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全套课件汇总.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课件汇总,杨振宁,邓稼先,人物介绍,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并因此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2004年起定居北京。,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热泪盈眶 可歌可泣鞠躬尽瘁 彷 徨 殷红 鲜红 殷切 鲜为人知宰割 元勋 诞生开拓 署名 挚友奠基 难堪 妇孺皆知孕育 签字 马革裹尸颤抖 谣言 截然不同筹划 邓稼先,qin,(kung),(q),(jcu),(png hung),(yn),(yn),(xin),(xin),zi,xn,dn,tu,sh,zh,din,kn,r,yn,gu,chn,yo,ji,chu,ji,邓稼先,生字新词,可歌可泣:(xin)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 (r)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j cu过度劳累),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很少被人知道。鲜,少。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语出诸葛亮出师表。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到死为止。,截然不同:知人之明:层出不穷:燕然勒功:,完全不同。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记功而还。,鲜红鲜为人知,(yn),(yn),(xin),(xin),殷红殷切,殷,鲜,成语积累,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美国,普渡大学),(1986年,直肠癌),(奥本海默),(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古罗布泊),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甲午战争黄海大战,日军屠杀大连、旅顺居民,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眺望火箭升空,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火箭发射,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说明他对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第二部分: 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三部分: 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第六部分: 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第五部分: 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两弹元勋邓稼先(杨振宁)一、历史背景二、生平简介三、人物对比四、感情震荡五、沙漠创业六、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1、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来。 2、然后按照 “我最感动的句子是,原因在于它写” 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发言。,跳读课文:,概括时请使用以下句式: 时间地点人物怎么样,阅读文章四、五、六三个部分,说说这些部分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一封短短的信,1982年,“我不能走”。,概括事例,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没有私心,勇敢、公正无私,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 纳 总 结,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奥本海默,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锋芒毕露 忠厚平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奉献精神,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邓稼先是一个忠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不要引人注目的、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原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平沙:夐(xing):萦带(yng):纠纷:惨悴(cncu):曛(xn): 凛(ln):铤(tng): 亡群:覆: 往往:,平旷的沙漠。文中指旷野。 辽远。 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交错在一起。 凄惨凄凉。悴,忧伤。 昏黄。 寒冷。 疾走。 失群。覆没。 常常。,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这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终身学习?,小中见大,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 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的直觉、数学的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这样写,原因在于: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3.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四、采访或表演活动:,1、场景一: 1950,美国普渡大学 邓稼先博士毕业典礼,邓稼先博士毕业典礼,2、场景二: 1986年5月,在病房。你精选问题:从核弹事业、名利地位、性格情趣等方面尽可能地,“浓缩(元勋)一生的精华”。,浓缩(元勋)一生的精华,场景三: 假如有一个机会采访作者杨振宁,你准备问他什么:他们的友谊?本文的写作选材、结构、写法、语言还是本文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人格美、情感美、语言美等。,邓稼先带给你的心灵的震撼!生命的感悟?人生的启迪。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五、用一句话谈谈:,六、作业1、积累字词、抄写动人的句子。2、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整理一下刚才的感想。 3、上网搜索 “邓稼先”有关的网页,信息,开展“我了解到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专题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采访搜集资料撰写邓稼先的传记和剧本。,事例一: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事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事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补充事例,郭永怀,王淦昌,钱三强,彭桓武,赵忠尧,我国的两弹功臣,说和做,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学者,革命家,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革命家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藏克家,诗人。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了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的深切同情,老马就是在此影响下他创作的第一手新诗,随着老马的广泛流传,臧克家也被誉为“农民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臧克家,掌握字音,潜心贯注 校补 赫然 何妨 目不窥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小楷,qin,jio,h,fng,ku,qi,w,l,y,jing,du,kngkilnl,ki,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积累词语:,目不窥园:诗兴不作:一反既往:,积累词语:,(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读课文,整体感知,(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文章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三本书,(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目的:争取民主,现身民主事业,(6)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总结,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指出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79段),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既“说”又“做”,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词“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起草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作最后一次讲演,壮烈献身。,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献身民主事业。,第二课时,小组讨论,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促使他的这个变化的?,作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恪守着怎样的“说”与“做”的原则?谈谈你的理解。,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前期:,后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对社会认识的变化,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促使他的这个变化的?,学者(1-7),革命家(8-18),潜心学术,硕果累累,嫉恶如仇,勇于献身,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说(言)做(行)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19-20),前期,后期,作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恪守着怎样的“说”与“做”的原则?谈谈你的理解。,三本书(学者),三件事(革命家),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结构严谨,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怎样理解“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20年代,闻先生过了十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2、第一部分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写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外貌、语言、细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3、第二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试找出来并加一分析。,作者就不再对事实经过作过多的记述,而只是反复强调“凶多吉少”的紧急形势,撷取“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变 化,“不说” “说”,不,舍弃个人利益,始终心系祖国,言的巨人,言的巨人 行的高标,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什么变化?,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1、第1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第2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第3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4、第4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5、第5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人物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1、精炼含蓄2、生动形象,3、富于感情和音乐美: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小结:本文语言特点,你是一团火朱自清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一句话(闻一多),死 水,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课外扩展,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扩展练习:,2、这篇课文在描述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时抓住了“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一系列的细节来表现闻先生的刻苦精神.现在,我们也来观察一位同学在认真听课时的一两个细节,写一片断,100字左右。,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学识渊博,尤精于史。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西京洛阳。历任闲职,专志修史。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通鉴 。,司 马 光,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孙权(182-252)即吴大帝。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的名将,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用两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吕蒙,卿,当 涂,邪(通假字,“耶”),涉猎,即,mng,qng,t,dng,y,sh,j,编纂,(zun),孰,(sh),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语重心长,谆谆告诫。,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赞叹的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翻译下列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多)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结合下列补充的词语,翻译全文:,初:当初岂:难道孰:谁论议:讨论,议事,初,权谓吕蒙曰(谓曰:对说):“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不学!”,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孙权,(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蒙辞(推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理由推辞(不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 !但(只不过)当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与相比如何)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指从师学习)。,(译文)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从此开始读书。,讨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已经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呀!”,思考: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思考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讨论 “卿今者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讨论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老兄怎么发现情况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ng重新)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 相当于“啊”,表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讨论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思考: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字词句小结,一、通假字,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二、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候王侯自称; 今义:孤儿。,治:古为研究,今为治理。,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指学位的最高一级。,2.但当涉猎,当: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3.蒙乃始就学,就:古义:开始从事;今义:作副词或连词。,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古义:了解;今义:看见。,5.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或拜访;今义:经过。,蒙辞以军中多务。,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孰若孤?,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劝学,就学,论议,结友,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吕蒙:勤奋好学,自信鲁肃:慧眼识人,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邪,通“耶”。反问语气,带有责备意味,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带有教导的意味,语重心长,表示感叹语气,带有自豪得意的意味,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王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成语学习与运用:,(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吴下阿蒙”,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刮目相待”,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 芬奇,*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约翰森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 高尔基,-苏东坡门楹,身 居 陋 室,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开卷有益,思考: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活到老学到老;),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碍担当生前事碍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三国演义片尾曲欣赏,写作 写出人物精神,教学目标,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3、初步掌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方法。,典型事例 人物 精神,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邓稼先,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没有私心,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典型事例 人物 精神,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典型事例 人物 精神,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苦读写作唐诗杂论;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加群众大会。,典型事例 人物 精神,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关心帮助青年。踢鬼、谈鬼。 带病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