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ch4 新ppt课件.pptx
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的自旋,第四章,内容: 1、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2、施特恩盖拉赫实验,3、电子自旋的假设,4、碱金属双线,5、塞曼效应,重点: 电子自旋及其量子数,6、氢原子能谱研究进展*,杨振宁:“我们已经对自旋有了最终的描述了吗?我不这样认为。”,问题的提出:光谱的精细结构,一、有关的电磁学知识,1电偶极矩,(1) 均匀电场中:,18 原子中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2) 非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沿Z 轴,随Z 的变化为,2磁矩,均匀磁场中:,非均匀磁场中:,合力,3力和力矩,力是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力矩是引起角动量变化的原因:,二、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面积:,一个周期扫过的面积:,(1)经典表示式,拉莫进动,在外场,角速度,是量子化的,也是量子化的。, 玻尔磁子,空间取向量子化,(2)量子表示式,共2l+1个,(3)角动量取向量子化,19 施特恩盖拉赫实验,同时实验证明了在磁场中,电子角动量的空间取向也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角动量在磁场或电场中的取向的量子化,称为空间量子化。,1921年,施特恩和盖拉赫用实验证明了原子具有磁矩,且磁矩的数值和取向是量子化的.,z轴,可见若是 B 为匀强磁场,Fz=0,只有 Larmor 进动,若,为常量,则,F 取分立的值,分立的沉积线,Z 取分立的值, 空间量子化,实验预想:轨道角动量空间量子化,原子沉积线条数应为奇数,(2l+1) = 1,而不应是两条。,基态 Ag 原子的磁矩等于最外层价电子的磁矩,,其 z 取(2l+1 )个值,,则F 可取(2l+1 )个值,,S,N,n=5,l = 0, ml = 0的银原子束,实验现象,现象:(1)两条原子沉积线!(2)原子磁矩mB,经典解释,原子线只会加宽但不会分裂。,SG实验数据,d=3.5cm,磁场梯度dB/dz=10T/cm,最可几速率542m/s,两条纹间距2s=0.2mm,银原子质量107.9u,估算mz,为什么是两条沉积线,磁矩是如何产生的呢?电子是否还有尚未被发现的新的属性呢?,均匀磁场中:,非均匀磁场中:,实验结果:,当 B=0 时,P上只有一条细痕,不受力的作用。,当 B 均匀时,P上仍只有一条细痕,不受力的作用。,当 B 不均匀时,P上有两条细痕,受两个力的作用。,1实验证明了原子的空间量子化。,两条细痕 两个 两个 两个 空间量子化,如原子束水平入射,磁铁长为d。,偏角,经过d后偏离x的距离,到达屏幕P后偏离x的距离z2,利用z2=Dtana ,可得,则,2量子力学与实验的比较,轨道角动量:,轨道磁矩:,施特恩和盖拉赫实验证明了原子具有磁矩, 的数值和取向是量子化的,同时也证明了 的空间取向也是量子化的。,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的特性,由于自旋而具有自旋角动量 和自旋磁矩 ,它们是电子本质所固有的,又称固有矩和固有磁矩。,自旋角动量:,20 电子自旋的假设,(1) 1925年,荷兰的乌伦贝克和古德史密特提出电子自旋的假设,1928年,Dirac从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很自然地导出了电子自旋的性质,为这个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原子的磁矩=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电子自旋运动磁矩+核磁矩。,电子的运动=轨道运动+自旋运动,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总角动量:,(2)朗德g因子,外场方向投影:,自旋作为内禀的转动自由度,有关的磁矩,与角动量的性质很像,为了与实验的 z 的方向位移距离符合,要求,这样可以解释许多实验,最终可由Dirac相对论量子力学导出。,这样对于一个电子的总磁矩、总角动量之间就有个较复杂的关系。,朗德(Langde) g因子,当只考虑轨道角动量时,考虑自旋角动量时(j=s),(3)单电子的g因子表达式,所有 均绕 进动, 绕 进动,只有 没有平均掉,对外界有作用。,(余弦定理),相反有 j-j 耦合,化简为,以上我们已假定 s 与 l 耦合成 j,如果外磁场过强,以致 s 不能与 l 耦合成 j ,s 与 l 将分别绕外磁场进动。,这对多电子原子尤为重要。,Russoll-Saundors耦合(L-S耦合),这是由哈密顿量中哪个耦合项能量高决定的,弱的项作为微扰,高阶项,弱场,(对所有的原子基态几乎都成立),1原子的总磁矩,轨道运动:,自旋运动:,原子的磁矩电子的轨道磁矩+电子的自旋磁矩,L-S耦合法:,总轨道角动量:,总轨道磁矩:,总自旋角动量:,总自旋磁矩:,原子的总磁矩和有效磁矩,总角动量:,总磁矩:,2原子的有效磁矩,有效磁矩,余弦定理:,比较:,得:,:朗德因子,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比较,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解:,原子状态表达式,轨道运动:,自旋运动:,:朗德因子,具有磁矩的原子在磁场中要受到力和力矩的作用,(4)施特恩-盖拉赫实验的解释,对于基态氢原子,代入得到,两条线,因此Stern-Gerlach证明,空间量子化,自旋假设正确,电子的运动=轨道运动+自旋运动,(1)碱金属谱线的精细结构:定性考虑,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21 碱金属双线,(2)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精细结构的定量考虑,电子由于自旋运动而具有自旋磁矩:,具有磁矩的物体在外磁场中具有磁能:,电子由于轨道运动而具有磁场:,是一个变量,用平均值代替:,其中:,代入整理得:,原子的总能量:,,能级分裂为双层,双层能级的间隔:,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分裂,讨论:,3. 双层能级中,j 值较大的能级较高。,4. 碱金属原子态符号,原子态:对碱金属原子,原子实的角动量(轨道、自旋、总)为零,价电子的角动量就等于原子的角动量,价电子的量子数就可以用来描述整个原子,称为原子态。,电子状态用量子数n、l、ml 描述。当 l = 0, 1, 2, 3, 4, 5, ; 分别记为s,p,d,f,g,,2s+1: 能级的层数; j : 总角动量量子数L: 轨道角量子数,l=0, 1, 2, , 分别用S, P, D, F, ,等表示,如:,原子态:,如:,原子态:,再如,5. 单电子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一些估算 (p.169),氢原子2P态的分裂( n=2, l=1 ),对于钠黄色双线,(有效核电荷数),1主线系:,对碱金属光谱精细结构的解释,s p d f,2第二辅线系:,主线系 第二辅线系 第一辅线系 基线系,(3)补注:原子内部磁场的估计,原子内磁场,等价可以看成or在磁场外的有效能量,可以估算,原子内有效磁场非常大!,强场实验室,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发现:若把光源放入磁场中,则一条谱线就会分裂成几条,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正常塞曼效应: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作用下,分裂为等间隔的三条谱线。,22 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除正常塞曼效应外的塞曼效应。,1.镉(Cd)643.847nm谱线的塞曼效应,2.钠的黄色双线D1和D2(5895.93nm与588.996nm)的塞曼效应,事实上,只有电子数目为偶数并形成独态的原子,才能有正常的塞曼效应。,一个具有磁矩的原子处在外磁场中时,将具有附加的能量:,原子在外磁场中的附加能量,(1)正常塞曼效应,电子发生跃迁前后两个原子态的总自旋都为零的谱线称为单态谱线,单态(singlet)谱线分裂为三条的现象称为正常塞曼效应。,因为Lorentz利用经典图像可以解释,因此称“正常”,当s1=s2=0,:洛仑兹单位。,(2)反常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是上下能级 s1,s2 都不等于零,g1,g2都不等于1,非单态能级之间的跃迁,:洛仑兹单位。,解:,,,,,,,这两条谱线是从2P3/2,1/22S1/2跃迁的结果,其M,g值如表,钠原子589.6nm和589.0nm谱线在外磁场中反常塞曼效应,(3)塞曼效应的偏振特性,复习一下电磁学中偏振及角动量方向的定义。对于沿Z方向传播的电磁波,它的电矢量必定在xy平面(横波特性),并可分解为Ex和Ey :,当a=0时,电矢量就在某一方向做周期变化,此即线偏振;当a=p/2,A=B时,合成的电矢量的大小为常数,方向做周期性变化,矢量箭头绕圆周运动,此即圆偏振。下面定义右旋偏振和左旋偏振:若沿着z 轴对准光传播方向观察见到的电矢量作顺时针转动,称右旋(圆)偏振;假如见到的电矢量作逆时针转动,则称为左旋(圆)偏振。圆偏振光具有角动量的实验事实,是由贝思(R.A.Beth)在1936年观察到的,光的角动量方向和电矢量旋转方向组成右手螺旋定则。因而对右旋偏振,角动量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反,对左旋偏振,两者相同。,偏振及角动量的定义,对于M=M2-M1=1,原子在磁场方向(z)的角动量减少1个;把原子和发出的光子作为一个整体,角动量必须守恒,因此,所发光子必定在磁场方向具有角动量。因此,当面对磁场方向观察时,由于磁场方向即光传播方向,所以J与光传播方向一致,我们将观察到s+偏振。同理,对于M=M2-M1= -1,原子在磁场方向的角动量增加1个,所发光子必定在与磁场相反的方向上具有角动量,因此,面对磁场方向时,将观察到s-偏振。在右图中给出了面对磁场方向观察到的s偏振的情况。,面对磁场观察到的s 谱线,对于这两条谱线,电矢量在xy平面,因此,在与磁场B垂直的方向(例如x方向)观察时,只能见到Ey分量(横波特性),我们观察到二条与B 垂直的线偏振光s。,对于M=M2-M1=0的情况,原子在磁场方向(z方向)的角动量不变,光子必定具有在与磁场垂直方向(设为x方向)的角动量,光的传播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与光相应的电矢量必定在yz平面内,它可以有Ey和Ez分量。但是,凡角动量方向在xy平面上的所有光子都满足M=0的条件,因此,平均的效果将使Ez分量为零。,在沿磁场方向(z)上既观察不到Ez 分量,也不会有Ez分量(横波特性),因此就观测不到M=0相应的p偏振谱线。,简介Paschen-Back效应,L: Lorentz 单位,外磁场强到S和L不再合成J,2022/11/20,张延惠 原子物理,71,1913年,斯塔克(J,Stark)研究氢原子的巴耳末系线时,发现了外电场对原子光谱的影响。原子能级在外加电场中的位移和分裂,称为斯塔克效应。,具有电偶极矩 D 的体系,在外电场 E 中的势能为,强场下体外的扰动很大,导致波函数重组。,结语,g 因子的测量与量子电动力学,自能:电子与其自身电磁场的作用(真空极化),23.氢原子能谱研究进展*,历史 (p.190),考虑 L-S 耦合及相对论效应(海森伯),兰姆位移,自能造成,(证明量子电动力学),1.一个假设电子的自旋,小 结,2.三个实验,史特恩-盖拉赫实验:在外加非均匀磁场情况下原子束 的分裂;,碱金属双线:在无外磁场情况下的谱线分裂;,塞曼效应:在外加均匀磁场情况下的谱线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