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ppt课件.pptx
第二节,心理量表的建立,2022/11/21,2,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什么是顺序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2.什么是等距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3.什么是比例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4.简述反映心理量与物理量关系的两个定律的具体内容。,2022/11/21,3,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物理刺激可由物理量来测量,如:米、公斤等。但是,心理量的大小却不能用物理量来测量。如果一台收音机的输出音量是另一台的两倍,而它的响度远不是两倍,而是稍增加不多。因此物理量表与心理量表不是一一对应的。首先,这是因为刺激的物理值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心理上相应的一对一的变化。其次,有一些物理刺激本身就难以用物理量表来测量。,2022/11/21,4,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因此,心理量需要用心理量表来测量。一个心理量表具有以下四个测量属性:差别、强度、等距、绝对零点。我们所讲的心理量表是狭义上的,指用来表示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关系的量表。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三类。,2022/11/21,5,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一、顺序量表 顺序量表是一种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出一个次序。例如赛跑时不用秒表测速,按先到终点的算第一名,第二个到的算第二名等等。这样,我们可以按快慢排出一个顺序,这个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示跑的速度量。因为它没有相等单位,所以就是知道了第二名比第一名慢5秒,也不能以此推算出第三名比第二名慢几秒;又因为它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推知第二名的速度是第三名的几倍。,2022/11/21,6,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所以,顺序量表只是在一个分类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类,每一类别只具有序列性,并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顺序量表的制作方法: 1.等级排列法 2.对偶比较法,2022/11/21,7,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一)等级排列法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所有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顺序,这就是一个顺序量表。,2022/11/21,8,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等级排列法举例(见P97)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作评比,请来了17名评判者(即被试)。评判的方法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美到丑的一个顺序。通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求出全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的平均值,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2022/11/21,9,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两个刺激中哪一个的这种特性更为明显。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所以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如共有10个刺激则可配成45对。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2022/11/21,10,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0对样品呈现次序:如果有五种样品,A、B、C、D、E,则可配成5(5-1)/2=10对。这10对呈现次序如下表所示。,2022/11/21,11,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对偶比较法的两类误差及消除如果各对样品同时呈现,则要消除空间误差即样品在空间中不同方位呈现,在判断时产生的误差现象。消除方法:若第一轮以AB形式呈现,则第二轮中以BA形式呈现即左右颠倒。,2022/11/21,12,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如果是相继呈现,则要注意消除时间误差即相对比的二个样品在先后不同时间出现,在判断时产生的误差。消除方法:若第一轮以先A后B次序相继呈现,则第二轮要按先B后A次序相继呈现。对偶比较法的数据处理(见P98),2022/11/21,13,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注意事项:1.为了保证结果的精度,每个配对比较都要反复多次。2.对偶比较法建立的顺序量表是针对一个被试的,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大人群中。3.这一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的对象是可传递的,不可传递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用对偶比较法。,2022/11/21,14,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等距量表 等距量表(equal interval scale)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除了其有类别量表和等级量表的性质外,它要求整个量表的各个部分的单位是相等的,但没有绝对的零点。例如在普通温度上60和70的差别与70和80的差别是一样的,都是10。这在量表上单位是等距的。但它的参照点是人定的,这不是绝对的零点。而温度的绝对零点是摄氏零下273。因此我们不能说80是40的二倍。因为这是不合理的,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只能做加减的运算,不能作乘除的运算。,2022/11/21,15,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制作等距量表 的方法一)感觉等距法要制作一个等距量表,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感觉等距法,它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距离来制作。它要求被试将某种感觉上的一段心理量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分。最简单的方法是二分法。,2022/11/21,16,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例如R1和R5是两个不同响度的声音,且R5R1。被试的任务是:(1)找出R3,使其响度正好在R1和R5中间,也即R5-R3=R3-R1。(2)再找出R4,使其响度正好在R3和R5中间,也即R5-R4=R4-R3。(3)再找出R2,使其响度正好在R1和R3中间,也即R3-R2=R2-R1。这样,利用三次二分法把R1和R5之间在响度上分成四等分,即R5-R4=R4-R3=R3-R2=R2-R1。这就得到了按等距变化的一系列刺激。把这一系列的刺激作为横座标,把等响单位作为纵座标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响度的等距量表。,2022/11/21,17,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差别阈限法 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最小可觉差来实现。具体地说,用任何一种古典的心理物理法测出感觉的绝对阈限,并以此为起点,产生第一个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强度,以第一个最小可觉差为基准,再测量第二个最小可觉差。这样测得许多最小可觉差以后,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绝对阈限以上的最小可觉差数为纵坐标,画出的心理物理关系图就是等距量表。,2022/11/21,18,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差别阈限法认为: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心理上都是相等的,可以作为建立心理物理量表的等距单位。所以,差别阈限法构建的心理量表有以下特点(规律):1.绝对阈限对应了心理物理量表的零点;2.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是心理物理量表的单位;3.心理物理量表的值由绝对阈限以上最小可觉差的总数决定。,2022/11/21,19,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三、比例量表 比例量表(或比率量表)(ratio scale)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是等距的。一个比例量表除含有名称、等级这些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它是测量的最高水平,也是科学家认为理想的量表。若一项测量结果在比例量表上是零,那么,我们可以说某个事物并不具有被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由于它具有绝对的零点,且量表上的单位相等,因此就可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物理学中,我们所用的绝对温度量表就属于这类量表。更为熟悉的是公制的尺所采用的量表制度。,2022/11/21,20,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在心理测量中,智力的绝对零点是难以决定的,同时,由于等距量表对于大多数心理测量已经足够,所以,我们就不考虑用比例量表作为心理测验的标准化记分量表。但比例量表所适用的统计方法,除上面在等距量表上可采用的统计方法外,还可用几何平均数和相对差异量等计算,所以,对于心理物理学来说,应尽可能使用比例量表。,2022/11/21,21,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比例量表的制作方法 1.分段法 2.数量估量法,2022/11/21,22,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分段法 (P106-107)分段法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的方法。具体作法是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者调整比较刺激,使它所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例如,2倍、3倍、1/2倍、或1/3倍等等。每个实验只选定同一个比例进行比较,同一个标准刺激比较若干次后,再换另外几个标准刺激进行比较。如果所选定的比例是21的话,就可找出哪些刺激所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一半。当把所有的标准刺激都比较完之后,便可用与各标准刺激在感觉上成一定比例的相应的物理量值制成一个感觉比例量表。,2022/11/21,23,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听觉响度量表的制作给被试一个响度的声音,作为标准刺激,让他调节另一个音直到他感觉到比标准刺激的音低半。用这个方法,以不同的强度音作为标准刺激,让被试调节另一个音直到他感觉到比标准刺激的音低半。,2022/11/21,24,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2.数量估计法(P108-109)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此法的具体步骤是主试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例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然后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其它不同强度比较刺激的主观值,放在这个标准刺激的主观值的关系中进行判断,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然后计算出每组被试对每个比较刺激量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再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2022/11/21,25,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数量估量法的数据处理:在心理量和物理量关系的实验中,常会出现特别大的数字,所以数量估计法采用的数据处理通常是几何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定义为n个数值相乘之积的n次方根。例如,有三个数据:4、8、16,则几何平均数X为:,2022/11/21,26,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四、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定律一)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I/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这个公式也叫韦伯定律。,2022/11/21,27,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指出:感觉的强度的变化与刺激强度的对数变化成正比。用公式表示:S=klgI+c。其中k、c为常数,S为感觉到的心理量,I为刺激量。对数定律表示:心理量是刺激量对数的函数,即当刺激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量则以算术级数增加。这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2022/11/21,28,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幂函数定律史文斯定律:指的是心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bIa。其中b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是感觉通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幂函数的指数值决定了按此公式所作心物关系曲线的具体形状。这就是史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史蒂文斯定律。,2022/11/21,29,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五、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上一节我们介绍了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三种基本方法。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用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调整法来测定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并以阈限的倒数来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 用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测定阈限时,常有一些非感受的因素对阈限的估计产生影响。因此,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数据,往往是感受性和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相混合的。例如痛阈,因各人的主观因素不同,痛阈因人而异。所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就受到一定的影响。,2022/11/21,30,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为了有效地测定感受性,传统心理物理法中也想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消除如动机、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正是由于采用种种手段,使传统心理物理法在感受性测量中能得到较科学和较可靠的结果。但上述这种种手段也不能从根本上排除被试的主观态度的一类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常发现,用传统方法获得的结果,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关于大小常性的对照研究:,2022/11/21,31,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伯雷斯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高;汉米尔顿等人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大小常性要低;皮什克姆-史密斯等人的看法认为他们彼此并没有差别。 这些情况,以前总认为是实验条件和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向区分开。 而信号检测论,在测定感受性上,能把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出来。所以,我们把费希纳倡导的心理物理学三种基本方法称之为传统心理物理法,而把信号检测论这一心理物理法的新发展称为现代心理物理学。,2022/11/21,32,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但是必须注意,不能因此否定传统心理物理法在测定感觉阈限方面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测定感受性,传统心理物理法是可用的。而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更宜用于人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实验条件中,它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阈限概念 传统的阈限概念起源于费希纳。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指出,心理物理学的古典问题有五个:,2022/11/21,33,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绝对阈限:观察者对个别刺激的感受;(2)差别阈限:观察者对刺激增量的感受性;(3)等量:被判断为相等的刺激,一般指主观判断的强度方面;(4)感觉距离:被判断为相等的两对刺激间的差别;(5)感觉比例:彼此判断为有特定比率的那些刺激。 史蒂文斯的补充(1)刺激次序:观察者将某些组的刺激排成等级或次序的测定;,2022/11/21,34,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2)刺激等级评定:确定观察者评定刺激的真正物理值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一百多年前,费希纳在创建心理物理学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上。经过长期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阈限理论,包括柏拉克韦尔的高阈限理论,路司的低阈限理论,格林的高-低两种阈限理论,以及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和斯韦茨等人的信号检测理论。 从测量上考虑传统阈限的概念,最后形成了传统觉察理论基础。,2022/11/21,35,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二)对传统阈限概念的异议 起源于费希纳的传统阈限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前,没有受到多大挑战。可是,近五十年来,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上已成为古典的和现代的心理物理学争论的焦点。50年代以后,许多心理物理学家愈来愈感到,经典的阈限测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被试的辨别能力(感受性)和他们做出判断时的倾向性(反应标准)区别开来。也就是说,经典的阈限测量没有考虑许多非感觉变量对被试的影响。在这些非感觉变量中,主要有下列二种最为主要:,2022/11/21,36,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刺激出现的概率 传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中,刺激出现的概率以P(S)表示,其值总是1.0,这样被试做出“有”或“无”的判断时,即使凭机遇也有50的精确性,难免存在期望误差。 实验证明,当P(S)系统变化时,做出“有”判断的概率以P(yes)表示,也会发生变化,测出的阈限值亦发生变化。 察觉指端震动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改变P(S)对于传统的阈限测量具有强烈的影响。当P(S)等于 0.7时,阈限是1.3微米;P(S)为0.3时,阈限则是2.3微米。而且,当刺激不出现时,P(yes)也明显地高于零。而根据传统的阈限理论,在不呈现刺激时,训练有素的、忠实可靠的被试者只是偶然地报告“有”感觉,P(yes)不可能明显地高于零。,2022/11/21,37,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2.反应代价反应代价影响反应的结果,即反应受到奖赏和惩罚的影响。传统的阈限理论是对此忽略不顾的。事实上,如果正确地报告了“有”刺激(称为“击中”)得到的奖赏多,而且错报时受到的惩罚少,则被试倾向于降低反应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所测量的阈限相对值便低。反之,如果击中时所得奖赏少,而错报时所受惩罚多,则被试者倾向于提高反应标准,不会轻易做出“有”反应,这时,所测量的阈限值便高。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传统的阈限理论恰不能给予解释。 从上述二种非感觉变量的讨论中看到,现代心理物理学从对阈限概念的不同理解出发,把被试的辨别力和他的反应倾向区分开处理,而传统心理物理学测得的感觉阈限是二者不可分割的混合物。这是现代心理物理学对阈限概念和感觉理论的新发展。,2022/11/21,38,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三)现代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课题现代心理物理学不仅对心理研究方法带来新的突破,而且也对心理学理论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些变化不仅明显地表现在对阈限概念的理解上,而且也反应在心理物理学所研究的课题上。对研究的课题,现代心理物理学从系统论出发,将一个事物看成是有层次阶段和多水平的结构,因此,它所面临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有层次和不同水平的事件。具体地说,现代心理物理学课题可分割为检测、认知、分辨、量表等四个基本问题,叙述如下:,2022/11/21,39,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1.检测问题 检测(或觉察)(detection)就是察觉一个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感知觉问题,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检测到了信号,报告为“有”,没有检测到信号,报告为“无”的简单问题。在使用方法时,如果研究者承认“阈限”的存在,就可用传统的极限法和常定刺激法来测定阈限;如果不承认“阈限”的存在,就可用信号检测论来分析检测信号的辨别力和反应倾向。,2022/11/21,40,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2.认知问题 认知(cognitive)就是辨认一个事物的问题。这里已包括较高水平的问题,如当一个雷达操作员在屏幕上观察到了有信号以后,就要进一步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这就包括了复杂的知觉过程。这里包括可以采用信息论的方法来认知对象。应当指出,检测和认知阶段有时是不可分的,相互联结的,所以有时也称为检测-认知阶层。,2022/11/21,41,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3.辨别差异问题 辨别差异是叙述某些事物与标准的区别问题。这是一个更高的梯级。例如雷达操作员要正确无误地分辨出这一刺激不同于别的刺激。心理物理学中的韦伯定律(或韦氏定律)(Webers law),分辨中的信号检测论,以及用反应时来测定分辨等,都属于辨别差异问题。 4.量表问题 量表(scale)这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已构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测量心理活动并转换成某种尺度(yardstick)的问题。,2022/11/21,42,第二节 心理量表的建立,本节思考题1.什么是顺序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2.什么是等距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3.什么是比例量表?通常是怎样建立这种量表?4.简述反映心理量与物理量关系的两个定律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