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短时记忆ppt课件.ppt
第六章 短时记忆,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掌握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提取及遗忘过程。,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一、有限容量72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eorge A.Miller)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1.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短时储存容量,短时储存容量,从容量的限度角度考察:米勒(Miller,1956)神奇的数字,72个彼此无关的项目,项目是什么?再现米勒的实验(一部分程序得到更改)。,F ? book 我 h 3 四你 ,组块的作用,1 2 3 4 5 A B C D E 车 马 兵 象 将 日 月 水 火 土 学校 教师 学生 作业 考试 ,按照某种规则或对应于某些熟悉的模式所组织起来的一个信息单位。,组块化(Chunking),组块(Chunk):按照某种规则或对应于某些熟悉的模式所组织起来的一个信息单位。大量证据表明:短时储存中的项目主要是组块。默达克(Murdock)研究证明:三个单词与三个字母衰退速度相同,但相同时间内,单词衰退的量相对较少。当三个彼此无关的字母进入短时储存是,它们构成了三个组块,而当彼此有联系且组成一个单词时,这个单词就成为一个组块。,2.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不同的组块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组块数。,Chase和Simon(1973)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象棋新手进行真实局级的扫描和复盘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在棋局的扫描上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但复盘所使用的时间都存在显著差异。,Chase和Simon(1973)做的象棋复盘实验,自变量仍然为三种水平,被试被允许用5秒钟的时间看一个下25手的棋局,然后要求被试复盘。图中所列出的是三种类型棋手正确复盘的棋子数。你能说明其中的缘由吗?,二、容量有限的性质如何解释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这一短时记忆的特点呢?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短时记忆信息缓冲原理 短时记忆由若干槽道构成。每一个槽道相当于一个信息通道。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单元分别进入不同的槽道。缓冲器的复述性加工有选择地将槽道中的信息进行复述。被复述的槽道中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中。而没有被复述的槽道中的信息将被清除出短时贮存区而丧失。,2.Baddeley等(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取决于人在2秒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量。3.Klatzky(1975)木匠工作台原理。木匠工作台既要放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个权衡关系,短时记也是如此,它既要贮存,又要加工,实际上是一个工作记忆。,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形式的加工过程(Encoding)。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Code)。本节探讨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以什么形式贮存和被进行加工。,一、听觉代码,一、听觉编码实验,该实验是Conrad设计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觉呈现刺激,第二个阶段为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实验所用的刺激为6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其中有些字母的发音相似。如C和V,S和F等。刺激字母呈现后,要求被试按原来的顺序回忆字母。通过比较原序列与被试回忆序列,统计出被试的回忆错误,得出两个统计表。,视觉呈现字母回忆的混淆矩阵,听觉字母回忆混淆距阵,回忆错误实验表明:,人们在回忆时产生错误主要发生在声音相近的字母混淆上。说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使用视觉材料作为刺激,其代码仍有听觉性质,在短时记忆中出现形声转换,而以声音形式贮存。,二、视觉编码实验,在人的短时记忆中还存在着视觉编码。其条件如下:1.在短时记忆初期,首先产生视觉编码,然后才出现形声转换。2.在大量的非言语信息加工中,形声转换无法迅速进行,这时短时记忆直接以视觉方法进行编码。,三、语义编码实验,前摄抑制为先学的知识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实验采用连续四次进行。在前三次实验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处理都是一样的。向被试呈现三个字母(每次实验所呈现的三个字母不同),然后让被试用20s的时间完成一个计算作业,以防止被试重复。在第四次实验中,控制组被试看到的依然是字母,而实验组看到的则是三个数字,在完成一个计算作业之后,两组被试的回忆成绩发生显著的变化。实验组成绩的上升称为“自前摄抑制释放”。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的被试。短时记忆可表征范畴意义,两种被加工的材料越接近,互相干扰越大。,小结,1、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主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2、 短时记忆中也含在视觉编码,而且它出现在听觉代码之前。3、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感觉通道的特性。4、 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a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组块在本质上就是短时记忆信息的意义组织或再编码。,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相当复杂。它涉及许多问题,并且引出不同的假说。,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Sternberg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通过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方式来实现的。扫描模型(Scanning Model),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平行扫描: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的扫描方式。 反应时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的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系列扫描:,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 项目一个个地相继进行比较的扫描方式。反应时将会随识记项目的增多而增加。,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被试的反应时会随短时记忆集的增大而延长。这说明,短时记忆的扫描不是平行扫描,而是进行有序的系列扫描。,Sternberg采用因素相加法探讨了提取的反应时:提取过程包括编码、比较、判断(决策和反应)3个阶段。总反应时=编码+比较+判断RT=e+cN+d =cN+(e+d),Sternberg的理论必须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系列扫描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又是怎样结束的。,从头到尾系列扫描与自我停止系列扫描,从头到尾系列扫描:指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按顺序检查一遍,然后才判定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某个项目是否匹配,看它是否包含在记忆集中。自我停止系列扫描:指在记忆集中检查出所要的项目后即停止比较,即在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同一项目匹配以后,就不再搜索下去。,Sternberg通过对“是”与“否”回答的反应时的一致性,确定了记忆信息提取以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同时,判断过程包括比较过程和决策过程两个阶段。,Sternberg的方法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相加因素法,该理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也受到质疑:1. 实验中最多只应用6个数字作为识记项目,与短时记忆容量有出入。2.刺激呈现的速度太慢 由于刺激呈现的速度太慢,有时间充分复述,掩盖了系列位置效应。 3.该理论认为短时记忆的提取是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但无法正确解释系列位置效应(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4.该理论在解释信息加工的个别差别(速度和风格)方面力度不够。,二、直通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直通模型(Direct Access Model)认为,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并不是通过扫描的方式进行的,大脑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该模型认为,短时记忆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可以据此作出某种判定。在大脑内部有一个判断标准,当熟悉值高于这一标准,则作出“是”反应,低于这一标准则作出“否”反应。熟悉值与标准的偏离程度越高,作出是或否反应的速度也越快。,支持实验:Theios等(1970)发现,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非常见词。Baddeley和Ecob(1973)也发现,如果识记项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即同一项目几次出现,则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评价:直通模型可以解释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但它也面临考验:1.短时记忆是如何知道识记忆项目的位置的?2.如果信息的提取是直通的,那么为什么反应时会随着识记项目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三、双重模型,Atkinson和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直通方式,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由于搜索模型和直通模型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又都有不足,因此有人企图将两者结合起来。Atkinson和Juola(1973)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双重模型就是一个尝试。他们设想,输入的每个字词可按其知觉维量来编码,称为知觉代码;字词还有意义,即有概念代码。知觉代码和概念代码共同构成一个概念结。每个概念结有不同的激活水平(activity level)或熟悉值(famillarity value)。,在大脑内部有两个判定标准;一个是“高标准”(C1),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高于这个标准,人便可迅速地作出“是”反应;另一个是低标准(C0),如果某一探测词的熟悉值达到或低于这个标准,人就可迅速地作出“否”反应。照Atkinson和Juola看来,这是一个直通过程。但是,对于具有一个即其熟悉值低于“高标准”而高于“低标准”的探测词,则要进行系列扫描。,双重模型示意图,四、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短时记忆的研究还发现,信息提取的加工速率与材料性质或信息类型有一定关系,即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容量愈大的材料,扫描也愈快。,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加工速率与材料性质或信息类型有一定关系。cavanaugh(1972)通过统计不同的研究对某类材料的平均实验结果,得出扫描一个项目的平均时间,并与相应的短时记忆容量(广度)加以对照,发现,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容量愈大的材料,扫描也愈快。,现在还难以清楚地解释这个现象。在短时记忆中,信息是以特征来表征的,而短时记忆的贮存空间有限,则每个刺激的平均特征数量愈大,那么短时记忆能够贮存的刺激数量就愈小。Cavanaugh认为,每个刺激的加工时间与其平均特征数量成正比,平均特征数量大的刺激需要的加工时间多,反之需要的加工时间则少。这种解释还存在不少疑点。但它却把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记忆容量和信息表征都联系起来。,第四节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一、遗忘进程 通过干扰作业法(Peterson-Peterson方法)。实验假设:短时记忆取决于复述,设法阻止复述,即可考察短时记忆的遗忘情况。每次给被试呈现3个辅音字母,如TFK,立即听觉呈现一个三位数,如487,要求被试做出连续减3的运算,并说出每次运算的结果,直到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识记的3个字母。字母呈现与回忆间隔(连续减3的运算时间)分为:3s、6s、9s、12s、15s和18s。每次连续减3的运算时间是随机的。,1.短时记忆中信息可以保持1530S。2. 如果得不到复述,那么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将会迅速遗忘。3. 只要短时记忆识记项目的数量不变,识记材料性质的改变对短时记忆的遗忘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二、痕迹消退与干扰,1.关于遗忘,历来有痕迹说与消退说之分。2.Waugh和Norman发明了探测法实验。结果发现,短时记忆中的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干扰项目数量对短时记忆信息保持的影响,记忆与脑,脑生理学研究的结果,正在不断向人们揭示记忆的物质基础的秘密。外界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时,神经细胞间就通过它们的接触点(称突触)进行一系列的系列生化、电活动。信息的河流永远填不满记忆的大海。专门研究记忆容量的美国心理学家劳金茨科吉凶说,即使我们每秒钟给大脑输送十个信息,就这么不停地输送一辈子,大脑还有记忆其它事物的余地。,据研究,正常人脑的记忆储存量高达10的12次幂-10的15次幂比特信息单位,是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储存量的一百万倍,约等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存书的五十倍,即:大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五亿本书籍知识总量。,记忆是对外界刺激的信息储存。这种外界刺激首先被感觉器官接收,然后才传到大脑。感觉器官的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记忆的储存。先天失明者是没有色彩记忆的。人的各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例如,画家的视觉感受能力较强,其记忆通常在视觉方面显出优势。和一般人同看一张画面,画家的记忆更清晰些。音乐家的听觉感受能力较强,记忆也就偏向听觉型。同是听一首曲子时,音乐家比常人记得更好。感受器官的灵敏与否与记忆关系重大。根据各人感觉器官的特点,记忆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作型和混合型。,作业:述评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