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与后期编辑(编导自习室整理)ppt课件.ppt
第四章 电视编导与后期编辑,章节框架,章节框架 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 一、电视编辑的涵义 二、电视编辑的技术基础 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 一、镜头选择 二、镜头长度 三、剪接点 四、镜头组接的原则,第四章 电视编导与后期编辑,第三节 电视声音的编辑 一、人声的编辑 二、电视音乐的编辑 三、电视音响的编辑 四、声音编辑的基本原则 五、声画组合编辑技巧,章节框架,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 一、电视编辑的涵义 电视节目的创作 前期:涉及节目的策划、采访、拍摄等为获取原始的图像和声音素材所进行的工作。 后期:对前期素材进行选择、加工并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以建立完整的节目形态。,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应用,电视编辑:根据编导构思和视听语言的规则, 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组合和加工 的高级思维活动。 广义:涵盖电视节目创作全过程,前期的组织 工作,后期的编辑处理及编排;电视编 辑思维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创作过程。 狭义:后期制作,即节目的编辑处理、节目编 排等环节。,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电视编辑既可以指电视编辑业务,也可以指从 事电视编辑工作的人。 电视编辑工作: 技术层面: 艺术层面: 表达层面:,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后期编辑中的编导职责: -向编辑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意图; -指导编辑把握节目的风格和节奏; -定特技、字幕等包装手段的具体运用; -对整个片子的内容和形式上把关; -充分尊重编辑的创造性。,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后期编辑中的编辑职责: -详细了解稿本,对全片的结构、主题思想、 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风格、样式、基 调、节奏 -充分领会编导意图,反复熟悉素材带 -积极的态度投入,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二、电视编辑的技术基础 电视编辑发展历程 1机械编辑 里程碑事件: -1956年美国安培(AMPEX)公司推出 第一台2英寸广播用磁带录像机,这 是电视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结 束了原始直播的一次性问题。 -1966年,北京电视台开始使用电视录 像设备。,图1.早期的磁带录像机及机械编辑方式,非线性的编辑弊端: 一、很难精确定位编辑点;编辑时无法实时查看画面,只能凭 借经验或量尺来大致估算;磁带的剪辑精度还远不及电影胶片的 剪辑精度高。 二、素材不能随机存取,影响非线性优越性的发挥;编辑过程 中要直接接触磁带,容易造成磁带的损伤。,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2电子编辑 背景:1961年后,录像机的功能的逐步提高,电视编 辑进入电子编辑的时代。优点:摆脱了物理剪辑的“黑箱”操作模式; 避免了对磁带的永久性的物理损伤; 在编辑过程中既可以查看编辑结果,又能及时 修改;,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编辑好的磁带可以作为节目源母带进行大量的转录和传播。不足:精度不高(当时2英寸录像机无法逐帧重放 ); 编辑人员手动操作录像键,无法保证剪辑点的完全精确;录机在开始录像和停止录像的时候带速不均匀、与放机走带速度的差异,容易造成各镜头接点处的跳帧现象。,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3时码编辑技术原理:受到电影胶片的片孔号码定位的启发。效应:大量基于时码的控制设备的出现,也使编辑 技术和编辑手段也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功能:电视编辑设备可以实现同步预卷编辑、预演 编辑、自动编辑、脱机编辑等新功能,带速 的稳定性有大幅改进,编辑精度和编辑效率 有大幅度提高。,4数字非线性编辑 数字非线性编辑:指在编辑过程中将所有的素材,包括视频,静止图形图像、字幕,音频等素材全部转化成数字信号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在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中完成素材的编辑、合成等后期制作。,-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电视编辑的方式 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2. 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 分类标准:按电视编辑过程中视频与音频信 息的存储的方式 线性编辑:就是按时间顺序从头至尾进行编辑 的节目制作方式。线性所依托的是 以一维时间轴为基础的线性记录载 体磁带。 优点:是直观、实时, 缺点,无法进行随机的、跳跃式的素材选择。,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非线性编辑:指可以对画面进行任意顺序的组接 而不必按时间顺序从头编到尾的节 目编辑方式,非线性编辑以视听信 号的能够随机记录和读取为基础, 它依托的记录载体是电脑硬盘。 特征:在编辑方式上呈非线性的特点,能够很容 易地改变镜头顺序,这些改动并不影响已 编辑好的素材; 在素材的选择上能够做到随机存取,即不 必进行顺序查找就可以瞬间找到素材中的 任意片段。,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2.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脱机编辑:较低分辨率和较大的压缩比 EDL联机编辑:EDL编辑表,对原 高质量,第一节 “电视编辑”的涵义及技术基础,脱机编辑与联机编辑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由主机和多台分机组成的网络化的数字 非线性编辑系统中 操作方式:EDL 高质量,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本节结构: 一、镜头选择 二、镜头长度 三、剪接点 四、镜头组接的原则,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镜头选择镜头:是电视节目的基本构成单元和表意单元,是电视画面编辑工作的主要对象。镜头选择:画面编辑的第一步;是一个复杂的、有意识的取舍过程,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所作出的最优选择。选择的依据:1节目主题:电视节目的灵魂。要求在选择镜头时要选取最能表现主 题且最具感染力的镜头。,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2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 -镜头的长度、角度、运动、景别等若 干视觉因素决定了不同的镜头可以产 生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效果; -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 3.节目类型 -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特 点,对镜头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镜头选择要与节目整体风格、色调、 影调的相统一,应根据场合气氛, 人物神态、动作、画面构图等因素来 决定镜头的取舍。,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镜头长度 选择原则:保证观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画 画所传递的信息,但镜头并非 越长越好。一般来说,镜头长 度要综合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即镜头的内容长度、情绪长度 和节奏。 1. 内容长度 含义:指将画面内容表达清楚所需的时间。 考虑因素:(1)画面主体的空间位置; (2)画面主体的运动状态; (3)景别。,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2. 情绪长度 含义:是满足被摄主体的情绪发展所需 要的时间长度,内容长度主要由 人眼的视觉特点决定,而情绪长 度则主要由心理特点决定。,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3节奏 含义: 指节目内容和形式的长短、起伏、 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有规 律的交替变化,带给电视观众一 种或激动或平静、或紧张或松弛 的心理感觉。 -单位时间里,单个镜头越 长,镜头间的转换就越慢, 节目节奏就越慢;镜头越 短,镜头间的转换就越快, 节目节奏也就越快。,剪接点含义:剪接点就是镜头之间的连接点。恰当地选择剪接点,能使一部影片动作连续、形象逼真、镜头转换自然流畅,画面内容符合生活的逻辑和观众的视觉欣赏习惯。 分类:可分为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和节奏剪接点。,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1、动作剪接点 -动作剪接点以画面中人物(或动 物)的形体动作为基础,选择动 作的开始、或进行中、或是动作 的结束作为剪接点。 2、情绪剪接点 -情绪剪接点的选择与动作剪接点的 选择不同,它以描写人物内心活动、 渲染情绪、制造气氛为主。,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3. 节奏剪接点 -节奏剪接点以事件内容发展进程 的节奏线为基础,根据内容表达 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造型特征 来灵活地处理镜头的长度。 -择画面节奏剪接点的同时,还要 考虑声音的因素。要注意将镜头 的画面造型特征、镜头长度与解 说词、音乐、音响的风格节奏有 机地结合,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镜头组接的原则 (一)逻辑性 1生活逻辑: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 的客观规律。 2思维逻辑:思维逻辑是指人们观看电视 节目时的心理活动规律,即 满足人们欣赏电视节目的视 觉心理要求。 (二)连贯性 含义:连贯性是指在电视编辑中动作的衔接 要自然流畅。,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图2.运动镜头的构成,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静接静”,“动接动”原则介绍几种剪接技巧: 1.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 2.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组接采取“静接静” 3.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 “动接动” 保持运动方向和速度的一致。,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三)方向性 产生:主体的运动、人物的视线和人物的 交流使画面具有了方向性。 规律:1、轴线与轴线规律 轴线:是指被摄主体运动(包括 位移、视线运动)或交流 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线,它 是制约摄像机拍摄方向的 界限。轴线可以是直线, 也可以是曲线。,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运动轴线(也叫动作轴线): 关系轴线:,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改变轴线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 ; (2)借助全景或远景; (3)插入特写镜头; (四)景别角度的和谐性 原则:1.同一主体的同机位同景别的镜 头不能相接; 2.景别角度的变化和内容的节奏 相一致。,(五)影调色调的统一性 影调:是指画面上由颜色的深浅和色彩的配 置而形成的明暗反差,它是画面造型 和构图的主要手段,也是创造气氛、 形成风格的手段之一。 色调:是指当画面的色彩组织和配置以某一 颜色为主导时呈现出来的色彩倾向, 利用它可以表现情绪、创造意境。影 调色调是电视符号体系中的形象性符 号,是表现对象外在造型因素的物化 符号,是电视画面思维中不可忽视的 客观对象。,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第三节 电视声音的编辑 人声的编辑 (一)对白的编辑 1.平行剪辑 (1)时空舒缓法:镜头切入与切出时,声音 与画面要预留一定的时空, 作为两个镜头之间的缓冲。 (2)情绪呼应法:上一个镜头声音一完即切, 下一个镜头则根据人物的表 情动作、心理动作,结合剧 情的需要,预留一定的时空, 表达对上一个镜头情绪或内 容的呼应和反应。,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3)内容紧凑法:上一个镜头的声音一结束, 声音与画面立即切出;下 一个镜头的声音与画面立 即切入。 2.交错剪辑 交错剪辑:指对话声与画面不同时切换, 而是交 错地切出、切入。 它有两种具体的剪接方法: (1)声音滞后:上一个镜头画画切出后,声音拖到下一 个镜头的画面上,待上一个镜头中人物 说话停止后,下一个镜头的声音才接上 来。这种剪接方法对表现下一个镜头中 听者的反应以及表情的变化有着特殊的 作用。,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2)声音导前: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切出后, 画面内的人物表情动作仍在 继续,而将下一个镜头的声 音提到上一个镜头中去。常 用来表现下一个镜头的是“未 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这 种剪接方式还能起到设置悬念 的作用。,(二)解说的编辑 原则:要做到解说与画面的紧密结合, 解说对画面具有不可摆脱的依 附性; 解说要源于画面,不重复画面; 解说概括画面,不脱离画面。,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三)现场采访同期声的编辑 要求:1.内容要精炼:同期声是电视纪实 的重要手段,追求声音的原生态 展示; 2.衔接要顺畅:同期声编辑中的第二 个要求就是画面的流畅表达。 同期声画面的处理场合有几种: 其一,对冗长信息的删减; 其二,对一些段落较长又有价值的采访镜头 进行信息的补充和强化说明。,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电视音乐的编辑 分类: 1.歌曲、戏曲、器乐曲等 编辑要点:以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的出现、 起伏与终止为主要依据。 2.烘托画面内容而配置的画外音乐 编辑要点:注意将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与 画面内容的情绪及长度有机结合 起来。,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声音编辑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以人的语言为主,音乐、音响处于 次要的地位。 三方面内容: 1、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有一种声音是为主的; 2、有两种以上的声音出现时,主次声音的音量 比例要控制好; 3、如果两种以上声音出现,次要声音持续时间 不要太长。,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声画组合编辑技巧 声画蒙太奇(声画组合):是指声音与画面 以不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是对画面和 声音所进行的综合处理。 两种形式: 1.声画合一 2声画对位,1.声画合一 声画合一:声画同步或声画统一, 画面上 有什么声源,即出现什么声音。 声画合一是声画关系各种形式中 运用最多的一种。,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2声画对位 含义:对位原系音乐术语。是指音乐作 品中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旋律声部 结合为和谐整体。声画对位又称 声画分离,声画各自表现不同的 内容,摆脱了相互的制约,获得 了相对的独立和自由,同时,在 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分类: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根据声音 和画面各自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电视画面的编辑,声画并行 含义:指声音与画面在两条线上并行发 展,二者之间若即若离,表面游 离,实质上是貌离而神合,通过 声画并行调动观众的联想,去揭 示声画结合后的新意义。 声画对立 含义:是指声音与画面之间在情绪、气 氛、节奏以至内容等各方面相互 对立,通过对立双方的反衬作用, 使声音具有寓意性或暗示性,从而 深化主题思想,达到到更加感人的 艺术效果。,