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徐:必修四 苏轼 《定风波》公开课ppt课件解析.ppt
1,2,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颍州、惠州、儋州等地任职。,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3,定风波,苏 轼,4,学习目标,1.品析词作语言,体会苏轼旷达乐观的情怀2.学习以小见大、一语双关的表现手法3.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5,题解,写作背景,定风波,词牌名,作者因作诗表达对新法的不满,陷入“乌台诗案”,入狱将近四个月,后被贬至黄州当团练副使(职位相当低微,没有实权)。作定风波时已被贬至黄州三年。,6,定 风 波苏 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 读:检查预习,xng,xio,su,qio,s,su,yn,7,定 风 波苏 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听 读:把握节奏,xng,xio,su,qio,s,su,yn,8,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意 读:梳理词意,这首词的序为我们交代了哪些信息?,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事件:遇雨,后转晴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人),同行,余感觉:狼狈 不觉写作缘由:故作此,9,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参考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草鞋轻快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一件蓑衣,任凭一生的风雨吹打。,意 读:梳理词意,10,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参考译文: 微冷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冷意。山头的斜阳却迎面照过来。回头望一眼来时风吹雨打的地方,回家去,既无风雨,也无天晴。,意 读:梳理词意,11,品 读:深入探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面对自然界的风雨,词人是如何处理的?从中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心态及词人形象?2.雨中道路泥泞难行,为什么词人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呢?,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疾风骤雨,置之不理,超然物外泰然从容,闲适轻松,挑战风雨,1.面对自然界的风雨,词人是如何处理的?从中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心态及词人形象?,13,1.面对自然界的风雨,词人是如何处理的?从中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心态及词人形象?,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词人形象。,14,2.雨中道路泥泞难行,为什么词人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呢?,“竹杖芒鞋”一般是穷人或闲人所用,这里喻指闲散江湖“骑马”一般是官员或忙人所用,这里喻指奔波官场“轻”这里实际上是说苏轼被贬远离京城,远离朝政,“无官一身轻” 用“竹杖芒鞋”与“骑马”进行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15,3.这首词除了描写途中遇雨,自己如何面对自然风雨外,还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如何面对人生风雨、政治风雨,16,4.这首词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词人面对人生风雨、政治风雨的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烟雨风雨,自然界风雨,人生险途、政治风雨,晴,自然界晴天,人生顺境,一语双关,作者坦然面对人生风雨,镇定、潇洒、从容的生活态度。,17,5.谈一谈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阳光总在风雨后失败与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也许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要坚信困境是暂时的,18,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这首词所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作者通过记叙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暗写了自己所遭遇的政治风雨。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以小见大。凸显作者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19,定 风 波苏 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情 读:深入把握情感,xng,xio,su,qio,s,su,yn,20,周记: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对于这些“人生风雨”,我们是假装看不见,还是勇敢面对?请以我眼中的风雨人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周记。,21,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了一片晴空。 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旷达,一样洒脱。,22,谢 谢,23,东 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课外拓展:,注:1、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务农之所。 2、荦(lu)确,高低不平的样子。3、铿然:因敲击而发出响亮之声。,明确:运用象征(借喻)手法,用荦确坡头路暗指仕途的挫折。那凸凹不平的坡头路难以行走,但有什么可怕呢?将拐杖用力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在此作者以险为乐,尽显其旷达乐观豪放之情。,思考: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