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光线 色彩ppt课件.pptx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第三讲 视听语言,20160220,第一部分(上) 影像画面造型语言,二、角度,镜头角度就是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产生的几何角度,包括水平方向的角度和垂直方向的角度。1、水平角度水平角度:摄像机和被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根据镜头拍摄方向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镜头角度。,(1)、正面角度概念:拍摄获取的主体形象画面面积较大,横线条平行于边框。特点:、介绍人或物的全貌,再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是表现面部表情和脸部特征最有效的角度,也成“表情角度”、显得庄重肃穆、和谐对称,但有些呆板,不适合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马达加斯加2,(2)、侧面角度分为正侧面角度和斜侧面角度、正侧面角度:摄影机在被摄物体的正右面或者正左面,在与主体呈90的位置拍摄。正侧面角度能够充分呈现主体的正侧轮廓线和动作形态。,、斜侧面角度分为前侧面角度和后侧面角度。前侧面角度是指摄影机在主体正面与侧面之间的任何位置上,拍人像,既能表现面部特征,又能矫正人物面部缺陷。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后侧面角度是指摄影机出在主体正侧面与背面之间的任何位置。更为疏远,通常表现人物的不友善。无论是镜头的前侧面还是后侧面角度,主体的透视感都很强烈,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侧面拍摄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外部轮廓,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还适合表现人物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流。,(3)、背面角度概念:摄像机在被摄主角人物或物体的背面位置拍摄。特点:、通过镜头背面角度,观众不仅能看到主体背面的轮廓线,更能看见主体所关注的背景画面,体察到主角心理感受和内心感情。、演员表演所呈现的信息几乎为零,引发观众想象空间,可以制造悬念。,2、垂直角度垂直角度:是指摄影机与被摄主体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摄影机垂直方向上高于或者低于主体产生的不同镜头角度。,(1)、平拍摄像机与被摄物体角色或物体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也就是以观众的正常视点进行拍摄。平拍角度没有透视角度关系的变化,画面显得平等和谐,客观公正、冷静亲切。,(2)、仰拍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角色或物体,由下而上拍摄。仰视角度镜头拍摄物体时,由于透视关系,能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感,仰视角度镜头更多的用于拍摄主体角色,使主角显得高大威猛,有时也会用来刻画独裁者、暴君的形象。仰拍有利于增强垂直高度感,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度和气势,常被用来表现崇高、庄严、伟大的气概和情绪。在表现正义角色是,有歌颂赞美的意思,在表现反面角色时,突出主角的危险性、威胁感。仰视镜头常被用来表现宗教建筑中的神像、人民领袖、拥有特殊能力的超人或者巨大的怪物。仰拍还能够净化背景,使构图简洁明了。,东邪西毒仰拍慕容燕的画面,仰拍天空,表现天空的深远。,(3)、俯拍摄影机高于被摄主体角色或物体,自上而下拍摄所获得的画面。因为透视角度的变化,俯视角度镜头可以拍摄更多的场面和景物,产生更广阔、更宏伟的画面。在俯视角度中,画面空间的纵深感强烈,可以表现多个角色的位置关系,推进剧情。俯拍会压缩垂直方向的高度。俯拍地面时,有利于表现开阔的场面;俯拍人物时,人物会变得萎缩、低矮,有贬低、蔑视的意味。,东邪西毒慕容燕在没有等到黄药师后的无助。,求助未成主人公坐在地上,无助的垂着头。,俯视镜头的极端鸟瞰摄影机完全处于被摄主体角色或物体的上方。鸟瞰镜头一般用于拍摄宏大的场景,表现场面的广阔无垠。,3、拍摄角度的作用(1)、叙事的作用。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角度,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更完美地刻画人物、叙述情节,能不能把场面表现好。随着叙事的展开,选择最佳的角度,并且不断调整角度,对于完成叙事至关重要。(2)、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3)、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4、视点镜头视点是指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1)、客观镜头客观镜头是指代表摄影机客观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镜头。客观镜头代表着创作者的眼睛,它全知全能,且无处不在,类似于小说中的第三人称叙事。,(2)、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是指代表剧中人物视线或心理活动,如回忆、想像、幻觉的镜头。主观镜头往往带有特定人物独特的心理感受、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鲜明的情感色彩,因此,主观镜头用来作为人物心理刻画的主要手段。,(3)、正反打镜头它模拟剧中人对话时各自的视点。一般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观看说话人,并因此不断变动对话双方的视点。不出现听话人、以听话人的视点看说话人的主观镜头(内反打)框住听话人的肩部或头部,从听话人背面看说话人的客观镜头(外反打),5、倾斜镜头故意将摄影机不放在平面上,银幕上的地平线是倾斜的。倾斜角度拍摄的人物会显得似乎站立不稳,将向一边倒去。倾斜镜头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意向,这种主观意想显示为无所适从、迷乱和茫然。倾斜镜头是充满心理动感的镜头,这种镜头的心理运动方向是下滑的。也就是说,倾斜镜头预示着更坏的局面、即将来到的危机等等。倾斜镜头使观众感觉焦虑、紧张并希望能够采取某种心理动作稳定下来,但观众又明白采取任何心理动作都是徒劳的,因为无法弄清所要面对局势的复杂程度。常被用于表现被殴打后的角色、饱饮而归的醉汉、正被强暴的妇女、刚刚遭到重大事业打击的工作者等等,三、焦距与景深,1、焦距(1)、概念:即焦点距离,指光学透镜的中央点至焦点之间的距离。衍伸概念:变焦:焦点和焦距的相应调整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摄物位于焦距内,成像清晰失焦:被摄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选焦:选择景深中某个层面清晰对焦,其他层面成像模糊(失焦)跟焦:改变焦点,使移动的人物位于焦距之内拉焦:焦点由一处重点移到另一处,速度相当突然,(2)、分类根据光学镜头焦距的可调和不可调,分为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3)、定焦镜头定焦镜头中,根据镜头焦距长短,分为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中焦镜头(又称标准镜头) 焦距接近或等于画面画幅的对角线长度的镜头,通常指35-50mm的镜头拍摄的画面。,、长焦镜头(俗成“望远镜头”)焦距长于50mm的镜头,通常为50-250mm。视野较窄景深较小,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或让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毕业生,我的父亲母亲,、短焦距镜头(俗成“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的镜头。视野开阔。景深较大,适合呈现大范围的视域和主观化、戏剧化的影像风格。,公民凯恩,堕落天使,(4)、变焦镜头、前伸/伸进:由短焦距调整为长焦距、后缩/缩出:由长焦距调整为短焦距 变焦摄影 、焦距推向或离开一个静态对象 (摄影机和被摄对象位置不变,景别、景深改变) 、拍摄运动中的对象 (摄影机位置不变,被摄对象处于运动中,调整角度和焦距避免失焦) 、摄影机移动的同时变焦 (机位、焦距不断相应调整,难度较大),变焦摄影的速度、正常的变焦速度、慢速的变焦(借景抒情)、快速的变焦(制造震惊的视觉效果),闪灵,毕业生,2、景深距离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镜头),又称“深焦距、全景深”。景深大小取决因素光圈、焦距、物距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光圈越大,景深越短短焦距镜头景深长于长焦距镜头物距越短,景深越浅;物距越长,景深越长,景深空间指通过一定焦距的镜头拍摄到的、具有一定景深的画面空间,主要分为浅景空间和深度空间浅景空间:浅景深、焦距较长,表意单一景物清晰的范围控制在有限距离内, 只对被摄的几件物体对焦,吸引注意深度空间:深景深、焦距较短,表意含混前后景之间较大范围都在焦距内,诸多物体被对焦,讯息同时包含在各层面,景深表现现实的多重性和丰富性;景深的处理拓展了空间;景深镜头可以起到对比或暗示的作用,四、光线(照明),光线是摄影艺术的必备条件和灵魂。世界著名的摄影大师维多里奥斯托拉罗说:“摄影师也是作家,只不过他是用光写作。”“当导演给我阅读剧本时,我主要是竭力考虑怎样用光写这个剧本。用文字写一部电影剧本有它的素材,而用光写也有它不同的素材,如颜色、阴影、光线。若改变一部影片的光的基调,便能改变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也会影响影片的情节。”,1、光的认识历程(1)、无光效阶段所谓“无光效阶段”指的是电影诞生的初期。其时,光线对于创作者来说只是实现影像生成的技术要素,体现为一定程度的照度,它是完成摄影曝光的基本条件。由于当初普遍实行的是自然空间的实景拍摄,所以基本采用的是自然光源,即日光,摄影师的采光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实现“看得清”的“还原”。(2)、戏剧光效阶段戏剧光效阶段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即默片成熟期,鼎盛于30年代。当时正值戏剧电影的黄金时代,戏剧照明的方法在电影中得到普遍的运用。电影的拍摄已经由真实的自然空间转向室内即摄影棚内,创作者开始突破简单的“还原”效果,追求光的美感。好莱坞的电影摄影师和照明师在舞台布光方式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著名的“三点式”布光方法,通过主光突出被摄体的重要部分或细节,通过辅助光弥补主光造成的阴影,通过轮廓光分隔主体和背景,并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3)、自然光效艺术化阶段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巴赞的纪实美学产生后,人们对艺术与生活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尊重客观、追求真实成为一种时代的美学风格。与此相适应,电影创作界也开始寻求与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相匹配的新的用光理念。一方面,摄影用光再次重视自然光源,提倡尊重现实生活实际光照情形,突出作品的纪实风貌。即使是人工布光,也以模拟生活真实为标准,而不是一味以造型用光的漂亮为目的。另一方面,这种自然光效不同于“无光效阶段”的简单还原,它是以创造“真实的艺术美”为追求目标的;“自然”呈现为一种自觉的艺术风格,而不是不加创造的、无序的天然状态。,2、光的类型及画面造型特点(1)、按光源划分:、自然光主要来自太阳和天光,亮度强、范围广而均匀,色温也比较一致。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自然光效会不同。早晨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比较低,光线柔和,中午的太阳位置比较高,强度大,画面比较凌厉,明暗的对比度较大。晴天主要以直射光为主,阴天、雨、雪天气则主要以散射光为主。、人工光主要指灯光照明。人工光源由于选用灯的种类不同,色温也会不一样。人工光提供的创作自由度比较大,能够对人物形象和场景气氛进行某种造型处理,达到需要的戏剧效果。,(2)、按光线的方向划分、顺光顺光又叫平光,正面光。光源从摄影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其影子直接投在背光面而被遮没,被摄对象表现均匀受光,画面上看不到较暗的调子,及由暗到亮的影调变化,能较好地表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构成一种平调照明。,顺光照明由于能防止多余的或干扰性的阴影,因而用以表现人物面部,能掩饰皮肤皱纹和松弛的部分,能使人物显得年轻。顺光用来处理杂乱的场景,可使画面背景显得较为干净和明亮。顺光照明,由于不能通过光线形成影调变化,因而不适于用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现质感。它不适宜表现大气透视现象、被照明对象的立体感,并且空间感不强。,、侧光侧光又叫侧面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成左右90度角时,被摄对象受光面和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于一侧。被摄对象(特别是圆柱体)会形成由亮面到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次暗面和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层次感和立体感较强。,侧光不仅突出了物体表现的细微起伏和凹凸不平的变化,而且使整个被摄物投射出很长的夸大了的阴影。表现粗糙的物体在侧光照明下可获得鲜明的质感。在场景布光中,用侧光容易得到明暗对比强烈、景物亮度反差较大的画面效果;在表现人物的全身形体动作时,侧光所形成的光影对比能加强人物动作的力度。但如果用侧光表现人的头部,其整个外貌可能会由于某些部位的突出或隐没而变形。,、逆光逆光又叫背面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相对,并处于被摄对象背后时,被摄对象处在逆光状态。除一条明亮的轮廓线外,被摄对象正面看不到受光面,只能见到背光面。逆光照明能突出在暗背景中的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形成暗背景、亮轮廓、暗表现的强反差画面,逆光还能加强大气透视效果,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当人物处在逆光照明下,头发会出现闪烁的耀斑效果,增添画面的绚丽色彩。,、顶光顶光是来自被摄对象的顶部的光线。顶光照明下地面风景的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照度较小,反差较大,能取得较好的影调效果。顶光条件下人物头顶、前额、鼻梁、上颧骨等部分发亮,而眼窝、两颊、鼻下等处较暗,嘴巴处在阴影中,近于骷髅形象,造成一种反常奇特的形态,通常是一种丑化人物的手法。,、脚光(底光)脚光是从被摄对象的底部或下方发出的光线。与顶光一样,脚光的光影结构也是反常的造型效果。,(3)、按光线的性质分:、直射光(硬光)直射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诸如晴朗天气下的阳光、聚光灯照明都属于直射光线。直射光明暗反差大,阴影明显,往往用来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动态的形象。,造型优点:a、有明确的投射方向,光源集中,便于造型和布光控制;b、能在被摄体上构成明亮部分、阴影部分及其投影,并拉开画面反差;c、能强化出被摄体的立体形状、轮廓形式、表现结构和表现质感;直射光的缺点:a、容易产生局部光斑,特别是在明亮金属等反光率极高的物体上产生的强光反射,可能产生曝光过度或超出摄像机记录景物的宽容度;b、单一光源时造型效果可能生硬,多光源时投影处理不好又容易出现光影混乱的现象。,、散射光(软光)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比如阳光经过云层遮挡形成的散射天光,经柔化的灯光照明,都属于散射光线。散射光明暗反差小,阴影被弱化,往往用来表现女性的、柔弱的、静态的形象。,散射光的优点:a、照明均匀,光调柔和,能用光调描绘被摄物的外观形貌,用于拍人物老的显得年轻些,年轻的显得漂亮些;b、没有明显的投身方向,物体受光面大,易表现其细腻的层次;c、由于被摄体表现均匀受光,其亮度反差取决于各自的反光率,容易控制在胶片或摄像机的宽容度内记录和表现;散射光的缺点:a、不易显示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现结构、质地等;b、当被摄体反光率平均时,不易拉开画面影调反差;c、发光面大,因此难于限制和控制,限定被摄体的被照部位比较困难。,(4)、按造型的性质划分、主光又称塑型光,是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主要光线。主光源于环境的主要光源,各种方向的光源,包括正面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都可以做主光。主光对画面影调、色调和气氛起决定作用。 主光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方向性。能显示出光线性质,主光如是直射光将产生明显投影。主光的亮度仅次于轮廓光。当用明暗光照明的时候,只有一个主光,往往光比较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造型任务,故多在副光配合下加以运用。,、辅助光又称为副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辅助光一般多是无阴影的软光,用以减弱主光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减低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反差,提高暗部影像的造型表现力。通常主光和辅助光是光比决定了被摄对象的影调反差,控制和调整主光和辅助光的光比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其主要任务是勾画和突出被摄对象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由于轮廓光是从被摄对象背后或侧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因此具有逆光的光线效果。,、环境光环境光又叫背景光,是指专用以照明背景和环境的光线。环境光主要是通过环境光线所构成的背景光与被摄主体形成某种映衬和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眼神光眼神光是使主体人物眼球上产生光斑的光线。它能使人物目光炯烔有神、明亮而又活跃。眼神光主要在人物的近景和特写景别中才有明显的效果,而在大景别画面中难以引人注意,在人物来回走动或频繁转头时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修饰光修饰光是指用以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当主光、辅助光和照度等确定之后,在被摄对象布光仍不理想的地方,用适当光线予以修饰。例如:提高人物服饰某个部位的亮度;打亮人物身上某个装饰物(勋章、耳环、项链等);修饰主光与辅助光之间的过渡影调等等。,(5)、布光的基本步骤为:确定摄影机拍摄的机位及机位运动的路线;确定主光的光位,对被摄体作初步的造型;主光多用硬光配以辅助光,来弥补主光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被摄体的造型;辅光多用软光为了区别主体与背景,增强被摄体的空间感,可运用轮廓光勾画出被摄体的轮廓线条;根据现场光线条件,使用环境光、交代背景空间,进一步突出和烘托被摄主体;如被摄体某个局部不理想或特点不突出,可用修饰光、眼神光等,作修饰性照明。,三点布光、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3、光的艺术功能(1)、曝光作用:光线使电影的底片获得准确的曝光量,使底片在冲洗之后,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2)、造型作用:光线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3)、构图作用:光线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影响构图平衡光线控制着画面的明暗关系,影响着画面的平衡,因此在构图上可以通过光线来平衡构图,或通过光线打破画面中的绝对平衡,形成动势,加快节奏。、突出主体光线对于构图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影片可以通过光线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突出主体,强调画面的兴趣中心。,(4)、戏剧作用:使画面中的被摄物具有戏剧化效果。 、塑造、刻画人物角色形象是整个电影艺术形象体系的中心,而光线效果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在影片中利用光线效果的不同可以对角色人物进行不同性格的刻画,配合剧情与人物性格的变化,可以达到明显的效果。、描写、表现环境所谓环境气氛是指画面的整体形象赋予观众的一种感官或精神上的强烈感觉,是观众对于影片的一种情绪反应,是观众理解画面内容的重要条件。光对于画面环境气氛的营造有重要的作用,相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气氛。、象征意义用光写意是视听创作中最常见的语言处理方法。而当光被视为一种形象用以表达某种情感、思想的时候,光就具有了象征写意的功能。、创造节奏,4、影调(1)、概念影调是指电影画面的明暗基调和层次。影调是由于被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不同的反射而造成明暗差异,这些明暗的差异是各物体之间不同质感及颜色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反射程度不同,于是在照片上形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灰阶。(2)、影调的分类、以画面整体明暗程度不同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给场景设计怎样的调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要求的戏剧效果,建立影调的依据是人的视觉心理机制,不同的光在创造画面情绪上有着不同的能力:明亮的光线、色彩使人兴奋,低暗的光线、色彩使人压抑;光比大的光线能突显阳刚之气,光比小的光线则显示柔和之美。,A、高调(亮调、明调)以灰色至白色以及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为主构成画面的影调,也是以画面中受光面积远远大于阴影面积的画面为高调的画面。高调给人以光明、纯洁、轻松、明快的感觉。高调光,很适合于表现欢乐、明朗的气氛,也用于表述特定的心理情绪,经常用来描述梦幻的场景,或者人物的幻觉,或者渲染欢乐、抒情等场面。拍摄高调画面,应采用亮景物为背景,采用正面的散射光来进行照明。,B、低调(暗调、深调)由浅灰到黑色及亮度等级偏低的色彩为主构成画面的影调为低调,也是画面中阴影面积大于受光面积的画面。低调画面常常在提升悬念感,表达忧郁的情绪上有表现力,主要表现压抑、苦闷、恐怖的情绪和气氛,所以常常运用在悬念片、恐怖片中。低调画面的拍摄应选择深色和暗色景物为背景,采用低照度光源进行照明,并且很多情况下逆光拍摄。,C、中间调是指明暗均衡、层次丰富的电视画面。中间调画面从最亮的影调和最暗的影调之间有大量的过渡层次,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表面质感,接近于人眼观察客观世界的一般印象。拍摄中间调的电视画面,应当选择影调层次丰富的场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用侧光来进行拍摄。,、从画面的明暗反差的倾向上,可划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A、硬调是指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的画面。硬调给人以粗犷、硬朗的感觉。当背景亮、主体暗时,主体的轮廓清晰;当背景暗、主体亮时,主体可以形成一种浮雕的效果。硬调画面不容易体现出主体的细节质感。,当背景亮、主体暗时,主体的轮廓清晰,当背景暗、主体亮时,主体可以形成一种浮雕的效果。,逆光拍摄人物,可以表现人物的轮廓曲线,B、软调(柔和调、柔调)软调画面缺乏最亮和最暗的部分,对比弱,反差小,能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觉。软调画面对被摄主体的细节和质感能很好地表现;但对大场面、大纵深场景则缺乏表现力。软调拍摄应选取影调层次比较丰富的景物,运用散射光或者平光照射。,软调画面, 场景的明暗层次不够丰富,C、中间调又叫标准调。中间调的特征是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从最亮的景物到最暗的景物,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过渡层次,在中间调的画面中都有表现,分布均匀。,中间调画面,场景的层次比较丰富,具有明显的透视感,(3)、影调的造型意义:、通过影调的控制和安排,可以创造出更具观赏性的视觉画面。、可以更好地奠定画面基调、塑造形象、烘托主题。、影调具有强烈的表意作用,五、色彩,色彩是视听语言中另一个重要的表意元素。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的问世,无疑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如果说,彩色电影之前的黑白电影是象劳逊所说的“摄影实际上是一个用光线进行绘画的过程。”那么,黑白电影之后的彩色电影准确地说应该是“它不仅是用光线,而且是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过程。”电影的色彩并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自觉的审美元素,常常被赋予了更多的表现性和象征性,影视艺术可以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处理来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效果。,1935年,浮华世界又译(名利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从而使色彩真正作为一种元素、手段、风格进入了银幕的世界。,1、色彩的情感倾向,(1)、红色在各种色彩中,红色的波长是最长的,因此它能给人的视觉产生强刺激。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色调,往往给人一种活跃的、蓬勃的生命感和热烈、奔放的温暖感。象征着温暖、热量、蓬勃向上,是爱情、热情、冲动、激烈等的感情象征。红色在画面的色彩构图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候,女主人公的一条红纱巾,甚至一段红头绳,都可以引发观众的注意,成为画面的视觉重心和重要的情节因素。红色常与革命联系在一起,红旗、红星、红袖标等,已成为革命的象征。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红色还是吉庆、祥瑞的标志,逢年过节贴的门联窗花、婚庆盛宴鸣放的鞭炮和红双喜标贴等,非常富有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在影视作品中往往构成具有典型意义的视觉形象。此外,红色还有情色、性爱的意味。,红色是最强有力的色彩,在电影中偏爱红色。把红色的表现推向极致的当数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红高粱,菊豆,红色的染坊,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2)、黄色黄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是明度最高的,容易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观者视线的力量和条件,因此它在交通标识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黄色是生活中的常见色,比如黄土、黄金、金黄的谷穗等等。一方面黄色给人一种明快、轻松的视觉刺激,同时它也意味着收获、富足和成熟,给人以喜悦感和充实感。黄色还象征着柔和、温馨和幸福。在日本影片幸福的黄手绢中,黄手绢这一道具的色彩,用以表达守望爱情的幸福感。在中国文化中,黄色同时也是一种表达皇权高贵与尊严的色彩。影片末代皇帝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黄色,来表达宫廷的氛围。弥漫在扑朔迷离的黄色中,这是热情、欲望和疯狂的象征。,(3)、蓝色篮色在众多色光中波长最短,作为冷色的基础色,它容易使人产生寒冷、冷漠、忧郁、绝望的感觉。极地、冰面、寒冷的海水、浩瀚的星空,都给人以蓝色基调的印象。蓝色是一种能量。最纯粹的蓝色是一种夺人的虚无,是蛊惑与宁静这对矛盾的综合体。,最能感受到蓝色调的是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电影之一蓝色。影片笼罩在忧郁的蓝色之中,蓝色的游泳池,蓝色水晶样迷离的玻璃串灯饰,既为女主人公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心理背景,又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的愉悦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蓝色除了隐喻自由,也表现了无尽的哀思与忧郁的情怀。女主人公无法走出丧夫之痛、无法寻找到获得重生的可能。,基耶斯洛夫斯基,蓝色,(4)、绿色绿色总是与萌芽的生命、春天的万物等密不可分,它给人带来宁静、舒适和充满希望的视觉感受。绿色象征着和平,代表着春天。在侯孝贤的影片恋恋风尘中,台湾乡村植被茂密的山区成为讲述少年青春与成长故事的一种绝色的背景。对于山水的爱,对于乡土的爱,使故事的讲述者拥有了对于生命的爱与包容的胸襟,能够包容成长中的不幸与痛楚。而在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莱昂随身携带的那盆绿色的盆栽,同样意味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哪怕身为杀手,莱昂的内心也依然有着温情的一面。此外,绿色还是人类和平的标识色,正如绿色的橄榄枝象征着和平一样。,。,(5)、黑色在影视作品中,黑色往往与这样一些形象联系在一起:阴谋家、黑手党、黑夜、葬礼、魔鬼等等。黑色给人一种恐怖、不安或是悲哀、绝望之感,总能令人产生庄重感、庄严感和负重感。黑色在惊悚片、恐怖片、黑帮片里比较常用。此外,黑色还可在特定情境中表现出神秘、典雅、高贵的氛围或气氛。黑色往往还能使人联想到死亡、忧愁,易产生失望、黑暗、阴险、罪恶的感觉。,(6)、白色从视觉直感来说,白色是纯洁无瑕的,由此所引发的感情倾向最明显的是纯洁、神圣和高尚等。在生活中,提起白色我们很快就能联想到“白衣天使,说到某人心地纯善也往往形容为”就像一张白纸”。在特定的情境之下,白色也能使人产生冷漠、苍白、哀悼等特殊感受,如中国丧葬时披麻带孝就是一身白色。白色还具有虚无、冷淡、和平等感觉。,2、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1)、色彩基调色彩基调简称色调,是一部影片或一个段落中,以某种色彩为主导所构成的统一、和谐的整体色彩倾向。我们一般通过选景、布景、灯光、胶片的特殊选择,以及胶片的特殊洗印或滤镜、调节白平衡等方法使影像具有某种色彩基调。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暖色调,红、黄色为暖色调,多表现热烈、喜庆、欢乐、胜利、坚强、勇敢等场面及情感;冷色调,蓝、白色为冷色调,多表现安静、平衡、清凉、幽远、月夜、大海等场面及气氛。,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色彩基调赋予影片某种特定的整体情绪氛围,构成影片中重要的抒情手段。如影片黄土地写对土地的爱,桔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金色的池塘写黄昏之恋,黄色的暖色调贯穿全片,好男好女写绝望,全片冷色调。鸟人写浪漫,用蓝色的冷色调贯穿全片。,(2)、重点色(局部色相)重点色用以刻画特别的情绪、表达特定的意味,一般以服装色、道具色体现,出现的次数不多,比重不大,但能引起注视。与作为总体背景的色彩基调相比,重点色往往与众不同,鲜艳夺目。比如影片夜宴中,红色与白色,就成为勾勒人物个性与处境,表现人物之间冲突的重点色。辛德勒的名单中红衣服的小姑娘,一袭红衣也成为至关重要的重点色。而罗拉快跑中,罗拉的一头醒目的红发,也为勾勒罗拉鲜明个性的一大标志。在电影中的作用:主题作用;叙事作用,(3)、贯穿色贯穿色在片中出现次数不多,但贯穿全片,能引起视觉特殊注意,并起到强调和呼应的作用。贯穿色构成剧作元素的一个方面,贯穿全剧,推动剧情。贯穿色通常者是比较鲜明、单纯的色彩,有比较明确的象征意义。影片蓝色中,女主人公无论搬家到哪里,总要随身带着那件蓝色玻璃连缀的挂饰,每一次,玻璃挂饰折射出的蓝色光晕萦绕在她心头,正是她内心挣扎、焦灼的时刻。这件挂饰的蓝色,成为贯穿全片的重要色彩。再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那盆盆栽的绿色也是影片的一个贯穿色。,(4)、彩色黑白交替出现为了表现影片主题,或创造不同的时空,或剧作结构的处理在影片中安排彩色片、黑白片交替出现。如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用“黑白”来批判战争,用“彩色”来赞美和平;用桔红色来表现一种非现实的、浪漫的幻觉和想象。我的父亲母亲中用黑白表示现在时空,而用彩色表示过去时空。,(5)、特殊处理出于影片的主题和风格的需要,是否选用特殊的电影胶片进行拍摄,或者在洗印的时候,对底片进行特殊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