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简洁实用ppt课件.ppt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浩然之气” 和“大丈夫”气概的基本内涵; 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字音辨识恶乎长()馁也() 揠苗()枯槁() 耘苗() 丈夫之冠也()答案:wniy/oynun,第一则,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译文:1公孙丑(孟子徒弟)问道:“请问老师擅长于哪一方面?”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很难说。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上下四方。它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相配;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这气产生于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而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译文: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又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促使它成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家里的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天下之人不帮助禾苗生长的是很少的。认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句意品读】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它属于仁义、道德的范畴。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它必须靠我们日积月累,长期培养。,【内涵评析】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常施仁义、操守美德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人的思想意志集中于求道为仁,就会以具体的行动去加以完成,日积月累,必会有所成就。这就启示我们,修养德行,要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只要不断地培养充实,就会使自己的“内功”大增。,2.孟子认为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分析探究】(1)直养无害,它是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正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 (2)配义与道,有这种浩然正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定。 (3)集义无馁,指平时集义养气,不放弃,长时间坚持才可以。(4)勿正勿忘,勿助长也,指要做集义养气的事情,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急于促使它成长。,3.选文第一则讲述了宋国人“揠苗助长”的故事,这一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分析探究】“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不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都与积累有关。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循序渐进地积累,我们才能面对困境不悲观,不沮丧,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第二则,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确实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译文:孟子说:“这些人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了你婆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大丈夫。”,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句意品读】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 一个人富贵了,不要迷失自我。高尚的人格并不因为身处贫贱而改变。珍爱名誉,保持气节。面对权势的威压能坚持原则而不失操守。这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道德底线。这就要求我们即使在高压、淫威、权势及武力逼迫面前,都能不屈不挠,守得住,站得直。,【内涵评析】面对贫穷的折磨、暴力的威胁和富贵的引诱,孟子的这句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振聋发聩的声音。,4.文中一、二部分是如何运用对话分析说理的?有何好处?【分析探究】文章第一部分采用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对话的形式。先由公孙丑的一个问题引出:“夫子恶乎长?”孟子便借此发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样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容易解决人们的疑问,更有针对性地揭示出问题的实质。第二部分用孟子与景春对话的形式,围绕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在驳倒景春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有问有答,先破后立,更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孟子善辩,是为了推行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观点和主张不可能强加于人,只能靠论辩。而增强论辩色彩便成了孟子文章追求的一大特色。采用对话或问答的形式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5.孟子为了将自己的观点阐发得生动而有感染力,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分析探究】,三、成语解读1.揠苗助长:_2.富贵不淫:_3.威武不屈:_答案:1.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富贵:指有钱财、有地位;淫:扰乱。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扰乱。 3.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一、文言实词1.今日病矣 病:2.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3.征于色,发于声 征:答案:1.疲累,倦困2.的确,确实3.验,二、文言虚词1.必有事焉 焉:2.安居而天下熄 而:3.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答案:1.助词,啊2.连词,就3.介词,从,三、通假字1.行有不慊于心 (“”通“”,)2.往送之门,戒之曰 (“”通“”,)3.曾益其所不能 (“”同“”)4.困于心,衡于虑 (“”通“”)5.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答案:1.慊惬快心,满意2.戒诫告诫3.曾增4.衡横5.拂弼辅助,四、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发于声,而后喻 ( )1.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 ) 发闾左適戍渔阳(陈涉世家) (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 )答案:动词,兴起/动词,传出、传达/动词,发射/动词,征发/动词,启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2.然 无若宋人然 ( )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 )答案: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那样/连词,表转折,然而、但是,五、古今异义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义:今义:指女子的配偶2.人恒过,然后能改古义:今义:连词,指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答案:1.男子2.这样以后,此后,六、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丈夫之冠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答案:1.名词作动词行加冠礼2.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3.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心外之物,4.所以动心忍性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敢问夫子恶乎长 ()答案: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韧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6.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语法视窗】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果一个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那么该动词和它的宾语就不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关系。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使(怎么样)”的形式。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句中的“止”本是“停止”的意思,但在这个句子中的意思变成了“使止”,“止之”就是“使之止”,即“使愚公停止”。 又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也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七、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_2.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文:_答案:1.判断句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之道。2.被动句管子从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做买卖的场所提拔出来。,3.行有不慊于心。 ()译文:_4.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译文:_答案:3.状语后置句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4.定语后置句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