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ppt课件.ppt
第二讲 哈贝马斯与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 Jrgen Habermas 1929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被公认为“批判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德国思想威力最强大的哲学家”。,哈贝马斯,第一节 哈贝马斯简介,一、生平简介 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祖父是一位神学院院长,父亲是当地工商联合会会长。哈贝马斯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士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1961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任教于海德堡大学。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哲学、社会学,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71年任普朗克科学技术世界生存条件研究所领导人。后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1994年光荣退休。,哈贝马斯少年时期在家乡读完了小学和中学,那一段时间正是法西斯主义在德国从盛极走向崩溃的历史时期。,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oettingen),哥廷根大学,哥廷根大学始建于1734年,是一所“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大学”。世界法学重镇,更让哥廷根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中心的是其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被称为“最重要的数学家”的高斯就于18世纪任教于此并开创了哥廷根学派。此后,黎曼、希尔伯特吸引大批数学家前往哥廷根,使哥廷根数学学派进入全盛时期。20世纪初,哥廷根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世界数学中心和麦加圣地。 物理学也群星璀璨:泡利、费米、海森堡、狄拉克、普朗克、奥本海默、赫兹、波恩等等。 文科类学科举要有:韦伯、哈贝马斯、洪堡、叔本华、胡塞尔、海涅、格林兄弟、朱德、季羡林等等。,法兰克福大学,建立于1914年。法兰克福大学就是以歌德的名字命名,称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第一节 哈贝马斯简介,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甚至被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哈贝马斯积极入世,经常指点江山,德国很多政治家,例如前外长菲舍尔等都向他请教国策,因此有人把哈贝马斯称为“国师”。 2005年,哈贝马斯被评为全球前20位公共知识分子的第7名(第1名是乔姆斯基,其他还有克鲁格曼、阿玛蒂亚森、德索托、霍布斯鲍姆 等)。,第一节 哈贝马斯简介,作为批判社会学重镇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理论首先无疑是属于批判社会学一脉。尽管他与法兰克福学派其它名家为师生同事,但他与他们的思想差异很大。 1957年,他主张要有批判的思考,并有实际的行动,但霍克海默担心这样可能危及这所公立学院,因此要求将哈贝马斯免职。最后,由于霍克海默的刁难,哈贝马斯辞职。相比较来说,哈贝马斯受马克思与韦伯的直接启发更大更深刻,他是杰出的新马克思理论家。他理论批判的起点来自于韦伯的理性思想。,第一节 哈贝马斯简介,由于沟通行动理论第一卷更多谈微观交往问题,特别是他对戈夫曼思想的解读(包括误读)等。所以,可以看到哈贝马斯与互动理论之间有相对较近的关联。 哈贝马斯强调人们行为的协调应以共同的规范为基础;而共同的规范是由人的共识促成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对话。对话应以相互谅解为目的,而不能以追求自己取得成果为目的,抱着这种目的的人,是不会开诚布公地同他的伙伴进行诚实对话的,是不会同对方进行协调行动的,因此也就无法同对方建立起和谐的关系。,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1、沟通行动理论的起点:理性化悖论 将communication翻译为“交往”更具有社会学意味,但翻译为“沟通”则更能表达由于交往而至理解与协调的涵义。理性化悖论内容参见教材P344-347。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其一,哈贝马斯重拾韦伯的经典的理性分析话题,这是一种具有英雄色彩的尝试,因为自韦伯去世后直到19世纪60年代哈氏发表相关言论,其间几乎以韦伯的理论为经典定论。而哈氏的挑战与突破为后来众多研究相关问题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丰富的思想源泉。,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其二,哈氏的理论是一种宏大的理论架构,他更认为没有实际行动的概念是空洞的,所以他将哲学与社会学结合起来。尽管按照柯林斯的说法,哈氏的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并没多少实现的可能,因而哈氏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愿望可能只是一种愿望,但作为一种批判和解放的路径是有价值的。 其三,具体来说,哈氏正是通过对韦伯的理性的不同理解,指出人们通过理性沟通可能达成协调行动,这是人类避免铁笼命运的途径和希望。,一、沟通行动理论的出发点:社会理性化的困境,哈贝马斯:“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所谓社会理性化的困境,是指韦伯所说的现代资本主义理性化所导致的现代社会的两难困境,即形式(工具)合理性和实质(价值)合理性的矛盾。,无论是韦伯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人物,他们在对待西方理性化发展悖论这一问题上都走向了悲观主义。,哈贝马斯则认为,韦伯他们之所以会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持悲观主义的态度,是因为他们对行动和理性概念的理解太过于狭隘,他们是一种目的-工具理性模式,这种视角只看到人类行为在处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合理性,而忽视了主体之间关系的合理性,这就是沟通理性。由沟通行动中发展出来的沟通理性可以使人类生活的发展出现另外一种可能性。,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2、沟通行动与有效性要求 在对韦伯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将行动分为工具行动与沟通行动两类,如果说,工具行动是一种非互动的、孤立的、独白式的、单方面非社会性行动,那么,沟通行动则是对话式的、互动的、双向的社会性行动。 沟通行动是两个以上的行动者,以语言为中介,以相互沟通和理解,达成协调一致与共同合作为目的的行动。最主要的沟通行动就是言语行为,特别是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的有效辩论。,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那么,沟通行动如何形成?需要什么条件?这就涉及到沟通行动的有效性要求(validity claims),包括四个概念:可理解性要求、真实性要求、正确性要求与真诚性要求(sincerity claim)。简单来说: 可理解性要求:言语必须符合语言规范,明白易懂; 真实性要求:言语符合客观情况; 正确性要求:符合社会规范,是正当的; 真诚性要求:发自内心,不是戏言。参见P352353。,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例如,一位教授对一位学生说:“请你给我拿一杯水来。” 首先这句话能被学生听懂,符合可理解性。学生可能有两种反应:拿水和拒绝。第一种情况表明,这位学生同意教授言语背后的有效要求,具体来说,附近有水可取,这就符合了真实性要求;学生认为自己应该为教授拿水,这符合了正当性要求;学生知道教授是认真的,符合真诚性要求。 第二种情况则是学生对上述三个有效性中的部分或全部否定。,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3、理性讨论 上面提到的四种有效性要求,其中第一种提得不多,因为对于一个正常人,一般都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三种是重点。 但是,要形成沟通行动,还必须要求行动双方相互承认这些要求,这是一种相互的期望,即我让我的言语符合有效性要求,对方也应这样(这是沟通理性的一种表现)。 这就构成一种背景知识,与常人方法论一样,它往往是不明言的,自然而然的。,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当然,在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对对方话语的有效性质疑的情况(参见上例第二种情况及教材P358)。一旦有质疑,双方有两种选择: 要么中断沟通,进行策略式行动,即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顾对方(这是工具理性); 要么进行理性讨论,双方都要以更佳的论据来说明自己是符合有效性要求的,以说服对方(这是沟通理性)。,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按照哈贝马斯的说法,可理解性要求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也比较容易解决。例如通过对有争议的词语进行共同的解释和界定。 如果真实性与正确性要求受到质疑,则需要寻求更佳的论据,通过理性的讨论来证明自己。这里应注意:尽管哈氏强调的是理性讨论,但在讨论的前后可能要有大量的事务作为支撑条件。例如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对方等等。 如果某方的真诚性受到质疑,则需要用以后的行动来再次取得对方的信任,沟通行动才可能继续。(实际上不一定),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4、沟通行动与理想沟通情境参见P360。理想沟通情境保证沟通是自由的,而自由讨论的关键是公开性,必须进行公开的沟通讨论,不断持续进行直到达成非强迫的一致认识。(如铁路、民航调价听证会,圆明园整治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个税起征点听证会等)理性的沟通表明,人们具有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意愿,有通过对话,而不是武力和强迫来协调行动的需要。反过来说,这种需要和意愿就是一种沟通理性(哈氏往往把理性、理性化作负面理解,但这里的沟通理性是积极正面的)。,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沟通理性对应于韦伯的工具理性,它是人类的一种潜能,如果得到发展,特别是通过创造理想的沟通情境,就有可能形成一种温和的、文质彬彬式的沟通图景,人类的困境在这种图景中可能消除。 这里要补充的是,哈贝马斯认为韦伯与当今的很多批判者一样都是单向理解模式,特别是实证主义者更是主客二分模式来理解世界,但哈氏认为世界的存在是以“双向理解”(dialogical understanding)的沟通为起点的,即沟通是人的一种本质,人际之间的相互理解是人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5、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 如果说,舒茨关心生活世界的库存知识与交互主体关系,加芬克尔关心生活世界的索引问题与反身性,那哈贝马斯则关注生活世界中人际之间的沟通。 生活世界是人们生活其中、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不明确的社会文化背景。 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相辅相成,生活世界中大量的共同拥有的、不明确的背景知识使得沟通行动有进行的可能。,生活世界包含文化、社会和人格这三种结构性要素;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的沟通行动成为可能。,文化是人类共享的知识系统(或知识储存库),从而使相互理解性的沟通成为可能。,社会是指合法的社会秩序,为沟通行动提供环境基础。,人格是沟通行动的参与者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程表现在三方面: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形式与内容的分离;符号再生产过程中的反思性增强。,所谓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是指文化、社会和人格这三种结构不再受神秘色彩的世界观所控制,而是各自独立起来。,对应于文化、社会和人格的区分,是形式与内容的分离。,符号再生产过程中的反思性增强,是指在文化领域、社会制度领域,甚至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理性的反思代替了权威和传统文化成为沟通的基础。,生活世界的理性化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通过理性的讨论多于受权威的制约,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工具理性当道和人际关系疏离的现代社会困境呢?,哈贝马斯指出,原因就在于社会理性化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即系统层面的理性化,以及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6、系统及其理性化 如果按照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理性化的分析,那么,应该是人类全面的理性的增长。但事实上,为什么会出现现代化的困境呢?这是因为,社会的理性化是在生活世界与系统两个层次同时展开的。 所谓系统,简单来说,首先指市场上的经济组织,通过金钱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与生活世界;其次指国家的行政机关这类科层组织,以权力来影响人的行为。,系统(体制)的理性化过程,系统主要是指与生活世界相对的,影响人类生活的社会制度或组织。,系统理性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平等式部落社会、等级制部落社会、政治阶级分层社会和经济阶级结构社会。,生活世界在价值层面上规范人的行动,而系统则是在功能层次上调节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取向。,在前两个阶段,生活世界与系统还没有分开,系统的发展以生活世界里的符号意义为基础。,在第三个阶段里,权力机制与亲族结构逐渐分离,形成了一种新的制度,即国家。,在第四个阶段里,经济与政治秩序分离。,从系统理性化的四个发展阶段来看,系统的发展依赖生活世界给它提供符号意义,但随着系统的发展,却出现了现代社会的悖论:一方面是个人的理性认知和自主性增强,另一方面是系统的不断扩张最后导致生活世界受制于系统。,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一方面,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善于运用理性代替对传统权威的盲目信奉。从而,个人的自由增加了; 但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人类社会的事务越来越复杂,人们已经越来越不能完全靠自己的理性和认识来了解和把握社会,人们往往只知道运用某类知识(know how),而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not know that)。例如,现在的很多司机只知道开车不知道修车;很多人懂得操作电脑,但并不了解程序是什么。,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系统本身虽然是人造物,但由于它们是高度组织化,精英化,能够处理很多个人无法处理的事务,因此人们越来越依赖系统,造成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colonization of the lifeworld),即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 其中,构成生活世界范围的私人领域主要以家庭为核心;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各种大众媒介。系统往往会把自己强加在沟通上,限制沟通者进行理性的完整的讨论以达成共识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系统的理性化主要发生在国家和市场的范围内。在市场范围内,人们主要从事经济活动;在国家范围内,人们主要从事政治参与活动。这两种活动都要求有效率的运作,因此都以工具理性作为运作的准则和目标。为了达到有效率的运作,市场以金钱来调节和制约人的经济活动,国家机关则通过权力来影响人的行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和权力的制约机制逐渐渗透到其他活动或领域中,人们不但在日常的工作中,而且在娱乐、教育和家庭等事务中也以金钱和权力作为沟通的媒介。这样,人们逐渐习惯于把周围的环境,包括其他人在内,都当作一种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或手段。,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7、公共领域与法律程序 公共领域是17世纪末的英国与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独特现象,伴随着欧洲封建权威的崩解,私人要素与公共要素出现分化,分化为代表公共权威的国家和与国家对立的私人领域的市民社会。而公共领域就是介于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进行调停的领域。公共领域中的个人与团体,相当于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以公民的身份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形成公共舆论,将市民社会的声音传达给国家权威,让国家的政治权威更加理性,起到限制国家权力的作用。,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在哈贝马斯看来,后来的国家对私人领域的侵入和公共领域弱化是系统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要再次扩展公共领域的作用。然而,哈贝马斯对重建公共领域也并不抱很大希望。 哈贝马斯为法律赋予了在促成理性的沟通行动过程中核心的地位,但他强调,公民不仅要做法律的实施者,更要成为法律的制定者和参与者。,第三节 哈贝马斯简评,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化更多的是理想化与良好意愿。一方面,正如哈氏指出的,理性化沟通发生在生活世界中,人们的确会有更多更好的沟通的机会,但他们由于比较同质,对资源的需求往往也相似,所以竞争的激烈度往往也比较高。 就是说,他们很可能是分成各个不同立场的利益群体,沟通理性化只是达到理解与协调行动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更根本的是在利益和立场上接近程度。换言之,利益接近甚至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之间,在理性沟通上,更容易更可能达成协调一致。,第三节 哈贝马斯简评,另一方面,正如冲突社会学告诉我们的,冲突无处无时不在(主要由于冲突背后的利益分歧与对抗),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提到,阶级冲突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消除。 那么,我们还是不得不略带沮丧地说:理性沟通与理解协调仍然是局部的,暂时的,往往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更何况,局部的沟通与协调往往同时意味着对其它群体的利益的触动与侵害。,第三节 哈贝马斯简评,此外,正如柯林斯指出的,理性沟通往往需要理性的辩论,甚至是无休止的辩论,一方面,一般民众往往缺乏足够的辩论的能力,另一方面,就这种冗长耗时的做法而言,其现实性就大打折扣。在这个问题上,哈贝马斯可能忽视了米歇尔斯的寡头铁律给我们的启示。 相对于很多后现代主义者放弃了改造社会的计划和宏愿,哈贝马斯的尝试的确难能可贵,甚至有些许悲壮。,第三节 哈贝马斯简评,但是,我愿意相信哈贝马斯。如果说,韦伯把人们从“理性的铁笼”中唤醒,却又告诉人们无路可逃,那么,哈贝马斯则告诉人们,即使这个铁笼的确存在,它也还未绑结完好,如果人们真诚地沟通协调,团结行动,希望仍在。 所以,我们可以回忆柏拉图理想国给了我们类似的启发,可能正是这种身处困境,但坚信世界终将进步和人类未来的希望的信念有力支撑了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