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ppt课件(第二版).ppt

    • 资源ID:1415734       资源大小:351.50KB        全文页数:1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ppt课件(第二版).ppt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陆晔、赵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第一节 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的定义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包括电缆、光纤及将来可能发展的其他传输介质)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的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broadcast)。,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语言的形成与使用文字的创制与运用印刷术的发明无线电传播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开办了广播电视机构电视机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广播电视已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之一,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广播电视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提供了点对面的传者和受众之间传播可能性广播电视还能给人更为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广播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生活情状、思维框架和文化景观,第二节 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物理性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声音的心理性,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无线电波的传输与接受真正从科学原理到应用于人类的传播领域最初的发明是无线电报,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与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是美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电台,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第三节 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第四节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NTSC制(也简称为N制)PAL制(Phase Alteration Line,也称帕尔制)SECAM制(Sequential Color with Memory,也称色康制)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节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1923年1月23日,“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1929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了电信条例,原则上允许民间经营无线电广播,但由于国民党当局于此同时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新闻管制政策。-民营广播电台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商业性广播电台;第二类:教育性电台;第三类:宗教性电台。,抗日战争时期的无线广播电台-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中央广播电台随国民党政府不断内迁,于1938年3月10日在重庆全面复播。-抗战期间,国内播音的广播电台主要有:1)国统区内由国民党或国民政府主办的广播电台;2)国统区内民营广播电台;3)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广播事业;4)沦陷区内的民营广播电台;5)沦陷区内的日伪广播电台;6)其他性质的广播电台。,国民党广播事业的没落与崩溃-抗战胜利,全国的广播事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统治区内广播事业迅速恢复-随着国统区经济濒临崩盘、内战节节败退,国民党电台逐渐失去听众的支持-1949年,大部分国民党党营电台的设备、资料随政府迁往台湾,第二节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一)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至1965年)(三)挫折、停滞时期(1966年至1976年)(四)复苏、振兴时期(1977年至1980年代中期)(五)发展、繁荣时期(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的创建纪念日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识提高,第三节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中国电视的初创期(1958-1965年) -1958年,北京、上海电视台先后开播中国电视的停滞期(1966-1976年)中国电视的恢复期(1977-1978年)-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电视广播的传播规模迅速扩大-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广播电视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节 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香港最早的实验性广播出现在1923年至1926年间,由一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成“香港无线电广播社” 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比较,香港电台:RHK到RTHK-1928年6月30日,香港GOW电台开播(即后来香港电台的前身)-1948年8月,正式命名为“香港电台”(Radio Hong Kong,简称RHK)-1970年,RHK成立公共事务电视部-1976年4月香港电台英文名改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RTHK)香港地区的其他广播服务,第二节 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启播时代:香港电视的早期发展-1957年5月29日,香港“丽的映声”电视正式开播,这是全球华人地区第一个电视台;采有线方式播出。-1967年11月19日,香港地区的第二家商营电视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成立,采用无线播出方式。,三台鼎立:香港电视的短暂插曲-1975年9月,香港佳艺电视有限公司启播,成为香港第三家免费电视台;香港电视的“三台鼎立”的竞争格局就此形成。-佳艺电视于1978年8月宣布停业,成为香港第一家倒闭的商营电视台,无线独大:香港电视的现实困境-1978年佳艺电视倒闭之后,港府再没核发第三家免费电视的牌照,导致香港免费电视领域形成了“两台参战、无线独大”的稳定格局。-亚洲电视(包括其前身)在与无线台的竞争中,长期相对处于弱势技术突破:香港电视的前景,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亚洲电视(香港)有限公司(ATV或aTV)-香港有线电视有限公司-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凤凰卫视)(非本地服务),第三节 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澳门地区的电视广播由于澳门当局不干预香港广播电视机构对澳门的信号覆盖,澳门居民可以收到香港地区的广播电视信号;尤其是在电视方面,澳门本土的竞争力并不强。,第四节 台湾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台湾广播的重建与发展- 1945年日本投降,此前日本殖民当局所开设的广播电台及其分支机构,由国民党当局接收,对旧有广播设备进行改装、修复与增补- 1949年前,国民党有计划地从大陆撤迁到台的公、民营广播电台,其设备、技术、人才、资金等为当地广播事业的起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戒严时期台湾广播的特点-对广播宣传严密管理与审查-国民党实际控制下的“中广”与军政广播,主控台湾广播业及宣传导向-对大陆的“宣传”与“对外”广播-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台,“解严”后广播频率的开放- 1993年1月30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调频广播频道,台湾广播进入了多元化并存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调频广播网:覆盖全岛的电台、地区级电台以及社区级电台。,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版图-强化专业台,增设新栏目-重视少数族群的节目制播-热线电话盛行,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交流-跨媒体合作,汇整新资源,第五节 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简史-1962年10月,台湾电视公司开播,1969年10月,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开;1971年,台湾“中华电视台”开播;“无线电视三台垄断型竞争”状态初步形成-1997年6月,民间全民电视台正式开播, “老三台”垄断局面正式打破。,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台-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视”)- “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视”)- “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华视”)-民间全民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民视)-台湾公共电视(“公视”)台湾电视“第四台”的合法化,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第一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公共机构经营型广播电视机构-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比较,第二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美国模式,美国模式是典型的以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为绝对主体的商业化运作体制,广播电视媒体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政府对商业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主要通过法律实现,媒介对于政府具有比较完整的独立性;另外,国家根据对外传播及公共事务的需要,还设立少数的国有型、公有型广播电视机构作为整个广播电视体制的补充与平衡。,商业型为绝对主体的美国广播电视去规则化:反媒介集中与垄断的措施逐步放宽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美国商业电视体制运营的内部机制-商业型广播电视机以外的广播电视,第三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西欧/日本模式,公营、商营广播电视的共同发展的双轨制西欧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原先较为单一的公营广播电视体制政策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由化二是商业化三是“去规制化”,公营、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平衡公营与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节目互补,第四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广播电视体制即保持广播电视媒体国有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引进有限的商业运作体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较具有代表性。,与纯粹国有/国营广播电视体制相比,具有新的特点:一、广播电视业广告、节目出售等商业经营收入在广播电视业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二、节目的制作部分以市场导向来执行;但仍主要承担着执政党和国家的宣传喉舌作用。三、广播电视机构之间出现激烈竞争,但“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情况尚不可能出现。,我国广播电视“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对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的认识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的现状,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一、加强新闻节目,强化“喉舌”功能,树立舆论导向二、改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三、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四、遵循广播电视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管理模式,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第一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广播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广播电视的特点-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传播速度迅速及时-丰富的视听语言作为传播符号,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接受方式的随意性和伴随性-线性传播,顺序接收,具有强烈的“现在进行时”的视听感受-转瞬即逝,难以保留,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这是广播电视区别于印刷媒介的共同优势所在-抗灾害能力强-普及率高,群众性强-广播新闻传播除了上述优势之外,也存在着一些的弱点,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信息损耗小,真实可信-受众参与性强,形象生动: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主要指的是一种心理参与-电视在传播上同样有着广播所具备的弱点,如选择性差,稍纵即逝等-电视图像的多义性也会对产生信息模糊,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广播电视具有传递信息、检测环境的功能-广播电视具有连接、协调、整合社会的功能-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过程的重要基本元素-广播电视具有重要的娱乐功能-广播电视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研究,第三节 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古德温、惠内尔编著:电视的真相:电视文化批评入门公共电视广播的政策初衷充满“偏见”的电视报道电视对受众认知的“构建”“偏见”的源头:阴谋还是不自觉,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语言符号:文字语言、声音语言。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之外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到的体态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像等。,广播:听觉性媒介语言符号:抽象音响语言,包括现场、演播室讲话的语言;非语言符号:具象音响语言,包括环境、气氛、场景等音响和音乐。,电视:视听双通道媒介语言符号:除抽象音响语言外,还有文字语言,包括画内文字、屏幕文字;非语言符号:除具象音响语言外,还有画面造型语言。,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语言声音语言文字语言画面音乐音响,第二节 声音语言:从广播到电视,广播语言:规范口语电视声音语言旁白对白广播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形态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新闻实况语言,第三节 广播电视中的音响和音乐,广播电视中的音响实况音响(后期制作的)音响效果,又叫音效广播电视中的音乐音乐节目节目音乐标识音乐间奏乐节目补白节目配乐实况音乐,第四节 电视画面与镜头语言,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画幅的规定性运动特性蒙太奇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景别拍摄角度运动,第五节 电视声音和画面的组合,声音与画面的组合方式声画合一声画对位,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 类型、市场与编排,第一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与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别新闻类节目文艺娱乐类节目教育服务类节目,栏目、板块、频率/频道专业化栏目:固定播出时间个时长、内容主体和形式风格统一、定期播出的节目单元。板块:广播电视节目的集合式编排。频率/频道专业化:以频率/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划分,以满足特定市场和受众需要。,第二节 广播电视市场的全球化,广电业与娱乐业的融合商业竞争与广电业的全球化,第三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化策略,类型(Format):媒介运作与市场调查结合的产物。类型化构成策略连续、稳定的受众流板块式集中编排吊床式编排节日导入帐篷式编排无缝过渡,第八章广播电视新闻 类别与变化,第一节 广电新闻的概念与基本类别,广播电视新闻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政治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广播电视新闻的种类和特点按新闻发生地:本地新闻、全国新闻、国际新闻按新闻题材: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法制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教育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按体裁:消息、深度报道、专题、评论、专访、特写、通讯按采编方式:口播、(电视)图像、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现场直播按播出方式:直播、录播,栏目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发展脉络1958-1978:广播新闻初步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起步。1978年1月1日央视前身北京电视台开播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简称新闻联播) 。1978-1987: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兴盛。1987-1992:广播电视新闻栏目逐渐成熟。1992至今:高层次、大型化。,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的新发展,世界广播电视新闻的变化趋势权威性、信息量、可看(听)性的统一跨境传播与社区传播的两极发展品牌、风格成为广电新闻媒介影响力的构成要素,现场报道:全球化背景下技术进步推及新闻理念演播室口播和访谈、现场记者实时直播报道、其他相关连线、背景资料等的综合直播跨媒体合作趋势,第三节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及意义,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理念和价值取向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民生新闻崛起的原因和意义社会环境决定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新闻媒介传播价值观的转变公民社会建设的需要地方广播电视新闻应对竞争的必然选择,第九章广播电视新闻新发展深度报道和全新闻频率/频道,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和意义,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问题对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对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有一定的阐释,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实践脉络1970年代末期开始,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历程中发育1990年代中期,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舆论监督”作为其中的重要特质,中国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现状和困境市场与宣传管理双重压力下的新闻专业主义诉求,第二节 全新闻频道/频率的理念和实践策略,全新闻频道/频率的新闻理念24小时随时随地报道新闻通过与新闻事件同步的实时追踪、全景描摹、连续关注,呈现出全球化的影响力,特点时间迁移(Time-shifting)极地方化新闻(Hyper-local news)新闻类别化组织架构和节目策略记者按地域分工的新闻“采购”模式充分利用伙伴媒介机构的新闻资源庞大的专家嘉宾库媒介融合的资源共享,第十章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第一节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类别和特征,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含义“脱口秀”(Talk show)。主持人与一位或数位谈话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交流,并通过热线电话、网络互动平台等接受演播室以外的受众参与。低成本目标受众的人口统计特征集中、明确内容和风格包罗万象种类新闻时政、公共事务和社会生活类社会名流、文体明星访谈情感、人际关系、心理自助类其他专门话题,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特征大量私人谈话内容通过这类节目扩展到公共的谈话领域受众深度参与谈话过程的自发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主持人的多重角色身份,第二节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沿革,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早期“专家式”“宣讲”1930年代:随着电话普及,听众参与越来越普遍1970年代:吸引女性听众的情感、人际关系、心理自助节目大发展,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与发展1950年代:温和的家庭风格和公共服务类谈话1960年代:开放的社会风气造就电视谈话的对抗性1980年代:娱乐化趋势,第三节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社会功能,社会功能促进新的媒介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分享方式拓展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特殊的社会减压阀为现代社会孤独冷漠的个体搭建沟通平台,第十一章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第一节 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沿革与发展,传统文艺娱乐节目的特点发挥广播电视视听技术传播和普及优势,战士各种文艺表演样式的综合魅力,受众面广强烈的整体视听效果,感染力强有赖于表演的艺术水准、演员知名度和广播电视技术手段的发挥,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主要类别综艺音乐戏曲曲艺游戏广播剧、电视剧、电影、文学广播,广播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受众参与三阶段被动的观赏性参与主动的自娱性参与互动的竞争性参与,第二节 广播音乐节目和音乐广播,作为文艺广播的音乐节目欣赏性报道性音乐知识性音乐专题作为类型电台内容的音乐节目伴随式多样化专门类型的音乐选择DJ的重要作用流行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第三节 广播电视游戏节目,广播电视游戏节目特点真实竞技,过程变幻莫测,结局不可预知为社会底层展示才华提供机会节目中的所谓社会公平准则,给普通百姓带来很高的心理期待核心构造:竞争和模仿,第四节 真人秀,真人秀的特点和类别真人秀(Reality show),又叫真实电视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竞争记录和加工种类室内野外生存表演选秀竞技身份互换婚恋其他,第五节 广播剧和电视剧,广播剧供广播电台播送的戏剧作品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综合艺术样式制作周期短,成本低通过广播播出,覆盖面广对听众的文化程度和关注程度要求都相对较低电视剧按体裁肥皂剧、情景喜剧、情节剧、电视电影按叙事结构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按制作方式直播型、影片型,第十二章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第一节 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种类和特点,主要类别体育新闻体育专题体育赛事转播其他体育相关节目体育竞技类娱乐节目,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特点和影响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观赏性能够通过广播电视动态呈现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可通过广播电视在第一时间获悉体育项目丰富,为广播电视体育提供大量精彩节目广播电视受众广泛性和体育爱好者广泛性的有效重合广播电视传输手段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样、丰富、全面的体育比赛观看体验,第二节 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历史沿革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新特点广播电视体育栏目数量和体育节目播出时间大大增加专业化广播电视体育频率/频道出现大型体育赛事的实况转播大大增加,并推动中国广播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达到国际标准体育节目所涉及的体育运动门类大大增加主持人从解说型向评论型转变,第三节 广播电视产业和体育产业的互利共赢,体育产业与广播电视产业的互动体育赛事转播权新闻报道权比赛集锦节目版权赛事的直播、录播的转播权媒介公司投资体育产业,第十三至十四章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与原则,第一节 社会框架中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广播电视经营管理社会结构中的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管理不仅指广播电视媒体内部的管理流程,同时广播电视媒介作为社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必然与社会结构的其他组织发生互动作用。-广播电视事业并非游离于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之外,而是与其所指向的受众一起同属于更大的社会结构之中。,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党委政治领导-政府依法管理-行业规范协调-单位自我约束,广播电视管理体系的特点-宏观性和权威性-规范性和强制性-时代性与稳定性-原则性与灵活性广播电视行政体系结构,第二节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我国广播电视的法规体系我国广电法规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与综合管理-播出内容及节目管理-广电技术及传输覆盖管理-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管理-其他法规,第三节 广电核心法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背景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特点-权威性-全面性-针对性-超前性和预见性-可操作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建台需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统一审批-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进行规划、组建、开发和管理-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设施的保护条款-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活动的管理-规范广播电台、电视台(包括有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的制作和播放活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资格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审查批准,第四节 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与规范,广播电视与媒体内容规范-政府在媒介管制中的地位-政府对大众媒介的管制模式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查制度及其标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以法规形式确立了制作、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查制度,我国广电节目内容的具体管理-规定或倡导播出的内容-限制播出的内容-禁止播出的内容,第五节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发展阶段-广播电影电视法制建设的成就1)成立、健全了相应的法制机构。 2)开展了广播电影电视法规的清理工作。 3)起草、制订了一批广播电影电视法规,基本形成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法规体系。 4)加强立法工作的系统规划。,我国广播电视法规体系的不足与展望-法规层级不高,缺少广播电视管理中总纲性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备、严谨,法规与法规之间缺少足够的协调与统一-法规、政策界限较为模糊,有些方面还有以政策代替法规的现象,加速广播电视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强广播电视管理的立法工作,建立较完备的广播电影电视法律体系-加快对现有广播电视管理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加速广播电视管理基本法律的立法工作,尽快形成立法框架体系-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第六节 广播电视工作原则与职业素养,广播电视从业者的社会角色广播电视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导向意识-精品意识-责任意识,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党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社会效益第一原则-服务受众原则,第十五章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第一节 广播电视受众:特征与变化,受众(Audience)大众媒介所面对的无名个体与群体,即内容的接受者宏观上:数量庞大的集合微观上:独立社会一分子的个人,具有高度多样性和丰富性由真实的社会群体构成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媒介渠道和内容进行选择会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文化视野,对媒介内容进行解读,并赋予意义,受众的特征规模巨大分散性异质性,目标受众和广播电视节目时间表节目时间表:对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节目播出和衔接的限定和规范目标受众:某类媒介内容专门针对的特定人群节目时间表的编排原则:根据人们的作息节奏和闲暇习惯进行安排,最大限度吸引目标受众,第二节 受众研究的视听率测量,视听率(Rating)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广播电视听众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视听率调查提供有关广播电视节目和受众的比较科学的统计测量结果。,视听率的基本测量方法系统回忆法同步访问日记卡人员测量仪,第三节 电视节目欣赏指数,欣赏指数:视听率之外的指标测量受众对电视节目质量的满意程度,第十六章卫星广播电视:集体接收与直播到户,第一节 卫星技术应用于电视广播传播,通信卫星与电视广播卫星-通讯卫星与电视广播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电视广播卫星的特点,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节目源-上行发射站-电视广播卫星(或通信卫星)-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电视广播卫星的波段、频道的划分,第二节 我国卫星电视广播的应用与发展,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我国利用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我国主要卫星电视广播的参数,第三节 卫星电视广播的跨境传播与管理,卫星电视广播的跨境传播-全球卫星电视是国家对外传播的重要工具-全球卫星电视发展现状简析-全球卫星电视的影响我国卫星电视广播节目的对外输出对卫星电视广播的管理及规制缓和,第十七章广播电视地面覆盖:有线系统,第一节 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与发展概述,有线电视的基本概念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高质量的图像接收-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是费用较低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双向传输,多种用途,有线电视系统的频道扩容-扩大传输系统的频带宽度,提高网络的截止频率,以增加频道的负载容量-采用邻频道传输技术-利用广播电视频段的空余,增设有线电视系统的增补频道,我国有线电视的创办与发展-始于1960年代末的共用天线系统阶段-始于1980年代初期,作为机关、企业、高等院校等内部的有线电视系统阶段-始于1980年代中后期,作为社会媒介的有线电视阶段-2000年前后至今,数字化、双向传播、三网融合时代的有线电视系统我国有线电视的特点,第二节 有线电视系统的频道资源与管理,有线电视系统与节目资源有线电视频道的节目来源-转播本地区其他电视台的节目-专业的有线电视频道-有线电视系统自制类节目-节目购买与交换-其他节目来源,频道意识:有线电视频道的专业化专业频道的构成与特色:以CNN为例-专业频道的节目编排-专业频道的节目设置-频道形象与节目形象,第三节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与三网融合,广播电视传播覆盖网的建设与管理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发展资本市场参与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资本市场介入有线网建设的可能性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有线电视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的结合,The End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陆晔、赵民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注意事项

    本文(当代广播电视概论ppt课件(第二版).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