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人际礼仪民俗ppt课件.ppt
第十章 人际礼仪民俗,第一节 人际礼仪民俗概述,1.人际礼仪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表示互相尊重而体现在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方面的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2.特征 2.1 符合现代观念:相互平等、相互尊重 2.2 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真、善、美的统一 2.3 符合现代生活特点:快捷、实效 2.4 符合现代国际惯例:融会贯通、国际化 2.5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多元、丰富、多变,3.人际礼仪的性质、作用,3.1 人际礼仪的性质(1)阶级性(2)民族性、国别性(3)普遍性3.2 人际礼仪的作用(1)尊重作用(2)约束作用(3)教育作用(4)调节作用,第二节 中国人际礼仪民俗,一.古代汉族人际礼仪习俗(一)举止性礼节 1.站立礼 2.跪拜礼 3.女子行礼 4.坐姿礼节 5.穿戴仪容与礼节 6.谢罪之礼,站立礼,拱手礼,作揖,长揖,打躬,作揖,打躬,长揖弯腰幅度较小,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跪拜礼,稽首,空首,吉拜,肃拜,汉族万福礼,满清万福礼,女子行礼,坐姿礼节,趺坐,冠戴,古人成年,男孩行冠礼,女孩为笄礼(戴簪子)。在正式场合中一定要戴冠以示尊敬,头发披散、容貌不整被视为不礼貌。,谢罪之礼,称谓之礼,名字称谓名称避讳指称称谓礼俗与双方关系之人、物方面的称谓礼俗官场称谓礼俗,乳名:一般由父母或亲戚为孩子起的乳名。一些地方叫做小名,表 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适用场合,由父母或较年长的亲戚叫,民俗学上解释,1.借用身边周围的金石、花鸟、鱼虫,甚至是兽之名,随口叫成,容易琅琅上口,好记好叫。2.缘排行而命名或出于迷信特意取用的,有亲昵怜爱,又有卑贱、易“养活”的意思。3.讨个吉利口彩,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起名者的美好愿望。,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使用的符号。到了入学年龄后,由家长或者老师另取的一个名字。,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成年后姓名之外,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适用场合,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自号,谥号,尊号,自己为自己取的叫“自号”。它不像姓名、表字那样要受家族、宗法、礼仪以及行辈的限制,可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使用者的志向和情趣,封建时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时具有的赞美性称号。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为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名称避讳,国讳,私讳,指举国臣民(包括皇帝)都必须遵循的避讳,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它其实是国讳的一种延伸。,例: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户部”。,例:淮南王刘安父名长,他主持编写的淮南子齐俗训中引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时,改为“高下相倾,短修相形”。,封建等级、伦理观念的体现,称谓礼俗,1.等级称谓类君 周代称谓诸侯为君。君在天子之下,大夫之上,指诸侯。秦统一后,称皇帝为君。君还是战国、秦汉时期贵族、功臣的封号。后来又引申为男子的尊称,故父和夫也可以称君。臣 上古指男性奴隶。后来“君”与“臣”对举,臣包括君外的任何人。后“臣”引申为对己的谦称,黔首 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布衣 就是平民 ,古代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衣”。2.自谦称谓 降低自己而间接地表示尊重礼敬对方。大多带有卑、下、小、鄙、贱等字。小生 旧时晚辈对尊长称自己的谦词。不谷 古代诸侯的自称。3.尊称类公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甚至父亲对儿子说话有时以“公”相称,用来表示郑重。子 古代尊称,男女皆可。学生对老师也称“子”。夫妻之间互称“内子”、“外子”。,二.现代汉族人际礼仪习俗,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一般说来,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傲慢。,握手讲究“尊者为先”的握手顺序,即应由主人、女士、长辈、身份或职位高者先伸手,客人、男士、晚辈、身份或职位低者方可与之相握。,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牛、羊等不切成块,而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礼节。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服务人员向宾客表达由衷的敬意。,磕头,1.旧时跪拜礼沿袭下来的2.农村地区过年的一种仪式。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碰杯: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毒药,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以后,这样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吻礼,据说它产生於婴儿与母亲间的嘴舌相昵,也有人说它产生於史前人类互舔脸部来吃盐的习俗。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夫妻、恋人或情人之间,宜吻唇;长辈与晚辈之间,宜吻脸或额;平辈之间,宜贴面。,拥抱礼,拥抱礼多行於官方或民间的迎送宾朋或祝贺致谢等场合。当代,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中,多行此礼。初次与欧美人见面还是握手为宜。,眼礼:一种视线礼,1.不能对关系不熟或一般的人长时间凝视,否则将被视为一种无礼行为,这也是全世界范围通行的礼仪。2.与陌生人谈话,看对方眼睛到嘴巴的“三角区”3.眼睛转动幅度不能过快或过慢。4.不能眯视、斜视、瞟视、瞥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称呼,通常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称呼,反应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的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生活中称呼工作中称呼,言语礼仪,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既要表示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1)用敬称:对长辈、平辈称“您”对有身份、年长者,可以称“先生”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有成就、有身份者均可称老师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者,可称“。公”或“。老”(2)用姓名称呼对平辈的朋友、熟人均可以姓名或姓相称;对同性的朋友、熟人。若关系较亲密,可以直呼其名。,工作中,工作中称呼的原则:庄重、正式、规范1.职务性称呼:姓名+职务2.职称性称呼:姓名+职称3.学衔性称呼:姓名+学位,交,际,媒,介,物,酒,茶,烟,花,饮咂酒:在西南,西北许多地方流传,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其中吸吮酒汁,人数可达五、六人甚至七八个人。饮酒时的气氛热烈。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少数民族人际礼仪,满族 打千 满族男子下对上向人请安时所通告的一种礼节。流行于 清 代。,请安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抱见礼-最隆重的礼节,抱见礼也称抱腰礼,是满族大礼。这是长时间没有见面时的大礼。,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人们非常鄙视不孝的行为。与长者同路,必须走在长者后面,在路上遇上长者,必须问安行礼。朝鲜每个家庭都重视老人的花甲寿辰,必须举办花甲宴。,蒙古族,1.尊老爱幼2.饮食上,先长辈后晚辈,晚辈要把第一口饭/酒/肉/茶双手敬给长辈,称为献德吉。3.忌摸小孩头,认为对小孩健康不利4.忌蹬门槛5.献哈达,敬鼻烟壶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在献哈达之后举进行。,维吾尔族,1.见面行拥抱礼,2.做客时,喝茶前吃饭前要洗手,不得少于三次,洗完后用毛巾擦干不能甩手催干,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3.维吾尔族待客的第一个规矩就是请客人喝茶。喝茶时要端出馕、方块糖、冰糖、葡萄干、杏干、果酱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心和饼干。遇到夏季,主人还要拿出各种瓜果来招待。,4.吃过饭后,还要进行最后一道程序,那就是还要喝茶或用水果招待。,5.维吾尔族有很真挚的爱幼风尚,到别人家,先向老人问好后,见到孩子总要抱起来亲一亲,逗一逗,有的还要给孩子一点小礼物;父母亲出远门或上街回来,会给孩子带点吃的。,苗族,分鸡心旧时岭南一带苗民以鸡鸭为待客上品,为最贵重分。在举行宴请的时候,主人或席间最有威望的人即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表示希望与其交友的意愿。但客人不能独自吃掉,应与同席的尊长同吃。,牛角酒客人到寨门时,穿着华丽的苗家姑娘举起牛角酒敬客,同时还有几位姑娘在客人胸前挂两三只紫红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如果客人懂得苗家规矩,要双手捧住牛角,一饮而尽,就会顺利进入苗寨。,回族,居住:由于宗教原因,回族聚居在清真寺周围,方便宗教活动的传播。,见面礼:男性与男性见面,女性与女性见面都要双手互道“色俩目”,切忌单手握。习俗礼:饭前上盖碗茶,倒水时当着客人面将碗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递上,一则表对客人的尊重,二则表达这茶不是剩茶。待客礼:一般不跟客人说“你喝茶不?”“你吃饭了吗?”等等,即使家里比较困难,只要来客人也要悄悄出去借面、借鸡,想把客人招待好饭菜好了后,主人不陪坐、不陪吃,先说一声“请口道”,然后一再的帮客人夹菜,照顾客人吃好为止。回族人认为陪吃陪坐不礼貌。做客禁忌:回族人因为宗教原因忌食猪肉、马肉、驴肉、驴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壮族,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勺起一羹,双手敬给对方。,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翅必须敬给老人。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侗族,打油茶:最为常见的待客之道,在侗族地区无论到哪家,请你喝油茶,你不必讲客气,太客气了,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喝茶时,主人只给你一根筷子,如果你不想再喝时,就将这根筷子架到碗上,主人一看就明白,不会再斟下一碗如果不是这样,主人就会陪你一直喝下去。,侗族是一个民风古朴、热情好客的民族,一直以来就流传着“抢客”的习俗。所谓“抢客”,据当地人介绍就是在节庆日,一个寨子的侗民到另一个寨子做客,客人入寨,作为主人的寨民就会蜂拥而至,尽其所能哄抢客人,场面热闹非凡。当然,也有抢不到的,那么就只好到客人多的家里去商量,要求分客人,客人多的家里不同意,则提出建议:没有客人或客人很少的家里可将自家的食物搬过来一起吃,桌子不够就架板子拼起来,这就是后来的合拢宴。,合拢宴,藏族,献哈达在西藏,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不论婚丧喜庆,拜佛,迎送往来,藏族都要献哈达,这是对客人最普遍、最尊重的礼节。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传说菩萨的居所充满七彩的光芒,因此当彩色的丝织品出现后,人们立即做出了各种颜色的哈达。,磕头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磕头分为磕长头、磕短头、磕响头三种。磕头是无论男女都要解开发辫,脱下帽子,双手着地磕三次。,行进中磕长头,原地磕长头,敬酒茶,藏家日常礼节。常见为敬青稞酒、酥油茶。一般敬酒,主人先请客人喝三口添三次再一杯饮干。如此主人家就会很高兴。敬茶时长幼有序、主客有序和尊卑有序。先长辈、父母、客人喝尊者,在晚辈和主人。客人告辞时,茶碗里的茶不能全喝完,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和有礼貌。,敬语和称谓,藏族非常讲究实用敬语,这种风气拉萨人更讲究。在拉萨甚至整个西藏,每句话都有三种讲法:1.普通话2.敬语3.最敬语 地位相同的人互相用敬语,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在对方的名字后面加个“拉”字,表示尊敬。 例:格桑-格桑拉 扎西-扎西拉,无论婚嫁、过节集会,走亲串戚,景颇族人都要提一只篮子,内装水酒、熟鸡蛋、糯米饭团,民间称送礼篮,主人接过礼篮后,要向随从的客人一一敬酒,最后才能自己喝,并清点礼物,然后再把篮子还给客人,以表示礼物如数收到。,景颇族坦诚好客,一直保留着吃白饭的待客习惯。即在日常交往中,无论走到那一寨、那一家,都可坐下来吃饭,并可以不付任何报酬。对于任何一个不相识的人,主人都必须招待饭菜。民间普遍认为: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景颇族,当你到景颇族人家做客,不能再房间里久站,应即按位置就坐。如果有人告辞,不能抢占其坐或板凳。 平时妇女不能托下巴而坐,那表示哀悼 客人就坐后不能跷二郎腿 长刀和筒帕是景颇族男人随身之物,平时不能挂在墙上,说明他家有人近日去世了,表示办丧事。,目瑙纵歌节,傣,族,当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或者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佛寺教育,法律教育,妇女见到客人要拢裙弯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下走过。,港澳台地区,香港,香港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香港同胞讲友谊, 态度和善重礼仪;传统特别喜吉祥, 逢事人人图吉利;“8”、“6”数字很可亲, 愿多相见为神气;不愿他人问私事, 忌讳“谐音”含歹意;家乡多为粤、闽地, 生活习俗似祖籍。,会见亲朋忌伸“香蕉手”。香港民间对空手上门的客人称为“香蕉手”,意为两手空空,让人看不起。不过,香港几乎全世界各国的产品都有,礼品亦不好送。一般说来,内地居民去香港,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品就行了。,“3”字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升”意味着“高升”。,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见难,服丧,没利,倒霉,与广东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相似。对吉祥物、吉祥话和吉祥数字比较偏爱。忌讳有人打听他们的年龄、婚姻、家庭住址以及收入情况。,澳门,澳门人很好客,他们每一个顾客都当初朋友。,台湾人在社交场合一般为握手礼;亲友见面也惯以拥抱为礼或是亲吻面颊的亲吻礼。台湾的高山雅美族人在迎客时,一般施吻鼻礼,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湾,禁忌,毛巾是台湾民间丧家习惯,送毛巾给吊丧者表示与死者断绝来往。有永别之意,扇子易坏,送扇子有迟早要抛弃对方的意思。,刀剪伤人,送它表示一刀两断,具有威胁之意。,台湾逢年过节以甜果年糕为祭品,台湾居丧之家习惯包粽子,送粽子会误解对方家有丧事。,鸭肉性冷,不适合坐月子到妇女吃;另外,台湾还有“死鸭子嘴硬”,“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闽南语中,雨伞与“互散”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