划分没有完全相称,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公共事务管理谁负责、谁出资的效率原则。,二、如何完善中央和地方社会保险的责任机制,资料: 2005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对全国三项居民医保的投入中,中西部所占比重保持在80%以上,其中对新农合的补助由2005年的5.4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01.77亿元,增长146.93倍。 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大幅调增新农合财政补助水平,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2005年的每人每年20元增加至2011年的200元。同时将中西部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市辖区和东部部分省份困难地区的县(市)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 到2012年,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新农合和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增量一直在持续。就地方政府也要相应提高补助标准这名话而言,中央政府请客,地方政府相应付账与目前中央财政相对宽松、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级财政极为困难的财政体制是不相称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并不相匹配,地方政府在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项目上支出庞大,财政吃紧,加大了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思考:2011年,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107174.91亿元,过高的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会影响社会保险事业?,政府与市场是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也是社会保险制度中两个重要的主体,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势必导致社会保险中政府与市场作用的不断调整,政府与市场的组合关系如何,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险的运行效率,寻求政府与市场的均衡机制,明确政府的责任,是新时期社会保险建设的重要使命。一、政府与市场选择的决定因素 二、社会保险领域中影响政府与市场选择的相关因素三、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保险领域的有机结合,第二节 合理处置社会保险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政府与市场选择的决定因素,制度安排是约束经济行为主体的一种交易规则。政府有“三只手”,即无为之手、扶持之手和掠夺之手(指政府的权力过大并没有受到制约),,从社会保险领域的交易对象看,政府提供社会保险这一公共产品,具有外在性、共享性、垄断性。一些社会组织也参与社会保险公共产品的生产或管理。前者由政府组织形式来进行,而后者由市场组织形式来进行的; 从交易方式看,政府通过强制性方式实现社会保险资源配置,市场则通过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自愿交易进行资源配置; 从交易目标看,政府是一种基于社会福利目标的公共选择的制度安排,而市场则是一种基于私人利益目标进行的自主选择的制度安排。,一、政府与市场选择的决定因素,市场是看不见的手,理智的选择不是追求完善的政府干预或是完善的市场机制,只能是在两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的环境之间建构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在不断试错的选择中,寻求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点,以保证社会保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如果完全由政府来经营和管理社会保障,通过行政命令分配和调节社会保障资源,则必然排斥市场主体进行生产和交易的灵活性,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低下。理智的选择不是追求完善的政府干预或是完善的市场机制,只能是在两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的环境之间建构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在不断试错的选择中,寻求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点,以保证社会保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二、社会保险领域中影响政府与市场选择的相关因素,(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二)市场发育水平与市场主体能力的影响,(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是社会保险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社会保险的发展。 经济增长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会带来社会和个人福利的增进。社会保险的内涵也会有所发展。从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发展到维系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全面发展权,这就要求: 1、政府加大社会保险的投入,提供社会福利增量; 2、在国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剧的同时,利用政府在社会保险调控中的再分配职能,注重社会公平,调整社会保险支出结构与社会保险资源配置,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中更大的效用。,(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遭遇典型的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和资产负债失衡型的经济衰退的双重衰退期。人口红利消失,养老与医疗问题、税负沉重等问题,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债务危机正在酝酿或正在爆发之中。因为民间高利贷正在崩盘,等来的将是企业债务链的崩裂和地方政府严重的债务危机的困扰。在未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形态下,中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遭遇发展困境,在社会保障的广覆盖的背景下,中国的维稳基金却大幅度上升,说明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功能正在削弱。经济兴则社会保障兴,经济走向衰退尤其要坚持社会保障起步阶段的“三低”原则。,资料:,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2年社会保障绿皮书,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社会保障收入使全国居民收入差距下降了4个基尼点,其中使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下降了7个基尼点,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下降了1个基尼点。不过,由于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逆调节”作用。比如,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差距,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工养老以及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差距,均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其中,社会保障收入转移使城乡收入比由原来的1.85倍增长到了2.28倍。,2013年中国经济可能遭遇典型的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期和资产负债失衡型的经济衰退的双重衰退期。人口红利消失,养老与医疗问题、税负沉重等问题,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债务危机正在酝酿或正在爆发之中。因为民间高利贷正在崩盘,等来的将是企业债务链的崩裂和地方政府严重的债务危机的困扰。在未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形态下,中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遭遇发展困境,在社会保障的广覆盖的背景下,中国的维稳基金却大幅度上升,说明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功能正在削弱。,(二)市场发育水平与市场主体能力的影响,社会保险的某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单方行为,使政府的一些社会保险职能通过市场加以实施。因此,市场的发育水平与会影响政府社会保险职能的发挥。 社会保险体系对劳动力供给、储蓄行为以及资本积累会造成影响和负面激励效应,其前提条件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经营主体。 在西方国家,市场发育较为成熟,能承受社会保险更多的社会职能。而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体制不完善,私营企业的经营水平有限,市场在社会保险中的作用受到限制。,三、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保险领域的有机结合,世界各国在社会保险领域政府与市场的结合都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保险管理要求根据经济合理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建立一种稳定与协调机制,建立多种资源组合方式: 一是在社会保险领域建立健康的市场发育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在社会保险领域的基础性配置功能; 二是转换政府职能,培育公民社会,提高社会保险的行政效率与制度创新能力,矫正政府在社会保险领域中的错位、缺位与越位问题。,三、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保险领域的有机结合,2005年人们对医改的责难,一方面抱怨政府退位太快,另一方面责怪医疗保险过分的市场化。显见,单纯的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保障管理要求根据经济合理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建立一种稳定与协调机制,建立多种资源组合方式: 一是在社会保障领域建立健康的市场发育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基础性配置功能 二是转换政府职能,培育公民社会,提高社会保障的行政效率与制度创新能力,矫正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中的错位、缺位与越位问题。 福利多元主义一方面强调福利服务可由公共部门、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家庭与社区四个部门共同来负担,政府角色逐渐转变为福利服务的规范者、福利服务的购买者、物品管理与仲裁者,以及促使其他部门从事服务供给的角色。另一方面强调非营利组织的参与,以填补政府从福利领域后撤所遗留下的真空,抵挡市场势力的过度膨胀。同时,通过非营利组织来达到整合福利服务,促进福利的供给效率,迅速满足福利需求的变化等功能。,一、政府社会保险职能角色转换之一:强化政府社会保险职能二、政府社会保险职能角色转换之二:政府社会保险职能的减负,第三节 动态把握政府在社会保险职能中的角色定位,一、政府社会保险职能角色转换之一:强化政府社会保险职能,市场经济有两大重要支柱,一是社会保险体系,二是信用体系。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要求把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作为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配套工程。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适度社会保险水平问题,适度社会保险水平要与社会保险的基本功能相适应,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深度则要服从于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此外,社会保险的水平还要服从于社会保险需求水平与社会保险供给水平两大条件的制约。,一、政府社会保险职能角色转换之一:强化政府社会保险职能,“十二五”期间,财政将进一步调整结构,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险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政府介入社会保险并实现递进战略的原则及任务为:,负责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逐步清偿实现社会保险高覆盖率目标落实政府信用与承诺 政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解决三大难题,一是谨防通货膨胀对未来退休者生活的影响,并利用有效的退休政策调节企业离退休人员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的贫富差距问题;二是在消除绝对贫困的过程中,要努力避免城乡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三是要减轻农村贫困居民教育负担过重问题,进一步履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种诺言。,二、政府社会保险职能角色转换之二:政府社会保险职能的减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可能是全能政府,也不可能在社会保险体系中担负无所不包的角色。政府弱化部分社会保险职能不等于政府在社会保险某些方面的全盘退出,转换政府社会保险职能也包括政府在社会保险的某些方面从主角地位向配角地位的转换。政府的一些社会保险职能通过治道变革与市场化的手段来消减政府社会保险的压力。政府社会保险职能的市场化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私有化管理、社会保险事业的民营化管理、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等方面。,二、政府社会保险职能角色转换之二:政府社会保险职能的减负,从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趋势看,政府责任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干预程度有所减弱,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社会保险中属于公共产品的服务领域,更加注意提高公共产品的效率。对于我国来说: 1、政府在社会保险某些领域的职能弱化要充分检验市场与市场化的条件,充分考虑民众的诉求,在社会保险领域准确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均衡机制,从而明确政府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条件下的政府责任。 2、市场在社会保险领域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经营主体,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因此,确定政府的社会保险某些领域的退位问题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实验。,3、在社会保险领域要努力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政府社会保险职能的部分市场化。 一是要在社会保险领域健康地发育市场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在对社会保险资源的基础性配置功能; 二是顺利实现政府职能转换,政府介入或退出社会保险某些领域要确定合理的边界条件,避免政府不当行为对社会保险参与者利益的损害。 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开辟就业领域,如社区服务等,使领取失业和社会救济金的人尽快就业;扩大投保人员范围,先是让所有就业人员承担保险义务,逐步过渡到全体公民。建立有期限的老年预备金,以解决20152030年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医疗改革,争取做到节约,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费用,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4、在政府与市场同时失灵的情况下,政府部分社会保险职能的弱化可以借助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NGO独特的社会化功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反映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及代表广大民众的诉求,整合民间社会资源,增进社会福利与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 只有实现社会保险主体的多元化,才能达到政府、市场及公民社会共同治理社会保险的局面。,减负要从制度抓起,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缺陷,由于人们身份角色的变换,多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存在问题,使参保人享有多项制度,截至2011年底,112.42万人重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或城居保,1086.11万人重复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造成财政多补贴17.69亿元,9.27万人重复领取养老金6845.29万元,9.57万人重复报销医疗费用1.47亿元;全国共有240.40万人跨省拥有两个以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在不同保障项目间存在相互串用问题,一、努力将扩大就业与推进就业服务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二、在关注弱势群体利益方面贯穿人性化管理思想理念三、推进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与信息化建设四、加强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管理服务,第四节 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管理服务思想与理念,一、努力将扩大就业与推进就业服务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充分就业是实现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基础性要件,中国一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与失业发生了明显的效应。作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解除失业者的心腹之痛,是责任政府的第一要务。 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孔保罗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就业及社会保障理论,即互助循环保障理论:即打破西方社会救济的传统模式不是发放失业救济金,而是实施就业贷款保障,预支未来的工资给失业者。即社会保障体系向金融信贷体系贷款,然后再贷款给失业者。失业者形成还款能力之后逐步偿还给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再还给金融信贷体系。实施就业贷款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就由社会救济保障体系转化为全面援助体系,可以节约巨大的失业救济金,有少部分人无力偿还贷款(据测算通常不会超过5%),也不会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大的损失。,二、在关注弱势群体利益方面贯穿人性化管理思想理念,弱势群体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与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主要包括未能就业的下岗职工、城镇体制外的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的集体企业职工。 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社会参与及子女入学、农民工工资拖欠与追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等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政府逐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三、推进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与信息化建设,从2003年底至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为全面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水平,适应劳动力转移流动中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需要,中国政府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金保工程”,目标是实现社会保险信息的全国计算机联网运行。目前已初步实现养老保险信息的中央和省级的联网。,四、加强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成本,国家同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的目录,实行政府药品采购改革;保证参保人员享受必要的医疗服务,限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利用效率; 积极探索开展职业康复工作,对工伤职工进行工伤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并在一些地区建立了职业康复中心和康复医院,帮助工伤职工克服由工伤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障碍,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重返工作岗位。,一、克服政府社会保险信用的失效二、优化政府形象与实现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第五节 明晰社会保险产权与建立社会保险的责任政府,一、克服政府社会保险信用的失效,社会保险要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发展困境,其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信用政府,以实现社会保险中的信用承诺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建立社会保险的信用政府十分关键。由于政府职能转换,需要通过各种契约外包、委托代理、政府规制等方式提高管理效率,由于行政管理事务中的一些不可抗力,会直接影响政府的信用。社会保险政策的一些调整,客观上也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造成政府失信的社会印象。,一、克服政府社会保险信用的失效,作为决策者,我国“两个确保”与对城镇贫困居民实施“应保尽保”政策,这是当前政府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信用。 为了社会保险的整体利益政府采取某些必要的“失信”行为无可厚非,政府的信用要体现在社会保险的绩效上,尽力实现帕累托最优,减少政府信用的不稳定性。 我国“两个确保”与对城镇贫困居民实施“应保尽保”政策,这是当前政府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信用。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2012年底“空账”达到2.23万亿元、农村社会保障资源仍十分缺失、农民工纷纷退保等现象是政府制度失信或不作为等复杂因素造成的。为了社会保障的整体利益政府采取某些必要的“失信”行为无可厚非,政府的信用要体现在社会保障的绩效上,尽力实现帕累托最优,减少政府信用的不稳定性。,二、优化政府形象与实现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政府形象是政府行为的直接展示,是取得民众支持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险是政府亲民形象的一个窗口,也是政府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渠道。在当前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体制下,政府在社会保险中的形象更注重实效化、市民化。关注民生,需要将社会保险具体政策的可操作性落到实处。具体包括:,坚持政府社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观 提高政府社会保险信息的透明度与政策的可操作性 依法行政,扩大公民对社会保险的参与力,坚持政府社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观,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要从其前瞻性出发,以保证制度设计的连续性与长期有效性,降低管理成本,增强民众对政府社会保险的公信力与政府社会保险绩效。坚持社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可持续性,政府要始终以提高人民福利为宗旨; 二是社会保险责任政府的可持续性。 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使社会保险资源配置始终处于一个较佳的结构与运行状态。,提高政府社会保险信息的透明度与政策的可操作性,对于社会保险参与者而言,他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与自身生存相关的养老费缴纳与养老金发放、医疗费个人负担、低保政策调整、经济适用房政策、基金增值与劳动就业信息,以把握未来养老金发放与养老金承载力的预期。 对于政府而言,应如实地向公民报告重要的社会保险信息,包括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强化政府回应机制,履行社会保险职能的正式责任。,依法行政,扩大公民对社会保险的参与力,社会保险依法行政的内涵: 一是要对政府自身建立严格规制,防止滥用权力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防止越位、越权与侵权行为、防止社会保险政策的朝令夕改引起的社会震荡; 二是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保障,使行政权力更具权威性与约束力。 此外,政府应扩大企业与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与决策权,减少消极参与,建立民情民意制度、听证制度、决策回应与反馈制度、协商谈判制度,提高政府社会保险的行政效率与政治及经济绩效。,一、应急状态下的资源配置工具二、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配置,第六节 建立社会保险的应急机制,一、应急状态下的资源配置工具,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制约,在危机发生时调集资源的能力和应对危机的机制不健全,资源的有限性和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政府介入社会保险的应急机制属于国家应急反应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共财政而言,要求为及时化解社会保险的公共风险提供财力保障,并辅之于相应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从社会保险制度自身财政平衡机制而言,也需要自身的财力系统提供一定的风险预防基金。这两者可以使用的财政或政策工具有以下几种:,一、应急状态下的资源配置工具,公共财政应急拨款(2003年SARS疫情等) 动用国务院社会保险基金理事会所拥有的基金或国家财政为社会保险长期预算安排的积累基金(2011年底,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8688.20亿元) 动用统筹账户的积累基金 依据不同性质的危机实行紧急减税(费)或增税 转移支付 实行政治动员,包括第三次分配 发行社会保险公债,二、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配置,社会公共危机是个人、家庭、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着力动员社会资源和公共力量加以解决,政府应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 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指的是通过公共部门收支活动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的调整与选择,重点是社会保险资源的结构调整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央对社会保障的资源配置将做出重大战略安排:,一是将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和投资,由过去的城市转向农村倾斜,实行免书本费、学费的义务教育,农业生产的“三免三补”(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在全国推广;二是“让公共财政照耀农村”的新理念继续发醇,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多渠道、多种方式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等支持力度,积极出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有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三是将市场资源配置与政府资源配置结合起来,改变卫生资源在市场分配上存在的“重大城市轻小城市”、“重城市轻农村”、“重参保人群轻非参保人群”的问题。政府在卫生工作中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是在制度建设、保障范围、保障水平、服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均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如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要求,201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少于3.07亿人。,二、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配置,单纯依靠政府实施社会保险资源配置无助于社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与市场共同配置社会保险资源,注重风险管理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保证社保基金的长期投资的增值效率 开源节流,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集合多种资源,发展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一)保证社保基金的长期投资的增值效率,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是个突出问题。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有利于实现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主导力量的战略目标。同时,将部分国有股划给社保基金持有,可以避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权流通量的过快增加,从而缓解市场压力。 因此,应建立起有效的社保基金风险管理制度。将养老金体系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协同起来加以推进,设计一揽子政策安排与配套措施,实现资本市场与养老金体系的良性互动发展。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基金运营监督体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二)开源节流,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为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开源节流,社会保险政策调整可以考虑: 其一,降低养老金替代率的改革必须在非透明管理的情况下尽早到位; 其二,采取低进低出办法,扩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养老保险覆盖面; 其三,在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中央转移支付确保养老金发放情况下,要与地方养老保险业绩管理挂钩,促进地方养老保险绩效管理最优化;,(二)开源节流,降低风险管理成本,其四,加快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改革,规范工资管理体制,减少社会保险费(税)在目前对富裕者阶层的累退性,扩大社会保险工薪费(税)的费(税)基; 其五,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近中强度时期及所面临的高龄化风险,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即可增加养老保险费的收入,又可减少养老金的支出。,(三)集合多种资源,发展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老龄化与高龄化加重了社会负担,也使各国的养老保险系统面临困境和财务危机,老有所养已成为各国极为关注的现实问题。因此,应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以规避养老保险危机,更好地解决不同养老金体制面对的不同风险。 集合多种资源,就是要将政府提供的基本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型保险等多种货币资源与人力资源利用起来,发挥集群效应的资源配置优势,充分配置可利用和社会可挖掘的资源,促进社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三种手段,实现社会保险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