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古典文献的载体ppt课件.ppt
第2章 :古籍文献的载体,目 录,第一节 甲骨与金石 第二节 简牍第三节 帛与纸第四节 缩微胶卷第五节 电子文献,第一节 甲骨与金石,甲骨:就是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殷人迷信鬼神,凡事都要占卜,占卜之后把结果记录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甲骨文又称“卜辞”。,殷墟出土的甲骨已有15万片左右,4500多个单字。 甲骨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研究甲骨,对中国古代社会史、科技史和古文字学、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甲骨文于1899年王懿荣偶然发现,他被称为“甲骨文之父”。*刘鹗(字铁云)所得,拓印出版名铁云藏龟,著录甲骨文第一部著作。*罗、王、董、郭(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合称“甲骨四大家”,亦称“甲骨四堂”(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堂堂堂堂,郭董罗王”。,甲骨文学历程1903年,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甲骨著录书 1904年,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甲骨文字考释专书,开释文先河。 1914年,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使甲骨卜辞基本可以通读。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商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确立了商王朝的世系。甲骨文被用于商史研究。,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781982年 甲骨文字释林 :于省吾/中华书局/1979年(吉林大学 )后继力量不足,后继乏人!,甲骨之父王懿荣,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甲骨文数据库,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甲骨文数据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制并管理。香港汉达古籍数据库检索系统甲骨文数据库: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古文献数据库中心开发制作。包括甲骨文数据库、竹简帛书数据库、金文数据库、先秦两汉文献数据库、魏晋南北朝文献数据库以及类书数据库等,可进行全文检索。汉达甲骨文数据库收录甲骨文合集释文及英国所藏甲骨集等海内外七种主要大型甲骨书籍,共计卜辞53,834片,100万字。,甲骨文拓片数据库: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制。甲骨文拓片数据库于2004年开始建设,主要处理对象是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甲骨文拓片,可分为考古发掘甲骨拓片,及购藏所得甲骨拓片两类。数据库数据囊括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甲骨文拓片、考古学门库房所藏善斋藏契拓片及史语所藏甲骨文拓片,总计超过4.5万张。数据库具有图文对照功能,读者除了能够检索甲骨文的基本数据和文字信息,还能将文字信息与拓片影像进行对照。,“甲骨世界”数据库:中国国家图书馆研制。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甲骨35,651片,占全国甲骨藏量的1/4,是收藏甲骨最多的机构。“甲骨世界”数据库收录甲骨目录2,964条,影像5,932幅;甲骨拓片目录2,975笔,影像3,177幅。数据库的著录包括出土地点、时期、原骨属性、原骨尺寸、来源、释文情况、著录情况、旧藏编号、卜辞内容类别等,读者可依据著录设置的检索途径进行全文检索,全部甲骨均附拓片。“甲骨世界”数据库还具有工具库链接功能,如 甲骨文合集来源表及释文部分、甲骨文字典、金文字典等,以便读者参考。,花园庄东地甲骨检索系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研制。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顺应中国文字数字化发展趋势,构筑了规模庞大并富于补缺中文信息化现状特色的中国文字数字资源,主要包括商周金文检索、战国楚文字检索、说文解字检索、花园庄东地甲骨检索、古文字诂林电子检索、金文文献集成电子检索、常用古文字字形检索等数据库系统。花园庄东地甲骨检索主要提供花园庄东地甲骨文的全文检索,系统所依据材料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版)。,甲骨文欣赏,牛 车 女 弃 休 采 牢 盥 秉 好,监,即,伐,既,益,取,安,子,大,金石,金:主要指殷周青铜器,代表文字是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金文作品,毛公鼎,毛公鼎:西周晚期 ,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 。铭文的内容说:周宣王即位之初,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政务。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石:即刻石,包括石鼓文、碣、摩崖石刻、墓碑。石鼓文,亦称猎碣或雍邑刻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10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第二节 简牍,简牍实际是古代几种文献载体的总称。简,指的是竹简、木简;牍,指的是竹牍和木牍。,单个的竹片叫“简”(或称牒),单个的木片叫版,1 尺长的长方形版叫牍,也叫尺牍。比较狭的版也叫木简。又小又薄的版叫“札”。将“简”编连而成的整体叫“策”或“编”,将版牍捆在一起的叫函。 制作竹简要先用火烤去汁液,以防虫蛀。烤制过程称为“杀青”或“汗青”。后来汗青成了史册的代称。,代表性的简牍:汲冢竹书襄阳楚王墓竹简流沙坠简居延汉简信阳楚简银雀山汉简睡虎地秦墓竹简郭店楚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牍欣赏,木牍,据史记所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简牍文书重达120斤;东方朔写一篇奏文上呈汉武帝,竟需两名武士抬进宫中。随着文化的繁荣和纺织技术的发展,在竹简木牍流行的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文献载体缣帛。东晋末年由于纸的推广使用,简牍逐渐被代替。,第三节 帛与纸,缣帛是丝织品,我们把写在这些丝织品上的书叫作帛书。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 当时丝帛是为贵族书写及绘画之用,民间则仍用竹简。,帛书代表作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放在一涂漆木匣中。有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的两种。字体有篆、隶之分。篆书的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 (前196)左右,隶书的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有28种,计十二万余字,均破损严重。,纸张1957年西安东郊灞桥古墓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古纸,被称为“灞桥纸”,它是目前考古发掘出来的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纸。造纸术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第四节 缩微胶卷,文献的缩微化,是图书馆、档案馆等文献收藏单位文献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大型文献收藏单位都将手稿、珍本、善本等准备长期保存的古籍文献制作成缩微品加以收藏。“缩微胶卷”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的大小。19世纪普法战争,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1万种书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最大优点是忠实地保持了原件影像的真实性。,第五节 电子文献,电子文献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记录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这种文献存贮容量大,检索速度快捷、灵活,使用方便。电子文献又分为光盘文献和网络文献。,新乡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读秀学术搜索是一个海量全文数据及元数据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它能够为读者提供 260 万种图书、6 亿页全文资料、5000 万条期刊元数据、2000 万条报纸元数据、100万个人物简介、1000 万个词条解释等一系列海量学术资源的检索及使用。不论是学习、研究、写论文、做课题,读秀都能够为读者提供 “读秀”是对于传统检索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将把读者们对图书最全面、准确的学术资料。,国道数据特色专题数据库(SpecialSciDBS)国道数据是专业从事行业数据采集、分析、加工、整合的资讯机构,也是专门为学术性图书馆和情报机构服务的专业信息资源机构。其特色专题数据库超市系统涵盖了5000多种期刊和20000多种非期刊电子全文资源,不仅包含文献信息资源(新闻、期刊、专利、标准等出版物),而且涵盖了大量网上公开的不曾正式出版发表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信息海量,而且都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内容涉及国外教育、食品安全、生物技术、海洋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医药卫生、软科学等多个领域。,常见古籍类光盘举隅:,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