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响洪甸村庄规划ppt课件.pptx
,片区扶贫开发示范村村庄规划试点工作,1,1.规划背景2.现状调研与存在问题3.规划依据4.规划理念5.规划目标与策略6.村域规划7.村庄规划8.项目实施表9.规划实施保障10.规划成果,响洪甸,汇报提纲,响洪甸,3,区位概况村庄概况上位规划,1,规划背景,金寨县在安徽区位图,响洪甸村在金寨县区位图,响洪甸村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西部,大别山地区;金寨县麻埠镇东部,地处响洪甸水库下游。该村北与裕安区独山镇接壤,东、南与裕安区西河口乡相连,西与齐山村、全山村相望。,4,地理区位,响洪甸村拥有连通六安、合肥、南京等城市的多种快捷交通通道。距六安市50KM,合肥市120KM,南京市280KM,武汉市270KM。公路交通1小时20分到达六安,2小时30分到达合肥,到达南京与武汉的时间均约为4.5个小时。铁路交通到达合肥2个小时,南京与武汉均约为3个小时。,5,交通区位,6,在金寨县麻埠镇总体规划(20092020)中,响洪甸村域部分由三个村庄组成,分别是九曲岭村、响洪甸村、齐云村。原响洪甸村、齐云村和九曲岭村于2010年6月1日合并而成响洪甸村,使得国家AAA级地质公园红石谷与“国家水利风景区”响洪甸水库均包含在响洪甸村域范围内;响洪甸村拥有了两大旅游资源,具有极佳的发展优势。响洪甸村村域面积约35.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7个居民组,1159户,人口4344人。 性别比约为114。村民人均年收入6795元,主要收入来源为茶叶种植、毛竹种植、外出务工。其中,劳动力人口2305人,上一年外出务工人员701人,近10年平均外来流动人口数600人左右。,村庄概况,7,上位规划,响洪甸,8,工作回顾村域现状村庄现状,2,现状调研与存在问题,10,本次规划,共进行现场调研4次,每次3-10天,8-12人,时间总计26天,共计209人次日,入户率达到100%,总共获得有效问卷1159份。,问卷数量共发放1159份。其中,整体调研阶段,获得有效问卷752份,有效问卷率65%。专项调研阶段,结合茶博园建设、沿街建筑改造等专题,对相关利益村民调研,获得有效问卷302份,有效问卷率xx%,,现场踏勘,入户问卷,全面问卷,调研时间:2013年1月15日1月24日,为期9天,入户问卷,调研时间:2013年4月25日4月29日,为期5天本次问卷调研分两部分,针对第一次全面问卷年龄结构不够完善的问题,对回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补充问卷;针对重要近期建设项目,对相关涉及村民进行专项问卷调研。,专项问卷,问卷分析,1。 问卷设计原则本次调查问卷依照合理性、普遍性、逻辑性和明确性的原则。2 。五大部分全面问卷内容分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住房情况、村民生活满意度、村庄设施满意度、村庄规划建议五部分。3 。问卷分区为方便此次问卷分析,将各个居民组按地域划分四个片区,分为响洪甸片区、齐云片区、水库片区、红石谷片区。,问卷结构,片区调研情况,问卷分区,14,规划进程中,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同时,兼顾各方意见。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各级地方政府举行交流、座谈会议大小共计5次。,会议座谈,15,本次规划得到了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当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首次现场调研得到了麻埠镇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响洪甸村村干部的全程陪同;在现状踏勘及入户问卷过程中,各小组至少有一个村干部陪同,并随同调研小组深入山区各偏远居民组,同时问卷过程中,村干部均予以回避,保证问卷调研时村民的独立性。在更深入调研期间,资料收集阶段,麻埠镇政府更是委托专人进行资料对接;方案探讨阶段,金寨县政府各部门多次听取方案汇报(包含正式与非正式),并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实施过程中,听取工作组意见,麻埠镇政府与响洪甸村委会联合制定村规民约,发布了“洁净家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建设美丽响洪甸”的倡议书。,政府措施,村庄信息,17,村域产业分布,现状产业,响洪甸村域范围共有居民组27个,1159户,人口4344人。,现状人口,19,游船码头,旅游资源,20,响洪甸水库,游船码头,响洪甸水库是淮河支流西淠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库,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治理淮河水患的枢纽工程之一,毛泽东曾在一年中四次批示“治淮”,并于年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响洪甸水库湖光山色,风景秀丽,2004年7月,响洪甸水库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21,旅游资源,响洪甸水库,22,红石谷,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原产地。地处大别山北麓丘陵地带,最高峰齐山(又称齐头山)海拔804米,境内山峰相依相立,山林密布,流水不歇,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红石谷,旅游资源,23,现存问题,旅游资源,高程分析响洪甸村村域范围内,地形高差较大;地势最高处可达800米以上;村庄范围地形高程普遍在300米以下。坡度分析响洪甸村村域范围内,部分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村庄范围地势较平坦,相对比较适合发展建设。坡向分析响洪甸村村域范围内,北朝向坡面相对较多。,24,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全村道路总长度29.81公里,其中硬化道路20.06公里。,25,道路交通,村域范围内高压电线走廊分别为:110KV和35KV。响洪甸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以110KV、35KV高压电线为华中电网和8301军用机场输送电力。村域内用电主要来自于鲜花岭变电站10KV高压电线。,现状电力,村域范围内有响洪甸水库、响洪甸大坝、响洪甸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水利工程设施。抽水蓄能电站因抽水蓄能,易造成下游地区内涝。,现状水利,原齐云片区,因山貌地形,沿路各冲易发生洪水灾害(2005年9月4日泰利台风造成最大洪水灾害);原九曲岭片区因新修道路,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吴庄组至村入口大转盘处,因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易发生内涝灾害。,自然灾害,村庄规划范围用地面积为212.21公顷,其中村民住宅用地36.52公顷,占总用地17.21%,园地53.36公顷,占总用地25.14% ;水域面积44.93,占总用地的21.17%,比例相对较大。,村庄现状用地,现状用地,现状用地平衡表,30,现状用地,31,村庄产业分布,村庄产业主要包括毛竹加工点、毛竹收集点、茶叶生产和销售及商业旅游产业。,红石谷游客接待中心,溪地香草,祁思维茶厂,水利宾馆,齐云龙涧沟有机茶厂,齐云精制厂,安徽一笑堂茶业有限公司,安徽神草源茶业有限公司,安态茶业,齐态茶业,齐源茶业,真源堂茶业有限公司,产业发展,32,村庄范围共有居民组20个,843户,人口3273人。,02,村庄人口,02,村庄现状道路分为主路、村村通路及土路。其中主路为响洪甸路、齐云路及通往电厂的路。,道路交通,34,商店、餐饮、酒店、旅游服务,响洪甸村商店、餐饮、酒店和旅游服务中心共有28处,其中,村入口处和渔场区为响洪甸商业集中区。,市场性设施,35,商店、餐饮、酒店、旅游服务,市场性设施,36,茶文化,响洪甸村共有茶加工、出售厂12家。,市场性设施,旅馆、酒店数据统计,37,响洪甸村现状共有7家旅馆酒店,分别为响洪甸红石谷旅游接待中心、齐云土菜馆、响洪甸水利宾馆、响洪甸水电站宾馆、沛源大酒店、响河酒家、好妯娌,总床位数为221个。,市场性设施,38,1.您觉得购买生活用品是否方便?(1)很方便(2)方便 (3)一般 (4)不方便,认为购买生活用品一般和不方便的占到1/3以上,大部分人觉得方便,认为很方便的占极少数。,存在问题分析,市场性设施,39,寺庙宗祠,响洪甸村共有寺庙3处,分别为西风潭庙、水晶庵和香草寺,宗祠2处,分别为吴氏宗祠合舒氏宗祠。,公益性设施,40,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公益性设施,2.您看病就医是否方便?主要就医地点 。(1)很方便(2)方便 (3)一般 (4)不方便,认为就医不方便的高达44.3%,极少数人认为很方便。,存在问题分析,公益性设施,水库片区的民众认为就医不方便的高达84%,原因可能是离当地卫生所距离太远,其他片区反应就医不方便的原因是村内医疗设施不够齐全。,7.您对村里的中小学教育是否满意?(1)满意 (2)一般 (3)不满意,对村内中小学教育满意的仅占1/3,一些村民反映,本地的中小学生源减少,教育质量欠佳,多数家长将小孩送进县城的学校读书。,存在问题分析,公益性设施,存在问题分析,1.您觉得本村需要增加哪些公共设施?(可多选) (1)文化站(网络、体育等) (2)活动中心(棋牌、节日活动)(3)小公园、小广场(含室外健身场地) (4)公共厕所 (5)其他,村内对公共设施想需求中,选项所提出的设施需求都很高。,公益性设施,44,村庄范围内给水系统为两套系统:响洪甸水电站工区段给水系统和村庄给水系统。给水水源取水口为响洪甸水库下游的泄洪道处。响洪甸水电站工区段给水管线采用重力自流,管径为DN300。村庄给水管线主要沿村主干路敷设。自来水厂至红石谷段采用是DN80单管敷设。自来水厂至青年台段采用DN80双管敷设。青年台至吴庄段采用DN80单管敷设。响洪甸水电站工区给水管线敷设长度约为940米; 村庄给水管线敷设长度约为12710米。响洪甸村有1159户居民,现状自来水入户数为475户,入户率为41。,现状给水,45,现状村庄内没有污水排放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雨水主要通过道路旁的沟渠和原有排水沟排放。齐云片区道路旁现状没有设置排水沟渠。,现状排水,46,02,村庄范围内电力系统为两套系统:响洪甸水电站工区段电力系统和村庄电力系统。响洪甸水电站工区段电力主要来自响洪甸水电站,经由35KV和10KV变压器变压后,再由380V电线输送至每户。村庄现状电力系统主要以10KV高压电线串接各居民组,通过10KV变压器分区变压后,再由各区内380V电线输送至每入户。村庄内有10台10KV变压器,电站地区拥有5台10KV变压器。,至8301机场,至华中电网,现状电力,47,02,村庄现状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通信公司,由于缺少规划,电信线路架设存在“各自为政”,乱搭乱接的现象。,现状电信,48,02,村庄现状有3座公用厕所,其中2座布局在响洪甸水电站工区。1座布局在红石谷入口。考虑到本村的旅游服务功能,公用厕所的设置偏少。村庄现状已设置40个垃圾桶,在响洪甸水电工区沿主路双侧20米间隔设置垃圾桶;在本村的其他区域,主要沿现状主路单侧70间隔设置垃圾桶,其中在无居民点路段暂未设置垃圾桶。,现状环卫,问题总结,响洪甸,50,3,规划依据,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年)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2004年)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2005年)安徽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2006年)安徽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试行)(2012年)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试行)(2012年)六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 (2007年)六安市划定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设计导则(2010年)大别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0-2020)金寨县发展与扶贫战略规划(2012-)金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金寨县麻埠镇总体规划(2009-2020)安徽省金寨天堂湖(响洪甸水库)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25)麻埠镇政府工作报告(2012),响洪甸,52,4,规划理念,理念,响洪甸,54,5,规划目标与策略,技术路线,用地踏勘,基础设施调研,入户问卷,产业发展落后,政府座谈,建设用地集约,道路通达不足,环境卫生较差,规划目标定位,规划策略,现状问题,现状调研,政策导向,上位规划,大别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金寨县发展与扶贫战略规划,金寨县发展与扶贫战略规划,金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金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响洪甸水库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各级地方政府扶持村庄建设,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定位,策略,响洪甸,58,6,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现状及问题发展路径,响洪甸村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西部,大别山地区;金寨县麻埠镇东部,地处响洪甸水库下游。响洪甸为六安瓜片茶叶的核心产区,位于响洪甸村域南部的齐山为六安瓜片真正的源产地。响洪甸2012年年末六安瓜片茶园总面积约3510亩,茶叶总产量60吨(据2012麻埠镇农业统计年报表),在村域范围内分布范围较广,茶叶品质略有差异,齐山所产茶叶品质最佳;共有茶叶生产企业12家(据现状调研)。,发展现状及问题,存在问题,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以循环经济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业生态化对于推进我国茶叶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茶叶产业由单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向开发利用自然和有效保护环境转变,这是实现现代化茶叶生产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现代科技围绕着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发展,顺应从有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向无害生态环境的生态技术的大潮流。,“三赢经济”,发展路径,响洪甸,61,7,村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村庄布局规划道路交通规划,62,响洪甸村村域面积约35.2平方公里。响洪甸村村庄规划增加用地面积为3.70公顷的村民回迁建设用地。,土地利用规划,63,规划保留现状茶园,同时在村庄的北部和南部规划了茶博园,扩大茶叶生产基地的规模,使茶叶种植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并建设茶博馆、茶交易市场,拓宽茶叶销路,发展茶文化产业。,有机茶园生态茶园茶叶交易市场茶博馆度假山庄茶文化展览馆有机茶厂规划范围,产业布局,村域范围内,改造提升居民组为7个,共涉及405户,1615人;旧村整治居民组为16个,共涉及592户,2216人;拆迁新建居民组为4个,共涉及162户,513人。,迁村并点,65,连接合肥,连接金寨,响洪甸,分路口镇,X014,为推进合肥经济圈建设,密切与省会合肥的联系,六安市与合肥市将联合在312国道和合武高铁、宁西铁路以南新建一条合六快速通道,初步命名为合六南通道。2012年8月29日,G105姚李至戚家桥段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G312姚李至叶集段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以及安徽省S366六安段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获的批复。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可拓宽014县道响洪甸至分路口镇与合六南通道相连,缩短合肥等地至响洪甸时间。,合六南通道带来发展机遇,合六南通道,金寨县城,对外交通,村域范围内道路调整:1、提升现状主路中等级不足道路,齐云段与吴庄至村入口段;2、水泥路通至九上组、竹茶组;3、水泥路通至桐冲组、桐岭组。,车行交通,村域主要慢行系统“滨水沿山、成环成网”,可分为东线与西线。与机动车系统相分离,串联水库、红石谷、茶博园三处旅游景点,将各个系统内的步行流线联合成一个整体。均匀设置了9处自行车停车场,在尽端处设置3处慢行节点。游客进入村庄可享受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带来的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慢行系统,红石谷,茶园,茶园,游船码头,响洪甸,68,8,村庄规划,总体规划规划控制近期建设,响洪甸,69,总体规划,70,问题导向的规划调整,四大问题,四大策略,规划调整,71,问题导向的规划调整,发展策略,规划建设项目,产业发展落后?,规划调整,72,问题导向的规划调整,建设用地集约?道路通达不足?,规划调整,73,问题导向的规划调整,规划调整,环境卫生较差?,问题导向的规划调整,+,+,规划调整,产业发展,空间优化,环境美化,75,村庄规划结构,规划区内结构为“两轴、三区、八节点”。其中两轴为道路主轴、滨水生态轴,三区为响洪甸区、电厂区、齐云区,八节点为茶博园入口、村入口、游客接待中心、行政及教育中心、滨水景观节点、水晶寺。,两轴 三区 八节点,空间结构,76,02,茶博园,茶博园,茶博园,度假山庄,水晶寺,村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77,村庄规划增加旅游服务用地、改迁居住用地和公共绿地。并拓宽了部分河道,以减少洪灾。其中,住宅用地为31.81公顷,占规划总用地14.99%;园地为65.54顷,占30.88%;公共绿地为17.58公顷,占8.28%;公共设施用地为17.61公顷,占8.30%。,规划用地,78,规划用地平衡表,规划用地,产业布局,有机茶园生态茶园新增茶叶交易市场新增茶博馆新增度假山庄新增茶文化展览馆新增有机茶厂规划范围,村庄规划中,保留现状茶园,在村庄的北部和南部规划了生态茶园;并建设茶博馆、茶交易市场、油茶组建设茶文化展览馆、有机茶厂。,产业布局,响洪甸村茶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规划对茶叶产业的布局进行了安排,保留现状茶园,改造部分茶园为有机生态茶园;并建设茶博馆、茶交易市场、油茶组建设茶文化展览馆、有机茶厂等一系列茶叶产业发展相关的设施。,响洪甸村村庄道路交通系统分为两级:车行主路和车行次路。根据游客量预测,村庄增设约340个停车位,共设置4处地面停车场,总用地面积约8300平方米。,道路交通,响洪甸村村庄慢性交通系统充分考虑游客游览路线和当地方便居民生活路线布置。结合水库位置和自然景观沿河岸设置码头,完善游客水上慢行系统。结合景观节点和人流车流交叉点布置地面非机动车停车场。,慢行系统,83,02,绿地分布,84,02,绿化主轴沿主路,串联各片区;绿化次轴联系村庄、山体和水系;休闲步带结合水体布置;主要节点为公共绿地和广场。,绿地系统,85,通过对响洪甸村域及村庄景观资源现状的分析,提炼出特色的山、水、田、林、村的景观模式,提出详细的保护措施与方法,并使规划更具可实施性。,景观资源,图 例,山体水域田地林地村庄规划范围,公服配套,茶博园、红石谷、响洪甸为响洪甸三大旅游片区,经预测得出响洪甸日游客量为1555人,年游客量为46.66万人响洪甸村现状已有221个旅馆床位,17个餐位,经预测统计,规划还需新增旅馆床位数859个,餐位353个,停车位340个。,公服配套,村庄商业设施布局中,新建6处市场性设施;改建1处市场性设施。,市场性设施布局,村庄公益设施布局中,新建4处公共设施,包括利用闲置房屋改造;改建公共设施共有6处。,公益性设施布局,89,响洪甸村村庄范围内,现状供水情况较好,给水工程规划主要在原有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改造提升。规划水厂基于远期服务人口数,考虑原有村庄人口、村域搬迁人口、旅游人口三部分,规划水厂日供水量1400立方米。将沿村庄主街的主干管管径由DN80改造至DN100,并按照120米间距设置消防栓;增加茶博园、度假山庄、新建居民点内供水管线,管径为DN100,并按照120米间距设置消防栓。,市政设施布局,给水工程设施,90,雨水由道路边沟排水;污水处理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可单户建设、或多户联建, 实现生活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污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入道路边沟;公建集中处采用大尺寸三格式化粪池,如度假山庄、茶博园等处,并增加小型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 排入道路边沟。,市政设施布局,排水工程设施,91,电力工程设施规划针对现状杂乱无章的线路进行美化整改,采用屋檐下挂电线管的方式,将380伏及220伏架空线路移至建筑立面,改善村庄风貌;针对茶博园、度假山庄、新建居民点三处项目,共增加三台10千伏变压器。,市政设施布局,电力工程设施,至华中电网,至机场,至石门冲,92,村庄规划为了配套村庄的旅游服务职能,提升村庄的环境品质,增加5座公用厕所。在吴庄废弃的石料厂布局1座垃圾收集站,垃圾处理与相邻地区联合处理。,市政设施布局,环卫工程设施,疏散场地疏散通道防洪堤综合防灾指挥中心医疗救助中心消防栓,93,规划设立综合防灾中心,负责防灾减灾的一切指挥调度;按照金寨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拓宽大埂组与电站区域交汇处河道,以保证泄洪安全。沿河规划防洪堤,可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规划消防给水采用现有供水管道,对现有供水管道进行改造,消火栓按120米间距沿主要道路布置;规划村庄主要道路为主要疏散通道,较为开阔的公共绿地、广场用地作为疏散场地;依托现有医疗设施,规划设置灾时医疗救助中心。,市政设施布局,综合防灾规划,响洪甸,94,规划控制,控制体系结构,控制体系,96,控制规划指标表,控制指标,97,村庄建设用地中,容积率控制在1.0-1.5的约为46.94公顷,占控制地块总面积的93.92%;容积率0.5-1.0的约为1.56公顷,占控制地块总面积的3.12%;容积率在0.5以下的约为1.48公顷,占控制地块总面积的2.96%。,开发强度控制,98,村庄建设用地中,限高在18m的约为15.13公顷,占控制地块总面积的30.27%;限高在12m的约为33.37公顷,占控制地块总面积的66.77%;限高在6m的约为1.48公顷,占控制地块总面积的2.96%。,建筑高度控制,99,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考虑建设过程中的某些不可预见因素,本规划增加了土地使用的兼容性控制。各类用地性质原则上不宜互换。但根据规划区内用地建设的实际情况,规划区内的部分沿街居住用地可以兼容市场性公共设施用地(如左图所示)。应严格控制公共设施用地(特别是非盈利性公共设施用地)、公共活动广场用地、停车场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不得任意改变其用途。凡需改变建设用地使用性质的,应符合六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表”中的规定。,响洪甸,100,近期建设,101,整体空间环境,1.山水格局研究2.景观要素研究2.建筑风貌研究,响洪甸,整体格局“山环水抱”响洪甸山体逶迤,海拔平均在300米左右,村落大部分比较集中,沿道路分布在水边及山脚下,呈带状;少部分村落散于自然资源优越的深山或水库里。,图 例,水域村域山体最高峰居民点规划范围,响洪甸水库,西淠河,三岔河,龙井沟,山水格局研究,“山-水-山”的传统山水格局“山环水抱”的自然区位两山之间产生谷底效应,形成一个围合安逸的环境。 山水与村落格局 山水尺度关系较好,人的正常视距为300-500m,步行速度为60-80m,而大部分村庄与山水的距离都在500m范围内,形成了居民与山水的“可视可达”的关系,构成了“近山近水”的大尺度关系。,群山,水库,群山,山,山,水,山水格局研究,A-A剖面,B-B剖面,104,02,图 例,山体水域田地林地村庄规划范围,“山-水-田-林-村”的景观风貌,景观要素研究,现状景观风貌,105,02,现状农业景观,图 例,园地林地混合用地耕地水域规划范围,农业景观占地约98.71公顷,占村庄总用地的46.52%。其中林地面积约16.04公顷,占生产空间的16.25%,园地面积约53.36公顷,占生产空间的54.06%,耕地面积约5.31公顷,占生产空间的5.38%,混合用地面积约24公顷,占生产空间的24.31%。,建筑风格-区域特征,空间肌理的分段分布村庄现状建筑肌理,响洪甸段,水电厂段,吴庄段,齐云段,建筑风貌研究,建筑风格-街道现状,沿街建筑的立面特征立面与年代,1949,沿用旧式的乡土风格,未来,1990,现在,乡土风格,新旧样式混合风格多样(欧式 徽派 现代 乡土),建筑风格统一,?,建筑风貌研究,建筑色彩-变化趋势,1949,有所增加,未来,1990,现在,以土黄和黑、 灰色为主,色彩丰富但对比强烈,色彩协调,?,建筑风貌研究,沿街建筑的立面特征色彩与年代,建筑类型-街道现状,沿街建筑的立面特征布局与类型,两开间,三开间,四开间,下三上二,建筑风貌研究,独栋住宅,联排住宅,双拼住宅,建筑风格-单元特征,1)院落布局特征与使用方式传统院落,传统院落布置 该建筑为五开间住宅,中间是中堂,两侧为卧室。堆房和厕所独立在外,较为低矮,不与正房连通。 房子周围开辟茶园和菜地,圈养家禽,部分农副产品能够自给自足。,建筑风貌研究,建筑风格-单元特征,2)院落布局特征与使用方式山地院落,山地院落布置 山地建筑依山就势而建,大多布局在齐云、吴庄。院落开阔,以前院空间为主。 院落主要功能为茶园和菜地,厕所置于院落一角,部分新式建筑室内布置水冲卫生间和洗澡间。,二楼起居室,中堂,入户门,楼梯,厕所,厨房,茶室,石墙,厨房,茶室,建筑风貌研究,建筑风格-单元特征,3)院落布局特征与使用方式临街院落,临街院落布置 临街的民居建筑,多将院落布置为后院,其厨房、茶房、厕所大多布置于院落中;建筑一层功能主要为中堂、储藏、卧室;二层为起居厅、卧室。 根据自家用地在房子周围开辟茶园和菜地,圈养家禽。,茶房,厨房,洗澡间,鸡窝,茶地,菜地,建筑风貌研究,建筑风格-单体特征,民居建筑分析结论1、建筑平面a、功能:中堂、茶室、厨房、起居室、卧室、卫生间;b、尺寸:开间为3.84m、进深为811m;c、面积:中堂为1525;d、格局:建筑以2开间、3开间为主,房间以“1堂1 厨1茶室、2厅3房多空间”的结构2、建筑立面a、外观:以瓷砖为主要材料,多为2层建筑;b、层高:一层3.9m,二层3.9m、三层2.5m;c、 屋面:90年代以平屋面为主,2000年后建筑为坡屋顶,目前多数已改为坡顶;d、门窗:入户门1.32.7m、窗户0.92.1m,现代民居门窗尺寸较大;3、建筑特征a、中堂:作为主要的房子主入口接待区域b、茶室:炒茶是农户重要的生产活动,是建筑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c、厨房:厨房独立设置,多与茶室布置一处,“火房”集中布局d、卫生间:一般布置于院落中,室内仅布置洗澡间,但新建的住宅中已带有卫生间。,建筑风貌研究,当地材料市场调研,建筑风貌研究,建筑现状问题,存在问题,115,建筑、街道主要问题a. 建筑样式多样,风格各异b. 建筑色彩各异,缺乏统一c. 建筑山墙呆板,单调平淡d.建筑玻璃不同,个性太强e.街道景观缺乏,观赏性差f .街道电线凌乱,凌乱无序g.街道铺地单一,缺乏美感h.街道绿化缺失,缺乏层次,样板段南侧建筑,样板段北侧建筑,山水田林村现状问题,a. 山体植被不纯,植被繁杂b. 水域垃圾较多,缺亲水性c. 田地处转型期,园路不清d. 林地品种单一, 观赏性差e. 村落缺识别性, 风格多样,水域垃圾较多,山体植被不纯,田地处转型期,林地品种单一,116,村落缺识别性,工作思路,建筑框架研究思路,景观框架研究思路,工作思路,119,街道环境整治茶博园建设六安瓜片交易市场度假山庄建设新建居民点设计滨水环境整治,项目分布,120,街道环境整治,1.沿街标准段2.村庄入口商业街道3.新建民居设计,响洪甸,标准段现状总平面及立面,121,沿街标准段,121,沿街北立面,沿街南立面,122,标准段现状断面形式,现状断面形式,7.0m,8.0m,村庄主路,住宅,前院,后院,8.5m,8.0m,住宅,前院,9.0m,后院,40.5m,沿街标准段,123,建筑改造方案中,现代风格(带小院)是村民选择比例较高的方案,占59.9%。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召开村民大会后反馈,考虑日照等因素,多数村民选择现代风格(不带小院)。针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调整。,方案(1),方案(3),方案(2),方案(4),民意调研,沿街标准段,在第四轮现场调研中,针对街道环境整治方案,做了专项问卷调研,进行了居民意愿调查。,建筑形式,124,常规的人行道是村民比较喜欢的人行道形式,选择比例占76.3%。,民意调研,沿街标准段,人行道形式,(2)自由形式,(1)常规形式,125,以绿化为主和以硬质为主是村民主要选择的景观改造方案,其中选择以绿化为主的占60.9%,以硬质为主占36.0%。,民意调研,沿街标准段,(1)以硬质为主,(2)以绿化为主,(3)景观小院,街道景观形式,126,对于行道树的种植,村民认为桂花和香樟最能体现响洪甸特色。选择桂花的村民比例占41.7%,选择香樟的村民比例占17.0%。,沿街标准段,民意调研,树种选择,127,学校,幼儿园,村委会,公共绿地,路灯,嵌草条石铺地车位,行道树,红石人行道,常规人行道+绿化,方案深化,临街茶园,入户铺地,公共休闲 空间,村庄主路,常规直线红石人行道,入户红石铺地,配以大量绿化,使街道景观更具乡村特色。,A,A,沿街标准段,128,方案深化,1.5m,7.0m,村庄主路,入口铺装,前院绿化,住宅建筑,住宅建筑,1.5m,3.2m,3.7m,人行道,人行道,A-A剖面,16.9m,沿街标准段,129,方案深化,沿街标准段,现代风格,130,北侧街景改造后,北侧街景改造前,沿街标准段,方案深化,131,现代风格(带小院),建设实施指导,沿街标准段,132,现代风格(带小院),投资估算,沿街标准段,133,植物配置,沿街标准段,植物配置原则-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选用乡土树种,使村庄绿化与自然环境相融合。,134,植物配置,沿街标准段,保留现有树木,沿街以桂花为行道树,公共空间种植香樟、玉兰;建筑前大量种植月季和六安瓜片,公共空间种植迎春、杜鹃、紫薇、海桐等灌木丰富四季景象;建筑前绿地撒播三叶草,公共空间撒播禾本类草种,配以酢浆草,形成基础地被景观。,香樟,桂花,玉兰,三叶草,酢浆草,紫薇,迎春,六安瓜片,厥,乔木,灌木,草本,杜鹃,月季,海桐,135,沿街标准段,植物配置,技术要领,苗木要求:1. 严格按苗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优美的苗木,苗木移栽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枝的单干苗木,乔木的分枝数应不少于4个;2. 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如广场上列植乔木等)同种苗木的规格大小应统一;3. 丛植或群式种植的乔灌木,同种或不同种苗木都应高低错落,充分体现自然生长的特点,植后同种苗木相差30cm左右;4. 孤植树应选择树形姿态优美、造型独特、冠形完整耐看的优质苗木;5. 整形装饰篱木规格大小应一致,修剪整形的观赏面应为圆滑曲线弧形,起伏有致;6. 分层种植的灌木花带边缘轮廓上的种植密度应大于规定密度,平面线形应流畅,外缘成弧形,高低层次应分明,且于周边点种植高差不少于30cm;7. 所有花草树木必须健康、新鲜、无病虫害、无缺乏矿物质状,生长旺盛而不老化;8. 严格按设计规格选苗,花灌木尽量选用容器苗,地苗应保证移植根系,带好土球,包装结实牢靠。种植要求:花草树木按园林绿化常规方法施工,要求积肥应与碎土充分混匀。成列的乔木应按苗木的自然高度依次排列;点植的花草树木应自然种植,高低错落有致。种植土应击碎分层捣实,最后起土圈并淋定根水。,136,景观实施指导,沿街标准段,人行道,人行道宽度1.5m,铺装材料建议采用红石料石或红色透水砖,临道路一侧路牙石建议为长度为400-600mm的红石料石石块,打造原生态路面质感。,施工工艺,试铺合适后,翻开石板,在水泥砂浆上浇一层水灰比0.5的素水泥浆,正式镶铺。安放时四角同时往下落,用橡皮锤或木锤轻击木垫板(不得用木锤直接敲击块料板),根据水平线用水平尺找平,铺完第一块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镶铺,如发现空隙应将石板掀起用砂浆补实再行安装。,137,景观实施指导,沿街标准段,入户铺装,对入户铺装的组成元素进行统一要求,注意红石元素的运用,避免千篇一律的水泥地面。同时,根据住户需求及空间大小自由打造场地地面形式,形成既丰富又统一的场地地面效果。,施工工艺,铺砌前对尺寸进行检验,厚度及长度允许误差 2mm,缺边掉角长度不大于5mm;伸缝要平正直顺,不能有弯曲不平现象,缝宽、缝深符合设计要求。,138,实施指导,沿街标准段,树池,在沿路有屋舍的区域添加不规则式行道树,位置宜选在两建筑之间或分割线的位置。宅前或宅间种植桂花,公共绿地种植香樟、玉兰,树池采用自然无边界树池,草皮或地被植物覆盖。,种植土,土球,软式渗水管,素土,139,投资估算,沿街标准段,材料单价,140,投资估算,沿街标准段,每户改造估算(三开间为例),使用天然红石,使用红色透水砖,141,石屋风格,沿街标准段,备选方案,142,响洪甸,街道环境整治,1.沿街标准段2.村庄入口商业街道3.新建民居设计,143,入口街道现状总平面,入口街道,144,街道现状沿街立面,转盘,沿街东立面,桥头,沿街西立面,村庄入口商业街道,公众参与,1. 路面车道过窄,建议增加路面宽度;2. 机动车随意停靠,容易造成道路交通拥堵;3. 路东一侧建筑室内标高低于人行道标高,建议解决;4. 路面排水困难,建议解决下水道问题;5. 该区域多数村民选石屋不带院的风格。,民意总结,村庄入口商业街道,146,街道改造,整体风貌改造,入口节点改造,入口转盘改造,村庄入口商业街道,147,街道改造,现代风格,村庄入口商业街道,148,街道改造现代风格,西侧街景改造后,西侧街景改造前,村庄入口商业街道,149,建设实施指导,现代风格,村庄入口商业街道,150,投资估算,现代风格,村庄入口商业街道,151,街道改造入口节点,推荐方案:休憩性入口景观,作为旅游大巴和回到村庄的第一站,提供一个停留空间,自然式的种植形式突出了村庄的生态主题。,竹构架,毛竹,红石步道,A,A,村庄入口商业街道,152,推荐方案:片状红石寓意六安瓜片,响洪甸作为六安瓜片原产地,采用形似六安瓜片的薄片状红石,凸显它是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片状茶。,街道改造入口转盘,片状红石,毛竹,六安瓜片,红石花池,村庄入口商业街道,153,街道环境整治,1.沿街标准段2.村庄入口商业街道3.新建民居设计,响洪甸,新建民居设计,建设实施指导,新建民居设计,建设实施指导,建筑施工实施设计说明,建筑施工实施设计原则1.对当地建筑材料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及发掘,保证采用的新建、改造材料合理性、经济性2.当地的施工工艺及建筑构造做法进行问卷调查及现场勘察,保证建筑新建、改造施工可实施性、合理性3.对当地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进行询问式调查,以其达到建筑设计与施工无缝对接,避免因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地域差异性,带来的的成本增加。,建筑材料:砖、瓦、石,建筑形式: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当地特有的屋架施工,砖混结构施工现场,新建民居设计,建筑施工实施设计工艺与工法1.采用当地盛产木材、竹子、红石等材料,降低外装装饰成本,建筑材料在调研基础上也会使建筑成本得到严格的控制2.木材、竹子的运用严格按照当地的防潮防腐处理,红石采用当地的切割技术及拼接、粘贴、铺装方法,以达到美观与经济的合理并存3.施工组织及施工程序按照当地的习惯进行合理调配,竹制的脚手架既满足单层建筑和多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又有运输和经济两方面的优势,还反映了当地特色。,水泥砂浆搅拌机,框架结构地梁,竹制脚手架,框架结构施工现场,水泥砌块效果,即将建成的联排住宅,157,街道环境整治茶博园建设六安瓜片交易市场度假山庄建设新建居民点设计滨水环境整治,响洪甸,158,1.为了更好的宣传弘扬响洪甸六安瓜片茶文化,需把茶博园建设在本区域,您的看法是?(1)愿意 (2)无所谓 (3)不愿意,在调研的61份问卷中,对于茶博园的建设,91.8%的村民持愿意的看法。,民意调研,159,2.若您居住在相关居民组,为了丰富茶文化博览园的内容,利用您家发展民俗旅游,您的看法是?(1)愿意 (2)无所谓 (3)不愿意,在调研的61份问卷中,85.2%的村民愿意利用自家建筑发展民俗旅游,丰富茶文化博览园。,民意调研,160,现状用地,现状用地分析茶博园用地位于响洪甸村南北两端,其中北部用地紧邻村庄主入口,北临西淠河,村庄主干道穿过北区;南区用地西邻村庄主干道和齐云河。现状用地中大多为茶园,还有部分林地、桑园及少量的居住用地、生产用地。,现状山路,西淠河,齐云河,161,+,案例一:江苏茶博园,案例二:中华武夷茶博园,茶博园功能策划,162,规划结构,茶博园片区整体结构为一廊三区三节点,一廊:茶文化廊三区:山水生态观光区 文化休闲 观光区 茶文化博览区三节点:茶博园北入口 茶文化长廊主入口 茶博园南入口,163,茶园大地景观推荐方案,停车场,茶园入口,茶园广场,茶园广场,村庄主路,白杨林,污水处理站,茶间步道,水渠,茶田,茶园主路,茶园主路,休闲空间,极致方格,164,茶园流线分析图,至香草,至方冲,至石门冲,茶园主路,茶园次路,滨河路,村村通,茶园主入口,茶园广场,茶园主入口,茶园大地景观推荐方案,165,茶园大地景观推荐方案,166,1、停车场2、入口广场3、茶博馆4、观光茶园,1,2,4,3,茶文化博览区,167,分片区策划,山景茶园风情游览道,168,街道环境整治茶博园建设六安瓜片交易市场度假山庄建设新建居民点设计滨水环境整治,响洪甸,169,规模预测,响洪甸茶交易规模预测定位:服务于本村茶农和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