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ppt课件.ppt
股 骨 干 骨 折,主讲人:彭 艳2015年6月,主要内容,概述Summary 疾病病因Etiology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治疗Treatment 护理Nursing,概 述,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股骨干骨折:股骨小转子以下2-5cm至股骨踝上2-5cm的股骨骨折。青壮年和儿童常见,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6%。,解剖,大腿部的血管神经在大腿周围有股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坐骨神经在大腿后方行走。在股骨干下1/3血管、神经紧贴骨骼,此处骨折易并发神经、血管损伤。,骨皮质坚固、厚(承受较大的应力)肌肉附着点多(收缩移位,易生长)血管丰富(易损伤A、V、N),疾病病因,中1/3骨折,上1/3骨折,下1/3骨折,各部位骨折图片,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骨折部疼痛比较剧烈、 压痛、胀肿、畸形和骨摩擦音和肢体短缩功能障碍非常显著,有的局部可出现大血肿,皮肤剥脱和开放伤及出血。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特别重要的是检查股骨粗隆及膝部体征,以免遗漏,同时存在的其他损伤,如髋关节脱位,膝关节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检查时必须密切注意合并伤和休克的发生,以及伤肢有无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治疗原则,恢复肢体的力线及长度,保持无旋转,尽量行以微创保护骨折局部血运、促进愈合。采用生物学固定方法及早期进行康复。儿童股骨干骨折愈合快, 在成长期间, 能自行矫正15 成角, 2cm 的重叠, 所以儿童股骨干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痹证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2、风湿热痹证方药:大秦 艽 汤加减3、淤血痹阻证方药:逐淤定痛汤加减4、肝肾亏虚证方药:补肾通络汤一、非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 2、小夹板固定法 3、悬吊皮肤牵引法 4、皮肤牵引法 5、骨牵引术,1、手法复位,要点:固定骨盆,双手握小腿,屈髋90,屈膝90,沿纵轴用力,纠正重叠移位,2、小夹板固定法:对无移位或移位较少的新生儿产伤骨折, 将患肢用小夹板或圆形纸板固定2 3 周。对移位较多或成角较大的骨折, 可稍行牵引, 再行固定。股骨干骨折的临时固定。,3、悬吊皮牵引法:适用于3 4 岁以下患儿。注意事项同骨牵引。,4、皮肤牵引法 :适用于5岁至12岁儿童及老年人。在膝下放软枕使膝部屈曲,下肢行皮肤牵引,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5、骨牵引术,对于8 12 岁的病人。因胫骨结节骨骺未闭, 为避免损伤, 可在胫骨结节下2 3 横指处的骨皮质上穿牵引针。注意保持双下肢股骨等长,外观无成角畸形。患肢位置:对股骨上1/ 3 骨折, 应屈髋、外展、外旋位, 使骨折远端对近端。对下1/ 3 骨折, 需尽量屈膝, 以使膝后关节囊、腓肠肌松弛, 减少骨折远端向后移位的倾向。,二、手术治疗,外支架,髓内钉,钢板螺丝钉,(一)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的治疗 开放复位,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并应常规植骨以利骨折愈合。,外 固 定 支 架,(二)股骨上1/3或中上1/3骨折多采用髓内针固定。此法具有术后不用外固定及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三)股骨中1/3或中下1/3骨折多采用加压钢板固定。内固定材料选择要严重掌握适应症,不可滥用。要力求手术成功,防止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横行骨折,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四)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先行外固定 (五)疗效评价 1.治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 2.好转: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复位良好、手术伤口愈合。 3.未愈:骨折对位、对线不理想,或畸形愈合、肢体功能明显障碍,1手术适应症: (1)牵引失败。 (2)软组织嵌入:骨折端不接触,或不能维持对位,检查时无骨擦音。 (3)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探查者,可同时行开放复位内固定。(4)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者。,手术并发症,内固定失效及松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折的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畸形愈合膝关节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股骨干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易产生肺部感染,特别是易产生坠积性肺炎。因此,要动员和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帮助其拍背,并指导其正确咳痰;鼓励自行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指导和协助患者利用牵引床的拉手抬起下半身,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预防压疮因患者久卧不起,加之骨折部位疼痛,不愿翻身,术后易引起压疮。 护理措施: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鼓励患者翻身,并可给予海绵垫床,气垫等。 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正确使用便盆,防擦伤。 受压局部常用红花酒精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防止血栓形成及栓塞性疾病注意患者有无合并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皮下瘀血点。加强小腿肌肉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保持阴部清洁,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留置导尿管者,做好尿道口护理,每天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尿管1 次,保持尿管引流通畅,并定期开放尿管,以防膀胱萎缩。,(六) 用药范围: 1.对症:消肿止痛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 2.手术病人,术后用抗生素防感染。一般术后三天。伤口无感染可停药。部分病人要输血等。3、抗血栓药物:低分子肝素钙等,护理要点,1、观察病人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贫血征象,以及情绪、睡眠、饮食营养状况、大小便等变化。2、手法整复。牵拉时应严密观察病人面色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防诱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3、观察牵引、外固定装置是否合适有效。如夹板的松紧度,绑扎以后带子上下推移活动1cm为度。由于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运行,造成肢体肿胀和缺血痉挛甚至坏死。确保石膏无积压、无断裂和过松。保持牵引重量适宜,轴线对应,滑轮灵活,重力锤悬空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观察皮牵引时皮肤有无过敏起水泡,发现过敏者,立即改换其他方法。观察外固定及身体骨突处皮肤有无压迫;各种针钳经皮处有无渗血渗液等。4、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是否障碍,血管,神经有无损伤。由于肢体过度肿胀、固定过紧等因素而致末梢血循环障碍,因此,应经常触摸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 如发现搏动减弱或摸不清,末梢皮肤温度发凉,感觉运动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护理要点,5、肿胀观察。 根据不同部位骨折及外固定种类,观察肿胀程度。(1)轻中度肿胀,应将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部位,可减轻肿胀,(2)如果严重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出现张力性水泡,应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如发现远端皮肤温度降低,颜色变深,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立即解除外固定或敷料,必要时切开减压,预防发生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和肢体远端缺血性坏死。(3)手术后病人除观察生命体征外,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是否通畅及感染征象。,护理诊断,1、焦虑/恐惧:与不理解手术程序,担心术后效果;不适应住院环境等有关2、自理缺陷:与骨折、卧床治疗、躯体及肢体功能障碍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制动,体力和耐力下降有关。4、疼痛:与股骨骨折,手术切口有关。5、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局部大范围的创伤,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和减少,缺乏功能锻炼有关。6、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饮食及功能锻炼的知识7、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皮肤受压,活动障碍有关8、有肢体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与骨折、局部受压有关9、潜在并发症感染(切口、肺部、泌尿系感染):与卧床时间长,机体功能退化有关,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需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可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症、骨折延迟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告知患者手术后膝关节应保持中立位,防止旋转。出院后扶拐行走,注意患肢不负重,防摔伤,术后1、3、6个月、1年到医院复查,复查X片显示骨折复位好后才可弃拐行走。,(一)饮食护理(1)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如田七瘦肉汤、木耳瘦肉汤、 薏米斑鱼汤、西洋菜汤等,(2)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宜清补、接骨续筋之品,如骨头汤、冬菇鸡汤等,(3)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 饮食宜补肝肾、壮筋骨之品,如老母鸡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杜仲川断煲猪尾汤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功 能 锻 炼,早期功能锻炼:(1-7天)指导患者以卧床为主不负重,练习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 ,同时练习踝关节背伸,避免足下垂。,中期功能锻炼:(7-28天)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伸展练习,可在膝下垫枕,逐步加高。未骨性愈合,严禁直腿抬高。遵医嘱进行膝关节的屈伸锻炼和髋关节的各种运动锻炼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后期功能锻炼:(4-6周)逐渐过渡至部分负重行走,告知患者锻炼方法。 效果评价:患者及家属掌握饮食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出院指导,1、继续服用药物以利于骨折愈合。2、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以利下床抬腿行走。3、继续加强膝关节的功能锻炼,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且不可超之过急。同时可结合中药熏洗,促进关节功能尽早恢复。4、3个月后拍X线片复查,根据骨折情况弃拐行走。,谢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