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先秦文学解读ppt课件.ppt

    • 资源ID:1401789       资源大小:8.07MB        全文页数:25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先秦文学解读ppt课件.ppt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第二章 诗 经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第五章 楚 辞,第一章上古神话,【教学设想】作为先秦文学的起点,要把远古神话的产生、发展、流变的过程梳理清楚。注意将中国古代神话与外国神话作比较,探讨中国远古神话为什么不成系统和不发达等问题。重点和难点:几则神话材料的解读、阐释、理解。,第一节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1、神话的概念(见教材)。2、神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3、神话的功能:神话对原始人很重要。首先,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其次,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再次,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二、神话的保存: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等古籍保存了许多零零星星的神话传说。,山海经,三、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这部书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关于它的作者以及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一部地理书,鲁迅说它是一部“巫书”。不管怎么说,它里面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其中有不少神话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二节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1、创世神话艺文类聚中“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补:绎史卷一开辟原始引五运纪年历中盘古开天地的故事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海,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2、世祖神话讲淮南子中“女娲补天”、太平御览中“女娲造人”的故事。诗经生民中记载的周民族始祖后稷的神话故事。,3、洪水神话讲山海经中“鲧禹治水”的故事(扩展到有关“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娶涂山氏”等禹的故事)。,4、战争神话山海经中“黄帝擒蚩尤”的故事。,5、英雄神话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淮南子中“后羿射日”的故事,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6、传奇神话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之一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及“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的故事。欧(呕,吐)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山海经海外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山海经海外南经)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同上)厌(餍,吃)火国在其南,其为人兽身黑色,火出其口中。(同上),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演变,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1、历史化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话,使之化为历史。例: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子贡问孔子:“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见汪继培辑本尸子卷下)。韩非子中记鲁哀公问孔子夔一足的问题,孔子解释为夔非一足也,夔有一,足矣。,2、文学化神话流变为寓言是文学化的主要表现。神话本身含有一定的哲理,后世思想家为宣言自己的哲学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常将神话改造为有所寄托的寓言,神话便文学化了。在先秦诸子著述中,尤其是寓言十九的庄子中,寓言不胜枚举,如鲲化为鹏、倏忽与混沌、藐姑射之仙、列子御风而行、望洋兴叹等。,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目。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山海经中山经: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荛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丝,服之媚于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3、宗教化神话与原始宗教有如孪生兄弟,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含有宗教的因素,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道教的仙话,就是神话宗教化的具体表现。西王母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就是其典型实例。,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庄子大宗师:夫道,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庄子大宗师成玄英疏:汉武帝时,献青桃,颜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汉武内传: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美容貌,神仙人也。,月亮神话的演变:,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唐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其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第四节上古神话的实质及其文学意义,从严格意义上说,神话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学。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知和解释,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的愿望的表达。在现代人看来十分荒诞的描述中,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民族历史、宗教观念以及各类日常生活知识。,其一,神话的思维,充满了幻觉的作用,使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它本身虽然不是自觉的运用幻想,却仍然同文学的形象思维有共通之处,表现了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力。所以,有的研究者把神话思维称为诗性思维。,其二,有的神话中所蕴含的那种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如刑天、精卫、大禹治水),那种厚生爱民的意识,曾经激励了无数的志士仁人为理想而奋斗。它既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原始精神,又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其三,神话故事、神话素材常常被后代文学家所利用,创作出新的、具有特异色彩的作品。如西游记中降妖除怪的故事、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描述等。,【思考与作业】1、我国远古神话尤其是始祖神话(史诗)为什么是零散的、不成系统?2、试对圣经所记载的洪水神话与中国洪水神话作比较。,第二章诗经,主讲:党万生,本章重点,诗经的定名、编集、分类、流传等基本知识;诗经的思想内容与现实精神;诗经的艺术特点,尤其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诗词影响深远,要准确把握其含义及不同的艺术效果。,诗经的编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墨子公孟有“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的说法;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说明诗经为配乐歌唱的乐歌总集。庄子天运记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荀子劝学提及为学“始乎诵经”,诗亦列入其中。这说明春秋末、战国时已用为教材。由于儒家的推崇,到了汉代,诗被尊为“经”,于是,后世便都称之为诗经。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目而无辞,乃所谓“笙诗”,故实有305篇。,采诗、献诗与删诗(1),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采诗、献诗与删诗(2),国语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国语鲁语:“昔正考父校(当读效,奉献之意)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采诗、献诗与删诗(3),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朱彝尊论删诗之说不可信,孔子删诗之说,倡自司马子长。历代儒生,莫敢异议。惟朱子谓:“经孔子重新整理,未见得删与不删。”又谓:“孔子不曾删去,只是刊定而已。”水心叶氏亦谓:“诗不因孔子而删。”诚千古卓见也。窃以诗者,掌之王朝,班之侯服,小学大学之所讽诵,冬夏之所教,莫之有异,故盟会、骋问、燕享,列国之大夫赋诗见志,不尽操其土风。使孔子以一人之见,取而删之,王朝列国之臣,其孰信而从之者?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59:诗论一,删诗说不能成立的主要理由,诗经为周王朝政教礼乐制度之重要载体,在孔子之前已有为周王朝颁行的权威定本,供天子及诸侯燕享、盟会、骋问之用;孔子无权、亦不当有此志愿及行动。孔子及其弟子言论未提及删诗;相反,孔门重诗教,孔子多言“诗”及“诗三百”之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在鲁观乐,十五国风与雅、颂的演奏次序与今本相同。其时(前544)孔子仅8岁。墨子公孟篇:“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儒墨交攻,若三百篇之制出自孔子,墨子恐不尊袭。书传所引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去其九。,孔子论诗(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孔子论诗(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同上)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同上)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诗经的分类,风 15國風共160篇,風土之音曰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朝廷之音曰雅,是宮廷正樂,用於典禮。 颂 周(31)、商(5)、魯頌(4)共40篇,宗廟之音曰頌,是宗廟祭祀時唱的讚歌。,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诗经中的“风”之于“雅和颂”,大概就象现在所谓的“通俗歌曲”,而“国风”译作“中华民谣”应该是蛮贴切的!采风之作,众口相传,简单而真挚,就象席慕容的诗所说:“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十五国风之地域图,十五国风次第歌,周南召南邶鄘卫,继以王郑及齐魏。唐秦陈郐与曹豳,十五国风之次第。,十五国风次第歌(2),周南召南邶鄘卫,继以王郑及齐魏。唐秦陈郐与曹豳,十五国风今次第。,周召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及唐陈。郐曹同为十五国,季札所观之旧文。,四家诗,诗经的思想内容,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二、农事诗三、征役诗四、婚恋诗五、怨刺诗六、燕飨诗,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古人重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在诗经“三颂”和大雅中保存了不少祭颂神灵、祖先,祈福禳灾的祭歌;以及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赞颂先公先王德业的民族史诗。,本类代表作品,周颂中思文祭后稷,清庙祭文王,执竞祭武王,昊天有成命祭成王;时迈祭山川,天作祭岐山,我将祭天帝,载芟祭土神谷神。商颂中的玄鸟记商人始祖契的降生,长发则专写商代先王契、相土和成汤的创业。鲁颂则歌唱鲁僖公治国有道。大雅中的文王、思齐、棫朴、旱麓、下武、文王有声等主要歌颂文王、武王、上帝和天命,江汉、常武、六月、车攻、采芑等则赞美宣王中兴的。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五首诗,则是专记周人古史,堪称史诗的作品。,诗大雅中的周民族史诗,生民讲述后稷诞生的神奇及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歌颂周远祖公刘率部落从邰迁豳之事。 绵:写文王祖父古公亶(dn)父(太王,王季之父、文王之祖)率其部落从豳迁岐山的过程,这是周部落再次创建国家。皇矣:记周文王伐崇、伐密的战争事迹。大明:记载的是周武王牧野伐商的战绩。,大雅生民层次,第一章:后稷母亲姜嫄受孕之异;第二章:后稷诞生之神异;第三章:后稷被弃不死之神异;第四章:后稷成长之神异;第五章:后稷种植作物能力之神异;第六章:天赐嘉种、助后稷获大丰收之神异;第七章:后稷率族人准备举行大祭;第八章:上帝欣然受祭,保佑周族平安至今。,后稷降生神话的社会背景,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黄帝以来的五帝和三王的祖先的诞生传说都是感天而生,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那正表明是一野合的杂交时代或血族群婚的母系社会。”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周人知道他们的女老祖宗姜嫄无夫而生子,但到二雅时代,他们已经是文明人了,再不敢正视这种野蛮事实,便把这种极原始的风俗说成了灵异,说姜嫄履帝迹而生子。但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里根本就没有上帝信仰的上帝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人间有了统一的帝王以后,反映到天上,天上才有这样统一的上帝。因此,肯定地说,说姜嫄履帝迹而生子。显然是后代的讹传或作诗的人的故意粉饰。不懂历史发展。”,2.农事诗,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及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篇。代表作品:周南苤苡、豳风七月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3.征役诗,颂记战功:大雅之江汉、常武,小雅六月叙写军威:小雅采芑尚勇乐战:秦风之小戎、无衣征夫厌战:豳风东山、小雅采薇、唐风鸨羽思妇闺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卷耳、,4.婚恋诗,相恋与欢会:野有死麕、桑中、静女、野有蔓草、溱洧、十亩之间、木瓜等。追慕与苦思:关雎、汉广、简兮、子衿、蒹葭、月出、采葛、狡童、褰裳等。爱的受阻:柏舟、将仲子等。婚嫁:桃夭、摽有梅、鹊巢、丰、伐柯等。弃妇:邶风邶舟、谷风、氓、中谷有嶊等。,5.怨刺诗,刺贪刺虐 刺昏刺暴,怨苦怨劳,怨不公不均。如:大雅之民劳、桑柔、瞻卬,小雅之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北山、雨无正等。刺乱刺淫:国风中之北风、新台、墙有茨、相鼠、伐檀、硕鼠、株林等。,6.燕飨诗,多为君主宴会群臣或贵族统治者宴请同僚所作的诗,也有少量兄弟宴乐的诗。赵沛霖诗经研究反思:“实际上,宴饮诗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既有粉饰太平、肯定享乐的一面,又有好礼从善、向往良好风范的一面。后者体现了礼乐文化精神,体现了东方式的人际关系以及尚未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精神风貌。”如小雅之鹿鸣、常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彤弓、宾之初筵等;大雅行苇、鲁颂有駜通常也被认为是宴饮之诗。,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经篇目,初中第六册: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王风君子于役。高中第三册: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诗经的艺术成就,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四、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古人释赋、比、兴(1),郑玄: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注),古人释赋、比、兴(2),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古人释赋、比、兴(3),李仲蒙:“序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赋叙述白描法,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狡童,赋例,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小雅北山),“比”比喻象征法,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小雅天保)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邶风柏舟),兴发端联想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王风扬之水),“兴”的作用,发端起韵。如:王风、郑风、唐风之扬之水。创设意境,烘托气氛。如:秦风蒹葭、王风黍离、邶风燕燕、陈风月出等。象征比拟,引起联想。如:周南关雎、桃夭等。,诗经的语言形式,朴素简洁,精炼生动。四言为主,间以杂言。重言叠字与双声叠韵。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开创韵例,自然和谐。,诗经的风神意境,三百篇之体制音节,不必学,不能学。三百篇之神理意境,不可不学也。神理意境者何?有关寄托,一也。直抒己见,二也。纯任天机,三也。言有尽而意无穷,四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西晋虞挚论诗经之体,“诗之流也,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古诗率以四言为体,而时有一句两句,杂在四言之间。后世演之,遂以为篇。”(文章流别论,见艺文类聚卷五六)。,刘勰论诗经语词之精美,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文心雕龙物色,顾炎武论诗经之用韵,古句用韵之法,大致有三。首句次句连用韵,关雎之首章是也,凡汉以下诗及唐人律诗之首句用韵者源于此。一起即隔句用韵者,卷耳之首章是也,凡汉以下诗及唐人律诗之首句不用韵者源于此。自首至末,句句用韵者,若考槃、清人、还、著、十亩之间、月出、素冠诸篇凡汉以下诗若魏文帝燕歌行之类源于此。 日知录论古诗用韵之法,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古人论关雎之有关纲常政教,史记外戚世家:“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汉书匡衡传载匡衡疏:“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终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髡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苍苍,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的主题,毛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矣。”朱熹:“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白川静诗经研究云:“此诗历来不白,其实篇中既非抒发恋爱的情感,亦非表现思慕贤哲之意,本来就是一篇水神祭祀诗。”其它说法:襄公求贤尚德之作,思贤招隐之词,朋友想念之吟,贤人隐遁之诗。,蒹葭的艺术特色,1、意境美。 秋水芦花,白露为霜,景极清;求之不得,望而弗及,情极凄。情景交融,意韵悠长。2、朦胧美。 景,凄迷;情,怅惘。抒情主人公与其所求之“伊人”均迷离不清,连主题也是朦胧的。3、音调美。迭词,对偶,押韵构成音调美。,方玉润论蒹葭“兴尽首章”,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三章只是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此则兴尽首章,不可不知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贲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发,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毛诗序:“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思考问题:,诗中叙述了主人公婚恋生活中的哪些片断?诗中为何数次提及淇水?诗中弃妇对其夫的称呼有何变化?为什么?这首诗是以叙事为主还是以抒情为主?,氓的艺术特点,较成熟的叙事诗较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兴手法的运用,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 哀。,采薇之思想内容,本诗是描述边防军士服役思归,爱国恋家,情绪矛盾苦闷之作。一、二、三、章写远别家室,历久不归之忧,四、五章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日夜戒备,居无定所之劳,末章写归途中雨雪饥渴之苦和痛定思痛之情。前三章以薇菜的发芽,鲜嫩到苍老起兴,暗喻征战时日之久,四五章通过对比,反衬士卒奔突之苦,曲折地反映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实。,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同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故园九吟我家 流沙河,荒园有谁来!点点斑斑, 小路起青苔。金风派遣落叶,飘到窗前,纷纷如催债。失学的娇女牧鹅归,苦命的乖儿摘野菜。檐下坐贤妻,一针针为我补破鞋。秋花红艳无心赏,贫贱夫妻百事哀。,故园九吟哄小儿 流沙河,爸爸变了棚中牛,今日又变家中马。笑跪床上四蹄爬,乖乖儿,快来骑马马!爸爸驮你打游击,你说好耍不好耍?小小屋中有自由,门一关,就是家天下。莫要跑到门外去,去到门外有人骂。只怪爸爸连累你,乖乖儿,快用鞭子打!,故园九吟焚书 流沙河,留你留不得,藏你藏不住。今宵送你进火炉,永别了,契诃夫!夹鼻眼镜山羊胡,你在笑,我在哭。灰飞烟灭光明尽,永别了,契诃夫!,饮 驴 牛庆国,走吧 我的毛驴 咱家里没水 但不能把你渴死 村外的那条小河 能苦死蛤蟆 可那毕竟是水啊 趟过这厚厚的黄土 你去喝一口吧 再苦也别吐出来 生在个苦字上 你就得忍着点 忍住这一个个十年九旱,至于你仰天大吼 我不会怪你 我早都想这么吼一声了 只是天上没水 再吼 也无非是 吼出自己的眼泪 好在满肚子的苦水 也长力气 喝完了 我们还去耕田,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主要内容与重点提示,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有萌芽而至成熟。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事记言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左传与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为重点。,周易、尚书参考书,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魏王弼注,唐孔颖达正义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 中华书局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孔安国伪传,孔颖达正义尚书今古文注疏(见皇极经解)(汇集今古文,供研究用)清孙星衍,左传参考书:,春秋左传集解(十三经注疏本)(晋杜预参考汉魏间贾逵、许淑、郑众、王肃等家今文观点,作集解三十卷,为现存最早最权威之古注,在全部十三经注疏中也是较好的旧注本)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旧注疏证 清刘文淇及其子刘毓 ,孙刘寿 ,次孙贵 (刘师培之父)三代四人陆续编撰,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列旧注,次及本人疏证,博采众书,材料极富,为深入研究左传之重要参考书。春秋左传读本 王伯祥选注,选文较多,注释稳妥详细,多用旧注,为了解左传全貌之初读本.左传选注 朱东润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选材体例以国别事件为主,侧重文学角度,每段后有评述性说明。左传注译 杨伯峻 有序文介绍左传,有并行的译文。国语 三国吴韦昭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参考书:,战国策东汉高诱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由于过去文学观念不同,魏晋隋唐没有整理战国策的记载,北宋时,战国策已缺11篇,高注20卷缺12卷,曾巩细心搜求民间藏本,编成33篇,即今本。) 战国策宋鲍彪注,元昊师逆补注,通畅好读,但自作主张改动原文及次序不可取。 战国策选注 原北京师范学院牛洪恩、邱少华、孙悦春选注,天津古籍出版社,为较好之普及本。,1、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社会制度的变迁,兼并战争的频繁,促进了散文的兴盛。 2、“士”阶层的形成,文化学术散布到民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成了散文的发展。 3、诗歌篇章短小,不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于是散文起而代之。 4、竹简和书的发明,书写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散文的发展。,先秦散文兴盛的主要原因,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甲骨卜辞叙事散文的萌芽。铜器铭文铸之鼎器重宝之文字。易卦爻辞卜筮文字,亦事亦理,亦韵亦散。尚书记言文之祖。春秋记事文之祖。,1、甲骨卜辞 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发现刻有文字的兽骨,龟壳,这便是甲骨文的发现。据考古鉴定,甲骨文是灼龟甲占卜的记录,属殷商文化。已发现约3500多字,能识者约2000。,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举隅,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卜辞通纂,八日庚戌,有各云自东(现),毋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 甲骨文合集第10405片反面,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时期,在铸造青铜器时,将当时发生的认为值得永久记载的事件直接刻写在模具中,连同铜器一起铸就的文字叫铜器铭文。有铭文的铜器基本上都是青铜器,比较常见的有鼎、簋等食器,爵、觚、尊、卣、壶等酒器,盘、匜等水器,钟、等乐器以及戈、剑等兵器。已发现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数逾万件。著名而较完整的铜器铭文有毛公鼎等,其性质、篇幅与尚书已相当接近。,毛公鼎,铜器铭文举隅,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差地设征,降民监德,迺自作配乡 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 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顾 在天下。用厥邵 绍 好,益干(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李学勤释文,遂公盨,周易是用蓍草的茎占卜的一部记录卦辞的书。(单卦八,取自自然界的八种物质现象:天(乾)、地(坤),为父母,生风雷水火山泽(巽震坎离艮兑),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八卦重叠组合,成64卦,每卦6爻成384爻,每爻有爻辞,说明本爻在本卦中的性质,每卦有说明本卦性质的总的卦辞,卦爻辞简单而晦涩难懂,蓍人可以灵活解释,这为后来的神签提供了根据。不过卦爻辞在叙述卦体吉凶时,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3、周易的卦爻辞,易经卦爻辞举隅,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初九:素履,往无咎。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九五:夬履,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三、尚书,1、尚书的基本概念 尚书即上书,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时只叫书,到汉代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 史官之设始于殷,“左史纪言,右史记事。”尚书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重要篇目的汇编。其中多为王室文告、誓词和臣下对国君的劝谏颂祝之辞。,2、尚书的成书年代及流传情况,尚书的编定,难以确定较准确的时间,但先秦古籍如论语、左传、荀子、韩非子等,大多提到它并引用其中的句子,似乎是先秦时已有一个流行的本子,名称叫书。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今本尚书分虞、夏、商、周四部分。,3、尚书的文学价值:,尚书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提出用人、理政的原则、方法和勤勉治国、力戒逸乐的主张。尚书之文已具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样表达方式,虽为“记言”,却并不单调。记叙简明扼要,描写用笔不多而颇生动,议论要言不烦,抒情皆直抒胸臆而富于感染力。 但尚书毕竟是散文萌芽阶段的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韩愈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指出了尚书语言的这一特点。尚书的文风质直古朴,不事藻饰。,三、春秋,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中经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共十二君,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史实,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其体式、内容、叙事、语言均自成一家,不仅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而且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关于春秋的作者,左传等书中有孔子修春秋的话,孟子更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鲁哀公十四年(前481)春“西狩获麟”,传说孔子“绝笔于获麟”(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则春秋成书当在孔子卒前二年。但论语中没提到过春秋,故杨伯峻不信此说,他认为春秋是鲁国原史。 春秋的思想倾向,主要是遵循周制维护周礼,明王道,重人事,褒善贬恶,反对“邪说暴行”,志在“拨乱世反之正”。,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春秋笔法,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典范,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不少新特点,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比春秋增多二十七年。,一、作者和成书的时代,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唐以后,许多人怀疑此说,现代有人提出是战国时的人所作。左传与春秋虽有联系,但主要不是注释,而是以春秋为提纲,综合国史、传说和轶闻逸事,较详尽地记载了春秋时期304年间各诸候国内部和各国之间错纵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范围大体上局限于统治集团内部。,除左传外,给春秋作传的还有两部书,一部是齐人公羊高所作,叫春秋公羊传;另一部是鲁谷梁赤所作,叫春秋谷梁传。这两部书不同于左传的共同特点是叙事较少,而主要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但多失之穿凿附会,故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均不及左传。,春秋三传,烛之武退秦师,本篇不经意地刻划了一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之士的形象。全文情节比较简单,笔墨也很经济,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出色的外交辞令。烛之武抓住秦晋争霸的矛盾,“越国以鄙远”之艰难,“亡郑以陪邻”之利弊先动摇秦国的决心,然后摆出晋君曾许秦以焦瑕,却“朝济而夕设版焉”的事实,挑起秦国对晋的不满,最后揭露晋国的野心而给秦王造成心理上的威胁,从而使秦穆公背弃前盟,撤兵而去。烛之武的说辞颇有点战国时纵横家的意味,应该说左传中这种出色的外交辞令跟战国策是有一家的继承和发展的渊源关系的。,本篇写的是秦穆公在企图称霸中原的野心指导下向东扩张势力的尝试。文章的宗旨在于总结秦败的原因。战争所与三方,在秦,则师出无名,是非正义的;在郑,则保卫国土是正义的;在晋,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帮助正义一方的。作者的思想倾向都通过具体的叙述表现了出来。,秦晋殽之战,1、结构严谨,线索分明,围绕中心安排材料。 全文以蹇叔哭师开头,中间写了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逐客,殽山丧师,最后以秦穆公哭师结束,首尾呼应,回抱圆合。在详略的处理上,对直接提示秦败原因的蹇叔哭师,弦高犒师详写,对显示秦败结果的殽山丧师则只用了十几个字,写得极其简略。 王孙满观师后的的评论和晋国战前军事决策会议上的意见,既是对蹇叔意见的补充,又是从裁判的角度对秦败原因的直接揭示。可见左传的作者在剪裁方面极具匠心。,写作特点,蹇叔是一位忠心耿耿,爱国爱民,深谋远虑,见识卓绝的老臣的形象。他劝告穆公晓之以理,

    注意事项

    本文(先秦文学解读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