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力》ppt课件.ppt
第节 力,第七章 力,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人推车人用了力车受到了力,双手拉弹簧人用了力弹簧受到了力,人提水桶人用了力水桶受到了力,人举杠铃人用了力杠铃受到了力,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施力土受力,磁铁吸引铁钉磁铁施力铁钉受力,人 推 车 双手 拉 弹簧 人 提 水桶 人 举 杠铃推土机 推 土 磁铁 吸引 铁钉,作用,第一节 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用符号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讨论一下,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吗?,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吗?,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D,4.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答: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一个巴掌)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所以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出响声)。,1、手提水桶的力,施力体是什么?受力体是什么?,2、桌子受到书的压力?施力体是什么?受力体是什么?,即学即练:,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演示:(1)捏一下橡皮泥;(2)拉伸一下弹簧。,形状改变,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1)从静止变为运动,(2)运动快慢变化;(3)运动方向变化。,运动状态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或从静止变为运动;,观看实验现象,1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 (1).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 (2).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3).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满天飞舞 (5).汽车刹车后,速度越来越慢 这些现象中属于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是_,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_.,(1),(3),(2), (4), (5),即学即练:,除了力的大小、方向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呢?,想想做做,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A B C,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如何简单方便的表示力呢?,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标出力的符号(大小和单位),四、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F=20N,即学即练,1、电灯受到5N向上的拉力,画出拉力的示意图。,2、用100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0推小车,画出推力的示意图。,3、桌子受到10N的压力,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小实验,将质量相等的磁体和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观察现象。,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受力,向前运动;磁铁也向前运动,说明磁铁也受到了力。,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人推墙,墙受力但人后退,说明人受到向后的力。,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施力物体,作用力,受力物体,反作用力,A物体,B物体,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学即练,1.运动员举起杠铃,举力的施力物体是_,受力物体是_;同时运动员也受到了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受力物体是_.可见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所以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运动员,杠铃,杠铃,运动员,受力物体,相互,2.穿旱冰鞋的人推墙时,使人后退的力是( )A.手对墙的力 B.墙对手的力C.鞋和地面的摩擦力 D.无法确定,B,3.小明游泳时手向后划水,手对_施加了力,同时身体前进了,说明身体受到了_的作用的力。这些现象说明了 。,水,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练习:,1. 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 _,受力物体是 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2. 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 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 _。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 _ _。,手,排球,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是相互的,力的作用,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C,本课小结,相信你一定收获很多,你还有疑问吗?,作业:课本5页 2、3、4题,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