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起承转合ppt课件.ppt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学得痴迷,要拜黛玉为师,黛玉对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 这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顺着它就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领悟诗的真意。,香菱学诗,高考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从章法结构入手,可以与诗人共呼吸,水到渠成地领悟诗人的情感凝结点。掌握了这个规律,既获得了诗歌鉴赏的金钥匙,又为练习写作提供了好章法。,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2.学会运用诗歌结构特点,分析诗句在诗歌中的作用3.掌握概括诗歌结构层次的思路和方法,“起”即起句、开篇,“承”是承接,拓展“转”是转句,跳宕转折 “合”是结句,收束全诗,夏日 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首联起,先描写江村夏景, 燕雀生成,风光怡人。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颔联承,继首联再描,蝶舞花枝,蛛网新结,生机盎然。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颈联转,透露主题讯息:“邀月影”“纳溪声”欲融自然。)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尾联合,主题已很鲜明:欲与村野为伴,清净此生。原来前面的一番描写,竟是为后面的抒情张本。,2011年江苏高考试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边练边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辽宁卷16题第(1)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起,“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思考、或引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 “起”的作用一般有三点:(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起法1、明起-开头就将题面说出,毫无做作。 杜甫 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开门见山,就是明起。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 虢国夫人承主恩开门见山说 得到皇帝的恩赐, 起法2:暗起-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 七绝荷 凌波窈窕奇情女, 曼舞随风洁不移。 不顾天公晴或雨, 只将绿伞做裙衣。 暗起就是抓特征来表达事物,从而点题。起法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 寒食 韩翃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寒食,是清明的前一天,也是春花灿烂的时候,所以用春城飞花这个眼前景来写出来,其实这个做法应该叫“比”。,起法4:反起-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 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荒居寂寞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这个反起,作用在于欲扬先抑。先悲,所以更能突出喜,与题目的结合还是有机的。反其道来托出主题。反起的突出情感作用更大些。 5:兴起-兴起乃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以忽然想到的事情作起,即兴而吟,就是所谓的兴起。 李频 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题目为【渡汉江】,却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旨,此之谓兴起。,边练边悟:,柳梢青 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问:“聚散匆匆”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加以分析? 答案:聚散匆匆”是本词的题眼。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承,“承”就是承接连贯。“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方式有的总接,有的分承,有的明顺,有的暗衔,但都会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 。 “承”的作用主要是:(1)结构上承上启下。(2)铺垫下文。,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融情于景,又与上联构成巧妙的分承:“无边落木”承首句的“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次句的“渚清沙白”,意脉清晰,层次分明,就使后面“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显得深沉显豁。,边练边悟,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第三句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说说它的作用?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转,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在绝句中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曲中多指“过片”。内容上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边练边悟:,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合,“合”则是结句,往往有揭示题旨,或耐寻味,或启遐想,以有力取胜。合的方式有两类:1、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2、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合的作用一般有三种:1、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2、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3、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拓展练习:,湖州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答:无尽的烟云,悠悠江水,夕阳下的寒鸦,还有南宋统治下四百州的土地和人民,全诗之景均为诗人“望”中所见,“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一个“望”字也写出了诗人不胜依恋与痛惜之情,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再 见,考题呈现,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解析】 首先从形式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首绝句:雨洗东坡月色清启,破题,写景。市人行尽野人行承,接上句,写景。莫嫌荦确坡头路转,由写景转入议论。自爱铿然曳杖声合,收束全篇,显志。,全诗一二两句写景,勾勒出宁静而清新的意境。第一句点明地点、时间和景色,上点诗题“东坡”,下起诗歌第二句。雨过天晴,月亮高挂,东坡被雨洗过,一切都显得格外清新。或是夜色已深,已没有了市人的喧闹,更衬出东坡的幽静。诗第三句起,由写景转入议论,第四句则直抒胸臆。虽然东坡山多石大,路很难走,但作者却自爱之。坎坷道路,诗人自爱之,诗人坚定、乐观旷达的情怀不言自明。认识绝句的相关规律,有利于我们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对于这首绝句来讲,三、四句的理解与把握,是解答两个鉴赏题的前提与基础。,【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坷坎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