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课件.ppt

    • 资源ID:1419743       资源大小:298.27KB        全文页数:11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课件.ppt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冒佩华 主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冒佩华 主讲,第一专题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第一专题,一、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1.市场二重性的理解,市场是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2.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各自利益的竞争、生产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其中价格价格机制是中心。,3.市场经济,借助于市场交换关系,依靠市场机制,组织社会经济运行,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人们利益的经济,简言之,在市场调节下运行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含义: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人们利益的经济,一、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1.市场二重性的理解市场是一切商品或劳,4.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各种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生中发展而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商品市场和一般要素市场。市场体系还包括自然生产要素市场市场体系的完整性与和谐社会,4.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各种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生中发,(一)性质(生产关系属性和生产力属性)1.社会性;2.主体的多元性和平等性;3.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二)基本特征1.从市场经济本身看(1)动力机制;(2)信息机制;(3)外在的强制机制;(4)均衡机制2.与计划经济相比较(1)自主经济(依附经济);(2)竞争经济(保护经济);(3)法制经济(统制经济);(4)开放经济(封闭经济);(5)商品交换经济(实物分配经济),二、市场经济的性质、基本特征与功能,(一)性质(生产关系属性和生产力属性)二、市场经济的性质、基,(三)功能1.分散的决策结构能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供求做出灵敏的反映,较好地实现供求平衡,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2.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动力结构有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的不断创新,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以价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结构能使每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经济组织获得简洁、清楚和有用的信息,从而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4.以竞争为核心的协调结构,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来实现经济过程的均衡。,(三)功能,三“市场失灵”理论,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特点(1)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而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有效配置到最佳状态。(2)市场失灵的特点a.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自身固有的,靠市场自身的完善无法克服;b.市场失灵是相对的;c.市场失灵是变化的。,2.市场失灵的原因(1)由于市场功能的缺陷造成的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个人能自由选择未必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2)市场不完善(私人物品方面)导致的市场失灵(垄断的存在、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分配不均);(3)制度原因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产权不清、行政干预等)。,三“市场失灵”理论1.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特点2.市场失灵的原,3.市场失灵的治理(1)政府的介入(纠正缺陷,弥补局限) 政府二次调节论的错误(2)产权制度安排(明确责权利、外在性内在化)(3)社会道德约束,3.市场失灵的治理,四、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垄断,1.市场结构及市场结构的类型,(1)市场结构:市场环境(2)市场结构的划分a.从市场交换的内容看,市场体系分为最终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b.从市场交换的方式看,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c.从市场交换的空间结构来分,有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地区性市场;d.从市场交换的时间结构来分,有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e.从市场主体的关系来分,有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及垄断竞争市场。,四、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垄断1.市场结构及市场结构的类型(1),(1)市场集中度:通过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与参与程度来反映市场的竞争或垄断程度的基本指标。衡量集中度的最主要指标,就是位于市场前几名的企业的生产量或销售量占整个市场供给量的比重,也称生产或市场份额。如果生产或市场被集中的份额越大,说明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竞争程度越高。,按市场主体关系划分市场结构主要有三个方面,(2)产品差别:同一类产品中存在着不完全替代性,(3)进入壁垒:寻求进入某个行业的厂商而不是由已在该行业内的厂商负担的生产成本(新企业进入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包括:a.规模经济壁垒;b.资本需要量壁垒;c.资源(稀缺)壁垒;d.过剩生产能力壁垒;e.产品差异壁垒,(1)市场集中度:通过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与参与程度来反映市场的,2.完全竞争结构、竞争的效益与成本,(1)完全竞争结构: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2)短期均衡,(3)长期均衡,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厂商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只要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就会生产。,均衡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等于价格。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才会生产。,2.完全竞争结构、竞争的效益与成本(1)完全竞争结构:又称纯,3.垄断、垄断形成的原因,(1)垄断:少数几个厂商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供给)和流通(价格),(2)垄断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的需要;先行进入的厂商对生产所必需的某种或某几种生产要素的控制;政府依法律形式赋予厂商独有的供给权利;某厂商获得某项技术专利权时,可能产生垄断。,3.垄断、垄断形成的原因(1)垄断:少数几个厂商联合控制一个,4.垄断的基本形式、对垄断的评价(1)基本形式A.从垄断的内容看,分为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垄断结构是相对于竞争结构来说的,属于市场结构范畴。市场结构是指某一市场中企业数量较少,企业规模特别大,或者说少数企业在投入或产出中占据了整个市场的绝大部分比重。判断垄断结构的标准是产业集中度。垄断行为是相对于竞争行为来说的,属于市场行为范畴。垄断行为包括:低价倾销、价格歧视、捆绑定价、串通招投标等。B.从垄断成因看,分为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自然垄断与人为垄断对应,由技术上原因造成;市场垄断是由于市场竞争中暂时大获全胜而形成的垄断;行政垄断是与自然垄断和市场垄断相对的垄断,行政垄断是由于政府授予特权而造成的垄断。,4.垄断的基本形式、对垄断的评价,(2)对垄断的评价垄断有二重性: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a.积极作用(往往指垄断结构)表现在: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经济;二是降低交易费用,实现组合经济;三是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b.消极作用表现在:一是使企业免受竞争压力,缺少外在动力;二是垄断企业对价格、产出和成本控制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三是降低社会总福利; 四是使收入再分配不利于消费者而有利于垄断者。,(2)对垄断的评价,第二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二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 理论逻辑: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假设前提:高度社会化的物质基础基本思想:(1)公有制;(2)按劳分配;(3)计划经济,2.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1)列宁A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2)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十月革命;(3)军事共产主义时期;(4)新经济政策时期B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理论两种公有制;计划经济;物质利益原则;经济核算;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保存商品经济,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思想,(2)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理论完全国有化;计划经济;关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排斥商品经济,(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 a.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 b.计划经济 c.按劳分配 d.偏向生产关系解决矛盾 排斥商品经济,(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3.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4.计经济的历史功绩和实行计划经济的基本条件,(1)历史功绩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国家重点建设;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人民摆脱贫困状态。,(2)基本条件经济结构简单,能够获得完全信息且不需要成本;具有较高素质的人,3.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3.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与全面经济体制改革,(1)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市场化改革方向确定(十二届三中全会)(2)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十三大)(3)体制搁浅,“左倾”回潮(1989-1991年),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3.有计划商品经济理,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必然的历史选择1.发展是硬道理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必然的历史选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3.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体制框架的基本内容有: 1.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2.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3.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5.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宣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初步形成(初步建立),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2.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与前苏联市场化改革道路比较),(一)改革方式及其选择 实施成本 激进方式 摩擦成本 渐进方式1.激进式改革:是由国家制定一套有关立法或规定,然后根据法律规定,在较短时间内就转入新体制,一步到位地全面放开市场经济,即实行“大爆炸”和“休克疗法”的改革方式。这种改革是整体的、全面的、根本的、快速的。其主要内容有:(1)政治上实行民主化,实际上多党制;(2)经济上全盘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3)经济政策上采用休克疗法。2.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中国实行渐进式改革,一方面由于坚持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不能变,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既有格局和既定利益难以一时改变,因此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按照逻辑顺序自然生成。,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一)改革方式及其选择,(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 1.强制中的诱致性 2.增量改革:体制内与体制外结合 3.试验推广:从局部到整体,由点到面 4.双轨过渡:行政协调与市场协调并存 5.改革、稳定与发展关系的处理 6.经济市场化与政治多元化分离 7.实践理性,(二)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第三专题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第三专题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一、企业产生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企业的产生2.企业家(企业主)的本质(1)企业主是最高决策者,拥有剩余控制权(2)企业主是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有权支配企业盈利3.企业的基本形式按资产的组织方式不同,企业分为三种形式。1、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一、企业产生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企业的产生,二、产权及产权制度,(一)产权内涵产权(property rights):是涵盖一组权利的整体,即指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收益和让渡等权利的总称。,1.所有权是前提2.所有权派生出“五权”(1)占有权:财产所有者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形成的权利;(2)使用权:亦称经营权,指使用者按照财产的性质与功能,用来满足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权利;(3)处分权:所有者改变财产经济用途或存在状态的权利;(4)收益权:指依靠财产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权利;(5)让渡权:通过出租可以把用益权转让给别人或把所有权出售给别人。,二、产权及产权制度(一)产权内涵1.所有权是前提,(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1.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必须明晰产权明晰是指产权归属明确的基础上通过权利的界定,明确出资者和企业法人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出资人职能到位。 国有出资者职能到位的条件(1)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分开(2)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机构明确(3)政府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分开管理(4)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实行抓大放中小(5)将竞争性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2.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股权结构)必须合理化(1)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看,股权结构合理化就是形成适度集中型的股权结构,即形成若干个可以相互制衡的股东;(2)从股权身份或股权维度的角度看,股权结构合理化就是形成多元股权身份或维度并存的股权结构。从股权维度,即股权身份上看,股份可以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三部分。3.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产权必须有有效的保护有效的产权保护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法律制度能通过强制来惩罚破坏产权制度的行为;二是合约各方可通过行使退出权保护自己的权益。4. 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流通必须顺畅产权流通顺畅即指产权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产权充分流动的条件:一资产或产权的定价必须合理;二资产或产权形式证券化(资产分割,化整为零)。,2.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产权结构(股权结构)必须合理化,三、传统国有“企业”为什么缺乏效率,1.这些经济单位不具有企业性质2.处在所有者功能丧失、产权虚置的状态之下3.所有者的各项权能无法实现,三、传统国有“企业”为什么缺乏效率1.这些经济单位不具有企业,四、国企改革推进的逻辑和思路(一)逻辑的概括1.约束方式利益约束 契约约束 产权约束(1)利益约束:放权让利(2)契约约束:承包制(3)产权约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明晰合理的企业产权关系,其主要内容有: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4)十五大后国企改革新思路,其标志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及其含义,并根据国有经济的地位重新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选择国有经济的改革方式,把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具体过程如下: a.十五大指出,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 b.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c.十六大强调,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四、国企改革推进的逻辑和思路,2.政府工作内容搞活国有企业搞活国有经济搞活国有资本3.法律形式工厂制度国有独资公司多元出资4.经营方式 国有国营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以市场关系维系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2.政府工作内容,(二)可深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1.对改革起点的重新认识 利益关系还是产权关系2.现代公司制度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产权本位还是竞争本位,五、现代公司制度的实践:改革不到位1.1995年1998年:试点2.改制目的性不强,(二)可深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问题1.对改革起点的重新认识五、,六、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是联系在一起的。结构调整解决的是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只有定位清楚了,体制的设计才有可靠的依据。(一)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的定位)1.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2.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重组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国有经济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具体行业和领域,并提出:I.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其中:,六、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与体制改革,(1)国有资本独资或绝对控股的:军工、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开发及电网、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央企业;(2)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的:对(1)中的重要子企业 和民航、航运等领域的中央企业;(3)加大改革重组力度,引入非公经济和外资的:石化下游产品经营、电信增值服务等领域的中央企业 ;II.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擦设计、科技等行业。这其中又包括:(1)机械装备、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行业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或有条件的相对控股;(2)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的科研、设计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保持控股。(二)通过资本市场改组国有企业,(1)国有资本独资或绝对控股的:军工、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七、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多样化,(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问题的提出:股份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二)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内涵与机制1.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1)股份制企业的起源与发展(2)性质的分析:股份制不同于公有制2.股份制成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制度安排十五大:股份制要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必须保证国家和集体在股份公司中的控股地位。(决定因素是控股权)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决定因素作了进一步扩展,只要有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股份公司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主体 ,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股份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决定因素是参股)对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的股份公司做出特殊的制度安排:“金股”制度(企业持有具有决定权的部分股份),关键时刻行使一票否决权,防止外国收购国家骨干企业,并使之符合社会主义的目标和要求。,七、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多样化(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问题的,3.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制度安排(1)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原因在于,国有制企业制度安排的特殊性和股份制企业制度安排的有效性。(2)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不仅仅表现在所有制性质的差别上,还表现在承担的职能上,即经济职能、社会职能、调控工具)-要求国有企业数量不能太多,分布行业不能过宽要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承担特殊职能;其他行业的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3)承担政府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的两难选择困境(政府职能与经济效率)-走出两难困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除极个别企业如造币、部分军工等实行百分之百国有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应从单一的国有产权转向股权多元化,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制度安排,就可以一方面使企业注重不断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国家控股(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或实行“金股”制度,又保证了企业完成政府赋予的特殊职能。-在这些国有企业改制完成后,股份制就成了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4)那些不需要承担特殊政府职能的国有企业,就要依据效率标准对其进行改制,引入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使其成为股份制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三)股份合作制(1)温州模式;(2)淄博模式(开放);(3)天河模式(封闭);(4)诸城模式,3.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制度安排,第四专题 现代公司治理,第四专题 现代公司治理,一、公司治理的由来及含义1.公司治理的由来伯利和米恩斯(1932)关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影响的论述;威廉姆森(1975)提出“治理结构”(governance structure)概念,最早提出与公司治理类似的概念;系统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在国外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企业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董事信托关系(股东和董事之间)和委托代理问题(董事与经理之间);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且信息不完备、不对称,产生经营者的逆向选择(事前非对称信息)和道德风险(事后非对称信息)。为了治理委托代理问题和强化监督代理人,产生了公司治理。,一、公司治理的由来及含义,2.公司治理的含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强调公司治理结构的相互制衡作用(吴敬琏)第二,强调企业所有权或企业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张维迎)第三,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权益要受保护(杨瑞龙)第四,强调市场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林毅夫)公司治理的主体一般主要是股东和董事,股东负责对董事的治理,董事负责对经理人的治理;公司治理的客体是经理人,有时也有控股股东和董事,他们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公司经营,直接参与公司的价值创造。,2.公司治理的含义(四种代表性观点),二、公司治理的内容及分类公司治理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两方面的内容。(一)公司治理结构第一,依据治理手段的来源不同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1.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及“三会一层”之间的权利分配。(1)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指股东资产在不同股东之间的分布和构成状况,也就是股份公司总资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有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可从股权的集中度和股权的维度两个方面考察。,二、公司治理的内容及分类,股权集中度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高度集中条件下,其代理问题表现为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治理重心是大股东;股权高度分散条件下,大量股东搭便车,其代理问题表现为“内部人控制”和经营者侵害股东利益,治理重心是经营者。股权的维度即股东身份影响公司治理的目标。私人股东出于自私的目的而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国有股东却不同,还要考虑社会目标。有效的公司治理具有以下股权结构特点:一是经理人持有一定数量的股份,经理人考虑股东利益;二是股权集中度适中,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三是股权身份多元,就不会出现只追求单一目标的情况。,股权集中度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高度集中条件下,其代理问,(2)资本结构:指公司全部资本的构成比例关系,即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例。负债和股东权益形成公司资本金。(3)机构设置:即“三会一层”。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具有资产受益、选择经营者(间接)、重大决策(通过董事会,间接)三项权利。董事会法人财产权的主体,最高决策机构,具有经营决策权。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的监事组成,一般代表大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是董事会的正式成员,一般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及授权而成为法人代理权的主体,具有经营指挥权。,(2)资本结构:指公司全部资本的构成比例关系,即负债和股东权,2.外部治理结构,是通过市场、外部制度和监管部门等来实现对公司的治理。外部治理最主要的是市场对公司的治理。,2.外部治理结构,是通过市场、外部制度和监管部门等来实现对公,第二,从企业所有权安排,即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的角度看,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单边治理结构和共同治理结构。1.单边治理结构是指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或人力资本所有者单独拥有企业所有权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从而行使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并拥有剩余索取权。按照企业所有权的归属不同,单边治理模式分为两种:股东主权制或资本雇佣劳动的模式(古典企业,其理论是“股东至上主义”);劳动主权制或劳动雇佣资本的模式(纯知识型企业,其理论依据是“人力资本理论”)。2.共同治理模式是一种混合主权制模式,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分散对称地分布于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其理论依据是“利益相关者原则”。,第二,从企业所有权安排,即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安排的角度看,(二)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应征对经理人)公司治理机制分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形成一个统一整体。1.激励分为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股票激励和股票期权等),其前提条件就是公司对经理人的经营绩效进行准确评估。2.约束分为内部约束(监事会、董事会等)和外部约束(市场),(二)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应征对经理人),三、公司治理的创新 方向人力资本视角的认识,1.公司治理的实质和功能(1)实质(?)公司治理的实质是企业中最主要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的有关制度安排,是如何将要素结合带来的收益在要素所有者之间分配的制度安排,是解决企业所有权与控制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和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是公司资本所有者确保自己的投资能够得到良好回报的方法问题。(2)功能(?)第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种合约关系。第二,公司治理的本质也是最大化创造社会财富的机制。 第三,公司治理的功能是有效配置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三、公司治理的创新 方向人力资本视角的认识1.公司治理的,2.激励与约束有机统一,包括对企业所有者的激励约束和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两个方面,(1)对所有者的激励(约束)A.激励所有者的目的:企业盈利极大化目标的有效实现(企业利润)B.保证企业利润是对所有者的根本激励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所有者所持的对企业的权利必须是真正经济上的权利,不能具有超经济强制;二是企业所有者必须是企业利润的获得者C.保证利润对所有者激励效率极大化的三个条件:一是所有者必须能够分解为自然人,利润最终能够落实于作为自然人的所有者身上;二是所有者不能距离企业太远;三是必须形成对公司风险能够承担最大责任的所有者主体,从而最关心企业的利润。,(2)对经理的激励(约束)A.内在激励与约束须两个方面激励机制的构造:一方面其关键在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要形成合理的企业利润分享机制,即剩余索取权要部分地分配给经营者;另一方面使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受到自身所有权的激励与约束。B.外在激励约束依靠两方面的制度安排:一需要相应发达的股票市场(重新选择经理);二需要存在相对发达的经理市场。,2.激励与约束有机统一包括对企业所有者的激励约束和对经营者的,3.尊重人力资本企业的异质性是企业最大化的创造合作剩余的基本条件,是公司治理的客观基础。企业的异质性体现在它所拥有的核心能力上,而核心能力的获得和维护,其根本来源是企业契约中的人力资本以及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力资本(干中学)的差异性。 (1)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经营决策是决定企业收益的最关键的因素;而经营决策正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人力资本在所有进入企业的要素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第一,企业家是判断性决策的制定者和组织实施者。 第二,企业家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和实施者。 第三,企业家是企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 第四,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3.尊重人力资本,(2)员工人力资本第一,员工人力资本作为企业劳动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看不见的资源即劳动者协力的发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劳动者的努力和协力是企业的一种隐性资源,一种看不见的资源。美国经济学家莱本斯坦(Leibenstein,Harvey,1975)洞悉了这种资源对企业效率的重要性,他的“效率”理论说明了企业家在激励职工中的作用,但最有效的激励还是来自员工自己的动力。 第二,在生产中员工人力资本具有特殊作用。他们与经营者是企业分工协作体系中的不同的群体,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基础 (灯塔与河流)。第三,员工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不是完全割裂的 ,企业家的任何一项创新内容都离不开企业中一般员工的积极配合。,(2)员工人力资本,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一)共同治理机制与模式1.什么是共同治理机制?共同治理机制强调决策的共同参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具体地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如职工代表、银行代表等。2.共同治理的核心:经济民主化。(1)通过公司章程等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每个产权主体具有平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2)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3)用适当的投票机制和利益约束机制来稳定合作的基础,并达到产权主体行为统一于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这一共同目标之上。,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体现“共同治理”原则1.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1)职工董事制度建立职工董事会制度是完善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体制背景,我国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在构建董事会时有职工董事进入。我国建立职工董事制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职工董事的资格。让职工代表担任职工董事。由于职工代表反映企业大多数职工的利益,因此,当职工代表人数为一人担任时,由工会主席担任该职,但职工代有两人(含两人)以上时,有1/2来自基层一线的职工和干部担任。第二,关于董事的选任。职工董事(包括工会主席)由职代会按多数原则民主选举产生。第三,关于职工董事的人数。考虑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特性,职工董事在董事会中占1/3左右。因为职工董事比例太低很难起参与作用,比例太高容易引致“内部人控制”问题。(2)银行董事制度银行可以通过表决权代理或信托制合法地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实现对小股东和银行的权益保护。2.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职工代表以及银行代表也可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公司监事会。,(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体现“共同治理”原则,第五专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五专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人问题(1)委托人对企业的权利具有超经济性质,行政目标而非利润目标,不必承担资产责任;(2)委托人不是国有资本的所有权人,企业利润不能落实到作为自然人的所有者身上,不承担资产责任;(3)委托代理制下的多重委托,层层都代表所有者,层层都不是终极所有者,使所有者抽象化,难以承担资产责任。总之,委托人权利、义务、责任相脱节,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及变化(1)1988年8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正式成立。其目的是适应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需要,通过政资分开最终实现政企分开,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及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法人财产权真正落实,实现国有资本在市场的公平竞争中保值增值。,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及变化,(2)1998年8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被撤销。因为目的未达到,具体原因:a.国资局只拥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部分最不重要的职能,更重要的职能分散在大企业工委、财政部、经贸委等部门,政资不能真正分开,政企也就无法分开;b.多个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的部门在分配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力时互不相让,而在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责任主体时常常互相推诿;c.国资监管局要监管的国企太多,形成国资监管局-国资投资经营公司-股份公司等多级委托代理构架。交易费用高,且由于代理链条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d.处于委托代理链条中间环节的国资投资经营公司大多是由原主管部门改制而成的“翻牌公司”,从而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3)2003年4月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继续解决1988年所要解决但未能解决的问题。,(2)1998年8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被撤,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2003年4月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两级出资者、三结合式管理、三层次经管框架与两层次经营管理框架相结合,以及三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常常被看作新的国资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新建国资委与原有国资局有本质区别:a.两级出资者,即坚持国有资产由国家统一所有的前提下,规定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履行出资者职责,中央与地方均享有受益权;原国资局中央政府履行出资者职责,在实行分级管理时,地方政府不能享受到资产受益权。b.三结合,即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发挥国资委的权威作用;原国资局出现“五龙治水”(计委、经贸委、劳动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大企业工委)。c.”三层经管框架与两层经管框架相结合”,大多数企业的国有资产可通过国资投资经营公司管理,少数企业的国有资产也可由国资委直接管理;原国资局采取三层经营管理框架。d.三级国资管理机构设置是指中央政府、省、市(地)三级设立国资监管机构;原国资局关于国资监管机构设到哪一级无明确规定。,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1. 国有资产是否可以区别对待(1)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由政府管理(2)经营性国有资产由非政府机构管理2.国资委的所属机构3.外部董事制度的试点4.注意防止新问题的出现(1)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和投资权要科学界定,防止地方蚕食中央财权;(2)管人、管事、管资产统一,防止回归政企不分;(3)防止期权激励和经营者接管而带来的对国有资产的侵吞;(4)防止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第六专题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第六专题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一、按劳分配1.实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按劳分配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2.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特点(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2)按劳分配只能以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作为分配对象;(3)等量劳动领取消费品的原则不可能在全社会公有制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而且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经营成果; (4)作为按劳分配尺度的社会必要劳动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而且包括管理和经营等特殊形式的劳动; (5)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3.对象(大小):V和M的一部分,一、按劳分配,4.按劳分配与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按劳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劳动成果和报酬的计量,而劳动成果和报酬的计量在现实中又是与产权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企业内部看,只有在合理的产权结构下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后,有效的监督和计量才能得到保证(若产权关系不清,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难以理顺,出现收入分配中重消费、轻积累的短期化倾向);从企业外部看,国家对企业劳动集体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报酬的有效计量涉及国家与企业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关系特别是产权关系(若产权关系不清,企业经济效益无法与其劳动质量对称,也会出现“内部人控制”)。5.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市场按劳分配 企业内部劳动的计量和监督 劳动力市场技术根据:技术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劳动者经常性流动(劳动力市场)。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劳动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产权主体(生产资料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具有不同经济利益,需要双向选择(劳动力市场)。,4.按劳分配与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内涵(一)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质(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量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一)结合的必然性 1.所有制结构决定 2.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3.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二)“结合”的含义 1.并存(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并存) 2. 结合点:人力要素,二、生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