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太爷进城ppt课件.ppt
吴老太爷进城,子夜茅盾,文学史界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1920 年任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1940 年5 月到延安。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编委。1949 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茅盾简介,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茅盾文学奖金”成为中国文坛最高荣誉。由于在创作和理论上的巨大贡献,茅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巴尔扎克”。,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长篇:子夜、腐蚀、虹 、霜叶红似二月花 、短篇小说: 创造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森林中的绅士,一、识记字音嘈杂(co)一瞥(pi)时髦(mo)梦魇(yn)迷惘(wn)赤裸(lu)二、词语解释嘈杂:声音杂乱。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等顺应时代形势。迷惘:指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梦魇:噩梦,常常伴之以压抑感和胸闷以致把睡觉人惊醒。九流三教:指宗教、学术中多种流派或社会上多种行业。也用来泛指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这里指稀稀疏疏的。,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有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解 题,“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小说情节与主题,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吴荪甫精明强干,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他有雄厚的财力,曾留学欧美,懂得企业管理。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和外货竞争。他的许多工厂里的产品销行全国。他以放款为圈套,一口气并吞了八个厂子,把那些平庸的企业家毫无怜悯地打倒,充分表现他的野心、魄力、冒险精神和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是贯串全书的主线。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益中公司外遇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内逢国民党新军阀战争,民生凋敝,产品销不出去,民族工业艰难无前途的困境,使得精明刚强的吴荪甫也变得迷惘空虚。,赵伯韬 赵伯韬是192030年代中国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在小说中是作为吴荪甫的对立形象出现的。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诡诈,他设置圈套勾引吴荪甫加入“多头”的秘密组织,合伙经营公债投机生意,然而又勾结国民党政府、军阀操纵股市,使吴血本无归。在私生活方面更加荒淫无耻。他自己恬不知耻地说:会“扒进各样的女人”。总之,这是个坏得连自己都没有感觉的买办资本家。,节选前后主要情节,课文选自小说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是维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久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看过太上感应篇,他久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又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此次到上海来,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在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别人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位他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 四小姐与七老爷。,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三、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五、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阅读课文,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繁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伤风败俗,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思考:环境描写突显了吴老太爷的什么性格或心理?,吴老太爷,保守朽弱封建遗老头晕目眩强烈不适感对上海充满厌恶抵触情绪象征意义: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本节的艺术手法,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动地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受。,高老太爷的结局,在来上海之前,以吴老太爷和太上感应篇为代表,以“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势力与吴荪甫委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是尖锐对立的。他认为“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但最后他还是身不由己的来到上海。结果到了就受不得刺激,一命呜呼。,在这里吴老太爷不过是一具封建僵尸,一见到空气就风化了,上海专门“风化”像吴老太爷这样的人的地方。暗喻封建体制的解体和新兴力量的强大。,子夜艺术成就,结构 子夜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繁多而又纵横交错。在整体结构上采用的是红楼梦式的“一树千枝”的结构形式。心理描写 作者擅长以细腻真切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深刻挖掘人物的灵魂世界。其中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描写尤其显得突出。,1“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的车子便又向前进。冲开了各色各样车辆的海”,“汽车是旋风般向前进”。课文多次写到汽车的速度飞快,应如何理解?答案:作品中几次写到了30年代的“汽车”,“旋风般向前进”,强调一种速度和节奏,这是现代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和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从古典的意义上来理解美,美一定是田园式的、牧歌式的,以静为主的。我们看图画,图画里面没有一个是在奔跑的,人多是在钓鱼、喝酒,非常安宁,这种场合才能构成一种美的境界,这是中国式古典的审美传统。但是到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文明发展,就使人好像处于一种被鞭打的环境,整个人都被卷到一种社会制度里去,就是匆匆忙忙的动感。这样一种强烈的动感,跟汽车,跟30年代最现代化的场景结合起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30年代现代人的感受。,2请以吴老太爷的感受为顺序,简要剖析感受的变化。答案:开始,吴老太爷面对都市的摩天大楼、路灯杆和疾驰而过的汽车,被繁华、喧嚣、快节奏吓得全身发抖,进而头晕目眩、耳鸣心跳。后来路过十字路口时,吴老太爷面对衣着时髦的少妇,特别是“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他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最不能容忍的是宝贝儿子竟然痴迷地欣赏时髦少妇,吴老太爷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心似乎要爆裂,心跳几乎要停止,简直要了他的老命。让吴老太爷的感受达到了顶峰的是精神恍惚,占据他意识的是儿子的眼光和女儿的声浪。,3小说写吴老太爷,意在说明什么?试作分析。答案:小说写吴老太爷进城,看到都市风光,“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可不是。乡下女人的装束也是时髦得很呢,但是父亲不许我”一句话“像一枝尖针刺入吴老太爷迷惘的神经,他心跳了”“袖口缩在臂弯以上,露出雪白的半只臂膊。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吴老太爷的心胸”等,说明吴老太爷这位封建遗老已难以适应现代文明,象征封建社会的吴老太爷,是“古老社会的僵尸”,与社会进步是格格不入的。,写法借鉴1独具特色的景物和人物描写本文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摄人心魄: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的指挥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女则仿佛被鬼追着似的飞跑。通过第一次到上海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男女就显得格外败坏风俗,有伤风化;,二小姐身着夏装,仅仅“露出半只臂膊”,老太爷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厌恶”,塞满了心胸;时装少妇,裸露肌肤,“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腿”,老太爷就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并令他全身发抖;儿子阿萱仅仅痴迷地欣赏时装少妇,老太爷就内心狂跳,简直要气急败坏了。本文大多采用短促的句式,既符合都市生活的紧张节拍,也生动地反映了被声光电包围着的吴老太爷的眩晕感,令人们仿佛能听到他的狂乱的心跳声和急迫的喘息声。,2丰富而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本文在刻画人物心理上主要采用了动作暗示、景物衬托、幻觉刻画等方式。(1)用动作暗示人物心理,如: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老太爷的心扑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2)用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如: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3)用幻觉刻画,如:但是紧抓住了这位老太爷的觉醒意识的第一刹那却不是别的,而是刚才停车在“抛球场”时七少爷阿萱贪婪地看着那位半裸体似的妖艳少妇的那种邪魔的眼光,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