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精品获奖ppt课件.ppt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芮城、运城一代)。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作品多是揭露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等散文作品。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著有柳河东集。,栏目导航,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正月,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贫瘠而荒僻,却多奇山丽水,风景十分秀美。柳宗元任永州司马期间,闲暇无事常徜徉于山水之间,日与花草木石为伍,借以遣送岁月和抒发胸中抑郁愤懑之情。此时,他写了许多优美的山水游记,其中以“永州八记”最为著名。本文便是其中一篇。,栏目导航,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以“移步换形”的手法先写了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作者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同时,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栏目导航,篁竹( ),hung,珮环( ),坻( ),岛屿( ),pi,ch,y,清冽( ),嵁( ),li,kn,翠蔓( ),佁然( ),mn,y,俶尔( ),ch,翕忽( ),寂寥( ),x,lio,悄怆( ),chung,幽邃( ),su,龚( ),gng,栏目导航,洌,冽,缀,辍,辙,澈,li【洌清】,li【凛冽】,zhu 【点缀】,chu【辍学】,ch【清澈见底】,zh【车辙、覆辙】,栏目导航,二、朗读课文疏通句意,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向西,竹林,以为乐,特别,把、用,作为,弯曲,而,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随风飘荡,听到,砍伐,开辟,玉环,靠近,整个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往来迅速,好像在和游人互相逗乐。,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好像,向下,穿透,映照,呆呆的样子,忽然,向远处游去,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大约,在空中,逗乐,互相,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爬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像狗的牙齿,参差不齐,向西南方向,表修饰的连词,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爬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能够,坐在小石潭上,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木,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我)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环绕合抱,深,因为,过于,停留,于是,代词,代当时的情景,表顺承,离开,寂静寥落,使凄凉,使寒冷,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凄清,能够,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年轻人,跟随,作随从,【尤】【近】【皆若】【佁然】【逝】【翕忽】,特别。,靠近。,都好像。,呆呆的样子。,消逝。,轻快敏捷。,栏目导航,【斗折蛇行】【明灭】【犬牙】【邃】【清】【居】,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现或隐。,像狗的牙齿。,深。,冷清。,停留。,栏目导航,【实词】为坻 为嵁 佁然不动 水尤清洌,【虚词】乃记之而去,坻:水中高地。,嵁;不平的岩石。,佁然:呆呆的样子。,尤:格外。,乃:于是,就。,栏目导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斗折蛇行】【心乐之】【日光下澈】【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皆若空游无所依】,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下: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乐: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下:名词作状语,向下。,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空:名次作状语,在空中。,栏目导航,全石以为底(用),卷石底以出(用法相当于“而”),全石以为底(做),为坻,为屿(成为),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以其境过清(因为),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栏目导航,下见小潭(通“现”,显现,呈现),明灭可见(看见),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明灭可见(可以),栏目导航,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冷清),栏目导航,乃记之而去 崔氏二小生,古义:离开 。 今义:前往,到某处。,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栏目导航,【省略句】示例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示例2:斗折蛇行。,点拨: “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点拨:这句省略了主语“溪身”。,栏目导航,【倒装句】示例1:如鸣珮环示例2:全石以为底,点拨:应为“如珮环鸣”。,点拨:宾语前置,其中“全石”为宾语,应为 “以全石为底”。,栏目导航,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品析】,栏目导航,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在这句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品析】,栏目导航,三、诵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原文回答,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探究一】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点拨】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具体为: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栏目导航,【探究二】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点拨】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栏目导航,【探究三】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点拨】,栏目导航,【探究四】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点拨】,栏目导航,【探究五】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孤独忧伤(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心情)。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点拨】,栏目导航,【探究六】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点拨】,栏目导航,【比喻】,比喻,又叫“譬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抓住和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明显的比喻。明喻的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暗喻是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表面上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这种比喻以喻体代替本体,有突出本体的某种特性的作用。(接下页),栏目导航,课文中的例句: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栏目导航,动静结合,这一特点首先体现在对潭中小鱼的描写上。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当然,写小溪时也有所体现: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 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栏目导航,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文在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情 景 交 融,栏目导航,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幽深冷寂,寓情于景,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栏目导航,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游踪清晰。艺术就是这样,很有魅力,但艺术绝不是难于接近的,不管哪一种形式,艺术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感受文学等艺术的高雅。,栏目导航,柳宗元永州八记遗址,“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1.西山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柳宗元住在城内东山法华寺。对河就是西山。柳宗元过河游览后写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游记。西山,指潇水西岸南自朝阳岩起,北接黄茅岭,长亘数里起伏的山丘,即现今的粮子岭一带。(接下页),栏目导航,2.钴姆潭钴姆潭记写于游西山后几天。钴姆潭,在永州市芝山区河西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古代称熨斗为钴姆,钴姆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像古代熨斗,故名之。3.钴姆潭西小丘钴姆潭西小丘记写于游西山后八日。西小丘,在柳子街至芝山区河西人民医院公路下侧,愚溪旁,早已成为居民住宅。沿溪一带尚有竹丛,竹丛下有许多石头如齿状互相推挤,倒映水中,当是柳宗元文中所指的“若牛马之饮于溪”了。(接下页),栏目导航,4.小石潭小石潭,愚溪旁,下游兴建水电站后,水位提高,虽是清莹澄沏,但旧址已被淹没,可以按照柳宗元所写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找到小石潭。2002年,永州市为保护文化遗产,炸掉水坝,还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原貌。5.袁家渴出永州市芝山区南门约五华里,在南津渡对面有个沙沟湾村,村前“澄塘浅渚”,水阔洲重,以关刀洲最大,长约100米,宽20余米,洲旁有奇形怪状的石岛。柳宗元文中的袁家渴即此地。(接下页),栏目导航,6.石渠石渠记写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游袁家渴以后。从袁家渴沿潇水而上,约半华里有一条小溪,溪口上去不远有一座石拱桥,桥下为农家浣洗处,柳宗元写的“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坠小潭”当是石渠旧址。7.石涧从石渠沿潇水而下约一华里,翻过一座土山,就到了涧子边杨家。村子北面有一条小溪,从村前田洞中间流经村旁,穿石拱桥,入潇水,这就是柳宗元所说的“石涧”。,栏目导航,8.小石城山小石城山记写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这是九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芝山愚溪之北,过东风大桥到朝阳乡,沿着往北的山路而上,约一华里就到小石城山。明代在山腰修了一座“芝山庵”,因此又名芝山。9.黄溪柳宗元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五月随韦使君到黄溪寺祈雨,游览黄溪后写下了游黄溪记。黄溪在永州市邮亭圩区福田乡庙门口,庙宇已毁,遗址尚在。,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