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与控制(详细介绍“传播”共41张)课件.pptx
疾病预防与控制,第1页,共41页。,疾病预防与控制第1页,共41页。,主要内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2页,共41页。,主要内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2页,共41页。,一、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对策计划免疫,第3页,共41页。,一、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第3页,共41页。,(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感染过程及感染谱。病原体:侵入门户、病原体的特性(致病力、传染力、毒力)、病原体的变异,第4页,共41页。,(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感,感染谱,1.阴性感染为主,多数感染者体内有病原体的存在,但没有临床表现,如流脑、脊髓灰质炎、艾滋病;2.以显性感染为主,多数感染者有明显症状和体征;如麻疹、水痘;3.阴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比例接近,如流行性腮腺炎4.大部分以严重病例或死亡为结局,如狂犬病、埃博拉出血热。,第5页,共41页。,感染谱1.阴性感染为主,多数感染者体内有病原体的存在,但没有,(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病原携带者包括3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2.传染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第6页,共41页。,(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经空气传播流行特点,1.季节性明显,冬春季高发;2.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3.儿童多见,被称为“儿童传染病”4.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有周期性升高;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第7页,共41页。,经空气传播流行特点1.季节性明显,冬春季高发;第7页,共41,(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流行因素:氟摄入量、营养状况、饮水的化学成分、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降氟措施:改水降氟、改灶降氟、饮茶型病区降氟1)氟斑牙:釉面光泽度表现、釉面着色、釉面缺损。第四节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播。一次大量污染食物可引起暴发;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5、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经疫水传播的特点:有疫水接触史,有地方性或季节性;(三)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杀虫、灭鼠;免疫制剂: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统称免疫制剂。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有周期性升高;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新迁入疫区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经水传播特点,经饮用水传播的特点: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史;水源经常受到污染时,病例可常年不断,一次大量污染,可出现暴发或流行,除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别;经疫水传播的特点:有疫水接触史,有地方性或季节性;大量易感人群进入流行区,可呈爆发或流行,停止接触疫水或加强个人防护,可控制疾病发生。,第8页,共41页。,(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经水传播特点经饮用水传播的特点,经食物传播,病人有食用用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一次大量污染食物可引起暴发;停止供应污染食品,暴发很快终止;,第9页,共41页。,经食物传播病人有食用用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第9页,共41,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机械性传播: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可携带病原体,通过接触、反吐、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食物或餐具,使接触者感染;生物学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经过发育或繁殖,才能传给易感者。,第10页,共41页。,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机械性传播:苍蝇、蟑螂等节肢动,虫媒传播流行特点,一定的地区性;局限于有传播该病的节肢动物的分布地区;明显的季节性升高;明显的职业特点;发病有年龄差别;老疫区以儿童为主;新迁入疫区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播。,第11页,共41页。,虫媒传播流行特点一定的地区性;局限于有传播该病的节肢动物的分,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受感染孕妇的病原体(风疹、乙肝等)经胎盘血液传给胎儿使之受到感染;上行性传播,病原体(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纯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等)从孕妇阴道上行,引起胎儿感染;经分娩传播,分娩中胎儿通过严重污染的产道时受到的感染,如疱疹病毒、淋病奈瑟菌。,第12页,共41页。,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受感染孕妇的病原体(风疹、乙肝等)经胎盘,3.易感人群,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第13页,共41页。,3.易感人群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对传染源的影响、对传染途径的影响、对易感人群的影响2.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对传染源的影响、对传染途径的影响、对易感人群的影响,第14页,共41页。,(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第,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1.预防为主与社会预防2.加强传染病监测3.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4.建立和加强传染病预警制度,第15页,共41页。,二、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策略与措施(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第1,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1.传染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报告病种予类别、报告时限与方式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病人、病原携带者、接触者、动物传染源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杀虫、灭鼠;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个人防护);,第16页,共41页。,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1.传染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报告病,三、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对策,(一)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病原体变化带来的新问题(病原体耐药性变异、病原体基因突变与抗原变异)2.传染病流行环节的新问题(传染源的变化、传播途径的变化、易感人群的变化),第17页,共41页。,三、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对策(一)新时期传染病的流,(二)新时期传染病的防治对策,1.由医学预防转变到社会预防2.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3.加强传染病的科学研究4.注重科学决策与科学防治,第18页,共41页。,(二)新时期传染病的防治对策1.由医学预防转变到社会预防第1,四、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目的: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或最终消灭相应的传染病,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制剂: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统称免疫制剂。,第19页,共41页。,四、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一)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3.被动自动免疫,第20页,共41页。,(一)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第20页,共41页。,(二)计划免疫方案,1.扩大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2.我国的计划疫苗方案;,第21页,共41页。,(二)计划免疫方案1.扩大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三)计划免疫的评价,1.免疫效果评价指标:免疫学效果、流行病学效果(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2.计划免疫工作考核指标建卡率、接种率、N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第22页,共41页。,(三)计划免疫的评价1.免疫效果评价指标:免疫学效果、流行病,(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1.接种的途径与剂量2.接种的禁忌症3.预防接种的反应4.疫苗保藏条件,第23页,共41页。,(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1.接种的途径与剂量第23页,共41,第二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特点:明显的地区性、与地质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的总摄入量之间存在摄入量-反应关系。我国常见的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第24页,共41页。,第二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特点:明显的地区性、与,一、碘缺乏病,(一)地方性甲状腺肿1.发病原因:碘缺乏、促甲状腺肿物质、碘过量、膳食原因、其他原因(如其他化学元素不平衡)2.临床表现:分3度,第25页,共41页。,一、碘缺乏病(一)地方性甲状腺肿第25页,共41页。,(二)、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病因:胚胎发育期和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临床表现:呆、小、聋、哑、瘫,分为3型:神经型、黏肿型、混合型,第26页,共41页。,(二)、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病因:胚胎发育期和出生后早期严,(三)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1.补碘措施:碘盐法、碘油法2.碘缺乏病监测3.其他措施,第27页,共41页。,(三)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1.补碘措施:碘盐法、碘油法第27页,二、地方性氟中毒,1.发病原因: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2.流行因素:氟摄入量、营养状况、饮水的化学成分、地理环境及生活方式3.发病机制:影响钙、磷代谢;对牙齿的损害、抑制多种酶的活性。,第28页,共41页。,二、地方性氟中毒1.发病原因: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第,二、地方性氟中毒,4.临床表现:1)氟斑牙:釉面光泽度表现、釉面着色、釉面缺损。2)氟骨症。,第29页,共41页。,二、地方性氟中毒4.临床表现:第29页,共41页。,二、地方性氟中毒,5.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 降氟措施:改水降氟、改灶降氟、饮茶型病区降氟 综合措施,第30页,共41页。,二、地方性氟中毒5.防治措施:第30页,共41页。,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心血管疾病(一)危险因素1.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2.疾病因素(二)预防与控制,第31页,共41页。,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心血管疾病第31页,,二、糖尿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第32页,共41页。,二、糖尿病危险因素第32页,共41页。,三、恶性肿瘤,流行特征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第33页,共41页。,三、恶性肿瘤流行特征第33页,共41页。,经饮用水传播的特点: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史;(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免疫效果评价指标:免疫学效果、流行病学效果(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数);停止供应污染食品,暴发很快终止;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的增加、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的增加。(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降氟措施:改水降氟、改灶降氟、饮茶型病区降氟(一)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阴性感染为主,多数感染者体内有病原体的存在,但没有临床表现,如流脑、脊髓灰质炎、艾滋病;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以显性感染为主,多数感染者有明显症状和体征;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第34页,共41页。,经饮用水传播的特点: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病人有饮用同一水,五、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定义任务基本技能,第35页,共41页。,五、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定义第35页,共41页。,第四节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一、伤害的概念与分类(一)伤害的概念 (二)伤害的分类,第36页,共41页。,第四节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一、伤害的概念与分类第36页,共4,二、伤害的预防策略与干预,(一)伤害的预防策略(二)伤害的三级预防(三)伤害的综合干预,第37页,共41页。,二、伤害的预防策略与干预(一)伤害的预防策略第37页,共41,三、伤害的干预措施,1.道路交通伤害2.跌倒3.自伤,第38页,共41页。,三、伤害的干预措施1.道路交通伤害第38页,共41页。,第五节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概念2、医院感染的分类3、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4、医院感染的危害5、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39页,共41页。,第五节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一、医院感染第39页,共41页,二、药源性疾病,1.定义及分类2.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因素3.药源性疾病的预防,第40页,共41页。,二、药源性疾病1.定义及分类第40页,共41页。,结 束,第41页,共41页。,第41页,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