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ppt课件.ppt

    • 资源ID:1354933       资源大小:12.56M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ppt课件.ppt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目录,01,02,03,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水平运动,气压带、风带和气候,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温与降水,水循环和洋流,04,05,06,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矿物有 、 和 三种基本存在形式。2按照成因,岩石可分成 (火成岩)、沉积岩和 三类。其中,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气态,液态,固态,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1、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侵入:花岗岩,喷出:玄武岩,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岩浆,花岗岩,颗粒大,1、三大岩石,侵入型,喷出型,岩浆冷却固结成岩,岩浆岩,颗粒较大,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变质岩,问题探究1: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特别强调: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问题探究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以及特征?举例说出几种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1、三大岩石,侵入型,喷出型,岩浆冷却固结成岩,岩浆岩,颗粒较大,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沉积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页岩、砾岩、砂岩、石灰岩,变质岩,层理构造含化石,三大类岩石,特别强调:任何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均可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包括地下岩石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问题探究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以及特征?举例说出几种沉积岩。,岩石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具体过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形成的各类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风化产物,这些风化物在风力或流水等外力搬运作用下,在湖泊、海洋或地表低洼处沉积,经过长期固结成岩,最终形成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接触带,变质带,(高温),高温高压,1、三大岩石,侵入型,喷出型,岩浆冷却固结成岩,岩浆岩,颗粒较大,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沉积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页岩、砾岩、砂岩、石灰岩,片理构造,变质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大理岩,层理构造含化石,(2015上海卷,13、14,4分)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据此回答12题。1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 岩浆冷却较慢 在地表形成 在地下形成A、 B、 C、 D、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3.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主要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 和其下的 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2岩石的转化指三类岩石互相转化。,岩石圈,软流层,冷却凝固,喷出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重熔再生,侵入岩,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冷却凝固,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2、岩石物质循环过程,判断技巧: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它,则“它”就是岩浆岩,与它相应的就是岩浆。一个循环里的顺序是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最后由变质岩指向岩浆。沉积物一定指向沉积岩,(2013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4.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5.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B. C. D.,左图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图2中岩石类型属于图3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2015年汕头)汕头南澳岛某海滩出露的花岗岩中,朝向大海一侧岩石光滑圆润,而背向大海一侧的岩石呈同心圆状的破坏状态(见图2),读图完成,7海滩上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3地壳物质循环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下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读图,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A B C D ,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岩浆岩穿过了岩层,则形成年代更晚;岩浆岩穿过了岩层,说明形成年代晚于。,C,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下列有关图示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沉积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A.B.C.D.,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和分布可知,图中为沉积岩;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是岩浆;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因为高温而形成的变质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B.C.D.,1.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喷出后冷凝形成喷出岩,2.在外力作用下,地表岩石转化成沉积岩,3.在地壳内部,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4.最后经过高温重熔,形成新的岩浆。,A,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 )A.a B.b C.f D.g2在图示岩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 )A.a、b B.b、cC.c、d D.f、g,C,D,1.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先后经历了一系列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层运动后,地球内部的岩浆沿着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f。故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f。,2.化石只可能在沉积岩中存在,而f、g属于岩浆岩,故在f、g岩层中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例1】(2009江苏)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 BC D,根据地球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表,可知代表重熔作用,代表岩浆活动,代表地壳运动,代表变质作用。玉石和大理岩都是变质作用形成的,故选D。,D,【例1】(2009江苏)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B C D,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是古生物死后其遗体保留在沉积环境中,然后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故选A。,A,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丁处为流动沙丘。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甲、乙、丙三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D.乙、甲、丙2图中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 .堆积作用,解析:一般情况下下部的岩层先形成,即乙岩层先形成,而后形成丙岩层,甲岩层为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乙、丙两岩层形成的。,C,解析:图中花岗岩从地壳深处向上侵入,说明有岩浆活动;岩层断裂,说明有地壳运动;图中岩浆岩与石灰岩等的交界处受岩浆的高温作用及地壳内部的高压作用,形成大理岩(变质岩),说明有变质作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不能确定图中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A,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冷却凝固,冷却凝固,外力,高温,高压,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 和其下的 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2岩石的转化指三类岩石互相转化。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2.地质作用,岩石圈,软流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侵蚀,沉积,平坦,高低不平,热能,太阳能,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地球表面的岩石圈被 分割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 状态。板块运动是 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2)板块边界与地形的关系挤压碰撞( 边界):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常形成山脉和 ;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 、 或岛弧。张裂分离( 边界):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海洋中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岭。,断裂带,运动,内力,消亡,高原,海沟,山脉,生长,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 的堆积常形成 、火山口等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 和 。,水平挤压,沉积岩,断裂,位移,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火山锥,熔岩物质,断裂,错动,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表现形式: 、侵蚀、 、沉积和 等。2实例(1)横断山地山高谷深,是在内力作用基础上, 作用塑造而成。(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受 切割而成。(3)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是内力作用导致基底下沉, 作用而成。(4)沙丘是干旱地区 作用形成。六、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合理改造能够趋利避害。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风化,搬运,流水侵蚀,外力(流水)侵蚀,泥沙沉积,风力沉积,固结成岩,01,02,03,04,岩石圈物质循环,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探究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该过程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基础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相互转化。,【知识拓展】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的判读(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即只有一个箭头“进”的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进”的是岩浆。(3)三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三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为岩浆。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2018湘阴期中)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甲),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12题。1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 BC D2形成波浪岩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会形成( )A大理岩 B石英岩C板岩 D片麻岩,C,D,解析:第1题,读图乙,碎屑物质形成沉积岩,是沉积岩。沉积岩可以转变成岩浆或变质岩,对应、,所以是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根据箭头方向,所以是岩浆,是变质岩。波浪岩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对应数字是,选C。第2题,花岗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片麻岩。,(2018广州二模)2017年12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开发干热岩资源试验。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没有水或蒸汽,致密不渗透,温度在150以上的高温岩体。它是一种新兴地热资源,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据此,完成35题。3干热岩主要属于( )A岩浆 B喷出岩C沉积岩 D侵入岩4我国干热岩最主要分布在( )A东南沿海 B华北地区C西北内陆 D青藏高原5与传统地热资源相比,干热岩( )A开发难度小、成本低 B埋藏较浅、分布广C无季节变化、污染少 D产业链短、效率低,D,D,C,解析:第3题,由材料“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没有水或蒸汽,致密不渗透,温度在150以上的高温岩体”可知,干热岩主要属于岩浆喷发没有露出地表的岩石(侵入岩)。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干热岩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可能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第5题,干热岩是一种新兴地热资源,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等,与传统地热资源相比,无季节变化、污染少。,【名师指津】地热资源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其功能多,用途广,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资源,可供发电、采暖。,探究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2018南昌三模)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12题。1甲板块不可能位于(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C欧亚板块 D印度洋板块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C图示海底不可能形成海岭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一致,B,D,解析:第1题,图中乙处大洋洋底岩层年龄是07百万年,往东西两侧岩层年龄变老,乙是洋底岩层年龄最新的地方,应是板块张裂处,板块边界是生长边界,所以甲板块西部边界是生长边界。根据板块分布图可知,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西部边界都是生长边界,美洲板块西部边界是消亡边界,所以甲板块不可能是美洲板块,选B。第2题,根据上题判断,乙处是板块张裂处,应是生长边界,A错;海沟出现在板块挤压的地方即消亡边界上,B错;岩浆可能会在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处喷发形成海岭,C错;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D正确。,读世界某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回答34题。3该处海底地形为( )A海岭 B海沟C大陆架 D大陆坡4该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火山喷发,B,A,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等深线数值超过10 000m,且从南北两侧向中间增加呈狭长形,属海沟地形。海岭是洋底中部海拔较高大的地形;大陆架水深不超过200m;大陆坡是一个坡面,深度朝一个方向加深,故海岭、大陆架、大陆坡均不与图示等深线吻合。第4题,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探究三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2断层,1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选B。,B,(2018天水月考)页岩气是蕴藏在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黑点表示在该地区钻探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测到的同一页岩层顶部的高程。读图,完成23题。2该地区最可能是(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向斜谷3该地区( )A一定含有页岩气 B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C未发生过沉积作用 D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B,D,解析:第2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可知,图示地形为山地;根据图中页岩层顶部高程分析可知,该岩层的海拔大体是东、西对称分布,中间低,两侧高,说明该页岩层受到东、西方向水平相互挤压的力,岩层在中部向下凹,为向斜构造,故图示地区最可能是向斜山。第3题,从成因上看,页岩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同时说明该地区发生过沉积作用;油气资源一般分布在背斜中;向斜山的存在说明该地区先下沉,接受沉积,后地壳抬升。,探究四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2.河流的侵蚀地貌(1)同一河段不同时期的河流侵蚀地貌,(2)同一时期不同河段的河流侵蚀地貌,3分析河岸受力差异的两种情况(1)当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借助地转偏向力来分析河岸受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相反。(2)当河道弯曲时,南、北半球均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018岳阳模拟)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高温变质 B侵入冷凝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B,D,解析:第1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第2题,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岩石内外部温度的差异会使内部产生张力,使岩石产生裂缝,属于热力作用引起的物理风化,借以模拟风化作用,选D。,(2018柳州模拟)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4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5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D,B,C,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易形成河漫滩,选D。第4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北岸泥沙淤积,南岸受到流水侵蚀;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河流流向自西向东,选B。第5题,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水流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选C。,点击完成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