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讲稿课件教学.pptx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读书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成长关键 课例研讨最有效的途径 参加研讨会向成熟的重要契机 论著教师专业生涯的重要台阶,第1页/共34页,什么是课例?什么是课例研修?课例研修的特点?课例研修的一般流程?如何开展课例研修?课例研修的价值在哪里?,梳理问题,第2页/共34页,一、什么是“课例”?似乎很熟悉、却也挺陌生我们有认识、但可能模糊或许很常见,偏偏视而不见,第3页/共34页,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有何差别?,1. 什么是课例?,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有何差别?,课例与案例有何关系?,第4页/共34页,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有何差别?,1. 什么是课例?,课例与案例有何关系?,第5页/共34页,“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讲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具有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以课为例讲道理】,3.课例的内涵,第6页/共34页,课例研修产生背景:课例研修最初兴起于日本,陆续为美国、英国、瑞典所引进和改造。2006年世界课例研修协会在香港成立。课例研修的理论依据:1、最近发展区理论;2、默会知识理论(又称“缄默知识”或“内隐知识”);3、成人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理论;5、团体动力学理论;6、同伴研修理论。,二、什么是课例研修?,第7页/共34页,课例研修: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们学会做课例研究,帮助校本教研的组织者与骨干教师学会组织以课例研究为内容的团队研修。这种以帮助教师学会做课例研究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师教师学科专业水平、为改进常态教学为目的的研修过程,称为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要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第8页/共34页,三、课例研修的特点,1、在常态课堂教学中,科学观察、深度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真实问题,集体行动研究,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设计、反思,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第9页/共34页,2、将日常教学与研修、培训融于一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研修共同体,教师,专家,研修员,学校领导,第10页/共34页,课例研究的实施反思阶段,反馈会议,课堂观察,教学设计,连环跟进,3、课例研修要去“功利”、“表演”和“示范”,为教师的“发展”而研修。,第11页/共34页,4、在有组织的团队研修中形成相互依存与尊重、民主和谐的研修文化。,一是强调组建合理、高效的研修共同体(外聘专家、学科研修员、学校校长或教学骨干、一线教师)。二是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三是研修的主题来源于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研修方法是实地体验。,第12页/共34页,四、课例研修的基本流程,前期学习阶段课例研修通识培训、学科培训; 概念、流程、方法、课堂观察 技术等学习课例研修“做中学”阶段计划与准备组织、技术、教学准备实施与反思授课、观课、反思、改进梳理与提升完成课例研究报告研修总结阶段,第13页/共34页,课例研修流程图,初备课、准备课堂观察,第14页/共34页,“三实践两反思”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 1、 课前会议课程实施课后会议 2、课前会议课程实施课后会议 3、课程实施,第15页/共34页,组员任务与分工,第16页/共34页,(一)、课前会议(3任务)任务一: 执教者介绍教学设计 观课者从教学观念、对课程教材与教法的理解上提供帮助,介绍教学设计的参考备课的理念和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的目标、重难点、主要教学环节及设计目的关注的焦点(通过课例想研究解决的教学难点或困惑点)学生需求的了解,第17页/共34页,任务三:做好课前会议记录(笔录或录象)集体交流的思维轨迹,用于分析的重要资料,任务二: 确立研修主题和课堂观察点,编制观察量表、进行观察人员分工。,重 点:确立研修主题和课堂观察点,第18页/共34页,课例研修从何而来?,课例研修主题应来自真实的课堂,来自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1、怎么教 2、怎么学 3、叫什么,确立课例研修主题的原则是什么?,1、真实性原则2、普适性原则3、可行性和延续性原则,第19页/共34页,课例研修主题的确定步骤,1、研究之前确定主题(一步:提炼典型问题,形成研修主题;二步:对主题进行讨论、细化;对主题的实用性、可行性进行分析)2、研究之中提炼主题(研究之中确定主题;研究之中调换主题;已经结束归纳主题。),第20页/共34页,课堂观察表,课堂观察表是课例研究小组全体教师根据课例研究主题,共同商议、制定的观课表格。,它是约束和监督授课教师前一轮行为的框架,又是通过观察学生表现后帮助授课教师深入研究改进教学,形成后一轮教学方案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第21页/共34页,由于它是直接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对教师和学生行为进行的即时和有分工的观察,获取的是现场第一手资料,所以比起调查法和实验法,人为性较低,研究的方式较为直接。,第22页/共34页,课堂观察表既要设计观察教师行为的表格,又要设计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和学习过程及效果的表格。这两类表格要在前一轮备课后,由研究者共同制定。 在制定中,研究者要考虑观察表中设计的观察项目是否符合研究主题和学科特点,观察角度是否多元,填表记录时是否规定了定量和定性的内容,填写方式是否有利于研究者的现场记录习惯等等。,第23页/共34页,课堂观察表示范 一组1次 一组2次 二组1次 二组2次,第24页/共34页,语文学科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观察表,语文组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观察表,第25页/共34页,语文学科组教学结构(环节)课堂观察表,第26页/共34页,(二)、第一次课后会议任务一: 依据课堂教学反映问题,共同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策略;提出新的教学设想和设计(重点,举例说明)。任务二:做好课后会议记录任务三:修改观察表,第27页/共34页,(三)第二次课前会议,执教者介绍教学设计(重点介绍调整和修改部分,学生需求了解)修改课堂观察表小组观察人员分工学生前测和后测,第28页/共34页,(四)第二次课后会议,对第一次课后实践反思的小结优点:问题找得准,改进方案具体,有可行性思考探讨问题:分组讨论的意见如何众多,如何达成共识?第二次课后实践反思的重点针对主题,总结规律,形成策略,第29页/共34页,以研究的姿态面对教学问题,并付诸于改进的行动(心态与行动)特定时间段内研究过程聚焦于一个小问题,小才能深(有目标,主题凝炼)一起分析学科教学内容,获得学科教学知识(分享和明晰化经验)广泛汲取主题相关资料,使用一些获得过程性资料的方法(有方法地改进)自己动手撰写课例,定主题、裁情节、描关键、寻证据、下结论、做提炼(理性提升),五、我们如何开展课例研修,第30页/共34页,六、课例研修的价值,个人反思的载体选择有代表性的家常课,通过 分析效果、学习理论、对照他人等途径,进行反思, 以提高认识、改进操作。集体研讨的平台选择有理念冲撞、技术困惑的 课,通过集体听课、评课等观摩研讨活动,开拓思 路,产生新的思维,提升理念,解决操作难点。他人学习的范例选择成功的课,凸现其在理念 转化为实践上的意义,作为课程实施的资源,供他 人学习借鉴理论研究的素材以上材料及教学中积累的各种 实例,都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第31页/共34页,课例研究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一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先生来华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先生听后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而我们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行动,正是行动,造成了人和人的差别!,第32页/共34页,听过易忘、看过易记、做过才会,谢谢!,结束语,第33页/共34页,谢谢观看!,第34页/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