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实验1 华支睾吸虫 并殖吸虫ppt课件.ppt
医学寄生虫学,实 验 课,Parositology,吸虫1:华支睾吸虫 并殖吸虫,吸虫实验一,一.自学标本,华支睾吸虫成虫华支睾吸虫虫卵,并殖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斯氏狸殖吸虫成虫,自学的5个标本;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寄生肝胆管;并殖吸虫(肺吸虫)寄生犬肺;中间宿主,二.示教标本(见五楼示教室),吸虫实验一,病原体 & 侵染标本 & 中间宿主,目的和要求,1、掌握:肝吸虫卵、并殖吸虫卵的形态特点。2、熟悉:肝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形态;3、了解:吸虫囊蚴形态及检查鱼肉中的吸虫囊蚴的方法。,三. 作业,绘图,吸虫实验一,华支睾吸虫卵并殖吸虫虫卵,操作,鱼肉压片查华支睾吸虫囊蚴(传播阶段),吸虫基本知识,吸虫(trematode)属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的吸虫纲 (Trematoda),寄生人体的吸虫都属复殖目(Digenea)。 复殖目的吸虫种类繁多,生活史复杂、具有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寄生,有性世代大多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大多数复殖目吸虫成虫形态身体扁平,呈叶状或舌状,少数呈扁锥形或近圆柱形。通常有2个吸盘,包围着口孔的称口吸盘,位于腹面的称腹吸盘。,吸虫基本知识,华支睾吸虫 (成虫染色标本),口吸盘,子 宫,卵 巢,睾 丸,肠 管,卵黄腺,受精囊,复殖吸虫的生活史复杂,不但具有世代的交替(含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还有宿主转换。 复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或软体动物, 第二中间宿主依虫种不同可为鱼类、甲壳类或节肢动物等。 终宿主大多为脊椎动物和人。,吸虫基本知识,世代交替与宿主转换,我国常见的人体吸虫分类及寄生部位,肝吸虫、肺吸虫、肠吸虫和血吸虫的成虫形态鉴别,吸虫基本知识,华支睾吸虫,中华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liver fluke),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体前端,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消化道简单,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呈球形,食道短,其后为肠支。肠支分为两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汇合,末端为盲端。雄性生殖器官有睾丸1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部1/3,呈分支状。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个,浅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输卵管发自卵巢。,华支睾吸虫,口吸盘,子 宫,卵 巢,睾 丸,肠 管,卵黄腺,排泄囊,受精囊,体形狭长,背腹扁平似葵瓜子仁,10253 5mm雌雄同体,华支睾吸虫成虫形态,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瘤。卵甚小,大小为2735m1220m。从粪便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虫卵,形状:芝麻状大小: 29m x 17m颜色:黄褐色结构:卵盖、肩峰、小疣内含物:毛蚴,卵盖,肩峰,小疣,毛蚴,虫卵小,为常见虫卵中最小者,29um17um 形态大小似芝麻,黄褐色 高倍镜下于窄端可见一小盖,小盖与卵壳连接处增厚形成 凸起的肩峰。小盖对端有一小疣状突起 卵内含有一毛蚴,华支睾吸虫虫卵,华支睾吸虫虫卵,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生活史为典型的复殖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阶段。终宿主为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狗、猫等),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虫多时可移居至大的胆管、胆总管或胆囊内,也偶见于胰腺管内。,成虫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类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毛蚴穿过肠壁在螺体内发育成为胞蚴,再经胚细胞分裂,形成许多雷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尾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则侵入其肌肉等组织,发育成为囊蚴;囊内幼虫运动活跃,在鱼体内可存活3个月到1年;囊蚴被终宿主(人、猫、狗等)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被软化,幼虫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幼虫循胆汁逆流而行,最快在几小时内即可到达肝内胆管;幼虫在宿主体内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可在人体内存活30年;,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示意图,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第一中间宿主体内( 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体内( 淡水鱼、虾 ),终宿主体内 ( 人、猫、狗、猪等 ),入水,(产出),孵出,发育,发育、增殖,发育、增殖,发育,生食或半生食,(移行至肝胆管定居),(被螺吞食),脱囊,视频演示,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傅氏豆螺长角涵螺,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武昌鱼等淡水鱼类,华支睾吸虫,囊蚴(encysted metacercaria)感染期(infective stage, 感染阶段),在鱼肉中的囊蚴,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危害患者的肝脏,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诱发的变态反应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寄生于猫肝胆管,华支睾吸虫,鱼肉压片检查囊蚴: 将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鲤科淡水鱼(麦穗鱼)放在洁净的培养皿内,用小剪刀轻轻刮去鱼鳞;然后用小镊子撕去鱼皮,从鱼背部取肌肉一小块(绿豆粒大小);放在两玻片间用力压薄,可用细线将载玻片两端扎紧;低倍镜下搜寻、观察囊蚴形态(囊蚴绝大部分布在鱼体背部及肛区至尾鳍的基部);,实验操作:鱼肉压片检查囊蚴,椭圆形,囊壁较薄,其外有一层鱼组织反应而产生的纤维层囊内有一卷曲的活动的幼虫,实验操作:鱼肉压片检查囊蚴,囊 蚴,实验操作:鱼肉压片检查囊蚴,并 殖 吸 虫,并殖吸虫是并殖吸虫病(又称并殖病、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病原体,分类学隶属于并殖科,在中国能致病的并殖吸虫粗略可归纳为两个类型,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代表的人兽共患型和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代表的兽主人次型。,并 殖 吸 虫 卵,卵盖,形状:不规则椭圆形,其最宽部分在靠 近卵盖的一端大小:中等大小,(80-118) um (48-60)um颜色:金黄色卵壳:较厚且不均匀,卵盖大而扁平,卵盖的 对端卵壳增厚,故其外形似水缸 卵内容物:卵细胞和7-8个卵黄细胞,卵盖,华支睾吸虫虫卵 vs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华支睾吸虫虫卵 vs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卫氏并殖吸虫成虫虫体肥厚,背侧稍隆起,腹面扁平,固定后染色虫体在光镜下可见体表面布满小棘。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约在虫体中部。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巢6叶,两个睾丸分支如指状,并列于虫体后1/3处。卵巢类型、口、腹吸盘比例、睾丸长度比是并殖吸虫形态鉴别重要特征。 虫卵呈椭圆形,卵盖大且常略倾斜。,卫 氏 并 殖 吸 虫,成虫寄生于肺,因所形成虫囊与支气管相通,虫卵可经气管排出或随痰吞咽后随粪便排出。 卵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约经3周孵出毛蚴,遇到川卷螺主动侵入,发育经由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成熟的尾蚴具短尾、凭两个吸盘作尺蠖式运动。 在水中主动侵入或被溪蟹蝲蛄吞食,在这些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囊蚴呈球形,具囊壁两面层,外层直径约300400m。 人或其它终末宿主因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溪蟹,蝲蛄而感染。,卫 氏 并 殖 吸 虫,卫 氏 并 殖 吸 虫,囊蚴进入终末宿主消化道后,在消化液作用下,后尾蚴脱囊而出。幼虫靠两个吸盘作强有力的伸缩运动,在前端腺液作用下童虫在组织移行并来回于各脏器及腹腔间。约经1周3周徘徊后由肝脏表面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进入胸腔而入肺,最后在肺中结囊产卵。,卫 氏 并 殖 吸 虫,Lateral chest radiograph of a 38-year-old Korean man with paragonimiasis shows a worm migration tract identified by the meandering linear opacity (arrow) abutting the major pleural fissure. The location of the linear opacit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eripheral airway indicating that the opacity is not due to peripheral atelectasis. (Courtesy of Dr. J-G Im, et al and Radiographics 1993).,卫 氏 并 殖 吸 虫,斯 氏 狸 殖 吸 虫,斯氏狸殖吸虫是中国独有虫种,虫体窄长,虫体最宽处约在前1/3或稍后,腹吸盘位于体前约1/3处,略大于口吸盘。卵巢位于腹吸盘的后侧,大小及分支情况与虫龄有密切关系。虫龄高者分支数也多,形如珊瑚。睾丸2个,左右并列,分叶数变异较大,长度占体长的1/71/4,甚至可达1/3。 虫卵椭圆形,大多数形状不对称,壳厚薄不均匀。,生活史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第一中间宿主为圆口螺族、拟钉螺族等小型及微型螺类,大多栖息于溪流较小、流速较缓的山沟中,附着于枯枝、落叶的下面,石块周围、苔藓之中。第二中间宿主有锯齿华溪蟹等。多种脊椎动物,如蛙、鸟、鸡、鸭、鼠等可作为本虫转续宿主。终末宿主为猫科、犬科、灵猫科多种家养或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猫、犬等。绝大多数虫体在人体仍处于童虫阶段,但也有在肺中发育至成熟并产卵的报道。,斯 氏 狸 殖 吸 虫,斯 氏 狸 殖 吸 虫,三种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的比较,华支睾吸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体前端,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卫氏并殖吸虫成虫虫体肥厚,背侧稍隆起,腹面扁平,固定后染色虫体在光镜下可见体表面布满小棘。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约在虫体中部。斯氏狸殖吸虫虫体窄长,虫体最宽处约在前1/3或稍后,腹吸盘位于体前约1/3处,略大于口吸盘。,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作业:绘图,2. 并殖吸虫虫卵,1. 华支睾吸虫卵,作业:实验操作报告,1.鱼肉压片检查囊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