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ppt课件.ppt
2022/11/13,1,第四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本章重点思考题:1、社会知觉(界定、过程、内涵及社会知觉偏差);2、印象形成(定义、信息整合的法则);3、社会认知(社会推理、图式、认知启发);4、印象管理(界定、影响因素、策略、识别)。,2022/11/13,2,第四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一、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二、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三、社会认知四、印象管理,2022/11/13,3,2022/11/13,4,那个女人是真实的还是在拼图中?,2022/11/13,5,有个婴儿,你看到了吗?,2022/11/13,6,(一)社会知觉,1、定义知觉( perception ):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象的过程。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的印象。主要是指人知觉。,2022/11/13,7,2022/11/13,8,2022/11/13,9,2、知觉的分类,2022/11/13,10,3、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人们对来自与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推理的复杂过程。 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社会认知要比社会知觉复杂的多。 在过程上,社会知觉只是社会认知过程的一个阶段; 在结果上,社会知觉只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部分。社会认知不仅包括社会知觉,还涉及对有关对象的记忆、推理、判断、解释等复杂环节。,2022/11/13,11,4、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 包括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两大类,其中个体因素包括知觉主体和知觉对象两个方面。,知觉主体(认知者)的特点过去的经验兴趣与动机情绪个性特征固有的知觉偏差其它,2022/11/13,12,图式的定义: 图式(schema):是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 图式的分类: 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 自我图式(self schema) 角色图式(role schema) 事件图式(event schema),2022/11/13,13,我眼中的好人和坏人,2022/11/13,14,图式对社会认知的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影响信息的提取和信息的填充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2022/11/13,15,知觉对象的特点外表特征人格特征魅力、知名度自我表露,认知情境因素空间距离背景参考,2022/11/13,16,(二)印象形成,1、定义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 :观察者在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所得的综合性和评鉴性的判断。 印象形成:在社会知觉中,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的定向的过程,称为印象形成。,2022/11/13,17,2022/11/13,18,李开复,丁磊,2022/11/13,19,(二)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的法则,平均法则叠加法则加权平均法则中心品质法则,2022/11/13,20,(1)平均法则(averaging principle) 人们在接受到信息后对其单独加工,然后将它平均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总体的印象。 例如:两个人,采用5到+5的量尺进行品质评价。 甲:机智(+4)、学识渊博(+4)、沉着(+2)、自信(+3) 乙:机智(+4)、学识渊博(+4)、沉着(+2)、自信(+3)、 坦率(+3)、不讲究衣着(2) 甲的得分是:(4+4+2+3)/ 4=3.25, 乙的得分是:(4+4+2+3+32)/ 6=2.33。 所以,甲的印象比乙的印象好。,2022/11/13,21,(2)叠加法则(additive principle) 人在形成印象时将各个独立的信息叠加在一起形成总的印象。 例如:上例,甲的13分,乙的14分,乙的总分更多,乙的印象好。,2022/11/13,22,(3)加权平均法则(weighted averaging) 人们将所有品质平均起来形成印象,但他们给予那些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以更多的权数。(N.H.Anderson,1968) 例如: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招聘者更看重“智慧”品质而不是是否有“魅力”,招聘公关人员则会看重其是否有“魅力”。,2022/11/13,23,(4)中心品质法则:在我们形成印象时,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称为中心特性或中心品质。实验(S. Asch),2022/11/13,24,第四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一、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二、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三、社会认知四、印象管理,2022/11/13,25,(一)社会知觉(知觉他人)的过程,1、寻找意义 背景,中心品质等2、注重显著性信息 图像-背景原则,负向效果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 类别化,刻板印象4、运用图式 个人图式、角色或群体图式、事件图式。 【泰勒和克洛克(S. E. Taylor & J. Crocker,1979)】,2022/11/13,26,(二)社会知觉的基本范围,2022/11/13,27,补充:中国人了解人格的方法,察言、观色、睹行“心为口根” “欲知其人,观其所行”“有一分貌,必有一分才”,2022/11/13,28,补充:识别真伪、善恶的方法,时间考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危难考验。 “危难时刻见真情”,“艰难识好汉”利益考验。 “财上分明大丈夫”,“利动小人心,义动君子心”世态考验。 人在特任的穷富、成败、盛衰等变化过程中的态度,2022/11/13,29,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信念固着偏见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积极性偏差证实偏差后视偏差虚假一致性偏差自我中心偏差自我服务偏差,(三)社会知觉偏差,2022/11/13,30,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最先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影响的现象。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最后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信念固着偏见(belief perseverance prejudice) 人们一旦对某人形成了第一印象后就很难改变,并且还会寻找更多的信息或理由去支持这种印象,尽管以后这个人所表现出的特征或行为并不符合原先的印象,但人们仍然要坚持。,2022/11/13,31,A的性格顺序 B的性格顺序 精明的 嫉妒的 勤勉的 倔强的 冲动的 善辩的 善辩的 冲动的 倔强的 勤勉的 嫉妒的 精明的,Asch,1946年,先入为主,2022/11/13,32,晕轮效应 (1)定义: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光环效应”好的(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 “扫帚星效应”坏的(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2)评价:“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严重着可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例如:“追星族”。,2022/11/13,33,刻板效应 指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个人的直接经验; 二是间接的社会学习。社会刻板印象的意义:积极意义:简化认知过程 消极意义:容易造成对个体的偏见和歧视。,2022/11/13,34,积极性偏差 (1)定义: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这就是积极性偏差,也叫宽大效应。 (2)“对人的积极性偏见”(西尔斯,D.O.Sears,1983),2022/11/13,35,证实偏差 (1)定义:人们总是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 (2)行为证实偏差:人们对某人的社会行为总有一定的图式,这种既有的图式会使该人交往时作出符合图式的行为,也就是说其行为表现符合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这就是行为证实偏差。,2022/11/13,36,后视偏差 (1)定义: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事后诸葛亮) (2)评价:真正的记忆歪曲。,2022/11/13,37,虚假一致偏差“(投射效应) 定义: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的倾向。 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典型的投射效应。,2022/11/13,38,自我中心偏差 定义: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 例如:夫妻双方总认为自己在家务中作的事情更多,篮球队员总认为自己在比赛中的地位很重要等。,2022/11/13,39,自我服务偏差 定义:人们常常对自己的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开脱自己的不良行为的倾向,称为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 例如:多数成年人认为自己对年迈父母的赡养要多于自己的兄弟姐妹,但对于自己的责任,多数人会尽量否认。,2022/11/13,40,第四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一、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二、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三、社会认知四、印象管理,2022/11/13,41,(一)社会认知,1、定义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人们对来自与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推理的复杂过程。2、社会认知的过程 (1)社会知觉对人或群体的社会特性及各种社会现象的初步认识。 (2)社会印象通过社会知觉形成的直接的认识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形象。 (3)社会判断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认识。,2022/11/13,42,3、社会推理的步骤 (1)搜集、选择信息 (2)整合信息、形成判断,2022/11/13,43,1、定义 认知启发:由于人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人在认知他人时并不对所用的信息进行感知,而是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这就是认知启发。“懒惰的接受者”(lazy perceiver),“认知吝啬者”(cognitive miser),(二)认知启发,2022/11/13,44,2011,日本福岛核爆炸,1986,切尔诺贝利核爆炸,2022/11/13,45,2、分类 特沃斯基和卡尼曼(A.Tversky,& D.Kahneman,1973),三种启发。 表征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表征性启发:就是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获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 获得性启发:人们根据某种信息容易在心里想起来(认为其更平常)的程度进行判断的方法。 调整性启发(adjustment heuristic) 调整性启发: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锚定点开始,然后逐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调整性启发。,2022/11/13,46,1、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 定义: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过去的某些经验,或者未意识到某些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却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美国,格林沃德等人1995提出) 特征: 第一、社会性; 第二、积淀性; 第三、无意识性; 第四、启动性。,(三)内隐社会认知,2022/11/13,47,2、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 内隐刻板印象(implicit stereotype) 定义:是指个体因过去经验的影响,而对某一社会群体或者阶层形成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但是个体自身通常并不能意识到这些过去经验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 案例:格林沃德等人1998年的研究,运用IAT测验对黑人白人种族刻板印象进行研究,发现:被试(均为白人大学生)更容易将白人和好的属性联系在一起,而将黑人和坏的属性联系在一起。,2022/11/13,48,内隐自尊(implicit self-esteem) 定义:是指人们对与自我相关或与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自我态度效应,这种态度效应也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 最先是由格林沃德1995年提出的。,2022/11/13,49,3、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反应时法 此法是根据被试完成判断任务的反应时差异来考察内隐社会认知效应。 词干补笔法 此法是先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然后给被试提供单词的缺笔词,要求被试把心中首先想到的单词填出来的方法。,2022/11/13,50,投射法 投射是指个体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 此法是由格林沃德1998年提出来的。IAT测验是一组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它以启动效应为方法学基础,以反应时差异为指标,通过测量概念内在的联系强度来间接地反映个体的内隐社会倾向。 https:/implicit.harvard.edu/implicit/china/index.jsp,2022/11/13,51,第四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管理,一、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二、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三、社会认知四、印象管理,2022/11/13,52,(一)印象管理,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多数人在与人交往时,常常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恰当的印象,这种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区别印象形成是信息的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印象管理是信息的输出,是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2022/11/13,53,(二)印象管理的策略,2022/11/13,54,1、保持形象的一致性“登门槛”效应(the foot-in-the-door effect) 定义: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又称得寸进尺效应。“门面”效应(the door-in-the-face effect) 定义:如果对某人先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2022/11/13,55,2、讨好(ingratiation)与自我提升(使别人喜欢自己)卡内基如何赢得朋友,六条原则 真诚;微笑;记住名字;聆听者;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真诚的使别人觉得他是重要的。 琼斯,四种策略 恭维和抬举他人(真诚和时机); 意见判断和行为上遵从别人; 自我表现; 给予好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自我提升,2022/11/13,56,3、SOLER模式(艾根,G.Egan)在陌生人面前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S”(squarely)坐(或站)要面对别人 “O”(open)姿势要自然放开 “L”(lean)身体微微前倾 “E”(eye)目光接触 “R”(relaxed)放松,2022/11/13,57,4、恰当的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和self-revelation):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思想。 “公开自我(public self)”和“私下自我(private self)” “透明的自我”:恰当的自我表露。,2022/11/13,58,人的印象管理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个体比较容易控制的表现,如语言、仪表等; 第二、个体没太留意或没加控制的流露,如身体姿态、眼神等。 自我监控:根据周围的情境线索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自我监控量表(self-monitoring scale),斯奈德(M.Snyder,1974),(三)印象管理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