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ppt课件.ppt

    • 资源ID:1388630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ppt课件.ppt

    第八章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1 农业生态系统2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3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4 生态农业与生态模式,1 农业生态系统,一、农业生态系统及特点二、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与城市生态系统间比较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分类,一、农业生态系统及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某一特定空间内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互相作用联结成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环境,人工驯化栽培的农作物、家畜、家禽,部分受到人工控制或是全部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人,3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 。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5)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差。,1)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质全部留在系统内,许多化学元素在系统内循环平衡,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而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干预下的生态系统,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获取农畜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由于大量农畜产品的输出,使原先在系统循环的营养物质离开了系统,为了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就必须从系统外投入较多的辅助能,如化肥、农药、机械、水分排灌、人畜力等。为了长期的增产与稳产,人类必须保护与增殖自然资源,保护与改造环境。,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 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是人工培育与选择的结果,经济价值较高,但抗逆性差。往往造成生物物种单一,结构简化,系统稳定性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农业管理技术的调控来维持和加强其稳定性。农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据统计农作物平均为0.4%,高产田可达1.21.5%,而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不过0.1%。,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 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人工系统,有着许多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不但受自然规律的控制,也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人类通过社会、经济、技术力量干预生产过程,包括农产品的输出和物质、能量、技术的输入,而物质、能量、技术的输入又受劳动力资源、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农业政策、科技水平的影响,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经济再生产过程,不仅要有较高的物质生产量,而且也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因此农业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体现着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特性。,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地域性,不仅受自然气候生态条件的制约,还受社会经济市场状况的影响,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仅发挥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优势,还要发挥经济技术优势。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划,应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行生态分区治理、分类经营和因地制宜发展。,5) 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差,由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物种是经过人工选育的,对自然条件与栽培、饲养管理的措施要求越来越高,抗逆性较差;同时人们为了获得高的生产率,往往抑制其它物种,是系统内的物种种类大大减少,食物链简化、层次减少,致使系统的自我稳定性明显降低,容易遭受不良因素的破坏。,一 OVER,二 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与城市生态系统间比较,1 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别 (1)系统的生物构成不同 (2)系统净生产力不同 (3)系统开放程度不同 (4)系统稳定性机制不同 (5)系统服从的规律不同 (6)系统的“目的性”不同 (7)生产效率不同 (8)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是交错存在, 相互影响,2 三者比较,1、开放度自然生态系统: 自我维持的封闭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人工、半人工生态系统,开放度比自然生态系统大,但小于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高度开放生态系统;主体是人,而不是动、植物或微生物;非生态结构无限扩大,是不完全的生态系统。消费者大大超过生产者, 营养物质及能量大量输入, 废弃物大量排出。,2、能量投入,自然生态系统 :太阳能为主农业生态系统 :除太阳能外,需工业能投入城市生态系统: 主要是大量的工业能投入及生物能投入,3、生产力,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量高,没有或少有产出,净生产力低农业生态系统: 净生产力则高于自然生态系统,总生物量比不上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产力高,4、系统稳定机制,自然生态系统: 靠多样化物种及食物链网络或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形成。农业生态系统: 结构单一,主要靠人工主动调控,也受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调控,不稳定,靠自身不可能持续发展。,5、服从规律,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规律农业生态系统: 自然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规律,6、目的性,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现存量最大,维持结构功能的平衡与稳定农业生态系统: 服从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需求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7、效率自然生态系统 :低农业生态系统 :高城市生态系统 :最高,8、环境问题自然生态系统 :少农业生态系统 :多城市生态系统 :最多,9、相互关系,自然生态系统: 自我维持的封闭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交错存在,互相影响,依赖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其更好的稳定性,森林中鸟兽昆虫多数对农田病虫害起到控制作用。 城市生态系统:通过城乡交叉,“农业生态系统”是“环”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主体,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城市的农业生态系统之间发生可观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依靠农业生态系统的广阔空间和特有的自净能力缓解城市自身承载能力所不能解决的生态问题。 未来发展趋向是城乡一体化。,二 OVER,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分类,农田生态系统: 由作物与其生长发育有关的光、热、水、气、肥、土及作物伴生生物(土壤微生物、作物病虫和农田杂草)等环境组成。并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完成产品的生产过程。 森林生态系统: 由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水、气、肥、土及伴生生物等环境组成的,并完成特定的林产品生产和农业水土保持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其是多功能的生态系统,素有“农业水库”、“都市肺脏”和“天然洗尘器”等美称。,3草原生态系统: 指以天然牧草、人工牧草及草食性农业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种群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构成的,并完成肉、奶、皮、毛等动物性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生态系统。 4. 内陆淡水生态系统: 指人们为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为发展渔业经济而加以利用和改造的湿地、溪流、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系统的总称。内陆淡水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各种水生生物产品的生产和为农田作物提供灌溉水源两大方面。,2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二、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概念 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包括三个方面,即系统的组成成分,组分在系统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以及组分间的联系特点和方式。,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农业生物种群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 农业生物种群结构:即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农业生物种群结构。B 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包括了生物的配置与环境组分相互安排与搭配,因而形成了所谓的平面结构和垂直结构。 农作物、人工林、果园、牧场、水面是农业生态系统平面结构的第一次层次,然后是在此基础上各业内部的平面结构,如农作物中的粮、棉、油、麻、糖等作物。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是指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区域内,农业生物种群在立面上的组合状况,即将生物与环境组分合理地搭配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以提高生产力。,C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指在生态区域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地自然资源协调吻合状况,时间结构是自然界中生物进化同环境因素协调一致的结果。所以在安排农业生产及品种的种养季节时,必须考虑如何使生物需要符合自然资源变化的规律,充分利用资源、发挥生物的优势,提高其生产力。使外界投入物质和能量与作物的生长发育紧密协调。这都是在时间结构调整与安排中要给予重视的。,D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之间借助能量、物质流动通过营养关系而联结起来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农业生物营养关系所联结成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主要是指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 食物链结构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主要营养结构之一,建立合理有效的食物链结构,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耗损,提高能量,物质的转化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率。,一 OVER,二、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一)合理优化的农业生态系统标志1、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应能充分发挥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势,消除不利影响。2、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必须能维持生态平衡,这体现在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农林牧比例合理适当,保持生态系统结构的平衡,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比例合理、配置得当。3、合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一般地如农业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作物种群结构复杂,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途径多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也较稳定。4、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应能保证获得最高的系统产量和优质多样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二)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前提,建立合理的平面结构;建立合理的垂直结构;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建立合理的营养结构,3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二、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与转化方式三、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二、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与转化方式,(一)太阳能 地球上能量的原始与主要的来源,太阳每年向外辐射约10.11034焦耳能量,农业生产通过绿色植物来固定太阳光能.但也仅能利用太阳光能的13%,理论上的最大尘能利用率仅5,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充分提高太阳光能利用率的潜力很大。,(二)辅助能 辅助能其实也是太阳能的一种变换形式,不过在农业生产中,我们把除太阳能以外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包括工业能、生物能、自然能等都称之为辅助能。如工业能: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人力、畜力和沼气等;自然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三)辅助能源的投入和利用效率 自工业机械与石油能在农业生产中被大量使用后,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农作物产量。欧洲在二次大战后30年内农产品增加了8倍,1945年美国每hm2产玉米2t(合130kg/亩),1987年则达到了6t(400kg/亩)。从能量利用上看,产投比却是随着投入增高而下降,在机械化农业中,每卡人工能只获得13卡食物能。蔬菜、水果及动植物蛋白质生产多数产投比甚至低于1。,三、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 水循环2 气态循环3 沉积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模式,(一)水循环: 由于大多数的营养物质多溶于水或随水移动,其主要的循环贮存库为水体或土壤水分。(二)气态循环: 以O2、N2、CO2,其它气体和水蒸气为主,循环完全,范围广,贮存库是大气。交换库主要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如C循环、N循环。,(三)沉积循环 农业生物的需要的多数矿物元素参与这种循环,其循环不完全,贮存库是土壤岩石,交换库多为水与陆地动植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外源物质如各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过量地施用化肥等等。各种各样的外源投入使得大气、水体与土壤遭受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而且污染物质进入农业生态系统被植物吸收后,会沿着食物链各个营养位与环节陆续传递,在传递过程中有害物质逐渐积累和被浓缩,根据有关资料,经过生物浓缩之后,污染物的浓度急剧升高,有机氯化物(DDT),大气中的浓度为0.000003ppm,经浮游生物的生物浓缩,其浓度便升至0.04ppm(1.3万倍)。小鱼吞食了浮游生物、其浓度又进一步升高,达到0.5ppm(16.3万倍);大鱼蚕食小鱼浓度又增至2.0ppm(66.7万倍);水鸟吞食大鱼,其体内DDT浓度已达到25ppm(16.3万倍)。 可见尽量减少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是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1976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召开了一次国际环境会议,由M.J.Frissel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模式。此模式的特点:(1)三个主要的养分库 即植物库P、牲畜库L、土壤库S;营养元素在按土壤 植物 动物 土壤顺序进行。(2)流动线 养分及元素的流动,在几个库之间是沿着一定的路径进行的。可以分成为3类:第一类为系统对外的输出包括了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输出;第二类为系统外向系统内输入,包括了人为和自然的输入;第三类主要是库与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3)养分的平衡与协调 各个库的大小不同,各种营养元素在各库之间的转移速度也不同。但通过人为的调节和自然调节可以实现养分转移流动平衡。 例如植物从土壤中吸引N素的速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而植物残体的分解与矿化释放N素的速率则远远低于N素被植株吸收的速率,并且可在全年时间内进行,而N吸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内,所以无论时间与速率上两者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从全年的数量来看,植物的吸收量与有机物的矿化量大体是相等的。一个半开放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调节输出量与输入量,可以实施系统内部各库之间的物质转移的协调与平衡。,4 生态农业与生态模式,一、什么是生态农业二、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生态三、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经济分析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模式的特点五、 生态农业规划与建设的特点,一、什么是生态农业,(一)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从建国到70年代末;以提高粮食产量为主的阶段,增产几乎成为农业发展的唯一目标; 80年代;由增产转变为增产与增收并重,进而转变为以增收为主导的阶段,开始重视生态环境效益; 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来;在注重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二)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1.在占国土面积2/3以上的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80年代以来,全国沙化面积年均扩大2460km2,治理速度赶不上扩展速度,多数地方仍是沙进人退;草原“三化”(沙化、碱化、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1/3; 2.广大的农业主产区普遍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并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 3.水资源贫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4.我国一些地区如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时的810%降至23%,表土层因水蚀、风蚀而逐年变薄,土壤质量下降; 5.机械化养殖场的迅猛发展则使大量的畜禽粪便不加处理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 6.乡镇企业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80年代中期的11%提高到1997年的45%;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0.1亿hm2,比1983年增加了2.5倍。,(三)生态农业( Ecological Agriculture),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我国生态农业(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四)我国生态农业的内涵,1、从发展目标看,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要求多目标综合决策; 2、从科学理论和方法看,要求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与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科学方法,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建立生态优化的农业体系; 3、从技术特点看,它不仅要求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并注意吸收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求整个农业技术体系进行生态优化;通过一系列典型生态工程模式将技术集成,从而发挥技术综合的优势; 4、从生产结构体系看,特别强调农林牧副渔大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接口”强化; 5、从生产管理特点看,它要求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农户微观经营、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五)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一 OVER,二、我国农业发展阶段的生态经济分析,(一)初级阶段农业 1初级阶段农业的资源投入结构中资本物capital goods投入量很少,其资本物投入之所以极少,往往是由于当地有较大的障碍因素制约如干旱、低温、水土流失、交通不便、经济贫困等。障碍因素常是综合的,单项投入,效果甚微。 2生产产量依赖大自然的赋予和“传统”劳动。 3分布地区主要在黄土高原、东北区的最北部、在西南的一些山区和一些省的边远县。,4由于农业单产低而不稳,为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只有靠不断扩大开垦(毁林开荒等)和加快人口繁殖以取得土地和劳动力。 5土地与劳动力是初级阶段农业的廉价投资,缺乏科技的支撑。广种薄收的农业加速了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破坏,构成经济、生态、社会的恶性循环,形成相对稳定的贫困。 6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必须,初步改善生态环境,消除障碍因素,为增加投入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条件。,(二)发展阶段农业,1初步消除障碍因素,扭转了经济、生态、社会交织的恶性循环,资本物投入增多了,即进入发展阶段农业, 2随着资本物投入增加,粮食等农业单产不断增加。 3我国目前多数地方农业处于发展阶段农业。 4发展阶段农业的目标是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当农民财富有了积累时,现代化手段的资本物投入能不断增加,促使单产进一步提高,广种薄收状况才能得到根本改善,自然生态破坏减轻,农民文化素质提高,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5发展阶段农业的关键在于在增加资本物投入的同时,能否合理引入技术和不断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来提高边际产量,即提高投入的增产效率。,(三)发达阶段农业,1随着外部投入的增加,农业产量不断提高,当产量接近上限时,再增加化肥与灌溉水其边际产量变得很小时,逐渐进入发达阶段农业。 2发达阶段农业的农民开始利用已有的财富作为固定资产,促使农业劳动力大量向乡镇企业等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3农业发展目标已转变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引发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农村人均收入迅速增长。,4农业资本物的投入结构已由化肥、农药等增产技术变为机械化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的高科技需求。 5浙江、广东、江苏及一些大中城市郊区均属发达阶段农业。 6发达阶段农业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是农民财富的积累程度(它决定农业劳动力的可能转移数量与速度);另一方面是农民的文化素质,第三方面是生态环境的根本治理(它包括由于乡镇企业引起污染的治理)。,(四)生态农业,1、必须遵循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制定生态 农业规划2、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 3、 必须遵循复合系统理论与方法 4、必须遵循流域管理的原则 5、必须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 6、实施层次设计的方法 7. 可操作性,二 OVER,三、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一)立体共生的生态农业模式技术 农业生物立体共生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土地面积(水域)内,充分利用光热、时空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种生物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养殖或种养结合的高产高效的集约型农业生产技术。 1、平原地区立体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2、山地丘陵区立体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二)综合养殖生态工程模式技术,综合养殖生态工程就是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系统科学等原理,采用生态工程方法,融汇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以畜禽(鱼)养殖为为中心,合理搭配动植物生物种群,形成综合性的人工复合生态工程。该项生态工程一般包括畜禽养殖、水体养殖或复混养殖等三种类型。,(三)复合生态工程模式技术,复合生态工程是指按特定要求的应用技术作为生态接口,农牧渔加等产业优化组合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特定复合型农业生产体系。该体系强调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利用效率,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普遍采用和推广的技术类型。该项技术多种多样,复杂而精细,成为我国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中典型而突出的技术模式。按照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可以把农业复合生态工程技术分为平原型、山地丘陵型、内陆水域型和城郊型等几种类型。,(四)生态恢复与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技术,所谓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是指对已经破坏或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到被破坏或恶化以前的良性循环的状态的工程技术措施,如我国长期以来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以及草地或草场破坏等进行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则主要针对我国农业、乡镇企业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而进行的综合整治途径或技术,如乡镇企业的清洁生产工艺、污水及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等。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两项工程技术为重点。,农业生产复合系统,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特点,1.不反对化肥农药的投入,而是强调因地制宜、合理、高效率; 2.要立足于全部土地,从大农业系统结构调整入手,实施整个农业系统的改造;注重农林牧复合系统建设,及结构多样性; 3.目标追求的侧重点,不仅限于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还重视产品的产量、数量并要求与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4.强调发挥中国传统农业中的技术精华并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与现化技术优化、组装。,五. 生态农业规划与建设的特点,1.全局性 2.长远性 3.实践性 4.群众性,1 请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2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什么?3 什么是生态农业?4 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