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

    • 资源ID:1413064       资源大小:385.89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生认知发展,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人类共同的基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即智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结构复杂化、合理化,认知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认知结构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小学阶段就是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7-12 岁具体运算阶段(1)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够完成守恒任务(2)掌握了一类物体与其子类的关系(3)能够完成简单的序列化问题(4)思维的去自我中心性(5)掌握了群集的概念,皮亚杰理论的启示: 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学龄初期儿童各种良好意志品质形成的缓慢阶段和困难时期,学校教育要充分重视这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目的教育和道德情感的培养,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有利于意志锻炼的实践活动。,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一)小学生的注意发展特点1、小学儿童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 初入学的儿童仍带有幼儿注意的特点,无意注意还占很重要的地位,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总体发展趋势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优势。中国心理工作者的的研究表明,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童年期儿童的有意注意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还没有达到完善程度。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2、小学儿童注意特性的发展(1)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广度的发展水平尚低。但随着小学儿童年龄的发展,注意广度在不断增大。(2)注意的范围较小。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并且儿童的注意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一般说来,71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二)小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 小学生由于加工速度更快更有效,可以留出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去存储和执行其他的认知过程,研究表明7-9岁是儿童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记忆保持时间在8岁、10岁、12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三)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4、思维缺乏批判性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四)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像增强小学生想像的有意性,随年级增高而不断提高。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在想象是时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与主题,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做自由联想,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能围绕主题有系统有条理地展开想象。2、想像更富于现实性学前儿童的想像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人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像就更接近现实。3、想像的创造成分增多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还富于模仿性、再现性,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五)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一年级新生以对话言语占主导地位,二、三年级学生的独白言语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提升,并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2、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阅读发展不平衡,个体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出女生优于男生的状态。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会默读,至五年级达到高峰。,3、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从口头造句、看图讲话开始,在小学中年级以后才能进入独立写作阶段,写作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4、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个体内部言语大致经历了出声思维时期、过渡时期和无声思维时期,刚入学的小学生处于出声思维阶段。三四年级以后,随着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演算时或在阅读课文时无声语言开始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是阅读或演算遇到困难时,仍会用有声言语来帮忙,即使在高年级也是如此。,(六)小学生意志发展特点1、小学生自觉性较差,易受外界影响,也不太考虑自己采取的决定和行动是否合理, 具有明显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特征,尤其是受暗示性更为突出。2、小学生的果断性较好,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发展,但其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特征仍然比较明显,3、小学生的自制性随年级升高而稳步增强,但其行为明显受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的干扰。4、小学生的坚持性较好,并且随年级升高迅速发展。,(七)小学生情绪发展特点,对情绪认知界定为: 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过程的认知, 包括对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原因、情绪的外在行为表现以及情绪的后继调节方式的认识和推理。 情绪认知是情绪过程和社会信息加工的一个交叉共有的部分情绪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2)观察缺乏精确性(3)观察缺乏顺序性(4)观察缺乏深刻性,(八)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 儿童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 观察,被称为 “智力的门户”。从本质上说 ,观察是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是人对现实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 观察能力 ,就是能够根据一定的 目的或要求、顺序,全面和敏锐地知觉事物的能力 ,尤其是 注意到有关事物 的各种极不显著但却非常重要的细节和特征。,1 小学儿童观察力水平随年级增长逐步发展提高2一年级儿童和三年级儿童之 间观察的精确性水平迅速提高。三年级 儿童和五年级 儿童之间观察的精确性水平发展缓慢 ,说明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观察精 确性能力迅速 发展时期。因此,在低年级教育教学中,要及时注重培养儿童 的观察精确性 ,提高学主细微知觉能力 ,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必要前提。3一年级儿童和三年级儿童之间观察的顺序性迅速提高。说明对低年级 儿童 ,教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方法 ,培养儿童 良好的观 察习惯 ,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4.随着儿童年龄增长 ,儿童观察力层次随年级渐次上升。观察过程中思维水平不 断 提高。因此 ,教师在中高年级教育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系统化能力和观察的比较判断能力 ,为发展儿童抽象思维打下基础。5.小学男女儿童的观察能力无明显差异。这一结论和国外心理学观察力理论有所差异 ,供性别心理研究工作者参考。6影响儿童观察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至少与观察客体 的性质 ,言语表达能力 ,注意,知觉 ,思维 ,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小学生个性发展,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个性体现着一个人的特性,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个性发展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全程。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个性中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迅速发展起来。小学生个性发展着重探讨小学生情意、气质、性格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及教育。,一、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一)小学生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稳定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为学习,同时随着集体活动的增加、生活经验的丰富,使其情感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1、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牛江河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感体验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和细腻微妙,79岁使得发展变得尤为明显。情感的稳定性增加,自控能力增强 黄煜峰等人的研究表明,小学生自我情感调控能力随年龄而增加,并且在五年级左右表现出较大的提高。情感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对喜、怒、哀、惧四种情感的移情都发生显著下降。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高级情感是指与社会需要互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的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起来。,2、小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积极情感 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传授具体知识,培养其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人生观,还要挖掘和发挥各科教学在情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活动培养积极情感 教师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情感体验和行动结合起来,体验真实而具体深刻的情感。通过策略训练积极情绪 教师应该抓住机会教小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二)小学生意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意志是人们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常通过人们克服困难的行为来实现。个人的意志特点又称为意志品质,是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意志品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1、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意志的自觉性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整体水平还比较差,一般不容易摆脱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自觉独立地去调节行动。意志的果断性 大多数小学生能懂得行动的重要性,能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预见和了解行动的可能结果。意志的坚持性 研究发现,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品质的发展呈现迅速发展(13年级)平稳(35年级)明显发展(56年级)的状态。意志的自制性 实验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意志自制性品质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发展,小学生抵制内外诱因干扰的能力逐渐增强,儿童抗外部诱因的能力强于抗内部诱因。,2、小学生意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志向能激发人的热情和斗志,使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小学生的行动目的性 意志形成的关键在于进行实际的锻炼。教师要通过多种有目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在生活中对儿童严格要求,如要求儿童应该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决不能半途而废。创设克服困难的情境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与克服困难相结合。因此,应该为儿童创设一个困难的情境,为其意志品质的发展提供机会。,二、小学生气质、性格的发展,(一)小学生气质的发展与教育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我们日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在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儿童生来就具有的天然差别。个人的气质特点不依活动的内容为转移,它表现出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自然特性。,1、小学生气质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气质发展表现出随年龄增长反应能力下降、坚持性增强的倾向,发展的速度渐趋缓慢,逐渐平稳。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杨丽姝、刘缨,1994)研究发现34岁是儿童气质发展的关键期。张劲松等人(2000)的研究则表明,17岁儿童的注意分散度逐渐下降,气质特点从7岁左右开始更稳定。儿童气质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大而逐渐显现出来,812岁男孩儿的活动量较高,可预见性较低,反应强烈、坚持性较低,女孩儿则正好相反。 我国小学生气质类型的分布有着显著差异。有关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胆汁质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不过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粘液质人数占有较大的比例;多血质。人数所占的比例不高。,2、小学生的气质教育 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气质特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气质的积极特点和消极特点,加强行为修养,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发展,克服气质的消极面、发展积极面。 胆汁质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 粘液质学生:教师应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 多血质学生:教师应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 抑郁质学生:教师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二)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人对各管现实总有自己的态度,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成分,性格特征是稳定的、经常性的特征,不是偶然性的、情境性的表现。,1、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一般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性格发展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但其发展速率表现出不平稳、不等速的特点。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性格发展的具体特点 我国研究表明,在好奇心这一性格特征上,二、四、六年级相互间的均数比较差异都非常显著,说明各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发展迅速。进取心这一性格特征在二年级发展迅速,进入四年级后则发展缓慢,但较之二年级有很大进步。研究还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好奇心和进取心的性格特征。此外,男女学生的独立性、好奇心未表现出差异、但在进取心上女生胜于男生。,2、小学生性格的培养认知教育:认识决定着行为的态度,是行为的指导。 在小学生的性格教育中,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认知能力、以知育性。实践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班级教育:班级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基本场所,是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 在教育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来培养学生的性格。,三、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部分组成,使人心理过程的调控系统,也是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1、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发现,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能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很接近教师及同伴对他们所做的评价,与他们的实际情况也很一致。自我评价的发展 小学时期,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逐渐从顺从别人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发展。(2)从比较具体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比较抽象的内心品质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2、自我体验的发展 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也逐步加深。小学生自我体验的各种情感中,愉快和愤怒的情绪发展较早,而自尊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发生较晚。3、自我控制的发展 在简单任务中,小学生停顿和悔步的次数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难度任务中,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加。,(二)、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1、自我认识的教育改变以往师生的交往类型,从权威性强调式的交往改变为民主平等式的交往。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生交往中的等级性、歧视性现象,引导他们平等地、合作地交往。2、自我控制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师生、同伴互动情景指导儿童形成有效维持注意的认知策略3、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情绪调节机能鼓励学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进入小学以后,儿童开始接受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他们不仅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得许多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通过参加各种社会集体活动和与师生、同伴交往来发展社会技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由于儿童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直接推动了其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儿童社会认知的许多方面在小学阶段都获得了迅速发展。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一、社会性的概念,近年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及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学者周燕将个体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特征称为社会性。 因此,可以把社会性定义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二、社会性的结构,社会性是相对于个体的生物性而言的,如个体所表现出的同情心、自制力、遵守规则、善于交往、乐于助人、合群等,它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两个方面。,(一)小学生的社会认知,CU香茨认为,社会认知通常是指关于人、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角色和规则的认知,以及这些认知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的认识和推论。 哈米顿认为,社会认知是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社会认知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依据的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研究类型。根据其涉及的对象,社会认知一般包括三方面:(1)对个体的认知,即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行为、心理活动及个性品质等的认知;(2)对人与人之间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意见、冲突等关系的认知;(3)对社团内部或社团之间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二)小学生的社会行为,(1)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行为者本身并无明显好处,而对行为受体(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行为,如助人、分享、合作等。(2)小学生的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是指侵害他人,为社会所拒绝和控制的行为。在小学阶段中,反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行为和欺负行为。,三、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人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结束,无不处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所谓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距离的远近、个体对他人的心理倾向性和相应的行为表现。就小学生来说,其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类型。,(一)小学生的亲子关系,进入小学以后,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时间缩短了,在处理孩子行为上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学前期主要处理孩子的发脾气、打架等问题,到了小学期,开始转向更复杂的问题处理,如学习问题、做家务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家庭监控问题、家庭与学校问题等。,EE麦克斯白认为,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在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儿童的自我决策权越来越强,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6岁以前)由父母控制。大部分重要的决定由父母做出。第二个阶段(612岁)由共同控制。父母主要有三个职责:在一定距离里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有效利用与儿童直接交往的时间;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和教儿童知道如何寻求指导。第三个阶段(12岁以上)儿童控制。儿童自己做更多的重要决定。,(二)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同伴是指年龄相当、社会地位平等、认知和行为处于同一水平的儿童交往个体。 进入小学以后,同伴交往的形式与特点都产生了 新的变化:(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 所采取的行动(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它儿童的活动(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1、小学生的友谊友谊是指与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即朋友关系。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塞尔曼根据儿童对友谊的理解将儿童友谊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即时性玩伴关系(37岁)此阶段的朋友主要保持着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第二阶段 单向帮助阶段(49岁)以朋友帮助我、服从我为特征。,第三阶段 双向帮助阶段(612岁)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一定了解,但是功利性体现仍然明显。第四阶段 亲密的共享阶段(915岁)此时的儿童能够认识到友谊的持续性、共享性,可以相互倾诉秘密、讨论计划,并认为相互帮助理所应该,此阶段的儿童友谊也走向稳定。第五阶段 自主的相互依赖的友谊阶段(12岁以后) 此阶段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双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相互获得自我的身份为特征。,2、小学生的同伴团体同伴团体是指个体之间遵循一定的规则、完成共同的目标,执行一定行为标准的多人结合体。一般而言,可以把同伴团体分为两大类,即有组织的集体和自发的团体。有组织的集体一般是在学校或其他组织帮助下形成的,小学生的集体主要是班集体。自发团体按其倾向性不同,可以分为亲社会团体(如学雷锋小组)、反社会团体(如流氓团伙)和非社会团体(学习兴趣小组)等类型。,(三)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儿童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1)小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小学生是带着对老师无比崇敬和敬畏的心理步入校门的,他们视老师为绝对的权威。但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的发展,儿童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三年级以后,小学生不再无条件的服从和信任老师了,并且对老师做出评价,对不同评价的老师表现出不同喜好。,(2)教师的期望对小学生的影响期望就是对人或事物的未来状况所做的推断。它可以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小学教师对儿童的积极期望可以影响小学生成果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即使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了解教师的期望,在一年级到五年级之间,他们会逐渐地期望自己有教师所期望的表现。,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ppt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