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6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ppt课件.ppt
,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第六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征和经济目标,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汔(q)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小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另一层是知识分子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概念的由来,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征,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 战略,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全面性-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协调性各种关系协调发展。,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更加繁荣,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主更加健全,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技更加进步,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小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可持续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方方面面,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稳定民心、安天下的产业。,二、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城乡发展一体化,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生活宽裕,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挑好“小官”干“大事”管理民主,炕头上看大戏乡风文明,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发展现代农业,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产业结构的涵义,(三)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产业结构构成,二、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第一产业呈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二产业先是迅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高科技产业不断涌现,第三产业则成不断上升的趋势,地位越来越突出。,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二、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即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部地区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东北地区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 东部地区 率先发展,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部地区 发挥承东启西的优势,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中部崛起,中部曾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也是民主革命的发源地,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工业、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坚持科学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金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变化的状况。,1.经济增长的内涵,(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的经济增长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现象。,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粗放型单纯以数量的增长为中心的外延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低下。集约型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式增长方式,效益相对较高。,3、经济增长方式类型:,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投资、出口,A、依靠消费、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4.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第二产业带动,B、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4.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增加物质资源消耗,C、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4.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内涵,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全体公民中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2.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创新管理,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3.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必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3.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三、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作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包括哪些内容?3、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具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