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六、七篇ppt课件.ppt
第六篇 工资,中心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说过,工资理论是资本论中三个崭新因素之一。这一篇研究工资,是从第二篇到第五篇所阐明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继续和补充。这一篇主要是揭示了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位和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结构这一篇分四章,第十七章抽象地分析工资的本质,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通过工资形式揭示工资的本质,第二十章通过工资的国民差异,进一步揭示工资的本质。方法这一篇的叙述是采取由抽象到具体,由本质到现象的方法,先揭示工资的本质,再考察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最后说明形成各国工资水平差异的原因及相互比较的复杂因素。,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等于把劳动说成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1.商品的价值是耗费在商品生产上的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用它所包含的劳动量来决定。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那就是说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2.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如果劳动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卖,那就必须在出卖以前已经是一个物质存在的商品。但事实上,活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是在生产过程中才使用的,活劳动决不会在出卖之前就存在。3.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就会消灭价值规律或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如果说劳动是商品,用物化劳动去同活劳动直接交换来说明,是较少量劳动同较多量劳动相交换,就会消灭价值规律;如果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又会消灭那种以雇佣劳动为总础的资本主义生产自身。,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二)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1.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劳动的价值。2.劳动的价值小于劳动的价值产品。3.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四)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基础1.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资本和劳动的交换与一般商品的买卖一样。买卖双方是平等的,好像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2.从劳动这个商品的特性看,首先,劳动力交换价值,在外表上容易同它的使用价值相混淆,其次,工人的工资是在它已提供了自己的劳动以后被支付的,最后,工人提供给资本家的“使用价植”,实际上不是他的劳动力而是一定的有用劳动。3.从工人阶级的立场来看,劳动是获得一定额工资的购买手段。价格的变动。4.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他无疑希望用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他实际上所关心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与劳动力执行职能时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5.从工资的实际运动来看,也似乎所支付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而是劳动的价值。这有两种现象:(1)工资随着工作日长度的变化而变化;(2)执行同一职能的不同工人的工资间存在着个人的差别。,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1.计时工资就是按一定的时间单位来支付的工资。它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总是按一定时间来出卖的。因此,直接表现劳动力的日价值、周价值等等的转化形式,就是计时工资的形式,也就是日工资等等。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工人按照一定时间出卖劳动力得到的货币额,称为名义工资;工人靠出卖劳动力得到的货币额转化成的生活资料数量,称为实际工资。3.劳动价格就是劳动力每一小时的价格,它等于劳动力的平均日价值除以平均工作日的小时数。4.计时工资的一般规律是:如果日劳动、周劳动等等的量已定,那末日工资或周工资就决定于劳动价格,而劳动价格本身或者是随着劳动力的价值而变化,或者是随着劳动力的价格与其价值的偏离而变化。反之,如果劳动价格已定,那末日工资或周工资就决定于日劳动或周劳动的量。这就是说,计时工资取决于三个因素,工作日长度、劳动价格和劳动力的价值。,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1.在同一工业部门或同工种中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往往同时并存,这说明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并无本质的区别。2.计件工资是在计时工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件工资领取决于工人一天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工价,而工价的确定,是以工人在实行计时工资制时天所能生产的商品数景和工人一日工资的平均额为依据。3.不论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都以时间为基础。所不同的是计时工资劳动由劳动的时间来计量,计件工资则由在一定时间内劳动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二)计件工资是最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1.计件工资首先是克扣工资和进行资本主义欺诈最丰富的源泉。在计件工资上,劳动的质量是由产品本身来控制的,产品必须只有平均的质量,计件工资才会被完全支付。资本家往往借口产品不合规格,而任意克扣工资。2.计件工资还给资本家提供了一个十分确定的计算劳动强度的尺度。只有体现在一个预先规定的并由经验确定的商品量中的劳动时间,才被看作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当作这种劳动时间采支付报酬。资本家又会借口某些工人不合这个要求而解雇他们。3.计件工资既然可以控制劳动的质量和强度,这就使劳动的监督成为多余。因此计件工资既成为近代家庭劳动的基础,也成为包工制和工头制等层层剥削和压迫制度的基础。,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4.实行计件工资,工人为了多得一点工资,被迫尽可能提高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作日。而这又使资本家容易把劳动强度的标准程度提高,并趁着工作日延长而压低劳动价格。5.计件工资是资本家降低工资水平的手段。在计件工资情况下,各个工人的实际收入,会因为技能、体力、精力、耐力等等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当然,这绝不会改变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一般关系。第一,就整个工厂来说,个人的差别会相互抵消,支付的总工资从而平均工资还是不变的。第二,工资和剩余价值之间的比例仍旧不变,冈为各个人各自提供的剩余价值是同他们各自的工资扣适应的。计件工资一方面促进工人个性的发展,另方面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竞争。,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一)分析工资的国民差异必须注意到的各种因素(二)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国家名义工资较高,但实际工资不是这样,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对象这一篇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积累过程,即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地位这一篇研究的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论第1卷的第三大部分,是资本论第1卷的总结,是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过程。结构意义1.马克思的资本积累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社会主义一定要胜利,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这一篇马克思所论述的关于再生产的理论,对于研究社会主义的再生产也有指导意义。3.这一篇论述的关于无产阶级贫闲的理论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地位和状况是重要的理论武器。4.这一篇讲的人口理论,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导言,研究资本积累必须以资本运动过程也就是资本流通为对象研究资本积累的条件和假定(1)资本积累的条件1.资本家能卖掉自己的商品;2.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各个集团之间已经瓜分完毕。(2)资本积累的假定:1.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剩余价值能够顺利实现。2.资本主义的生产者当作全部剩余价值的所有者。,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那末,为什么要先研究简单再生产呢?第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现实总础和出发点。第二,扩大再生产包含有简单内生产。从物质生产方面看,扩大再生产不过是原来物质生产规模基础上的扩大,它包含着简单再生产;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必须有原有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出来,才能有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第三,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分析,也符合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的要求。,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一)物质资料的再生产1.什么叫再生产。2.物质资料的替换时再生产的条件。3.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4.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1.从再生产的过程看,可变资本是由工人自己生产出来的。2.从再生产过程看,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生产出来的。,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资本的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端地再生产着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不断地再生产雇佣劳动关系,一方面,资本家会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不断地被再生产出来。另一方面,工人仍然是除了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人。雇佣劳动者这样不断再生产或永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2.劳动力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3.雇佣劳动是资本的附属品。4.资本主义再生产一方面再生产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雇佣工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只要是在联系中考察,或作为再生产过程考察,它就不只生产商品,不只生产剩余价值,并且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劳动者。,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考察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从再生产过程看,工人不仅不断创造、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而且还包括养活资本家的剩余价值。(2)从再生产过程看,工人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3)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主义再生产还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这一章与上一章研究对象的区别在于:前一章讲的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当作收入使用,因而再生产只能在原有规模反复进行;这一章则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来使用,因而再生产是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来进行。这一章共五节。第一节分析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第二节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扩大再生产的错误见解;第三节说明在剩余价值量已定的情况下,积累由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率来决定;第四节分析在资本和收入的比率已定的情况下决定积累量的因素;第五节批判所谓劳动基金。,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一、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1.什么是资本积累2.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消费掉,而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新的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于是这部分剩余价值就转化为资本。3.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条件4.资本积累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具体说来,积累就是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冉小产。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追加资本又随原资本再带来剩余价值,新的剩余价值又再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这样不断的积累就形成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结果资本愈加积累,资本的总和或总资本愈来愈大。5.追加资本的实质是在扩大规模上对无酬劳动的占有。资本家的追加资本不是由劳动得来的,而是对劳动的无酬占有。,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二)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1.形式是等价交换,内容是资本占有。(1)形式是等价交换。商品生产的所有权意味着商品生产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以自己劳动为基础,并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从而在交换过程中,商品所有者之间是平等关系,只能按等价进行交换。所以,这里讲的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指的是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不断再生产以不断购买劳动力作为起点,而在劳动市场上,这种购买又与商品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相一致。(2)内容是无偿占有。(3)资本主义占有的结果是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对商品生产的应用,并没有违反商品生产的规律。(1)从劳动力的买卖来看(2)从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来看(3)从剩余价值来看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关键。4.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一)资本构成的基本概念1.资本价值构成2.资本技术构成3.资本有机构成4.资本平均构成(二)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对工人阶级的影响1.资本构成不变,积累增加,工人的工资提高。2.工资增加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3.工资积累规定了工资变动的界限。,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1.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资本构成的提高(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积累的最有力杠杆。资本积累的增加是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互制约的。资本积累的增加,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义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累的增长,成为推动积累发展的最有力的杠杆。2.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标志。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引起资本构成的变化,使可变资本相对减少。4.价值构成的变化,只能近视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积累的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积聚,就是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使本身扩大起来。2.资本集中,就是把已经形成的许多单个资本集中起来,是资本家剥夺资本家,是许多小资本变成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的手段是竞争与信用。资本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促进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强和加速了积累;使可变资本相对减少;增进社会积累;可以采用新技术,进行固定资本更新。(三)在积累过程中可变资本日益相对减少随着资本积累,一方面使新形成的资本有越来越提高的资本构成,另一方面又使原有的资本在进行物质更新时有越来越提高的构成。,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三、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一)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1.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1)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2)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用同量资本所需的劳动力减少。(3)相对过剩人口的变动。(4)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条件之一。(1)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增长的杠杆。在资本的积累进程中,资本的突然膨胀需要立即吸收大批工人,这些人只能由相对过剩人口来提供。资本的突然膨胀是由于:资本积累一起的;信用事业的发展;生产过程技术条件的变化;等等。(2)关于现代工业周期,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比可变资本的减少更迅速1.只增加工资而不增加工人2.增加劳动的外延量和内含量而不增加工人3.雇佣不熟练工人排挤熟练工人4.相对过剩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就业人口所受剥削更重。,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三)相对过剩人口变动对工资的影响1.决定工资变动的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减。2.批判“工资铁律”。“工资铁律”论者认为工资的变动依存于人口的绝对变动,这是一个虚构的教条。实际上资本突然膨胀的需要,只能由相对过剩人口来满足,决不能等待人口的绝对增长。由于相对过剩人口会及时供给突然膨胀的资本以大量劳动力,又会施加压力于在业工人,使它们过渡供给劳动,“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劳动供求规律借以运动的背景:它把这个规律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绝对符合资本的剥削欲和统治欲的界限之内。”(第701页)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又是劳动供求运动的背景,在资本制度下是决不会消失的。3.批判“补偿理论”。所谓补偿说,认为失业的工人总会就业的谬论。,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1.流动的过剩人口。在现代工业的中心,工人时而被排斥、时而在更大的规模上再被吸引。在这里,过剩人口处于流动的形式。在现代工业中,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使相当一部分成年男工变为流动过剩人口。又因为分工把它们束缚在特定的生产部门,失业的人要转业也是困难的。2.潜在的过剩人口。资本一旦侵入农业,资木积累从而资本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需求就会绝对减少。而且这种排斥,不像工业那样,会由更大的吸引得到弥补,从而农村就不断有潜在的过剩人口。3.停滞的过剩人口。这部分人口,虽然形式上还是现役劳动军的一部分,但是就业极不规则,经常处于半失业状态,它的特点是劳动时间最长而工资最低。最后,相刘过剩人口最低层,是属于赤贫需要救济的人们。,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绝对的规律。3.随着资本积累,无产阶级状况日益恶化。4.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会有所变化。,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一、原始积累的秘密1.资本原始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2.资本原始积累,暴力起着巨大作用。3.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4.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产生的。5.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七、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资本原始积累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主客观条件3.由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是否定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