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储粮害虫ppt课件.ppt
第八章 储粮害虫,第一节概述,储粮害虫:主要指能适应仓库环境、为害储藏的粮食及其加工品的有害昆虫和害螨。全世界现有储粮害虫有490多种。分属于10目58科,害螨82种,分属于18个科。一般损失率在510%左右,每年被仓虫损害的谷物可供2亿多人一年的食用。 热带、亚热带3040%。我国已知储粮害虫254种,分属于7目42科,害螨54种,分属于15个科。我国常见的重要储粮害虫有30余种。从全国的分布来自看,南方的种类多于北方。,一、储粮害虫的主要类群,世界性分布:种类多分布广寄主调运频繁食性广抗逆性强易在新区存活主要类群包括3大类:甲虫类(beetles):如玉米象、豆象等;蛾类(moths):如麦蛾、印度谷螟等;螨类(mites):如腐食酪螨等。,二、传播途径及危害方式,(一)传播途径1自然传播(natural dispersion) (1)兼能在田间危害或成虫以花蜜及腐败果实为食的仓虫,如麦蛾、米象、绿豆象等,由田间或仓外飞入仓内。(2)成虫在仓外砖石、腐木、旧包装材料及尘芥杂物中越冬,翌年春又返入仓内,如米象及锯谷盗。(3)粘附在鸟类、鼠类、昆虫等身上蔓延传播,如螨类。2人为传播(artificial dispersion) (1)调运感染仓虫的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品。(2)含有仓虫的粮食筛下物、粮脚、或尘芥杂物,未及时清除而造成仓虫繁殖传播。(3)仓库或加工厂内本来潜藏着仓虫,未注意除治而繁殖传播。(4)感染仓虫的贮、运用具,如运输工具和包装器材以及围席、筛子、扦样用具以至扫帚等仓贮用具。,(二)危害方式1依取食粮粒完整与否(1)食害完整粮粒。如绿豆象、麦蛾、米象、谷蠹、拟谷盗等及一般蛾类幼虫。取食完整粮粒的仓虫又叫初期性害虫(primary pests)。(2)食害损伤粮粒及碎屑粉末。如锯谷盗、长头谷盗等。这些害虫又叫后期性害虫(secondary pests)。(3)食害完整或损伤粮粒,及取食粮食中的腐败尘芥杂物和虫尸、虫粪。如黑菌虫、黄粉虫、螨类、皮蠹、蛛甲等。(4)主要取食粮食中尘芥杂物粉末的,如书虱。 后2类又叫中间性害虫 (fungus feeders & scavengers),2. 依直接取食的方式(1)蛀食类(borers):如米象、豆象、谷蠹、麦蛾等的幼虫,在粮粒内蛀食,使粮粒仅剩空壳。(2)剥食类(peeler):如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等的幼虫,喜食粮粒的胚部,再剥食外皮,内部则较少食害。(3)侵食类(embezzler):一般甲虫均自外面向内侵食粮粒,使被害粒呈不规则缺刻状。(4)缀食类(webbing-feeder):一般蛾类幼虫均喜吐丝将粮粒连缀成块,匿伏其中食害。,3依危害位置(1)蛾类因体软形大善飞,一般具有正趋光性,适于在粮食上层及外表行动及产卵,羽化后又易于飞出,故幼虫危害一般自粮食上层及外表而达下层及内部。(2)甲虫类因体硬,善于行走,一般具负趋光性,粮食下层较黑暗易于隐匿,故危害一般自粮食下层而达上层。(3)螨类体软而轻小,喜向外爬,故危害一般自粮食外表而达内部。,4依危害场所(1)不能在仓内繁殖,必须依靠自然界的食物在田间繁殖,但幼虫可随寄主带入仓内完成发育:如豌豆象。(2)兼在田间和仓内繁殖危害:如绿豆象、米象、麦蛾等。(3)仅能在仓内繁殖危害:如大部分仓虫。,三、一般生物学特性,分布广,多是世界性害虫。虫体小,扁平,人类活动易携传,检疫对象多。 (谷斑皮蠹、菜豆象、鹰嘴豆象、灰豆象、巴西豆象、谷象、大谷蠹等)飞行力弱,喜黑暗,怕光照。食性广而杂,多为多食性。抗逆性强,而干燥,而饥饿。繁殖力强,无滞育习性。,三、造成的损失,(一)直接损失 重量损失如果小麦感染10对谷象,并在适宜环境中生存5年,其后代可在5年中吃掉40.625万公斤小麦。(二)间接损失1. 粮食营养成分的损失。2. 发芽率降低。3. 发热,引起受害粮食发霉、变质。4. 排泄物、虫尸、虫粪等污染粮食。5. 检疫问题。,第二节重要害虫,三大储粮害虫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谷蠹 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麦蛾Sitotroga cereallela (Olivier),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俗称象鼻虫、米牛儿、牛子、蛘子等。是中国储粮的头号害虫,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一、玉米象,一、分布与危害世界性分布。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只新疆无记录。成虫蛀害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黑麦、荞麦、花生仁、豆类、干果、通心粉、面粉、面包等,其中以小麦、玉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重。幼虫只能在粮粒内危害,是一种重要的初期性害虫。在适宜的条件下,受害粮食的重量损失在3个月内为11.25%,6个月内增到35.12%。其结果不但会引起后期性害虫的发生,且能使粮食发热及水分增高,引起粮食发霉变质。也能飞到田间危害。,玉米象危害状,澳大利亚19141918年间,在其中一个堆存场,每天可筛出1 t 米象。1868年,从美国运到英国145 t 玉米,下一年从这批玉米中筛出1.75 t 米象。,成虫体长2.94.2mm。体暗褐色,鞘翅常有 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前胸背板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后翅发达,能飞。,玉米象1.成虫2.卵3.幼虫4.蛹5.被害状(引自四川仓库害虫图册),检疫对象!,玉米象,米象,谷象,二、生活史与习性,(一)生活史玉米象1年发生17代。北方寒冷地区每年发生12代,如东北;中原地区每年发生34代,如浙江;南方温暖地区每年发生45代,如湖北;亚热带每年发生67代,如广东。主要以成虫在仓内黑暗潮湿的缝隙、垫席下、仓外砖石下、垃圾中、松土内及树皮缝中越冬,少数以幼虫在粮粒内越冬。当初冬天气逐渐变冷,气温下降到15以下时,成虫即进入越冬。次年气温转暧又回到粮堆内危害。,(二)主要习性成虫多在仓中粮堆内活动,大多分布在上层。雌成虫产卵时先在粮粒用口器咬成与喙状部等长的卵窝,然后在窝内产卵1粒,并分泌粘液封闭窝口。每雌平均产卵50粒,最多可达570粒。集中在上层离粮面7cm内。幼虫孵化后即在粮粒内蛀食,并逐渐深入内部。幼虫共4龄。被害粮粒蛀成空壳。幼虫老熟后在粮粒内化为前蛹,前蛹再脱皮一次化为蛹。成虫羽化后在粒内停留约5天后才蛀孔外出。成虫也蛀粮粒,善于爬行并有向上爬的习性。成虫还有假死性,趋温及趋湿习性,性畏光,喜在黑暗处活动,遇光则向黑暗处聚集;喜欢飞向有花蜜的花中活动。成虫也可飞到禾谷类作物的田间,产卵于成熟的穗上,收获时随粮粒带入仓内。,三、储粮害虫在粮堆中的季节性分布成虫在粮堆内的分布,一般是随分层粮温的变化而迁移活动。例如,春末夏初气温达15时,越冬成虫大都在30厘米以上粮堆的上层或向阳面粮温较高的部位活动。夏季及初秋,当气温达30以上时,粮堆上层及向阳面的粮温超过成虫的适温时,即大批转向粮堆的下层,背阳面或其它比较通风阴凉的部位活动。秋凉后,又转入粮堆中层或向阳面粮温较高的部位。,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属鞘翅目(Coleoptera)长蠹科(Bostrichidae)。也叫硬壳虫、谷长蠹、米长蠹 。,二、谷蠹,一、分布与为害,分布于南北纬40以内地区。国内除西藏、新疆未见报道外,其它省区均有,成以南方各省普遍而严重。贮藏谷物的重要害虫。还为害豆类、植物性药材。取食谷粒时大量咬碎颗粒,使贮粮遭受更多的损失。幼虫在仓库内喜寻木质板壁,蛀孔化蛹,严重破坏仓木。在野外,它生活在树木内。,成虫 体长2.43mm。长圆筒形,有光泽,深赤褐色至黑褐色。头被前胸背板覆盖,从上方不可见。触角10节,端部 3节向内侧扩展,近三角形。前胸背板前半部有一列弯成弓形的钝圆形的齿,后半部有许多大而密的颗粒状突起。鞘翅末端向斜下方斜削,每鞘翅具9条纵列小刻点,并着生稀疏黄色毛。,谷蠹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被害状(引自四川仓库害虫图册),幼虫:体形弯曲,头部细小,胸部肥大,全体疏生淡黄色微毛。,谷蠹,幼虫,生活史和习性:一年发生23代。一般以成虫蛀入仓库木板内越冬,也可在发热的粮堆中越冬,少数以幼虫越冬。性喜温暖,能在较高的温度发育。最适发育温度为3234 ,最适相对湿度为7080%。在粮食含水量为12%和温度33 条件下,完成一代仅需要25天,在一般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期约60天。成虫多在粮堆中、下层活动,呈窝状分布。谷蠹耐低氧、耐高温,并有侵蛀木头的习性,喜在粮堆1m深处活动。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谷蠹危害状,三、麦蛾,麦蛾(Sitotroga cereallela (Olivi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别名麦蝴蝶、飞蛾等。英文名angoumois grain moth。,一、分布与危害麦蛾为世界性大害虫。原产墨西哥,现已分布全世界。国内除新疆、西藏等各地都有发生。尤其以长江以南发生普遍。幼虫多在大麦、小麦、大米、稻谷、高粱、玉米、荞麦以及禾本科杂草种子里食害,被害粮粒大部分蛀孔,以小麦、稻谷受害最烈,其次为玉米、高粱。受害的稻麦种子的重量损失约达5675%,并严重地影响种子的发芽力。此虫在仓内及田间都能繁殖危害。是一种严重的初期性贮粮害虫。,成虫体长4.56.5mm。淡黄褐至淡褐色。下唇须镰刀状,向上弯。前翅竹叶状,淡黄色,后翅菜刀状,银灰色。前后缘的缘毛特别长,约等于翅宽。 幼虫58mm。初孵红黄色,2龄淡黄白色,老熟后乳白色。胸部肥大,腹部各节依次缩小。全体光滑,略有皱纹,无斑点。胸足极短小,腹足及臀足退化成肉质突,各节有微小趾钩13个。,麦蛾,二、生活史与习性(一)生活史在黑龙江年发生2代,华北约3代;关中45代,浙江6代,江西及湖南67代;仓内适宜的条件下每年最多可发生1012代。以老熟幼虫和极少数以蛹及初龄幼虫在粮粒内越冬。,华北:3代3出3进,华北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化蛹(黑龙江在6月、陕西关中在4月中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为第1代成虫。第1代成虫的一小部分仍在仓内粮堆表层产卵繁殖,大部分飞到田间麦穗上产卵繁殖,卵孵化为幼虫后,即蛀入麦粒内食害,老熟后即在粒内化蛹,于6月上旬随同收获的麦粒带进仓内,在仓内羽化为第2代成虫。第2代成虫的小部分飞到田间禾本科作物或杂草上产卵繁殖,大部分在仓内麦堆内产卵繁殖,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羽化为第3代成虫。第3代成虫的一部分在仓内产卵繁殖和越冬,一部分飞到田间在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穗上产卵,孵出的幼虫蛀入谷粒,收获时又随同谷粒带进仓内越冬。,(二)主要习性成虫交尾和交卵多在清晨和黄昏进行,卵多产在小麦种子的腹沟内或稻谷的护颖内,散产或集产。在仓内卵多产在粮堆表层,主要集中在表层20cm以内,约占总卵数的88%,在表层7cm以内的卵占55.8%。每雌蛾一生可产卵63124粒,平均86.7粒。幼虫孵化后,多从籽粒胚部蛀入,也有从胚乳部蛀入的,被害谷粒大部分被蛀一空。幼虫老熟后,先在谷粒上对着胚乳的一端咬一圆形羽化孔,孔口仍留有薄膜,然后在粒内结成薄茧化蛹,羽化成虫后,始从羽化孔外出。,三、发生与环境关系麦蛾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135,当谷物含水量在8%以下,或相对湿度26%以下时幼虫即不能生存。麦蛾的猖獗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据国外报道,大约从5月至8月的平均温度最少达到12.5的地区,麦蛾都有猖獗发生的可能。另报道,前1年冬季气候温暖,加上7、8月特别炎热,麦蛾即有猖獗发生的可能。另据报道,在美国大西洋沿岸软质冬小麦区和玉米区,如遇上几个温暖的冬季之后,麦蛾即猖獗发生;反之,在经过寒冷的严冬之后,麦蛾也不致成灾。,第三节其他常见储粮害虫,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L.) 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蚕豆象Brachus rufimanus Boheman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bener)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 (Walker)其它初期性仓虫:皮蠹、谷象、大谷盗等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du Val. 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inne 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 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 Oliver 土耳其扁谷盗Cryptolestes turcicus (Grouville) 腐嗜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其它中间性仓虫:米黑虫、黄粉虫、黑粉虫、黑米虫等。,一、 豆象类(bean weevils),豆象类指属豆象科和长角豆象科的仓虫。全世界已知为害仓储物的有30余种。国内已知豆象科的9种,长角豆象科的有1种。寄主为豆科作物种子,少数生活于槟榔种子。主要在仓库为害,个别同时可在田间危害。比较重要的种类为:蚕豆象Brachus rufimanus Boheman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L.) 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蚕豆象原产欧洲,现已分布全世界。我国(随侵华日军传入)除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省(区)外,均有分布。主要危害蚕豆。被害虫粒内蛀成空洞,表皮变赤褐色,味苦,并影响发芽,使产量及质量均大受损失。豌豆象原产欧洲,现已分布全世界。国内除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广西、广东省(区)外,各地都有发现。曾是国内检疫对象之一。在国内豌豆象只危害豌豆(国外报道,还危害紫花豌豆及东非野豌豆),为豌豆的严重毁灭性害虫。绿豆象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我国除西藏自治区未报导及新疆、青海、宁夏省区外,各地都有发生。幼虫危害各种豆类,尤以绿豆、小豆及豇豆危害最强,还能危害莲子。仓内和田间均能繁殖。,蚕豆象,蚕豆象(Bruchus rufimanusBoheman),属鞘翅目,豆象科。别名豆牛、豆乌龟、蚕豆红脚象。成虫略食豆叶、豆荚、花瓣及花粉,幼虫专害新鲜蚕豆豆粒。被害豆粒内部蛀成空洞,并引起霉菌侵入,使豆粒发黑而有苦味,不能食用;如伤及胚部,则影响发芽率,质量大大降低。幼虫随豆粒收获入仓,继续在豆粒内取食,造成严重损失。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蚕豆造成的重量损失达20%30%。,蚕豆象1.成虫2.卵3.幼虫4.蛹5.被害状,成虫体长4.55 mm;黑褐色,全体密被黄褐色绒毛。前胸背板两侧的中部各着生一齿,齿端朝向左右两侧,齿的后方显著向内凹入;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一近三角形白毛斑。两鞘翅近末端1/3处有白色毛斑各形成形。小盾片方形。腹末露在鞘翅之处,臀板上黑色斑不明显。,蚕豆象的生活史及习性蚕豆象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豆粒内、仓内角落、包装物缝隙内或砖石下等处越冬。成虫飞翔力、耐饥力、耐浸力及抗塞力都较强,需要补充营养,并有假死性。成虫活动、产卵与蚕豆开花结荚存在物候关系。次年春季蚕豆开花前后,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到蚕豆田取食花瓣和花粉,并交配产卵。卵主要散产于蚕豆植株中、下部的青荚表面,每荚26粒,单雌产卵量96粒。被蛀豆荚和豆粒上均有黑色针尖大小的侵入孔。每豆粒可蛀入16头虫,最多可达17头,但能完成发育的最多34头。幼虫共4龄,2龄或3龄时随收获蚕豆入仓,在豆粒内继续为害。羽化的成虫若受到惊动即自豆粒内爬出寻找适当场所栖息并越冬,若无惊动即在豆粒内越冬。,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越冬基数与蚕豆种植面积。食物。蚕豆品种对蚕豆象的抗性存在差异。荚上多毛的品种着卵较少,种皮为红褐色、绿色蚕豆品种较抗虫;泥黄色蚕豆品种较感虫。蚕豆结荚盛期与蚕豆象产卵盛期相吻合的田块受害重。天敌。虱螨(Pediculoids ventricosusNewport)、豆象金小蜂(Bruchobius magus)、豆象茧蜂(Triaspis similis Szepl)、赫氏蒲螨(Pyemotes herfsi Oudemans)寄生蚕豆象幼虫或蛹。在波兰、豆象茧峰对蚕豆象幼虫的寄生率有时高达80%。,防治技术1田间防治。在田间成虫盛发期或蚕豆结荚初期至开花末期喷施80%敌敌畏乳油3 000倍液,隔57 d一次,共23次;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雾,或用2.5%敌杀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2蚕豆收获后及时晒干,趁热装入塑料袋内或能密闭的容器内,并加以密闭,利用聚热及低氧杀死豆粒内蚕豆象幼虫。3沸水烫种。少量蚕豆装入竹篮,置开水锅中烫30 s,及时取出后在冷水中浸凉,再晾干储存。可全部杀死幼虫,且不影响发芽力。4山苍子油防治。按每50kg蚕豆拌入山苍子油300 ml,防治蚕豆象效果好。5磷化铝熏蒸。每50kg蚕豆用磷化铝片0.40.6 g,熏蒸密闭57 d,即可杀死豆粒内幼虫、蛹和羽化成虫,但熏蒸时应注意安全。,豌豆象(Bruchus pisorum (Lin.)),属鞘翅目,豆象科。别名豆牛。以幼虫蛀食豌豆豆粒,可把豆粒蛀空,并引起霉菌侵入,若伤及胚部,则影响发芽。,豌豆象,豌豆象1.成虫2.卵3.幼虫4.蛹5.被害状(引自四川仓库害虫图册),成虫体长约5 mm,黄褐色,遍体密被茸毛。前胸背板两侧缘中部前方各生一齿,齿的尖端向后,齿的后方不显著向内凹入;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的白色毛斑近于圆形。每鞘翅近末端三分之一处有一排白色毛斑,排成斜直线形。臀板左右侧各有一个很明显的黑褐色毛斑。,豌豆象,蚕豆象,蚕豆象、豌豆象为近似种,可根据成虫前胸背板、鞘翅及臀板的特征进行区别。,豌豆象,蚕豆象,豌豆象的生活史及习性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仓库缝隙、屋角屋顶、包装物内、豆粒内及杂物内越冬。成虫飞行力强,有假死性,需补充营养,当豌豆开花结荚时,越冬成虫飞到豌豆田内取食豆花瓣和花粉,并交配产卵,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散产于豌豆嫩青荚表面,以植株中部的荚上着卵最多,下部次之。每荚着卵112粒,荚上有不少的双重卵和少量三重卵。产卵期20余天,单雌卵量平均150粒,最高730粒。幼虫孵化后即从卵壳下蛀入荚内再蛀入豆粒内食害。重叠的卵只有1个可以孵出幼虫并蛀入荚内。被蛀豆荚和豆粒上均有黑色针尖大小的侵入孔。每豆粒可蛀入数头幼虫,但仅1头能成活。豌豆成熟时幼虫尚未老熟,随收获入仓,在豆粒内继续取食为害。收获后半月左右是幼虫大量取食阶段,可将豆粒蛀空。羽化的成虫若受到惊动即破羽化孔而出,寻找适当场所栖息并越冬,若未受惊动即在豆粒内越冬。,绿豆象,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鞘翅目,豆象科。别名中国豆象、小豆象、豆牛。世界性分布。国内普遍分布。以幼虫蛀食各种豆类、莲子等,其中以绿豆、赤豆、豇豆被害最烈,往往一粒豆内有虫数头,豆粒被蛀仅剩空壳。能在田间和仓内繁殖为害。,绿豆象1.成虫2.卵3.幼虫4.蛹5.被害状(引自四川仓库害虫图册),绿豆象危害状,(雌)绿豆象(雄),成虫:体长23.5mm,卵圆形,深褐色;头密布刻点,额部具一条纵脊,雄虫触角栉齿状,雌虫锯齿状;前胸背板前端窄,后端宽,后缘中叶有1对被白色毛的瘤状突起。小盾片被有灰白色毛。鞘翅中部前后有向外倾斜的2条纹。,3种豆象成虫形态比较,四纹豆象,巴西豆象,鹰嘴豆象,灰豆象,菜豆象,斑臀花生豆象,绿豆象的生活史及习性我国各地每年发生代数不同,如在南京每年发生5代,浙江发生7代,当条件适宜时,每年最多可繁殖11代。世代重叠严重。主要以幼虫在豆粒内越冬,也有少数蛹、成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春季在豆粒内化蛹、羽化,羽化后爬出豆粒。成虫善飞、爬行快、具假死性和趋光性。成虫交配后在仓内豆粒上产卵,卵多产于仓内种子堆上层的豆粒,每豆平均着卵35粒,多达15粒。单雌可产卵7080粒。田间绿豆快成熟时,一部分成虫可从仓内飞到田间在豆荚裂缝内产卵。飞到田间的成虫,在田间繁殖数代后,田间为害的幼虫又随同收获的豆子进入仓内继续繁殖为害,直至越冬。,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温度、湿度。绿豆象适宜的温度为2532.5 ,相对湿度68%95%;31 、相对湿度68%79%时生长发育最快;10 以下,37 以上停止发育;低湿18%以下和高湿100%情况下发育困难。温度低于13.5 或高于37 时成虫停止产卵。食物。绿豆象幼虫取食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多的豆类时发育快,而取食含粗蛋白及脂肪多的豆类则发育较慢,如取食绿豆、菜豆完成1代需时分别为20.6 d、21 d;取食大豆则需时30 d。不同绿豆品种对绿豆象抗性存在差异。据报道,通过抗虫性鉴定,引自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亚洲区域中心(简亚蔬)的80份种质资源中有17份材料对绿豆象表现中抗至高抗,甚至免疫,国内784份种质资源中广西的3份地方品种表现中抗。绿豆象在田间产卵对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以绿豆上落卵量最大,孵化率、幼虫成活率最高,其次为豇豆、菜豆、四季豆。天敌。在华中农业大学城市昆虫研究室发现米象金小蜂对绿豆象幼虫有很高的寄生率,自然情况下幼虫寄生率在30%左右,在人工接虫的情况下,幼虫寄生率可高达80%以上。,二、印度谷螟,印度谷螟 Plodia interpunctella(Hbener),鳞翅目,斑螟科。别名印度谷蛾、封顶虫、印度螟蛾。世界性分布,国内除西藏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以幼虫为害各种粮食和加工品、豆类、油料、花生、各种干果、干菜、奶粉、蜜饯果品、中药材、烟叶等。印度谷螟是危害最大的蛾类之一,食性很广,几乎危害每一种植物性储藏物。其中以禾谷类、大豆、瓜生、红枣及谷粉等受害最重。幼虫喜食粮粒胚部,影响发芽率;蛀食干果、干菜成孔洞、缺刻,常吐丝连缀粮粒及排泄物,并结网封闭其表面,使其结块变质。,印度谷螟,成虫体长59 mm,前翅细长,基半部黄白色,其余部分亮赤褐色,并散生黑色斑纹。后翅灰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013 mm,体呈圆筒形,中间稍膨大。胸腹部淡黄白色,腹部背面带淡粉红色。中胸至第八腹节刚毛基部无毛片。腹足趾钩双序全环。,生活史及习性通常1年发生46代;在温暖地区,一年可发生78代。辽宁南部34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仓壁及包装物等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交配为尾接式,并可多次交配。交配后雌成虫将卵产于储藏物表面或包装品缝隙中,也可产在幼虫吐丝形成的网上,卵散产或聚产。每雌一生平均产卵152.3粒。初孵幼虫先蛀食粮粒胚部,再剥食外皮。为害花生仁及玉米时,喜蛀入胚部,潜伏其中食害;为害干辣椒则是潜入内部蛀食,仅留一层透明的外皮。幼虫常吐丝结网封住粮面,或吐丝连缀食物成小团与块状,藏在内面取食。起初在粮堆表面及上半部,以后逐渐延至内部及下半部为害。幼虫行动敏捷,具避光性,受惊后会迅速匿藏。缺食时,幼虫会自相残杀。幼虫56龄,老熟后多离开受害物,爬到墙壁、梁柱、天花板及包装物缝隙或其它隐蔽处吐丝结茧化蛹。,印度谷蛾危害状,防治技术1清洁卫生防治。2日光曝晒。3诱杀。掌握在化蛹前及越冬前,用麻袋等物盖在仓储物表面诱杀;或在成虫羽化期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4微生物农药防治。Bt对印度谷螟幼虫有较高毒力。用2.266108个活芽孢/ml浓度的Bt菌液感染4龄幼虫,处理32 h后死亡率达98.24%。Bt菌粉对粮面处理深度以1015 cm为佳。5磷化铝熏蒸等防治措施。,三、粉斑螟Cadra cautella(Walker),鳞翅目,斑螟科。别名粉斑螟蛾,干果斑螟。世界性分布。国内普遍分布。主要为害禾谷类、豆类、油籽、干果、中药材等。常与印度谷螟同时发生,为重要初期性害虫之一。,成虫:体长67 mm,前翅灰褐色,近基部1/3处有1较直宽无明显弯曲的灰色横纹,其外侧紧连1与之平行的黑色横纹。后翅灰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416 mm,灰白色,各刚毛基部有黑褐色毛片。,粉斑螟,粉斑螟,生活史及习性一般每年发生4代,江西南昌每年发生6代左右。以幼虫在包装物、仓内各种缝隙处结茧越冬。雌成虫将卵散产于粮食表面或包装物缝隙中。单雌产卵量105114粒。初孵幼虫以碎粮、粉屑及成虫尸体为食,稍长大后,即吐丝连缀粉屑及粮粒成巢,藏匿其中食害。幼虫爬行时有吐丝成网的习性。老熟幼虫在包装物上、仓内各种缝隙内或粮食内做薄茧化蛹。幼虫越冬时有群集做茧的习性。,四、赤拟谷盗,赤拟谷盗Tribolium ferrugineumFabricius,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别名赤拟谷甲,拟谷盗,谷蛀等。分布于全世界。国内普遍分布。此虫食性很杂,成虫、幼虫可为害面粉、 麸皮、米糠、禾谷类种子、油料种子、豆饼、干果、药材、烟叶、糕点、酒曲、肉类及其加工品,以及皮毛、土产品、日杂品等。其中以粉类受害最重。成虫体上有臭腺分泌臭液,当大量发生时,被害物产生腥霉臭味,被害的粉类常结块发霉。为重要的后期性害虫之一。,赤拟谷盗危害状,赤拟谷盗,杂拟谷盗,赤拟谷盗与杂拟谷盗成虫、幼虫形态比较,赤拟谷盗,杂拟谷盗,赤拟谷盗的生活史及习性每年发生45代,东北地区每年只发生12代。以成虫群集在包装物及仓内各种缝隙中越冬。成虫有假死性,不善飞翔,喜黑暗,常群集在粮堆下层、碎屑下面或缝隙内。成虫将卵散产于粮粒表面、缝隙及碎屑中。每雌虫一生产卵数最多达1 000粒以上,平均516.2粒。卵外附有黏液,上面常粘着粉未及碎屑,难以发现。幼虫孵化后在面粉及碎屑内取食。幼虫一般58龄,有群集、避光习性,幼虫老熟后常在粮堆表层或粉屑内化蛹。成虫、幼虫耐饥力强。,五、锯谷盗,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鞘翅目,锯谷盗科。别名锯胸谷盗。世界性分布。国内普遍分布。为害破碎、损伤的粮食、油料及其成品、副食品,还为害糕点、糖果、干果、干菜、中药材、烟草、酒曲、干肉等。喜食碎屑、粉末或柔软破损的食物,为重要的后期性储粮害虫之一。,国内储藏物中发现18种,较常见的种类有锯谷盗、大眼锯谷盗和米扁虫等。其中锯谷盗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是米、面等成品粮中重要的害虫。,成虫体长2.53.5 mm。长扁形。暗赤褐色。头部略呈三角形。触角11节,末3节棒形。前胸背板近长方形,上有3条明显纵脊,两侧缘各有锯齿6个。幼虫体长34 mm,细长而扁平,淡褐色。头部椭圆形,淡褐色。触角3节,其长度约与头长相等,第2节最长,第3节退化为小突起。胸腹部乳白色,胸部各节背面均有两块暗褐色大斑。腹部各节背面中央有1块半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大斑,末节半圆形。,锯谷盗,生活史及习性每年发生25代。东北南部一年发生2代,华北3代,重庆5代。以成虫群集于仓库缝隙、隐蔽处越冬或在仓外树皮、砖石、杂物中越冬。成虫在粮堆内交配产卵。卵散产或聚产在粮食碎屑内或粮堆上。每雌产卵量平均70粒。成虫能飞,爬行很快,有向上爬和群集在粮堆高处的习性。幼虫孵出后为害粮食碎屑、粮粒胚部。幼虫行动活泼,有假死性。一般幼虫4龄。老熟幼虫在碎屑内化蛹。,锯谷盗危害状,六、锈赤扁谷盗,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鞘翅目,扁甲科。广布于世界温带、热带区。国内各省区都已发现,以南方各省为害较重。重要的后期性储粮害虫之一。,锈赤扁谷盗危害状,成虫体长1.72.3 mm,扁平形,赤褐色。头部三角形。触角比长角扁谷盗及土耳其扁谷盗都短。雌雄虫的触角都呈念珠形,11节,雄虫触角约为体长之半,雌虫触角略短。前胸背板倒梯形,后缘比前缘窄。前胸与鞘翅相接处呈颈状。鞘翅长为两翅合宽的1.61.9倍。体上密生金黄色细毛。幼虫体长3.54.5 mm,扁长形,后半部稍肥大。乳白色。头部背面左右骨化形成2个椭圆形圈。前胸背面近于长方形。腹末着生1对长而尖的臀叉。前胸腹面有一对丝腺。,锈赤扁谷盗,七、长角扁谷盗,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Schonherr)),鞘翅目,扁甲科。别名:长角谷盗,角胸谷盗、长角谷甲。世界性分布。国内普遍分布。为害破碎和损伤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豆类及油籽、副产品及各种粉类、干果、香料等。以粉类及油籽类中发生最多,为重要的后期性害虫之一。,成虫体长1.5 mm,长扁形,浓赤褐色。略带光泽。触角11节,很长。雄虫触角丝状,稍长于体长之半,雌虫触角长度只及体长的一半,念珠状。前胸背板扁形,横宽,宽为长的1.21.4倍,前角略圆,后角稍钝。前胸背板两侧靠近侧缘处,各有1极细的纵隆起线。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4 mm,淡黄色。头部扁平,淡赤褐色,中部最宽。前胸腹面有1对丝腺,其端部游离,略向外弯,并向前伸出头部。尾突细长而尖。全体散生淡黄色茸毛。,长角扁谷盗,长角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雌,雄,锈赤其扁谷盗,八、腐食酪螨,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属蛛形纲,蜱螨亚纲,无气门目,粉螨科。别名卡氏长螨。世界性分布。国内普遍分布。为害含脂肪及蛋白质较高的食品,如花生、油料、豆类、干肉、干鱼、奶粉等;也为害面粉、大麦、小麦、大米、小米、高梁、干果等;还取食真菌。为害种子影响发芽率。受害的储藏物常有一种恶臭味,食后易引起疹病。人体接触后易发生皮炎。这是储粮中重要的害螨之一。,成螨:体长0.30.42 mm,体长椭圆形,乳白色,半透明。螯肢(取食器官)钳状,较小,螯肢的定趾和动趾上各有钳齿4个。顶内毛(vi)长,伸出螯肢末端;顶外毛(ve)位于颚体两侧。胛内毛(sci)长于胛外毛(sce)。肩内毛(hi)长于肩外毛(he),二者与体侧缘几成直角。第2对背毛(d2)比第1对背毛(d1)长23倍;第3,4对背毛(d3、d4)更长,伸出体后很多。后侧毛(IP)比前侧毛(Ia)长6倍。末体有5对长刚毛。两侧具侧腹腺。足短而粗,第1对足基部有矛形假气门刺。雌螨体形、刚毛长短及排列与雄螨相似,但个体较雄螨大;雌性生殖孔位于第、对足基节之间。,腐食酪螨1. 雄成虫2.雌成虫,生活史及习性在23 ,相对湿度87%时,23周可完成1代。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成螨和休眠休(第二若螨)在碎屑、仓脚下及粮食表面越冬。若环境条件适宜,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发育和繁殖。该螨对粉屑和整粒粮食都能为害,蛀食胚部或由伤口侵入粮粒内,使粒内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蛀道,被害粮粒往往发霉变质。该螨繁殖快,喜群集,数量多时往往在粮食表面积成薄层形如尘末;喜温暖潮湿,怕干燥,喜黑暗耐低温。螨类在发育过程中若遇低温、低湿等不良环境条件时,其第一若螨即转变为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一旦环境改善,休眠体即恢复活力,继续发育为第二若螨。该螨可随风力传播,也能贴附在老鼠、昆虫体上及人的衣服、鞋袜和仓内工具上而传播。,烤螨法,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根据螨类喜湿怕干畏热的习性,用“烤螨法”或“螨类分离器”自粮食中捡出。此外,也可采用骨头、干鱼等食物引诱法监测粮食中螨的发生。,第四节储粮害虫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粮仓生态系统的特点,以粮仓建设、控制入库粮食含水量和清洁卫生等预防措施为基础,人为调控粮仓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生态因子,协调应用物理、生物及化学的防治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储粮技术,把储粮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储粮损耗允许水平之下,并使粮食和环境不受污染。,一、植物检疫外检对象:谷斑皮蠹、大谷蠹、菜豆象、灰豆象、鹰嘴豆象、巴西豆象等。内检对象:四纹豆象等。,二、粮库的建设和管理1粮库的建设: 一个粮库就是一个基本的储粮生态系单元,防治害虫保护储粮,首先就要从粮库建设入手。2粮库的管理(1)清洁卫生。(2)消毒。(3)害虫和环境的监测。(4)环境条件的控制和改造。,三、物理和机械防治(一)物理防治1高温杀虫2低温防治3气调防治4电离辐射5臭氧杀虫6紫外光灯诱杀(二)机械防治 主要有机械清理法、诱虫器诱捕法、机械杀虫法、保护性包装法等。,(一)利用高低温杀虫,不同种类的害虫对于高低温的耐受力不同。有些害虫如日本蛛甲、豌豆象、锯谷盗和螨类对低温耐受力极强。如在-15的温度下,日本蛛甲幼虫的致死时间为17天,锯谷盗成虫为11天,一种毛螨成螨为3天,但它的休眠体的致死时间为120天。豌豆象的成虫在-10 的温度下的致死时间为130天以上。有些害虫如米象、杂拟谷盗、长角谷盗等只要几小时到一天的时间即可致死。但另一些害虫又比较能耐高温。如烟草甲在50 的温度下的致死时间为300分钟,锯谷盗为60-120分钟。,1、高温杀虫(1)沸水浸烫杀虫 这种方法适合于消灭数量不大的豆类中的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等豆类害虫。(2)蒸汽杀虫 感染有害虫的包装、小型仓储器材等物品,可以根据能否受热来决定采用蒸汽杀虫的方法,将有虫的物品放在蒸汔中蒸15-20分钟,就可把各种害虫杀死,然后再取出晾干。(3)太阳能人造场晒粮杀虫,2、低温杀虫1)仓外冷冻,趁冷入仓 选择干燥寒冷的天气,准备好干净场地,在下午将虫粮薄摊在场地上,厚度为7-10厘米,进行冷冻,粮温最好要求降到-10以下,连续冷冻数日。在冷冻过程中,应勤加翻动,使温度均匀,以保证杀虫效果。如遇霜雪天气应堆起盖好苫,防止粮食水分增加。(2)仓内通风冷冻 在寒冷、干燥的冬天,把仓库门窗都打开,利用自然风力,换气通风,同时要经常翻动粮面,挖沟扒塘,增加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加速粮温降低的速度。如果有风扇、风机也可以使用,以加速通风降温过程。当粮温下降到或接近外界温度时,就可以停止通风、关闭门窗,扒开粮面,使粮食继续保持低温,直至害虫死亡。,其它处理方法核辐射气调处理,(二) 机械防治方法 1、风车除虫 在粮粒与害虫通过风车的时候,由于比重和形状不同,在风流的作用下,比重轻的害虫、尘杂被风流吹到较远的地方,比重大的粮粒吹到较近的地方,使害虫与粮粒分开,利用风车除虫时,应控制风车的转数和粮食的流量,使分离达到最好的效果。2、筛子除虫 筛子除虫是利用粮粒和害虫的大小形状不同,用适当大小筛孔的筛子,通过过筛使它们分开。一般用每厘米2.4-3孔的筛子即可,过筛时要控制过筛粮食的数量,在筛中粮食厚度以2-3厘米为宜。3、风筛结合除虫 为提高机械除虫的效果,使粮虫分离更完全,可以将风车和过筛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四、 习性防治方法(一) 粮面堆尖诱杀 堆尖诱杀是利用害虫的上爬习性,尤其在粮温较高时,害虫活跃,这种习性明显,在粮食被搅动后,害虫上爬很快。 诱杀时先将粮面堆成许多,堆间距离1米左右,堆高30-60厘米。用小稻草把,高梁穗或芝麻杆等诱集物放在堆尖上,堆尖上也可同时放上诱饵或毒饵,增加诱杀效果。,(二) 堆内诱杀用竹筒、木板或瓦棱纸板等作成小诱饵容器,容器一般不宜过大,四周、盖子和底部钻上许多小孔,孔直径在2-2.5毫米,这样害虫可以进入但粮粒不能落入。 诱饵箱中可放入毒饵。除虫时将诱饵箱放入粮堆内。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检查,除去进入的害虫和死虫后再行放入继续诱杀。,(三) 揭顶除治麦蛾 这种方法适合于新感染麦蛾的粮食,由于麦蛾侵入粮堆的深度约为20厘米左右。粮堆若揭顶30厘米左右即可将受害的表层良层中的害虫全部除去。揭顶可分两步,首先先揭去15-20厘米深的粮食,这样大部分的粮食中的麦蛾即被清除,然后再揭去10-15厘米深的粮食,就比较彻底了。(四) 扫动粮面扑打蛾类 扫动粮面、扑打的办法是根据蛾类害虫的成虫的粮堆表层交尾产卵的习性,直接用扫把等物扫动粮面和扑打,杀死蛾类成虫。一般在蛾类出现时每日早晚用竹扫帚在粮面扫动和扑打一遍,坚持7-10天左右,直到见不到活动蛾子成虫为止,这种方法对防治蛾类害虫有明显的效果。,(五) 诱杀越冬害虫储粮害虫有不同的越冬习性。如蛾类多在仓内柱子、横梁、椽子和天花板等缝隙或角落中结茧化蛹越冬,因此可以在秋末时节用小草捆,旧麻袋片,苇席等钉在或挂在以上场所,引诱越冬蛾类幼虫在内作茧,经过一定时间取下检查和消灭作茧的蛾类幼虫。如谷蠹有在仓板缝隙越冬的习性,可以在粮堆表面,墙柱边放置松果或表缝木板,待谷蠹或赤似谷盗钻入越冬时,取出用加热、水烫或药剂将它们杀死。,(六) 饵料诱杀诱饵的配制方法是取害虫喜食的食料,如米糠、芙皮、粉碎油饼;半干的南瓜丝、胡萝卜丝、甘薯丝等作原料,如有粗米糠油也可少量加入,粗米糠油诱虫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