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师教育ppt课件.ppt
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报告人:曾晨曦,目录,一、俄罗斯教师教育现状二、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历史发展三、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四、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其特点五、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可借鉴之处,1992年3月13日,俄科学部高等教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多层次高等教育的决议。于是,俄罗斯以不完全高等教育、基础高等教育和完全高等教育的三级结构取代了运作几十年的单一高教结构,以不完全高等教育证书、学士学位、完全高等教育专家文凭或硕士学位等几个层次的学历水平取代了原来唯一的高教专家文凭,加上高校后学位教育的副博士、博士层次,使教师教育的层次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第一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包括师范中专和师范专科。师范专科学校是苏联解体后出现的新类型学校,多由师范学校升格而来,比中师稍高,比师范本科略低,学业年限上比前者多11.5年,比后者少1.52年不等,在俄罗斯多级高教体制中应属第一级教育层次(在我国等于大专),但在连续师范教育体系中被划归为中等师范机构,这种师专的毕业生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生源之一。,一、俄罗斯教师教育现状,第二层次:高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是俄罗斯师范教育体系的主干部分。经过4年的师范本科培养,毕业生有资格在各种中等专业学校包括文科中学、私立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中任教,有权讲授所学专业,并可获学士学位。最近10年以来,为适应现代科技进步、社会转型和新的经济形势以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高等师范教育机构逐渐呈现出开放性、灵活性、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变化显著。首先,师范学院变升师范大学的速度迅速。90年代起,俄罗斯高教领域出现了综合大学化现象,师范教育领域的综合大学化从1992年开始,发展速度很快。到2002年,师范大学约占高等师范院校总数的50%以上。师范大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制订教学计划,保证高质量施教;对专门人才进行基础培训,大批量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专业人才大学后阶段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通过副博士生部和博士生部培养教育科研力量;通过自己的学术答辩委员会为不具备学位授予权的师范学院组织论文答辩;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增加了许多非师范性内容,如经贸、法律、生态学等专业。它对师范院校职能的转换影响很大。,其次,高等师范教育机构日益多元化。到目前为止,同时为俄罗斯高师教育体系培养师资的仍有29所传统型综合大学。而随着社会转型的需要,非师范院校尝试培养教师的规模也在陆续扩大。非师范院校开设师范专业的大多是在由原来的师范院校改建的综合性大学里,以及一些获准培养专业师资的部属院校。允许部属专业院校开设师范专业,既是近年来师范教育的一种新尝试,也是高等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应急性产物。由于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陷于瘫痪,中小学校教师长期领不到工资,影响了师范专业的声誉,报考师范院校的生源一度减少,使普通教育学校师资匾乏的矛盾凸显出来。在专业学院开设师范班,就成为缓解这种矛盾的措施之一。这表明,师范专业在适应社会变革、满足市场经济需求方面正逐步走出原来的几乎封闭和垄断的培养格局。,第三,师范院校类型呈多样化。目前在俄罗斯,以培养教师为主业的、且被官方划归为师范类大学的,已经不只是原来意义上的师范院校,除专门的师范大学外,还包括有几所语言大学、叶卡捷林娜工程师范大学、马加丹国际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教育技术大学,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大学等。此外,还有一些师范院校或以本校为基础、或联合本地区某个(数个)其它院校成立了传统型综合大学。在淡化本校的师范性、突出其综合性的宗旨之下,仍承担部分师范类培养的任务.同时还向其他师范院校提供一定的师资力量。,(一)苏联教师教育课程设置20 世纪 70-80 年代的特征是“信息爆炸”,即自然和基础科学的迅猛发展。而高等教育体系没有任何变化。在前苏联,师范院校主要是综合性院校的教育系和专门性的师范院校,修业年限一般为 4 年或者 5 年,前者主要培养方向是高年级各科的学业教师,后者主要培养方向是中学的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专业课程的教师。此外,师范院校的实施模式还有函授制院校和夜课制院校、职业学校、综合职业院校的教育系以及农学院,他们的主要培养方向是从事职业教学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专门性的师范院校的培养比例占 80%以上,综合性院校的教育系占 10%以上,剩下的大概 5%由其他院校培养。受当时的客观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教育行业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但是苏联时期已经相当重视教育的发展,所以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还是相当高的,列宁更是被称为“人民教师”。,二、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历史发展,苏联时期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第一模块:这些课程在政治理论层面上,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苏共党史、科学共产主义、科学无神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美学原理、苏联法律等。主要目标是形成未来教师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学习态度和劳动态度。根据教师修业年限的不同,课程设置发生相应变化,一般,四年制的授课时间为 454 学时,五年制为 544 学时。而此部分约占总课程的 13%。第二模块:教育学和教学法方面,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史、教育学或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家庭生活心理学与伦理学、教学法、学校卫生。此部分课程共计 500600 课时,约占总课程的 18%。同时,还开设了各个专业相应的综合课程。主要目的是保障学生掌握科研工作和实习工作的方法和知识。第三模块:专业课程,指未来教师需要掌握的相应专业知识的学科课程,有 25003000 课时,约占总课程的 69%,所占比重最大。,综上,我们可以归纳出苏联时期教师课程设置的如下特点:特点一:从整体上看,课程改革进展迟缓,课程设置变化不明显。虽然国家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一些调整,但都未曾改变课程本质,不过是对现行的标准课程进行一些表面性改变,比如对一些科目进行填充。课程结构框架相对固定,高等院校在培养未来教师方面知识完善其教学课程,并未提供未来教师的独立组织教学过程和从事创造性教学实验的机会。特点二:从内容上看,课程设置中政治教育所占比重较大,即便是伦理学和美学也都是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伦理学和美学,可见,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实用的人文和社会经济类课程地位不高。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的共同努力,心理学课程的在教育学领域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教育学和心理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特点三:从结构上看,以培养专门性教师为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高于政治理论课的 5 倍,政治理论课和 教育类课程比重相对于专业课来讲较少。该特点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因素:二战后,苏联虽获得了胜利,但是战争依然使国家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为了尽快恢复国家建设,赶上并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步伐,必须为社会主义培养大批专业性人才。根据实际需求,这些人才要掌握专业理论、精通专业技术,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培养这些人的基本政治素养,使其成为具体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要培养专业人才,就必须先培养专业性教师,所以,当时的苏联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就有据可寻了,因为这符合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90 年代教师教育课程设置20 世纪 80-90 年代,苏联解体,联盟共和国的主权化,社会民主变革的开始等一些列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进程导致了俄罗斯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在整个教育系统和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内,落后于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需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新时期,在这些方面的系统全面的重建是不可避免的。直到 1992 年,在高等教育系统执行的都是 1988-1989 年由苏联国家教育部确立的各学科的教学课程,在大部分高等教育专业保持了 5 年的教育期。俄罗斯联邦在 19941996 年通过了国家教育标准,以立法形式保障教师的多层次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基础上,在包括联邦和民族区域组成部分的国家教育标准内,国家保障俄罗斯公民免费接受教育。正如苏哈诺夫和特哈卡普所耶夫注意到的,标准应明确教育规范,并且该规范应具有明确的教育工作的模式。他们注意到,国家教育标准还没有找到教育内容灵活性和可变性原则的充分体现,好根据发展学校的要求,按照民族区域特色和大学生的个人需求,考虑教师科研兴趣去预见其动态变化。,(三)2000-2010 年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多学科的课程导致了理论课(4050 科)的过量。据此,在 19992000 年,国家教育标准有了新的补充。更新的国家标准指出,高等师范教育内容的约束机制,该机制有以下相关部分组成:专业学科、教育心理学科和人文学科。教育改革的下一阶段关系到 19962000 年这一时期俄罗斯社会改革的影响力。该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为国家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积极改革创造条件,继续深化俄罗斯联邦教育体系一体化进程。2000 年 4 月 10 日总统签署了联邦法联邦教育发展规划。其主要目的是宣布作为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和为形成社会上积极,创造性人格教育制度的发展。2000 年 10 月 4 日政府决议批准了俄罗斯国家教育方案。他规定了教育在国家政策、战略上的优先权及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明确教育和培训目的,通过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政策取得成功的方式以及在 2025 年前这一阶段教育体系发展的成果。2001 年 12 月 29 日俄罗斯政府批准到 2010 年前这一时期的俄罗斯现代化教育方案。为实施该方案,在 2003 年 2 月 18 日批准了 20012010 俄联邦师范教育现代化方案。,2011 年出台的师范教育标准明确了未来教师进行实习工作方面的总教育目标是:加深并巩固准教育工作者在职业和专业课程领域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方法的培养。依据规定,未来教师应完成的实习任务如下:(1)加强未来教师在高等师范院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有能力在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后有效运用这些知识。(2)培养未来教师领导中小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能力,并且有效掌握教育教学法。(3)培养未来教师胜任独立自主进行统筹、开展、协调课内外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4)必须发展未来教师担任班主任、进行独立教学工作的能力。(5)必须以现代化教学技术武装未来教师,使其有能力掌控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6)未来教师应当学会良好的人际沟通方式,以便在遇到教学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7)当教育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时,未来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且能够及时处理特殊教育情况。(8)未来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对日常教学的研究不断积累现代化的教育经验。,俄罗斯的教育实习种类多样,包括: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教育心理学教育实习等等。以教学实习为例,其主要培养方向是使未来教师具备教学工作和初级职业活动的技能,其组织形式多样,既可以作为独立部分,也可以成为实习的组成部分,组织形式可以是教学方法夏令营等。教学实习与课程的教学关系密切,比如说,外语课的口语实习,地理课的户外实习。根据未来教师所学的专业不同,实习项目也将会分阶段进行。在教学方面,高等院校进行实习活动,使未来教师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补充和丰富,教育活动的技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而教育方面,通过培养,未来教师能够独立进行一般教育机构的工作,激发未来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浓厚兴趣。一般来讲,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周期一般为 20 周,从大一开始,高等师范院校就进行实习课程,并且一直关窗整个师范教育过程始终。师范学生一般在学校首先学习的知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低年级阶段,高等师范院校是不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教授专业的课程的,一二年级时期,未来教师首先在中小学低年级的夏令营活动中进行组织、沟通等能力的锻炼,并且观察和研究中小学的工作状况。,(一)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俄罗斯学者波德拉基把课程结构定义为课程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组织关系和配合,课程结构是用来研究课程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关系。结构是指系统内容组成成分之间的稳定的相互关系,是系统内各要素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因此课程结构是指的课程中各门类科目在纵向层次和横向比例上的相互关系。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的比较:在新标准中,所有专业共同课程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都有明确规定。横向结构包括:普通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系列;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系列;一般职业课程系列;分科课程;专业课程系列;选修课。横向结构中各课程课时分配情况:标准规定的课程总课时为 8640 课时,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学科课程系列为 4860 课时,占总课时的 56,5%;其次是选修课为 1872课时,占总课时的 21%;普通职业课程系列为 1260 课时,占总课时的 14,5%;中普通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系列耗时 1008 课时,占总课时的 11,7%;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系列为 360 课时,占总课时的 4,1%;而包括野外实习和教育实习的实习课程则占到总课时的 10%。纵向结构包括:基础必修课程,可变课程包括学生选修课程。,三、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2011 年 9 月 1 号,俄罗斯第三代联邦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正式生效。而于 2007 年俄罗斯教育部制定的新一代“联邦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并没有对联邦,地区和大学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划分,也即新一代联邦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标准明显增加了大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自由度。而根据新的标准新课程纵向结构分为:联邦课程(基础必修部分)和大学课程(可变选修部分)。纵向结构中各课程课时分配如下:基础必修部分在各学科中所占比重:在普通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系列中基础必修部分的课程为 504 课时,占到该系列课程总课时的 50%;在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系列中基础必修部分的课程为 216 课时,占到该系列课程总课时的 60%;在职业课程系列中基础必修部分的课程为1260课时,占到该系列课程总课时的20,5%。可变部分的课程在各学科中所占比重:在普通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系列中可变部分的课程课时数为 144 课时,占到该系列课程总课时的 14,2%;在职业课程系列中可变部分的课程课时数为 3492 课时,占到该系列课程总课时的 57%。而在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系列并未有该类型课程;变异课程包括学生选修课程。,学生选修部分课程在各学科中所占比重:在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系列中学生选修部分课程课时为 144 课时,占到该系列课程总课时的 40%;在普通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系列中学生选修部分课程课时为 360 课时,占到该系列课程总课时的 35,8%;在职业课程系列中学生选修部分课程课时为 1368 课时,占到该系列课程总课时的 22.5%。综上所述,现在的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有了很大的变革,其课程横向结构主要由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普通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普通职业课程、选修课程、学科课程构成。从 2011 年起(也即联邦国家职业教育标准正式生效的那年)纵向结构被分为由大学部分、联邦部分、选修课程、大学生的必选课程四个部分组成。,(二)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俄罗斯的学者格拉耶夫斯基将课程内容定义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法。俄罗斯当局在 1992 年的联邦教育法及 1996 年的补充修订稿中对课程的改革都明确提出了相同的总要求。第一,教育内容是社会经济和社会前进的要素之一,将为个性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发展文明社会,健全和完善法制国家作为该内容的出发点;第二,教育内容应当致力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对世界概括有所了解,具备同国际水平相当的社会普通文化和社会职业文化水平,力求把学生的个性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融为一体,把当代公民教育成置身于吸收现代社会并以完善现代社会为奋斗目标的人材,发掘和发展社会的干部潜力;第三,任何级别的职业教育局都应保证让学生都能学到一门职业并能获得相应的技能。第四,教育内容必须有利于人与人、人民与人民,种族、民族、宗教和社会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协作,要考虑到世界观的多样性,必须对有利于学生实现自由选择观点和信仰的权利。人的培养关键取决于教育,学生的培养取决于教师,教师的培养取决于师范教育机构,所以师范教育内容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发展至今的俄罗斯师范教育形成了重视专业知识系统化,学时长,课程量大,师范职业课程面广、量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为师范生能快速适应教师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主要用以传授人文、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人文和社会经济学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升受教育者的视野使其达到探索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的高度。该学科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外语、文化学、俄语及语言修养、体育学、本国历史、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商务学、法学、当代自然知识概论、语言学、生态学、信息学、健康学等课程。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则主要是用来传授从事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有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态基础生物学等课程。,上述两类课程的增设,一改往日前苏联教师教育公共课程中政治理论课一统天下的局面,课程设置表现出了明显增强了人文教育的趋势。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所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主修和辅修专业,对学生后续的终身学习意义重大。与之相比,中国教师教育这一方面的课程设置就显得薄弱许多,尤其是文学、艺术、语言、哲学、历史等课程在很多师范院校并没有全面开设,尽管有的院校开设的有与人文相关的课但其门类课时至少显然不足以促进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主要传授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普通职业课程(教育类学科课程)其开设宗旨是旨在提高未来教师必须的教育交往技巧、管理技能以及自我调整能力,增强学生个性化和区别化教学的良好素养。,学科课程的定位是掌握必需的某专业学科教学课程材料,并组织与所教该专业课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活动,该科多采用主辅修设置专业课程。该课程设置模式的优点就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就业面选择。一般情况下,教育教学实践总共是 20 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一直安排连贯的教育见习和实习计划。总体上来说,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课程设置都比较注重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结合,除了会考虑受教育者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外,还会考虑受教育者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对所学学科知识的需求。俄罗斯联邦时期社会科学学科除了把名称改为普通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以外,还增设了大量人文与社会经济课程的课。由此看出,俄罗斯联邦的高师学科专业课正逐步迈向基础化与综合化相结合的方向。课程门类的多样化的同时还增添了反映科技成果的新内容。,(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1第一代国家高等师范教育标准俄罗斯教育部于1995年7月颁布的“高等师范教育标准”规定了未来教师培养教育内容的最低限度和未来教师职业活动的四个方面:教学活动、科研方法活动、社会教育学活动、文化教育活动。以五年学制为例,按照“高师标准”俄罗斯高师院校把培养高质量的学科教师作为其根本目标,把未来教师个性发展和熟练教育教学全程作为根本任务,高师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普通文化类课程:普通文化类课程开始的目的是为了指引未来教师建立起科学的、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于人文主义精神,确保未来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格和从教气质,提升未来教师认识和观察事物以及解决实际能力的问题,增强教师的社会关系处理能力和协作交流的能力。,高师标准规定了普通文化类课程开设的科目为 19门,根据课程内容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1)历史与文化方面:开设世界文明史、文化学、世界艺术文化与遗产史。(2)世界观与价值观方面:增设逻辑学、哲学、人类学和伦理学。(3)审美观方面:开设美学。(4)社会生活方面:开设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律学。(5)自然科学方面:开设生态学。(6)信息与交流方面:开设语言学、信息和数学学以及外语。(7)身体发展方面:开设体育。普通文化类课程有 1800 学时,对外语和体育做出了最低限度的规定:外语不得低于 340 学时,体育不得低于 406 学时。另外,学校选修课占 180 学时。从课程内容来说,普通文化类课程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十分宽泛的知识面。,(2) 医学生物学类课程:该类课主要是想培养未来教师使其掌握基本的健康卫生和医疗知识,掌握在突发情况下进行防护和救助的能力,以此来提高未来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来教师和中小学生的安全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该类课共开设 6 门课程:少年儿童解剖学、生命健康基础与疾病预防、突发状况下的安全防护、生理与卫生基础、基本医疗救助。医学生物学类课程总课时 360 学时,其中学校选修课占36 学时。(3) 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用于培养未来教师使其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沟通技巧,以及管理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基础,来训练未来教师掌握独立设计教育过程的能力,形成未来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良好素质。根据上述教育目标,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由三个方面组成:(1)教育学学科系列:开设教育职业概论、系统和技术、教育学概论等课程。(2)心理学学科系列:开设了社会、年龄、和人类心理学、特殊心理学及矫正教育;(3)学科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总量为 1300 学时,规定学生选修课必须占 200学时。,(4)学科专业类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用于培养未来教师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训练未来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国家规定的课程有十多门(不同专业稍有差异),主要是各专业的专业课、实践课、专业化课程(为开展教育职业活动而深入学习的职业知识、能力和技术)、补充专业课(为按两种专业培养教师而开设)以及选修课。专业化课程(由学校的系自行确定,500 学时),此外还有根据国家教育标准由学校或系自行制定的有选择性的专业必修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考虑到俄罗斯高师学校培养的绝大多数教师都要分配到边疆地区或偏远农村的普通教育学校中去的实际情况,边疆区和偏远农村的学校迫切地需要能掌握一门以上专业的教师。真是因为充分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补充专业的开设:高师标准允许学生掌握非自身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如语文加历史,化学加物理等。这在缓解了师资需求问题的同时,也兼顾到了扩大未来教师专业知识面的需求。补充专业课,学科专业类课程总量为 4924 学时。,通过对 1995 年高师标准分析,我们可以对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结构有一个宏观的印象。由表 1 我们可以发现:普通文化类课程、医学生物学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他们专业类课程分别占总课程的 21.3%,4.3%,15.4%,58.4%。表1:1995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的课程结构表,俄罗斯各高师院校均以国家制定的高师标准为准制定课程大纲。在国家规定部分,各师范大学在课程科目的设置上基本都是与国家高师标准规定的课程课目相一致,只是在课时量的分配稍有差异。1995 年发布的的高师教育标准毫无疑问的成为 90 年代俄罗斯高师教育改革界的一面旗帜,标准用大纲的形式把与高师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相关的国家要求固定下来。医学生物学类课程和心理教育类课程从此被列为了相互独立的两大板块,二者共同构建形成师范职业意识,对职业角色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强化。心理学教育学类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定向学习给予了充足的保证,充分显示了未来教师的师范性;相比之下,医学和生物学的开设主要是考虑到时下未来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发展中的青少年,这一课程设置体现了人性化教育的职业特征。在此之后,我们可以通过 2000 年的高师标准来进行对比,发现 1995 年的高师标准是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完善的。,2第二代标准考虑到 2000 年后的教师教育现状与 1995 年制定高师标准时有所不同,2000 年的高师标准一改往日“医学生物学课”、“一般文化课”、“教育学心理学课”和“学科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方式,选择与高等教育的教育标准保持一致,将课程按照“普通人文社会经济学课”、“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普通职业课”和“学科专业课”四类重新划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它更好地体现了俄罗斯高师教育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统一连续”,是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未来教师培养的职业教育理念。高师的课程改革与高等教育课程步调的同步是高等师范教育作为俄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带来的必然结果,这点我们可以清晰的从高师课程结构与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上形式上的相统一上看出来。,以2000 年高师标准的信息学专业的教师培养为例:一、普通人文与社会经济课程:其中外语课程占 340 学时、体育占 408 学时、本国史占 100 学时、俄语与语言学、文化学、法律、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 10门课程,总共 1500 学时,其中国家规定 1050 学时。这类课程比例为 16.9%。二、普通数学自然科学课程:该类课程主要包括数学、信息学、化学、生态生物学四门课程,总计 1000 学时,占总课时的 11.3%。相对不同专业普通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的总量存在少许差异,并且每门科目的种类和相对应的课时量都不一样,比如说与信息学专业相比物理学专业还增加了一门物理学,物理学专业这部分占 1300 学时;历史学专业总计包括数学与信息学,现代自然知识概论,教学工艺与视听技术三门课程,总计 400 学时。文科类专业均为 400 学时,理工类专业都在 1000 学时左右。,三、普通职业课程:包括心理学类、专业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教育学类、学科教学论与教学法、医学与健康生活知识、年龄解剖学与生理学、生命安全、教学工艺与视听技术 8 门课程,总计 1600 学时,占 18%。其中教育学类课程包括教育活动导论、普通教育学基础、教学论、民族教育学、教育与教育思想史、社会教育学、教育概论与方法、教育系统管理心理矫正教育学、心理学一教育学实习,同样设有 300 学时。而心理学类课程主要由普通、年龄、实验、教育和社会心理学构成,共计 300 学时。四、学科专业课程:开设了数学逻辑学、离散数学、计算机代数基础、算法论、数学统计与概论、数学物理方程、计数法、信息学理论基础、操作研究、人工智能原理、计算机模拟、微电子基础、计算机建筑学、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总计 19 门课程,占 4334 学时。此外还有450 学时的军事教育,450 学时的专业选修课。,表2:200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课程结构表,根据上表可知,2000 年师范教育标准中规定的普通人文与社会经济学课程课时与普通职业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几近一致,而专业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则大约是它们课时的 3 倍。如果把普通数学、自然科学课程与普通人文两门学科和社会经济学课程统归为通识课程的话,通时课程的比例可增至 28%,相比于 1995 年的21%提高了 7%。选修课比例也有所提高。地方和学校制定的可选择课时与国家规定课时的量比例大约是 1:4,1995 年约为 1:10,由此可见,地方和学校制定的可选择课时量的比例大大提高了。而 2000 年师范教育标准中各个课程板块的名字、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容量都教 1995 年有较大了变化,具体变化如下:第一,课程名称的变化。第二,课程内容的变化。第三,课程的容量的变化。,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各类课程名称的更改大大提高了高师课程体系的兼容性和包容性。而课程容量的改变与课程之间的重新整合息息相关,课程容量的改变实质上是知识结构和内容的重新组合和更新。随着知识经济的飞跃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革,作为知识外在的表现形式的课程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必须紧跟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以上所有的变化都暗示了高师课程设置的新的价值方向:也即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环的俄高等师范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具有十分广泛的“大职业”内涵,而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首要的任务便是要能面向和满足社会与劳动市场的需求,从普通职业类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就能看出这种职业性的突出体现。,3第三代标准俄罗斯国家为教师教育新体系制定了新的(第三代)并适用于联邦整体的国家教育标准联邦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教师教育方向)。2007 年 6 月,根据总统指示,职业标准模型制定并得到批准。2007 年 12 月1 日第 3093 号联邦法令批准了联邦教育标准的新机制。2011 年 1 月 7 日该文件正式开始生效。联邦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草案的建立继承了上一代高等教育的标准,强调发展教育现代化,改革职业培养内容,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技术。与第二代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准( )不同,联邦高等职业教育标准草案保障了形成高等院校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和实践上的基础。向实施高等教育双层模式的转变受到了俄罗斯经济社会领域发展的现实问题和俄罗斯进入欧洲和世界教育领域的制约,而该草案师范教育培养方向保障了高等教育双层模式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双层体系规定了在更有效地统计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教育水平的从业人员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培养。此类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符合具体企业主的要求。,经分析上述关于 1995 年、2000 年、2011 年三个时段高师标准课程设置的变化过程可知,尽管课程结构模式、课程容量、课程门类、课程组合方式都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段新的高师标准的核心内容并没有改变,它并不是对以往的彻底颠覆和重新建立,而是在前一个的基础之上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进行的适时的调整和完善。因此上述三个时段的师范教育标准尽管有很多的出入之处,但是它们却都拥有统一的精神实质,都是从某种意义上共同反映了在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前进、发展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需求。,(四)教师教育课程评价国家标准在课程评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因此各大高校必须用一定的机制来使学生获得的教育质量有所保障,以此来满足俄教育评价中急待增强的评价客观性,贯彻教育大纲的灵活性以及国家教育标准的基础性。与此同时,俄高等院校中相继出现了以下两种机制:教学过程组织的学分模块系统和有效的教育过程质量管理系统。其中,学分模块系统主要是以学分评价教学的工作量,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比较自由地学则自己想学的科目。而在高等学校中则是采用建立学术辅导员与导师制度,同时采用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模块等级对其进行评价。而教育过程质量管理系统则是由来自高校系统自身的评价和高校系统外部对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根据国际系列标准 ISO9000:2000 的要求,俄罗斯高校已逐步开展编制和贯彻国际和国家质量管理证书制度的工作。为保障学习者、教职工以及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的满意,国家不断的进行了完善对高等学院发放许可证、进行鉴定和认证的工作,由此也可以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四、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可借鉴之处(一)调整培养目标、并依据培养目标设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俄罗斯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具有知识面的宽泛,要求学生不仅胜任主修专业的教学,还要胜任辅修专业的教学,要求学生灵活而富于想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所以必须确立多元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才能与之相适应。这种多元化的课程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二)增加心理、教育类学科的学习时间、内容和形式目的在于提高未来教师必备的教育交往技巧、管理技能和自我调整能力,培养实施区别化、个性化教学的良好素养。,(三)调整专业课程采用主修和辅修的专业课程设置,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四)加大人文和社会学科的含量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倾听不同文化“声音”的能力,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使学生将来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五)加大教育实习的比重(20 周),制定连贯的教育实习新方案从一年级起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实习,低高年级的教育实习能连续和继承,最终使学生熟悉教师职业的全过程,不仅突出了实践环节,也突出了教师职业特点。,参考文献:1安方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改革J. 2002(7),902张男星.俄罗斯国家课程标准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5(6),903张丹华.俄罗斯师多层次师范教育体系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6(5)4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肖延、单丽洁.俄罗斯师范教育改革指导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6陈先齐,从俄罗斯修改教育法看俄教育改革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97(4)7张丹华,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演进.J.外国教育研究.1995(4),参考文献,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