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风格ppt课件.ppt
古罗马建筑Roman Architecture,前言,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深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异、神秘、壮观、肃穆其中有不少城市还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个词,产生角逐。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 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 余秋雨行者无疆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 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 的高峰,同时也是世界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章,是人类创造的建 筑奇迹。,CONTENTS,1.概述1.1古罗马建筑的定义1.2地理位置1.3古罗马建筑历史的三个时期1.3.1伊特鲁里亚时期1.3.2罗马共和国时期1.3.3罗马帝国时期2.古罗马建筑的发展背景2.1政治因素2.2奴隶制发展2.3生产力水平2.4数学的发展2.5古希腊建筑的传承3.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和特点3.1古罗马建筑类型3.1.1宗教建筑3.1.2公共建筑3.1.3居住建筑3.1.4纪念性建筑3.2古罗马建筑的特点3.2.1券拱技术3.2.2柱式3.2.3材使用3.2.4空间结构3.3小结,4.古罗马建筑的成就5.结语,1.概述,1.概述,1.1古罗马建筑的定义 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公元前8世纪一公元4世纪),庞贝城壁画,1.2地理位置 古代罗马原为古意大利一个城邦,后来发展成为包括今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小亚细亚、非洲北部、西亚洲的西部和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地区的大国。,1.3古罗马建筑历史的三个时期 1.3.1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世纪一公元前2世纪) 传说公元前754年一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并开创了王政时代。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形成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10年建立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武力征服北非、西班牙、马其顿、希腊等地。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成就突出。,母狼雕像,出土于意大利罗马。约公元前500年左右。青铜,高约80厘米。罗马保守宫。,根据维特鲁威的描述制作的伊特鲁里亚神庙模型,约公元前6世纪。,1.3.2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前30年) 战争中掠夺和聚集了大量财富、自然资源与劳动力,从而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并发展了世俗的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1.3.3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一公元476年) 经苏拉独裁,恺撒独裁,公元前30年奥古斯都(屋大维)称帝,共和国制瓦解,开始了帝国时期,至公元180年为帝国兴盛期,建造不少歌功颂德的凯旋门、纪功柱和广场、神庙。公元330年首都东迁拜占廷,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奥古斯都像,2.古罗马建筑的发展背景,2.古罗马建筑的发展背景,2.1古罗马的繁荣 古罗马疆域广大,帝国统一之后,政治、经济、文化更加繁荣。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可用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邦制、公民权、神人同形、军事强权统治、自由民主生活。2.2奴隶制的空前发达 古罗马帝国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战争的胜利使得奴隶越来越多,并且游手好闲。皇室等收买他们并让他们开始兴建大型的公共建筑。 2.3生产力水平 古罗马人善于建造房屋,并且在建筑材料和结构上有了新探索,使用 天然混凝土和拱券结构。生产力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经济发达, 技术空前进步。,2.4古希腊建筑的传承,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古希腊建筑特点:1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为环柱式建筑。2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陶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女郎雕像柱式。3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圆雕,高浮雕,浅浮雕)4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5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3.古罗马建筑类型和特点,3.古罗马建筑类型和特点,3.1古罗马建筑类型3.1.1宗教建筑3.1.2公共建筑3.1.3居住建筑3.1.4纪念性建筑,3.1.1宗教神庙,罗马继承了希腊的宗教。宗教建筑形制照希腊传统,以矩形的为主,但由于在建筑群中的布局的正面性,大多不用围廊式而用前廊式。,罗马前廊式神庙平面,A.万神庙,万神庙(Pantheon)位于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正立面,希腊式门廊和罗马穹窿顶相结合的建筑,圆形大厅,镶板装饰天花板,梯级拱顶,鼓形墙壁,门廊,眼,万神庙,万神庙穹顶,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 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 深奥的数学计算方法和力学,万神殿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材料和技术,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 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 墙也是混凝土的 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万神庙,罗马万神庙: 特点:1、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十分完整2、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3、混凝土、砖结构、连续承重墙。4、希腊式门廊。 (跨度最大的古代建筑-43.43M)5、以内部空间艺术表现为主,B.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公元2世纪中叶 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独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神庙后墙上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重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巴尔贝克神庙虽称作罗马神庙遗址,但它实际上是腓尼基文明与罗马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包括大庙、小庙和圆庙。大庙前有方形院子、6角形院子和12棵柱子的门廊,它们和大庙形成有轴线的纵深布局,并有东方宗教建筑的神秘色彩,显然受到埃及建筑的影响。,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考古学家所模拟的巴贝克神庙图 A、祭礼大厅 B、朱比特神殿 C、酒神-巴克斯神殿 D、维纳斯神殿,此庙约建于公元一世纪罗马尼禄皇帝时代,是一座科林斯式建筑物,四面以高大的石柱组成气势雄伟的柱廊,大殿正面各有巨柱10根,侧面各19根,共计54根。巨柱高达20米,直径2.3米,均由3节圆柱镶接而成。石缝之间毫无粘合剂,而刀刃不能入。,公共建筑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3.1.2 公共建筑,A 剧场,马采鲁斯剧场平面,马采鲁斯剧场观众席最大直径为130m,可以容纳1000014000人。舞台面阔8090m,两侧有大厅。,马采鲁斯剧场复原模型:建于公元前44年公元前13年,B 角斗场,罗马角斗场(Colosseum,7580年),大角斗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容纳58万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荣誉席比“表演区”高5m多,下层群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m多的高差,社会上层的安全措施很严密。,大角斗场剖面局剖,为了架起这一圈观众席,它的结构是真正的杰作。底层有7圈灰华石的墩子,每圈80个。外面3圈墩子之间是两道环廊,用环形的筒形拱覆盖。由外而内,第四和第五、第六和第七圈墩子之间也是环廊,而第三和第四、第五和第六圈墩子之间作混凝土的墙,墙上架拱,呈放射形排列。第二层,靠外墙有两道环廊,第三层有一道。整个庞大的观众席就架在这些环形拱和放射形拱上。,1 半圆形拱券结构2 厚实的砖墙 3 多立克柱式 男性柱4 爱奥尼柱式 女性柱5 柯林斯柱式 装饰性强6 砖石装饰墙面 孔洞(插入木棍后用来固定遮阳帆布),古罗马城复原图,大斗兽场古罗马的象征,罗马斗兽场的建筑的特点:,()规模大()功能多()建筑设计水平高()阶级等级明显()举行角斗活动是 主要活动之一()是东方社会没有的,C 公共浴场,3世纪时,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把罗马建筑又推进了一步。代表作是罗马城里的卡拉卡拉浴场(ThermaeofCaracalla,211217年)和戴克利提乌姆浴场(ThermaeOfDiOcletium, 305 306年)。 古罗马拱券技术最高成就之一 万神庙的单一空间到复合空间 采暖设施,地面下架空,墙体和拱顶之间有空心砖,卡拉卡拉浴场占575mX363m,周边的建筑物,位于前沿和两侧的前部的,是一色的店面,因为院子里外有高差,临街2层,对内l层。两侧,接在店面之后的是演讲厅和图书馆。地段后部是运动场,它的看台之后是水库,能储水33000m3。水由高架输水道送来。看台的左右还有讲演厅。拉卡拉的长216m,宽122m。,卡拉卡拉浴场,主体建筑平面,卡拉卡拉浴场总平面,古罗马卡拉卡拉浴场复原模型:公元211217年,浴场,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古罗马公共浴场建筑特点:,()结构十分出色 大厅是横向3间十字拱()功能完善()内部空间组织简洁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广场,广场,1.巴西利卡: 古罗马的巴西利卡是用作法庭、商业贸易场所或会议厅的大厅,平面是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中央比较宽的是中厅,侧廊窄,中厅比两侧高,入口通常在长边。这种建筑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内部:,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共和时期的广场,庞贝广场平面图(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时期的广场和希腊晚期的相近,是城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周围散布着庙宇、政府大厦、平准所、商场、作坊和小店,以及作为法庭和会议厅的巴西利卡(Basilica)。,庞贝城古罗马广场,庞贝古城公众生活的中心:由宏伟的政治、宗教与商业建筑物围绕中心广场,长方形会堂与法院的柱廊,用地、建筑布局不同 空间形状丰富 柱廊:空间的联系与过渡 广场群的垂直相交,恺撒广场,图拉真广场轴线对称,图拉真广场,图拉真市场鸟瞰图,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鲁斯设计。约公元100年112年。意大利罗马。,图拉真广场,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 建筑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规模更大 广场封闭、轴线对称 有丰富的雕像装饰,从战争中掠夺,图拉真纪念柱Trajans Column,112年,高35米,纪功柱的构思是:其一,院子小,柱子高,尺度和体积的对比都异常地强烈。巨大的柱子从小小的院落升腾而出,使人油然而生对皇帝的崇拜之忱其二,为了进一步夸张柱子的高度,浮雕带渐上渐窄,下面宽125m,上面只有089m;其三,院子左右是图书馆,有楼梯登上它们的屋顶,可以在那里观看上部的浮雕。,图拉真广场特点:,()建筑规模越来越大。,()不断吸收古希腊和东方的建筑风格。,()广场布局从开放逐渐走向封闭并且有纵深。,()广场的建筑也更加突出个人权力,炫耀个人功绩。,图拉真广场的设计理念,1、宣扬皇权思想:如雕像、大厅、纪功柱等;2、市民公众服务:如图拉真市场、图书馆等。,奥古斯都广场,罗马帝国广场群平面:,罗马共和广场由帝国广场和罗马广场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周围房屋比较散乱,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协调,建筑群体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利的逐步增长。,巴西利卡: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1)罗马城和罗马帝国广场 罗马帝国广场 广场性质由共和时期的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转变成帝王个人纪念场地; 广场空间由开敞转为封闭,由自由转为严整; 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 广场群之间相互完整,联系紧密,形成秩序,戛合输水道:,尼姆城的输水道(2世纪),跨过戛合(Gard)河谷,有275m长的一段架在3层叠起来的连续券上,最高处有49m,最大的券跨度达24.5m。为了节约木材,从券的14高度以上才设模架,而于这位置挑出几块石头支承它,法国尼姆输水道,返回,3.居住建筑,罗马的城市居住建筑大体分两类:1.沿袭希腊晚期的天井式的或称明厅式的独家住宅但平面变得对称而整齐了,也高度定式化了这是大异于希腊精神的2.公寓式的集合住宅,天井式住宅: 天井式住宅的中心其实是一间矩形的大厅,不过屋顶中央有一个露明的天井口。雨水下注,在地上相应有一个池子。这间大厅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在这里做饭、料理家务、接待宾客、祭祀家神,等等。它后面是3间正屋,中央一间特别宽敞华美。,庞贝银婚府邸天井,模仿晚期希腊的住宅,在后面还有一进宽大的内围廊式院子。院里有花木和喷泉、水池,主要房间在它周围,原来的天井四围成了杂务院,正屋成了穿堂。住宅有了纵轴线上的层次,由天井到穿堂再到后院,产生了光线明暗的戏剧性变化。,4.纪念性建筑,凯旋门是为了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的,在许多城市里建造起来。它的典型形制是: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1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上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里两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公元81年之后。意大利罗马。,罗马泰塔斯凯旋门 (公元82年),此为罗马皇帝泰塔斯为自己建造的凯旋门,单券,高144米,宽133米,进深约6米。稳定庄严,筑以混凝土,外贴大理石。立面用组合柱式,是罗马现存用组合柱式最早实例。,A.拱顶石 B立面 C、剖面,D拱肩上的人物 E拱肩上的人物 F凯旋门 C、柱式细部,罗马泰塔斯凯旋门,罗马 泰塔斯凯旋门 1、单券洞凯旋门的典型。 2、立面上使用组合式柱式是罗马现存最早的 实例。,罗马塞维鲁凯旋门 塞维鲁,罗马皇帝(193211年在位)。,2.古罗马建筑的特点,2.1券拱技术2.2柱式2.3材料2.4空间结构,1.券拱技术,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某些建筑的功能和规模等等都同券拱结构有血肉的联系。正是出色的券拱结构技术才使罗马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甚至,罗马的城市的选址、人口规模、格局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分布等也都与混凝土的券拱结构技术密切不可分。,古罗马风格以豪华、壮丽为特色,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两柱之间是一个券洞,形成一种券与柱大胆结合极富兴味的装饰性柱式,成为西方室内装饰最鲜明的特征。广为流行和实用的有罗马多拉克式、罗马塔斯干式、罗马爱奥尼克式、罗马科林斯式及其发展创造的罗马混合柱式。,筒形拱和穹顶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们很重,而且是整体的、连续的,需要连续的承重墙来负荷它们。这样所覆盖的空间封闭而单一,给建筑物以极大的束缚。,2、摆脱承重墙:,摆脱了承重墙,架在4个支柱之上,十字拱需要新的方法来平衡它的侧推力。23世纪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列十字拱串连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他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与拱顶组合成体系,这是古罗马又一个极有意的创造。,3、拱顶体系:,玛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平面及轴测图,拱顶体系:,4、肋架拱:,由于当时罗马已经很没落,建设规模很小,这类新技术来不及推广和改进。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5、木桁架:,为了支承沉重的拱顶和穹顶,抵御侧推力,墙垣很厚,甚至有厚达几米的。混凝土的墙,起初是内外两面先各砌一道石墙,把混凝土浇筑在当中。后来,为了节约石材,混凝土用模板浇筑,表面楔一层不很整齐的方锥形石块。,6、墙:,拱券结构与梁柱结构对比1、拱券结构带来的大跨度的穹顶和拱顶可以形成很大的建筑内部空间,部分室外活动(如祭祀活动)可以转向室内;2、建筑内部空间艺术得以发展,与外部空间同等重要;3、可获得很强的集中式内部空间;4、穹顶与拱顶的组合可以构成很复杂的空间组合 浴场与剧场中可以看到这种结构带来的变化,古罗马时期未找到穹顶外部形体上的艺术处理手法15世纪后穹顶成为欧洲大型纪念性建筑最有独特性的及重要的构图因素拱券结构的大型公共建筑外观沉重稳定,给人以永恒感,富有纪念性拱券沉重,墙体厚,带来壁龛这一装饰母题,在巨大的空间中起着衡量空间尺度的作用,也起着人体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过渡作用,使建筑空间柔和,人性化,2.2柱式,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柱式,根据新的条件把它大大地加以发展。,石建筑物的各个构成部-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梁柱结构的艺术形式叫柱式。,1、柱式-,柱式和拱券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柱式不起结构作用,拱券作承重结构,柱式成为壁柱只起装饰用途。,2、券柱式-,罗马五柱式: 塔司干柱式 D/H=1/7 多立克柱式 D/H=1/8 爱奥尼柱式 D/H=1/9 科林斯、组合式柱式 D/H=1/10,3、柱式同罗马建筑的矛盾有:,第一个要解决的是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A、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拄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B、另一种券拱和柱式的结合方法是把券脚 ;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这种办法称为连续券,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向前推进一步,底层用塔斯干柱式或新的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第二个要解决的是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但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第三个要解决的是柱式和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用巨柱式。,拱券混凝土技术与拱券结构的结合拱券与穹顶用木板做模板,墙体用砖石做模板初期混凝土作为连接与加固的材料室内墙面装饰:1、贴磨光大理石板,达到34毫米;2、马赛克镶嵌,可以组成复杂、写实的图画;3、水磨石:火山灰加大理石碎渣,磨光;4、壁画拱券施工上的要求:每块材料都要呈楔形,并且必须有一个或两个弧面要有整体的胎膜以支撑拱券封顶合拢前的两个弧面,古罗马柱式:A、图斯坎柱式B、罗马多力克柱式C、罗马爱奥尼柱亚式D、罗马科林斯柱式E、复合式柱式,罗马柱式的发展1、柱式更加华丽,更细密,更复杂,适应罗马规模更大的公共建筑复合式柱式(Composit):将爱奥尼亚上的涡卷加到柯林斯柱式上的忍冬草叶上图斯坎式(Tuscan):改良的多立克柱式,接近多利克柱身,没有凹槽,用于小型的建筑或是做叠层柱式时立在底层对柱式制定了更加详尽的定型规定和相应的量化规定,2、作为梁柱结构的艺术表现柱式与拱券结构结合一个券洞和套在它外面的一对柱子、檐部、基座等所形成的构图单元叫券柱式3、为柱式的叠层使用制定规范后来走向繁琐化,古罗马拱顶与券柱式,混凝土的使用混凝土的杰出使用,使罗马人成为塑造建筑的大师,自由建造巨大的建筑不再受到梁柱结构体系的限制混凝土使罗马人没有柱子也可以建造,因此,柱式成了装饰,最终柱子变平,或使用柱子的一半,使之成为墙体的一部分,即壁柱(功能性构件向装饰性构件转变)罗马人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混凝土迅速发展的条件是:一,它的原料的开采和运输都比石材廉价、方便;二,它可以用碎石作骨料,节约石材。用浮石或者其他轻质石材作骨料,减轻结构的重量,三,除了少数熟练工匠外,它可以大量使用没有技术的奴隶,而用石块砌筑券拱,需要专门工匠。,材料,1)城市:提姆加德等军事营寨城、罗马中心城、庞贝休养城、商业城(巴尔拉来)、 城市大都进行了规划。 2)广场:成为皇帝个人的纪念物,图拉真广场有明确的轴线,有凯旋门,纪功柱等。 3)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大角斗场、卡瑞卡拉浴场、巴西利卡,这些公共建筑规模大,艺术水平较高。 *宗教建筑:万神庙内部空间完整单一,是现代结构出现之前跨度最大的建筑。 *住宅建筑:高达五、六层,潘萨府邸豪华气派。 4)市政工程:出现工程浩大的输水道 5)材料与结构:用火山灰制混凝土,为穹顶等巨大建筑物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此 外还有筒形拱和交叉拱,形成了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体系。 6)柱式创造了五柱式和券柱式。,古罗马建筑特点:,四、古罗马建筑的成就,古罗马建筑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科林斯柱式,建筑十书 由于建筑事业很发达,建筑学的著作应运而生,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Vitruvius:DeArchitecturaLibriDecem,公元前1世纪)。,4、建筑十书和维特鲁威:,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建筑十书的成就:,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除了科学本身发展水平的历史局限之外,主要是:,建筑十书的缺点:,第一,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 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贬低它们的质量;,第二,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作了过于苛细的量的规定;,第三,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以致后来有些人钻空子随意 加以解释。,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 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 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第一、适应了生活领域的扩展,扩展了建筑创作领域,设计了许多新的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相当成熟的功能形制和艺术样式。 第二、空前地开拓了建筑内部空间,发展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创造了相应的室内空间艺术和装饰艺术。 第三、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